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理知识大观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陈百明//张笑恒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地球的诞生和初期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众多恒星中的一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恒星演变的一般规律来推测地球的起源和早期演变史。

一颗恒星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力收缩阶段,即弥漫星云间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团团星云,这是恒星形成的基础物质。第二阶段为核反应阶段,原始星云间相互碰撞发热,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当这种反应产生的辐射压力达到与引力平衡时,恒星的体积和温度就不再明显变化,从而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演化阶段。恒星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最长,占其生命的主要部分,可以称为“壮年期”;第三阶段是衰老阶段,即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氢和氮等逐步耗尽。当恒星核心部分的氢全部聚变为氦以后,产能过程停止,辐射压力下降,星核将在引力作用下收缩。收缩产生的热将使温度再次升高,达到引发氦燃烧的程度,其结果是将3个氦核聚合成1个碳核。类似的过程继续下去,将合成氧、硅等越来越重的元素,直到合成最稳定的铁为止。这一阶段的恒星经历多次的膨胀收缩,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以说是恒星的“更年期”。

据此推测,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云团集聚而成的。科学家认为,在47亿年前,它的质量已经与现在的地球质量相接近。不过,那时候的地球还只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当其内部的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可以熔化铁、镍等元素时,这些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于是形成了地核与地幔,地壳初步分异,这个时期距今大约46亿年。

由于原始地壳非常薄弱,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频繁喷发,喷出的气体构成了原始大气,如CH4、NH2、H2、H2O(水蒸气)、H2S、HCH等,但无游离的氧(现在大气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后长期积累起来的)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射线等能源的作用下,开始形成一系列如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经过不同的方式汇集到原始海洋,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长期积累,浓度不断增加,逐渐凝聚成小滴状,形成多分子体系。这些分子系统又经过长期的进化,大约在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这一阶段为非细胞生命阶段,即实现了从非生命到生命转变的伟大过程。

地球的前古生代时期

从距今30亿年左右到5.7亿年的这段时间,是地球的前古生代时期,相当于地球的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小块的陆核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扩大并形成陆地。距今28亿年前,非洲南部有小块稳定陆核形成。25亿年前,各大陆内相继形成若干个小块稳定陆地。直到距今17亿年左右,稳定大陆的面积在相对比较短的历史阶段里大大增加,接近现在的陆地规模,但还没有真正地稳定。直到距今14亿年左右,稳定大陆最终形成,地球岩石圈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时期,生物界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原核细胞阶段。这一阶段生命已经有了细胞形态,形成了有真正的细胞膜,但是还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其后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进化,出现了真核细胞,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可谓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进化。

地球的古生代时期

古生代大约从距今6亿至2.3亿年,历经了3.7亿年的漫长历史。这比起太古代和元古代,时间并不算很长,但从地球的发展来看,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犹如人生的青年时代。

在这一时期,地壳发展日趋稳定,古地理发展的海陆配置发生较大变化,初步建立了现时的地貌轮廓,生物的演替也经过了几次飞跃。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有:

第一,从海洋占绝对优势到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早古生代时,地球仍然是汪洋泽土,海洋占有绝对优势。在早晚古生代之间有一次地壳运动,称为加里东运动。这次运动后,加里东地槽全部褶皱回返,另一些地槽也部分发生褶皱回返,使得世界陆地面积不断扩大。

第二,南升北降地壳发展形势到北方大陆联合南方大陆开始解体。

加里东运动使一些地槽回返褶皱上升为陆地,但到了晚古生代,有些地区又开始下沉,成为地台浅海,因此世界总体的形势仍然是南升北降。而到了晚古生代后期,由于海西运动,世界大部分地槽回返上升,世界范围内只有横亘东西的古地中海地槽和环太平洋地槽还是海洋外,其余均隆起为陆地,于是北方古陆联合为一体,称为劳亚古陆。被古地中海所隔的南方冈瓦纳古陆却开始解体,成为印非大陆之间被海水所侵和中生代大陆全面漂移所发生的前奏。

第三,中国地壳处于北升南降,奠定现时轮廓。

晚古生代的中国与世界一样,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北升南降,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形势空前发展,中国初步奠定了现时的地貌轮廓。

在中国北部、西北部,原来分布好几条大地槽,沉积了厚至一两万米的碎屑岩和火山岩。由于受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的影响,天山、昆仑、祁连、秦岭、阿尔泰、蒙古——兴安岭等地槽都相继褶皱隆起。

从上述整个古生代地壳发展来看,仍处于明显的南北分异:北升南降或南海北陆;北方稳定,南方活跃的发展总形势。

第四,植物和动物分化,海洋无脊椎动物完成向陆地爬行类动物进化。

在前古生代末期,植物和动物已经分化。在植物界中,蓝藻和菌类繁盛。在动物界中,已经出现低等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

由于加里东运动,使大陆面积扩大,某些海洋消失,环境剧烈变化,使那些适应性强的生物种类存活了下来。陆生植物得到很大的发展,许多种属已经长成大树,并且出现了昆虫和两栖类。后来的华力西运动,使海水退去,大陆面积更加扩大,使生物界向大陆进军的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在古生代时期,植物界从低等的水生藻类进化成比较高等的陆生植物,动物界从比较低等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和陆生爬行类动物,完成了向大陆进军。P3-6

目录

第一篇 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的地球

第一章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 地球的诞生和演变

 第二节 地球各个部分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地球与生命的起源学说

 第四节 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理论

第二章 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第三章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

 第一节 地形地貌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地形地貌的其他特殊类型

 第三节 中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各大洲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三节 地壳运动

 第四节 地球“表面”的网纹

第五章 地球的秘密

 第一节 地球自身的秘密

 第二节 奇异的地球现象

第二篇 蔚蓝色的世界——海洋

第六章 海洋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节 海洋的形成

 第二节 海水的特性

第七章 海底世界

 第一节 海底地貌

 第二节 海底矿产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

 第四节 海洋里的生灵

第八章 海洋波动现象

 第一节 海浪

 第二节 潮汐

 第三节 洋流

 第四节 海洋灾害

第九章 世界著名的海

 第一节 亚洲

 第二节 欧洲

 第三节 美洲

 第四节 非洲

第十章 地球著名的大洋

 第一节 太平洋——“和平之洋”

 第二节 大西洋——“大力士神的栖息地”

 第三节 印度洋——“通往东方的海洋”

 第四节 北冰洋——“北极之海”

第三篇 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的草原

第十一章 草原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草原的形成

 第二节 各具特色的草原类型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草原资源

第十二章 草原的分布

 第一节 世界草原分布

 第二节 中国著名草原

第四篇 “大地的舞台,上帝的脸”——高原与盆地

第十三章 大地的舞台——高原

 第一节 高原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高原特点

 第三节 世界高原的特点

第十四章 上帝的脸盆——盆地

 第一节 盆地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国盆地的特点

 第三节 世界盆地的特点

第五篇 浩瀚无垠的沙海——沙漠

第十五章 沙漠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沙漠成因

 第二节 沙漠的风成地貌

 第三节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第十六章 沙漠里的动植物资源

 第一节 沙漠里的野生植物资源

 第二节 栖息在沙漠里的珍禽异兽

第十七章 沙漠特征

 第一节 中国主要沙漠的特征

 第二节 世界主要沙漠的特征

第六篇 世界的脊梁——山和山脉

第十八章 山和山脉

 第一节 山

第十九章 山和山脉的形成及分类

 第一节 山和山脉的形成

 第二节 山的类型

 第三节 山脉的类型

第二十章 中国及世界主要山和山脉

 第一节 世界主要山脉和山的特征

 第二节 中国主要山脉和山特征

第七篇 地球的大动脉——江河湖泊

第二十一章 江河湖泊的形成与特点

 第一节 江河的形成

 第二节 湖泊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四节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五节 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六节 湖水的特性

 第七节 中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第二十二章 中国的主要江河湖泊

 第一节 主要河流

 第二节 主要湖泊

第二十三章 世界主要江河湖泊

 第一节 主要河流

 第二节 主要湖泊

第八篇 地球之肺——沼泽与湿地

第二十四章 沼泽与湿地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沼泽与湿地的区别

 第二节 沼泽的形成与分布

 第三节 湿地的形成与分布

 第四节 沼泽的主要类型

 第五节 湿地的主要类型

 第六节 沼泽的基本特征

 第七节 湿地的基本特征

第二十五章 沼泽与湿地的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 沼泽的资源与利用

 第二节 湿地的资源与利用

第二十六章 中国及世界主要沼泽湿地概况

 第一节 中国主要沼泽湿地

 第二节 世界主要沼泽湿地

序言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不断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美好的家园。尽管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非常肤浅。

由于古代科学不够发达,人类对自己生存的空间产生了各种遐想,以致产生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并一直流传至今。比如:在中国古代,关于地球的起源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传说。而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宇宙也是在混沌之中诞生的,最先出现的神则是大地之神——该亚(Gaea)。天空、陆地、海洋都是由她而生的,因此她成为最有权势的诸神之一,人们都尊称她为“地母”。

随着文明时代的来临,关于地球的谜团一个个地被解开了,人们不再靠想象来解释地球的一些现象,而是开始用科学依据来给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天圆地方”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历史的车轮又滚动到了唐代,一行(俗名张遂)等天文学家通过精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这一学说。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逐渐深入,哥白尼提出了地动说,也叫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绕太阳旋转。在这之前,人们对天体的研究都是以地球不动、众天体围绕地球旋转来解释各种天体现象的。但是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假定太阳的位置不变,地球和其他天体围绕太阳旋转,则更容易解释天体运动的现象。

经过几千年的摸索,人类终于弄明白了一些现在看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诸如:大地有尽头吗?地球到底是方的、平的,还是圆的?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当人类跨入航天时代后,人们得以进入浩瀚而陌生的太空遨游,由此才有机会真正从地球以外来俯视我们这颗星球的全貌。原来我们的家园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大陆美景交辉,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其美丽与壮观的景象让我们为之惊叹。

虽然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是至今仍然有很多现象是无法解释的,比如:地球的确切年龄、地球到底还能活多久、地震为何难以准确及时地预测、为什么地震多发生在夜间,以及雪崩的原因等等。

除了对地球本身的认识,人类对地球上海洋、陆地、山脉、沼泽、沙漠、草原等的探索和认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海洋的变迁、陆地的演变、山脉的形成、沼泽的特点、各种地貌的形成等等地理知识,都需要我们更准确、更深入地去认识和探索。

《地理知识大观》全书共分八篇,分别向读者详细阐述关于地球、海洋、草原、高原与盆地、沙漠、山和山脉、江河湖泊、沼泽与湿地等地理知识,让我们了解在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地球身上各个部位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本书力求帮助当代年青人以及学生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对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内容推荐

本书作为权威专家精心打造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力求融学术、知识、趣昧和探索于一炉,使各个知识点综合各家之见,浓缩各派之说,让当代年轻人及广大地理知识爱好者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编辑推荐

《地理知识大观》全书共分八篇,分别向读者详细阐述关于地球、海洋、草原、高原与盆地、沙漠、山和山脉、江河湖泊、沼泽与湿地等地理知识,让我们了解在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地球身上各个部位的形成、特点和分布。

本书力求帮助当代年青人以及学生对自然地理、对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相对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只有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2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