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放下梦里的孩子
分类
作者 王心迪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争”还是“不争”

早上,孩子不爱起床,你说:如果你现在起来,妈妈今天第一个接你。

参加完园所的半日开放,你说:宝贝,你今天真棒,你是第一个回答老师问题的。

在公园里面玩,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在孩子还没有表示的情况下,你立刻冲上去对别的小朋友说:你为什么抢他的玩具?

孩子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你说:你怎么不知道还手呢?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听见没有?

孩子步人小学,要考试了,你说:你要是考了第一名,妈妈就给你买你想要的玩具。

就这样,孩子在你的教育和引导下,变得越来越争强好胜。

有时,我站在幼儿园的门口,总是能听到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在跟爸爸、妈妈邀功请赏:

“妈妈,我今天拍球得了第一名!”

“奶奶。今天老师夸奖我吃饭吃的最快!”

“爸爸,今天在班上,我插的枪最长!”

总而言之,孩子们似乎把每天中的小游戏都当成了一场决一高下的比赛。竞争意识深刻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并成为了孩子们成长以及得到奖赏的动力,而你呢?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得一塌糊涂。

直到这样一天,孩子吵着要玩跳棋,然后,你们开始摆棋布阵,你怕他输了会哭闹,就提前说明了规则,打了好几下预防针。怕孩子不明白,特意演示了一遍,而且,还警告孩子说“不许耍赖”,他高兴地答应着。可是,刚刚过去了几分钟,孩子的态度就完全改变了。虽然,这才是刚刚开始,并没有显示出输赢,但是,他看到自己的棋子落后了,便开始接受不了了。无论你怎样讲,孩子都不服气,最后,竟然一下把棋盘打翻。看着满地的棋子,你又会说:你怎么回事?任何事都是有输就有赢,你怎么可能一直赢?怎么可能每次都是第一?输了又能怎么样?这很正常。

在说完这些话以后,你表现得也很气愤!

之后,孩子的思绪被我们矛盾的教育干扰了,在每一次面对比较游戏时,究竟是争还是不争?

Cindy的说说

其实,拥有竞争的意识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先要了解,竞争对孩子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三岁左右,孩子的竞争意识已经在逐步地形成,不断地和他人进行比较,不断地用比较结果来评价他人以及自己,并且比较的对象还在不断地更换。

孩子们在相处的时候,竞争是他们的本能反应,但是,远远没有家长们感觉的那样的严厉和残酷。有的时候,竞争的结果的确会给孩子带来短暂的不愉快,在那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只需要借他一个臂膀,让他趴在上面边哭边讲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做一些疏导工作。不过,你要知道,竞争也不是坏事,孩子们在彼此的竞争中可以学会以及掌握与他人相处、交流的模式;学会面对压力、承受挫折;学会自信地展现自己;学会应对各种场合下的失败和成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等等。

但是,3~6岁,我依然不赞同孩子的竞争意识过分强烈。

因为,对幼儿来说,彼此之间竞争的结果是说明一切的有力证明,而非让幼儿客观地对此进行他人以及自己的评价。

比如,谁第一、谁最快等等。

得到第一的小朋友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赞赏以及老师的表扬,所以,赢了的孩子并非是真正地获得了自信,而是,以为只要自己永远都“得第一”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及认可,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便是事事都想争第一。很有可能会变得,面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获胜的比赛从而选择放弃,不敢参与,因为他们只想赢、只有赢!

对于那些在竞争中输了的孩子,往往会对自己进行全盘的否定、自暴自弃、看重结果、不分析过程。

孩子与成人并不一样,成人在面对失败时会仔细地思考和分析,但是孩子不一样,因为这是他们年龄特征所导致的。

过分的竞争会破坏孩子之间彼此的友谊,并让他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而社会合作意识越来越薄弱。

孩子的分析能力也并不完善,所以,过分的竞争会让孩子产生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赢的强烈感觉,这样会增强孩子身体中的攻击性因素,增强攻击行为。

第一,永远只有一名,但是,第一代表的不是永远的成功、永远的胜利和掌握全局。重点是,孩子获得的成功和胜利是需要经过努力,或许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的进步和提高,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的。

生活中,没必要因为孩子轻视他人的言论而惩罚他,但是,你也绝对不能过度鼓励。不要因为孩子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进行过度的夸奖,但你也绝对不能置之不理,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另外,在生活中,父母们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父母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当自己谈论某些领域上成就的时候,是不是会洋洋得意、夸大其词呢?自己是不是也总是爱和他人相比较?甚至曾经做过不恰当的比较呢?

最后,不要让孩子事事争第一,而是要让孩子将全部的注意放在努力的过程中,不要特别地在意自己有没有把他人超越,或是自己哪方面不如别人,要引导孩子和自己作比较。比如: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比,哪里变得更好了?哪里需要进行改进?

人的成长是建立在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认知上的。当你明确了自己,那么你便明确了成功的所在。

P87-91

目录

教育心经/1

你爱的是谁?/3

你爱的那个孩子越来越远/4

爱与自私/5

想象是痛苦的根源/6

想象是一种“瘾”/7

孩子是谁?/8

孩子隶属于谁?/9

教育是什么?/10

教育与教训/11

成为自然的自我/12

我该怎么办?/13

接纳是痛苦的迈出/14

允许存在自然变好/15

濑蚋从信任开始,16

幸福是一生的彰显/17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18

教育心法/19

规划将是最大的错路/21

人生好比马拉松/22

凡是你赞美的实际都在扩大/24

凡是你抗拒的 实际都是加持/25

心理层面决定行为表现/26

闭上嘴的教育/28

被动就像漏斗/29

会用武器重于拥有武器/30

走比跑快/31

做孩子的忠实球迷/32

用我像你表达我爱你/33

信任种子/34

孩子只能被影响,无法被教育/35

捌让教育变成侵犯/36

放下梦里的孩子/39

教育心行/43

读懂孩子的叛逆/45

走进孩子的叛逆期/46

读懂孩子叛逆的终极表达/50

走出孩子的叛逆期/52

用智慧赢得幸福家庭/59

别让婆媳关系影响孩子的成长/60

解决家庭中的“多面爱”/67

Cindy的育儿经/72

教育孩子,先“修心”/73

不要“绑架”你的孩子/79

“争”还是“不争”/87

6岁前决定了长大后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92

别让孩子输在合作上/98

一块石头的思考/102

拔苗助长行不通/107

画家与画匠/110

兴趣班,上还是不上/115

我不敢/120

穿什么都不能自己选/126

请你不要“教”孩子说谎/130

不要催眠你的孩子/133

聊天,你会吗?/137

别吼别叫,行不行?/144

淡定面对孩子的狠话和粗话/149

生活就是妥善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154

让孩子爱上吃饭/160

序言

人们所在的岗位不同,所要履行的职责就不同,我常常和朋友开玩笑说:“就职于某项工作都有自己的上岗证,教师有教师资格证,医生有行医资格证,就连结婚生子,都有结婚证与准生证,惟独父母没有证!”

但父母所要担任的角色与履行的任务反而是最繁重与最困难的,这个职位也是一旦上岗就永远无法辞职的!事实的确如此,孩子是这个世上最无辜的存在,当他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自己将来所要面对的是什么,他们没有选择父母与生存环境的权利,所以当他们降临到世间的那一刻起,无论从精神上或是物质上,都会是一个量与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个教育的量与质差别的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现今社会的趋势走向,导致年轻的父母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不仅仅要照顾家里,还要在事业上不断地拼搏,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就会不经意地忽略掉孩子其他方面的过渡与发展,而这种忽略往往会导致孩子错过各方面发展的敏感期。

就目前而言,有很多的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方面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甚至是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孩子就像小天使一样悄然降临了。其实作为父母,要懂得要学习的知识有很多,比如: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营养学、护理学、脑神经发展学等等,这些知识的储备,已足够开设一个本科院校。

但是,现在的父母并不是经过专业培训才可持证上岗的。

有的家长是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摸索教育方法,往往刚刚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等回过头来看,孩子的心理特征早就已经产生了变化。

那孩子怎么办?  孩子就成了我们的试验品。

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父母,谁敢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精准,不会出现错误?

那孩子怎么办?

孩子就成了父母们试错的对象。

这就是幼儿教育的现实。

在每一次的讲座中,都会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王老师,每次讲座都这么卖力,严重超时,您不累吗?”

怎么会不累?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不需学习的,但是,当我看到家长们求助的眼神时,我的职责与使命感会不断地鞭策我、挤压我,使我脱离惰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幼儿教育的事业中。在这项伟大的教育事业中,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吝啬自己的智慧和语言,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是世界万物的希望。他们承载着希望前进,在体验中修养身心,最终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

前几天,文静老师给我发来短信: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母,人人都知道母亲是伟大的,老师就是那个为了教育事业每天奔波的伟大母亲,这将是我一生追求的方向。

其实,我还没有那么伟大,如果能带动更多的幼儿教师去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那才是伟大。

记得2012年在永州的讲座后,一位孩子的父亲站起来说:“谢谢您,王老师!如果不是听了您的讲座,还用我以前的方式教育,我的儿子就毁了!”

我回答说:“那就好,感谢上天赐予我这份职业!”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因,我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学会正确育儿,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被尊重的独立个体,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我希望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我希望……

孩子的童年不可复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可以在教育中摸索,但孩子“错”不起,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学习,只要你愿意,一切都还不晚。

王心迪(Cindy)邀你用心看完这本书,放下梦里的孩子!

内容推荐

孩子的童年不可复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可以在教育中摸索,但孩子“错”不起,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学习,只要你愿意,一切都还不晚。

王心迪(Cindy)邀你用心看完《放下梦里的孩子》这本书,放下梦里的孩子!

《放下梦里的孩子》是一本轻薄的育儿经,蕴含心灵的大智慧,教你育儿,帮你修心。

编辑推荐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是世界万物的希望。他们承载着希望前进,在体验中修养身心,最终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

孩子的童年不复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父母可以在教育中摸索,但孩子“错不起”,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学习,《放下梦里的孩子》作者王心迪以多年从事儿童教育的案例和经验,教给父母们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