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家有倔孩儿
分类
作者 (美)罗伯特·J.麦肯兹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伯特·麦肯兹编著的《家有倔孩儿》分成两部分,回答了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你和孩子之间到底怎么回事?第二,面对这种情况,你应该做些什么?第一章至第五章旨在帮助你认识到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变化,并让你认识到哪些是你正在做却毫无用处的事。认识不到这一点,想要避免重蹈覆辙,即便有可能,也会很困难。因为,很多时候你那样做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内容推荐

《家有倔孩儿》的作者罗伯特·麦肯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乐于配合、善解人意,在成为父亲的头三年,作者不禁暗暗得意:“养育孩子很容易嘛!”可是,当小儿子出生后,一切都变了,小儿子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为了管教孩子,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不停地提醒、警告、哄骗、请求、贿赂、讨价还价,声嘶力竭、怒不可遏,甚至把作为心理专家的各种看家本领轮番使用,但结果都收效甚微,他简直精疲力竭,不知所措。

后来他才发现,如果换一种做法,其实父母们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得到任何一个孩子的配合和尊敬,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清楚、坚定、礼貌地设立界限的秘密。

25年来,麦肯兹博士指导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许多父母,在实践中更有智慧更富爱心地使用设限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当父母的做法发生改变后,很多最初看上去固执己见爱作对的孩子,也展现出能负责、能合作、尊重人的美好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原有的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性的特质。一起来翻阅《家有倔孩儿》吧!

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章 理解个性强的孩子

 谁是个性强的孩子?

 发现孩子的气质

 我的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孩子的行为如何影响你

 你的气质发挥何种作用?

 无效的指导易导致家庭纠纷

 父母与孩子的气质匹配度

 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气质,但可以理解和引导

第二章 个性强的孩子如何学习规则

 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获得经验

 当父母言行不一时,孩子们就会置之不理

 孩子们是如何试探父母的底线的?

 气质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

 言传不如身教

第三章 家长们如何教授规则

 专制或惩罚性方式(坚定但不够礼貌)

 宽容性方式(礼貌但不够坚定)

 混合性方式(既不坚定也不礼貌)

 民主性方式(态度坚定而且礼貌)

第四章 你的界限是坚定的还是含糊的?

 含糊的界限:当“不”意味着“可以”或者“也许”

 坚定的界限:“不”的确意味着“不”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家庭舞蹈

 家庭舞蹈会鼓励和奖励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宽容式舞蹈

 惩罚式舞蹈

 混合式舞蹈

 本章 总结

第六章 如何让你的语言清楚

 如何给出清楚的信息

 本章 总结

第七章 避免家庭纠纷

 当孩子假装没听见时,进行核实

 当孩子争辩时,及时中断

 当孩子挑战时,给出有限的选择

 当孩子磨磨蹭蹭时,设定时间

 忽视不礼貌的态度,但不纵容不良行为

 当孩子越过底线时,坚定立场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让他们冷静下来

 当家长越过底线时,进行道歉

 不要把不良行为人格化

 本章 总结

第八章 如何让你的行动清楚

 让孩子亲自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是什么让体验后果如此有效?

 自然后果

 逻辑后果

 计时隔离方法:同美好的事物暂时隔离

 最后的手段:采取身体控制

 本章 总结

第九章 激励个性强的孩子

 激励和界限设定

 消极的信息引发抵制

 积极的信息鼓舞合作

 使用积极信息的几点原则

 本章 总结

第十章 教授技能:示范的效果最好

 只提供信息是不够的

 探寻选择:帮助孩子区分好坏

 把技能分阶段、分步骤地教授给孩子

 角色示范矫正的行为

 再试一次

 发现孩子做得好的时候

 教授应对棘手情形的技能

 本章 总结

第十一章 改变:它会很快就发生吗?

 最初的阶段,你会面临更多的试探和抵制

 理解改变过程

 应对抵制

 发展支持系统

 享受回报

附录

建议读物

译后记

试读章节

4岁的科瑞很让人头疼。通常他会拒绝穿妈妈拿给他的衣服。然后,不管妈妈如何费尽口舌地请求,他都会再磨蹭上二十分钟。到了吃早饭时,他又鼻孔朝天地抱怨饭菜不合口。“我可不想为此再跟他吵一架”,他的母亲边自言自语边重新做早餐。她给丈夫的解释是她担心科瑞的营养,实际上,她更担心科瑞大发脾气。她的丈夫和两个女儿都认为她过于娇惯科瑞了。他们经常抱怨说,“太不公平了,他总是为所欲为。”等到科瑞上学后,妈妈才有时间稍微休息一会儿,但科瑞下午从幼儿园回来后,新的较量又开始了。科瑞的母亲经常想,她还能忍受多久。

6岁的克利丝特时而可爱听话,时而恼怒无常。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出乎意料的改变,偶尔的不同以往,甚至很小的一件事,只要不合她的心意,她就会大发雷霆。对她来说,撒泼打滚犹如家常便饭。“同克利丝特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她的母亲说道,“真让人精疲力竭!”对于克利丝特的家长来说,要么选择惩罚,要么选择妥协,完全取决于他们当时的心情。但是不管他们怎样做,结果似乎没有什么差别。有时候,他们甚至怀疑自已是否做错了什么,才导致克利丝特行为如此异常。

9岁的艾力克斯脾气急躁,干什么事情经常不假思索,一通蛮干。一旦在学校或者社区稍不如意,他就会喊叫、骂人、威胁甚至动手打人。仅在十二月份,艾力克斯就因为不尊重老师和在操场上打架被停课了三次。“学校不再体罚孩子真是糟糕!”艾力克斯的父亲抱怨说,“只要他在家捣蛋,我们就会训他一通,然后给他两下子。他必须得学着记住教训。我们已经警告他要是再被学校停课,到年底都不能再看电视了。”

12岁的琳恩注定要成为一名大律师。她聪慧、热情而且非常执着。只要认为有一线机会可以按照她的思路解决问题,她就会同你争论不休。而且只要认为对她有利,她就会不择手段。演戏、出言不逊、不礼貌对她来说司空见惯。“我从没有想到过跟我们说话时,她的口气竟然和大人一样,”她的父亲抱怨道,“我们用尽各种办法去给她讲道理,但无论什么事,最后她都会跟你争辩个没完没了。”

对于这些孩子,看上去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很可能你的孩子就和其中的一个很相似。但你并不孤单。每年我都会接待一百多个被家长和老师形容为让人头疼、难以对付、活泼好动、生性固执、惹是生非甚至不可救药的孩子。尽管没有一个词能够充分地形容全部或者大多数我见过的孩子,但最接近的一个词就是“个性强”。这些孩子实际上都很正常,只是行为过于偏激,教养起来不太容易罢了。P2-3

后记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说过:儿童乃成人之父。几年来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更加参透了这句话的含义。尽管为人父母时日不长,但养育孩子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给予我们的远远比我们给予他的要多得多。感谢孩子,让我们更加成熟,也更加理解人性理解爱。

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最美好的礼物,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精灵。无论过程多么辛苦,对深爱他们的父母来说,养育孩子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差事。

很多次当我和爱人陪儿子在地板上嬉戏玩耍,或者读书画画时,我的内心都会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温情,仿佛春天的原野,绿草暖阳。这种温情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舐犊情深的含义。我相信,这种亲子之爱的纯真朴实、浓酽醇厚,人世间恐怕再也没有其他的感情能够超越。我还相信,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逆境时,是孩子给了我们力量,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孩子的心灵,在刚出生的时候,仿若一张纯洁的白纸,一块圣洁的土地。我们该如何去引导孩子描绘和耕种呢?每一个初为父母的人,都应该思索这样的问题。尽管在养育孩子上,人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总有一些好的理念与思想,值得为人父母者学习。在养育孩子上,没有人生来就是专家。很多人以为只要保证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就可以了,但事实远非如此。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人父母者如何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这是值得所有年轻的父母们要考虑的话题。作为我自己,我非常不愿意有一天当我真正明白了如何教育孩子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如果那样的话,将是一件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我希望我还有机会,希望所有的年轻父母都还有机会。

中国有一句俗话: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对个性强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我们要给孩子设定界限,要让孩子懂得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但同时,我们首先也要明白一点,给孩子设定界限,既要让孩子在接受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健康良好的自我管理,又要保护孩子的率真天性不受成人自以为是的观念束缚。对很多父母来说,这的确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家有倔孩儿》这本书正是针对个性强的孩子而写的。作为一位家庭治疗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J.麦肯兹(RobenJ.Mackenzie)博士在解决孩子们的学习和行为问题上,有着三十多年的经验。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的孩子身上,并将之与许多年轻父母的做法相比照,以此来审视本书的理念是否正确,书中的方法是否科学。幸运的是,从这本书里,我非常及时地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本书的逻辑主线非常清楚。作者首先从理解个性强的孩子人手,分析了个性强孩子的特点,以及他们学习规则的方式,然后从家长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教授规则,如何给出清楚、坚定的界限,以及如何激励个性强的孩子等内容。最后,作者指出了家长应该通过示范的力量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作者还通过对大量咨询案例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家庭舞蹈产生的缘由,给出了避免家庭纠纷的具体措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通过自己个性迥异的两个儿子的对比,以第一手的资料亲身验证了他所采取的方法的有效性。

在本书的内容中,作者不仅明确地阐释了对规则和界限的理解,并且还设置了很多种家庭情景对各种可能的情况进行了形象的描绘。书中的很多情景对父母来说再熟悉不过,因而读起来显得轻松而亲切。

除了提供许多科学的育儿理念之外,对于家长如何应对个性强的孩子,本书还提供了很多种方法。举例而言,当你的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和书本扔得乱七八糟,而又对你三番五次的提醒置若罔闻时,不妨试一试本书中第八章提到的“周六篮子”这个主意。再如,当你的孩子跟随你去超市或者商场,哭着闹着非要你买礼物时,不妨试一试第七章提到的“计时隔离”办法。

但是,我想更值得家长们思考的是,在养育个性强的孩子时,

父母既不能依赖于惩罚式的思维,也不应该寄望于宽容式的态度。一味的惩罚和过度的宽容,都不利于个性强的孩子健康成长。要让个性强的孩子学会规则,家长应该采用清楚、坚定和礼貌的界限来减少冲突。这一点,也正是作者在书中贯彻始终的核心思想。

有人说,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老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当成为孩子名副其实的最好的老师。想到多年以后,孩子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言传身教,我们没有理由不心怀虔敬,认真对待这份光荣伟大的神圣使命。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华夏出版社的朱悦女士和王凤梅女士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向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翻译本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感谢我的儿子、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巨大的动力,谢谢他们的支持!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幸福健康地成长,是为记。

2012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