本书纪实性的描写了作者作为第一批进入南非的中国公民在南非8年的所见所闻,包括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全过程。可以说,它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大变革中的南非社会现状。本书也详尽地描写了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国际贸易案例,以及娴熟地运用国际贸易常识及专业知识,来处理疑难问题的手法和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南非创业散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于效英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纪实性的描写了作者作为第一批进入南非的中国公民在南非8年的所见所闻,包括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全过程。可以说,它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大变革中的南非社会现状。本书也详尽地描写了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国际贸易案例,以及娴熟地运用国际贸易常识及专业知识,来处理疑难问题的手法和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纪实性地描写了作者作为第一批进入南非的中国公民在南非八年的所见所闻所为,包括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全过程。可以说,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大变革中的南非社会现状。 通过在南非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紧张认真的工作这一线索,《南非创业散记》如同讲述故事一样,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南非的历史、现实以及风土人情。 作者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本书也详尽地描写了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有趣的国际贸易案例,以及娴熟地运用国际贸易常识及专业知识,来处理疑难问题的手法和过程。 无论如何,南非还有太多太多未被认知和有待开发的领域。这才正是南非真正的魅力所在。 目录 一 听说南非 二 准备考察南非 三 进入南非 四 接触南非 五 开普敦:殖民者的“母亲城” 六 万事俱备 七 在南非办公司 八 深山里的意外事故 九 GWG集团正式开业 十 大变革前夜 十一 戴比尔斯钻石公司 十二 灵活的业务方式 十三 组织客户到中国访问 十四 世界杯足球赛和第一次全民大选 十五 冒险接手百万生意 十六 生意的风险评估和规避 十七 银行的“马后炮” 十八 第一次全民大选顺利实现 十九 大选后南非的社会问题 二十 业务开展的内部问题 二十一 过去只抢不杀,现在先杀后抢 二十二 业务转型 二十三 举办大型贸易展览会 二十四 忙里偷闲 二十五 回国考察遭遇车祸 二十六 接连出事 二十七 庆祝香港回归 二十八 筹建灯泡厂 二十九 汽车变“汽艇” 三十 南非机械公司荣誉加身 三十一 我们终于胜利了 附录 关于南非 试读章节 一 听说南非 记得那是一九九一年的春天。当时,我在中国驻E国使馆商务处工作。有一天,参赞让我接待路过E国、准备从这里转机回国的外经贸部代表团。见面后我才知道,这是由我们部里西亚非洲司司长带队的特殊代表团。他们刚刚完成对南非的秘密访问,转道这里回国。 那时的南非,曾经和以色列、南韩一起,为我们国家明令禁止任何直接和间接贸易往来的三个国家。我们对南韩和以色列的政策很明显,主要是支持朝鲜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可对于南非,我们那时知道的很少。从地图上看,这个国家与我们远隔重洋。在我的印象里,当时对于这个远在天边的非洲国家,除了从书本知道它有开普敦、好望角以及盛产黄金、钻石以外,其他几乎一无所知。不过,我是知道我们的外交政策的。作为南非的非建交国家,我们主要是为了支持南非周边国家要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是为了反对南非白人政府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 代表团在这里转签航班的两天里,我陪他们到几处景点参观游览,去转了几家著名的商店。一路上,我都能听到,代表团的人们在兴奋地议论着此番南非访问的所见所闻。他们对这里的城市建设,对这里的工业水平以及发达的高速公路、过剩的电力供应、先进的通讯网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都惊叹不已,大加赞赏。而所有这些,都似乎与人们对非洲原有的观念和印象丝毫无法联系在一起。 送走代表团后,我脑海里总在不断涌现一个新奇而令人神往的念头。它是那样地挥之不去。 代表团这次秘密访问,就是要考察南非最近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变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国际社会对南非白人政府在外交策略上的调整。因为我们国家也正在根据南非的现实政策以及国际社会的转变,来逐步调整我们对南非的政策。正像对南韩和以色列的外交政策调整一样,我们已经相继对他们解除了禁令,开放了贸易,并最终与他们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这时的南非,就成了我们国家禁止贸易往来的最后一块土地。 想到这些,我脑海里多日盘桓不去的新奇而又心向往之的念头就更加强烈起来了。 此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南非长驻我心中,让我念念不忘。果不其然,后来没多久,我听说,我们国家对南非的政策正在调整,很快就要去那里建点,开发这个新地区! 说实在的,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都在业务第一线,干着种种具体实在的出口业务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天都是谈判,关于合同条款,关于项目执行。这次来到驻外使馆,还真是很不习惯这样机关式的工作方式与氛围。 我思来想去,最后下定决心,郑重其事地向组织递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到南非去开发新市场。我喜欢从事一些崭新的,特别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我先是向公司领导递交了书面报告。却不曾想到,石沉大海。我既意已决,就不会因此轻易放弃。一九九二年春节,借回国休假之机,我又向领导当面汇报我的真实想法。正好那时候,我们国家对南非的新政策已经逐渐形成。 其实——我是后来才知道的——我接待过的代表团秘密访问南非前后,还有几个部委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贸促会”)等部门,也都相继组团,前往南非考察过。最后,我国政府根据这些代表团的考察报告和建议,批准以总部在北京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名义,在南非成立一家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外交为主,是我国驻南非的准外交机构),还批准成立了南非长城贸易中心(以对外贸易为主)。与此同时,国家要求这两家机构尽快进驻南非,开展工作。 外经贸部很快决定,由部主管司局牵头,由十二家部委主管的专营总公司派出专业人才并投入资金,组成南非GwG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南非GWG集团所占股份,由各专营总公司按投入资金的多少,自由认购。 由于新的情况出现了,我又顺应时势,积极主动要求。公司很快研究决定,由我挑选一名助手,代表CMC总公司加入南非GWG集团,并决定投入三十万美元。 对公司的决定,我非常兴奋,心里一股如同当年父辈去抗日最前线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也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多少年来,一直在激励和鼓舞着我。 贸易先行!这是我们打开外交局面的一贯做法。南非是世界上与我们不曾建立外交关系的少数几个国家里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个国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发展贸易,促进交往,尽早实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没错,我们的任务就是,到那里去开辟市场!打开新局面!我欢呼雀跃的心,庶几难耐,恨不能立刻开赴南非,一展身手。 二 准备考察南非 在等待办理内部手续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抓住时机,集中精力,先做了一些资料上的准备工作。通过原来在E国商务处共同工作的同仁,从南非驻E国大使馆搜集了很多介绍南非基本概况的文字资料,专下心来,仔细认真地研究起来。 直到这时,对南非,我才算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南非有一百二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根据当时的统计,南非人口有三千多万。其中白人约四百万,亚裔一百多万,有色人种两百多万,黑人最多,两干三百多万。南非在非洲大陆最南端,东南西三面环海,为大西洋和印度洋所环抱。西北为沙漠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为平原,中部为高原和丘陵地区。约翰内斯堡地区就处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由于受大西洋和印度洋冷暖气流的影响,南非每年雨量适中,气候不冷不热。高原地区干燥,但很少风沙。东临印度洋的平原及丘陵地区多雨湿润,是发展林业和农业的重要地区。由于南非三面环海,有漫长的海岸线,因此,渔业很发达。南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南非荷兰语(又称阿非利卡语)。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是全非洲的三分之一。钢产量是非洲的三分之二。煤炭储量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黄金储量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每年约产八百到一千多吨黄金,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南非农业生产很发达,全部是大农场机械化生产,是世界上六大粮食出口国之一。南非国内电力设施完善,电力资源不仅能自给自足,还可向周边国家出口。它的宝石级钻石产量更是世界第一。南非每年的贸易进出口总额约四百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大于进口,约二百二十亿左右,进口则为一百八十亿左右。它的出口主要是矿产品、稀有金属及军火武器、粮食、烟草等。进口主要是机械产品、电子产品、轻工品、纺织品、日用品等。总之,南非是一个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工农业生产和技术相当发达,但生产门类并不齐全的国家。 政治上,南非由于长期实行种族主义政策,已被国际社会制裁了二十多年。最近一届白人政府(南非国民党政府)比较开明,致力于民族和解,逐步取消了几十个种族隔离法令,宣布承认包括南非共产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及泛非大会等政党为合法组织,释放了黑人领袖曼德拉和所有政治犯,提出了通过谈判达到民族和解的主张。 国际社会对当时南非政府新的政策动向反应很积极,纷纷取消了对南非的经济制裁。我们国家也及时地抓住这一契机,调整了我们对南非的政策,恢复了对南非的贸易关系,并朝着最终取代台湾地区、和南非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的目标迈进。 这就是我们奉命进入南非的大背景。 三 进入南非 以李董事长为首的南非GWG集团总部五人,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先行进入南非,为我们大批人马的进驻做准备、打前站。他们为我们落实办公场所、住地,办理公司注册以及为前往南非工作的所有总公司职员申请工作签证等等。 七月,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负责,组织了一个贸易考察小组前往南非。总公司派我参加了这个由五六个单位、十几个人组成的贸易小组,先行前往南非,进行实地考察。 因为我国与南非是未建交国家,我们的签证不得不委托中国旅行社在香港的南非领事馆办理,我们小组在南非当地的活动,也不得不通过一家香港公司来代为安排。 考察小组乘飞机先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起飞,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约翰内斯堡国际机场。机场不大,人也不是很多。移民、海关、提取行李等手续的办理效率都很高,我们非常顺利地进到了机场大厅。 双脚踏在南非大地上,我们似乎都没有置身于非洲的感觉。因为一提起非洲,我们头脑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酷热难当,再就是黑人遍地,如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光着膀子、围着兽皮、敲着非洲战鼓的黑人。亲临其境,我们才发现,南非原来一点都不热。那时是南半球冬天的早晨六点钟,却也感觉不到天气很凉。总之,这里的气候不冷不热,让人感觉很舒适。这里海拔两千多米,却让人不曾有有身处高原的感觉。另外,在机场大厅里,除了偶尔看到几个黑人正在从事保沽工作外,不像想象中的满目都是。而且,这里的黑人看上去大都很瘦小,不似美国看到的黑人,大都人高马大。 走出机场大厅,头上更是一片蓝天白云,空气新鲜,风光宜人。这里到处都是绿草如茵,五颜六色的小花随处可见。外边停车场上的黑人多了起来,大都推着小车,在帮助客人运送行李,得些小费。 我们此行的代理公司已经联系好汽车,前来负责对我们的接送。车一上路,我们更是找不到想象中的非洲了。只见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远处是似乎隐藏在山坳里、但又依稀可见的约堡(当地人简称约翰内斯堡为约堡)。市中心则是各式各样的高楼林立。我们看到,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小汽车都很豪华,很多都是奔驰和宝马。这和我们到过的欧洲和美国一些城市,没有什么两样。总之,这一切与我们对南非的第一印象和头脑中那些圆形的茅草屋,那些在舞台上看到的手握长矛、腰围兽皮的黑人,根本无法联系到一起。 那是一九九二年。当时,我们全国境内都没有几条高速公路。只有在西方发达国家、东南亚和南美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才有高速公路网。这里没有英国和法国那样雄伟古老、金碧辉煌的殖民帝国宫殿,倒是更有点像美国的一些新兴城市。但是,只要汽车离开城市,就能看到公路两旁,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它被简陋的铁丝围着,偶尔会看到几头牛和羊在那里悠闲地吃草。这和我们看到的欧洲就大不一样了。那里不管是城市还是郊外,几乎每一寸土地都已经被人们精雕细刻过了。而这里,大块大块的荒地仍然保留着自然粗犷的美,蕴藏着一种荒蛮的魅力! 在路上,我们还看到,很多黄色尾矿与渣土堆成了一座座梯形小山。负责接待我们的导游告诉大家说,那可都是金矿!每一座小山附近,就有一口金矿的矿井。我们还看到,在一些矿渣山的山脚下,又有人在重新筛洗堆积如山的矿渣。据说,尽管是废弃的矿渣,仍然能筛选出一些黄金来。这些散布在约堡周围、随处可见的黄色矿渣山也是约堡一景。它们就是这座城市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见证。 南非境内接待我们考察小组的那一家主人,是早年从广东来到南非的客家人,姓刘。从父亲辈来到南非起,他们已有四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这一代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只有他还能讲几句普通话,其他人就只能讲广东话和英语了。小组十几个人都住在他家。院子不小,房间也不少。 当晚,主人还特意为我们举办了一次家庭式的聚会。居然就来了三四十人,都是他家的亲戚和朋友。我看到,也有几个当地的外国人。其中,两个是他的下一代与当地人通婚的亲戚,还有两个是这个家庭的上好朋友。看上去,客人百分之九十都是中国人,却还得用英语交谈。我们尽管从地球的那一头到这一头,飞了一万多公里,时差也还没倒过来,但大家都很兴奋。一路上吃着飞机上的饭菜,早就没了胃口。可眼下广东风味的自助餐一下子就让我们胃口大开了。 送走了客人,和主人互道了晚安,回到自己房间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胡乱洗了一把脸,冲了一下脚,我倒头便睡。我敢说,那是几天来我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一大早,当地时间早上七点多。感觉上时差已经没有了。我一看,同伴还在呼呼大睡,就悄悄走出房间,穿过大厅,独自来到院子里。那时,南半球还是冬天,但一点都不冷,甚至说不上凉。院子里有几棵柠檬树,还有几棵我叫不上名字、但都开着花的树。沿着围墙,是一圈修剪得很好又夹杂有各色各样小花的常青灌木。院子中间是一大块长方形的草坪,修剪得很平整。尽管是冬天,但院子里的草和树都还是绿的,有的树还开着花。其中有一种树很特别,上面挂满了小小的鸟窝,像吊铃一样在风中摇曳,一只只小鸟从窝的小孔里钻出钻进。在院子的一角,我看到了一小块菜地,种着小葱、韭菜、小萝卜什么的。从我们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度里走出来的人,就是去到天涯海角,也都忘不了开荒种地。这是~种传统、一种习惯、一种乐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我到过很多我们的驻外使馆,不管在哪个国家,几乎每个使馆都有那么一块地方,被大家专门开垦出来,种点蔬菜瓜果之类的。 P1-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