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著名学者、作家。他曾费十年之工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撰写二十多万字的曾国藩研究论文,点燃一场为时十余年的曾国藩热炎,堪称曾氏的异代知已。本书系唐浩明从曾氏存世千余封家书中精选三百多封加以评述议论。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化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角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曾国藩家书(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唐浩明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浩明,著名学者、作家。他曾费十年之工主持编辑出版《曾国藩全集》,穷八年之思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撰写二十多万字的曾国藩研究论文,点燃一场为时十余年的曾国藩热炎,堪称曾氏的异代知已。本书系唐浩明从曾氏存世千余封家书中精选三百多封加以评述议论。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化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角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内容推荐 《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评点者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破译一个家族的密码,探求一个民族文化的底蕴。 目录 上册 翰苑生涯 禀父母 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评点:何绍基之字与汤鹏之文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评点:同意诸弟外出求学 禀父 母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评点:和睦兄弟为第一 禀祖父母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升翰林院侍讲 致温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禀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评点:清代官员的薪俸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罗泽南 致温弟 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禀父母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评点:妹夫来京不能安置 致诸弟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送妹夫王五诗 致诸弟 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评点:诗之门径 禀叔父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江忠源乃义侠之士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祖母的福分欠缺点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评点:回家有三难 跻身六曹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致诸弟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武科考试 禀父母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失眠药方与招运良法 禀父母 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叔父 母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道光末年的物价 致诸弟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京师官员吃花酒 禀父母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以“甲科鼎盛”排名 致诸弟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评点:不收赙仪与分送马褂 致诸弟 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广西出了大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义仓——美丽的空想 致诸弟 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陶澍知左宗棠 致诸弟 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评点:不可帮钱垫官之亏空 致诸弟 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评点:诰封盖印也得行贿 致诸弟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评点:妻子凶恶丈夫才能中进士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 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湘军初期 谕纪泽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评点:遭遇母丧 谕纪泽 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 评点:再嘱应办事宜 谕纪泽 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 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 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 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 咸丰四年四月二十日 评点:水勇逃逸将官冒功 致诸弟 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禀父 咸丰四年五月二十夜 评点:胡林翼早年是个花花公子 致诸弟 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评点:湘军前途不被人看好 致诸弟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评点:前二品侍郎获赏三品顶戴 致诸弟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 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 咸丰五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水师大败 致诸弟 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结怨江西官场 致诸弟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早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致诸弟 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评点:老九得优贡 致诸弟 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夜 评点:不置私田 致诸弟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 评点:纪泽新婚 致温弟 咸丰六年四月初八日 评点:蜡丸隐语报军情 致澄弟 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藏身匿迹不露圭角 致沅弟 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赤手空拳办大事 谕纪鸿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谕纪泽 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评点:不可浪掷光阴 谕纪泽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评点:先习小学及古文 致沅弟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分多润寡及澄心定虑 致澄弟 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守制家乡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李续宾的诀窍:暇与浑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 评点:人才第一 致沅弟 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者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致沅弟 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二月十七日 评点:耐烦为第一要义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感怀往事多有悔悟 致沅弟 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朝廷厚胡薄曾 致沅弟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再次出山 致沅弟 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致澄弟 季弟咸丰八年七月初七日 评点:刘蓉与郭嵩焘 致澄弟 季弟咸丰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蔬竹鱼猪可觇兴衰气象 谕纪泽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谕纪泽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 谕纪泽 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评点:作诗写字之法及生平之耻 谕纪泽 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评点:勤做读书札记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评点:三河惨败老六阵亡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评点:李鸿章与王阄运 致诸弟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 致诸弟 咸丰九年元旦 评点:乱世居华屋非所宜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十三日 评点:招魂具衣冠葬老六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三日 评点:历代圣哲三十二人 致诸弟 咸丰九年正月二十八日 评点:曾氏家族的一大悬案 致诸弟 咸丰九年二月初三日 评点:写毛笔字握笔宜高 致诸弟 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 评点:尴尬的封典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清明 评点:诗文与字均宜留心摹仿 致诸弟 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书法的南派北派 谕纪泽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应有所选择 致诸弟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评点:应酬周到 谕纪泽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评点:抄体面话与分类整理 谕纪泽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不是才女 致澄弟 咸丰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以身作则 谕纪泽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尚书》之今古文 致沅弟 咸丰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评点:回救宝庆 谕纪泽 咸丰九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颜柳之帖有败笔 致澄弟 沅弟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 致诸弟 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改葬父母 致澄弟 咸丰九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樊镇一案 谕纪泽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 规复安庆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年二月初八日 评点:可怜的光禄大夫 谕纪泽 咸丰十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分类抄记典故藻汇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惜福 谕纪泽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评点:善读《文选》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评点:勤洗脚 致澄弟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评点:治家八字诀 致澄弟 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 致沅弟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二日 评点:爱民与积德 谕纪泽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 致澄弟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宗棠乘时而起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 致澄弟 咸丰十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收存片纸只字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头发横而盘者不驯 致沅弟 咸丰十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厘金~湘军军饷的主要来源 致季弟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澄弟 咸丰十年七月初四日 评点:此信当年为何不收入全集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评点:不能以“命”教子训士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评点:天下似无戡定之理 致沅弟 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致沅弟 咸丰十年八月二十八日 评点:错用李元度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九月初七日 评点:李元度大节已亏 致沅弟 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下册 规复安庆 致沅弟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点:庸人以情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戒傲戒惰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切莫玉成买田起屋事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谕纪泽纪鸿 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戒轻易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 致澄弟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不信医药僧巫地仙 谕纪泽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药能活人亦能害人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元日 评点:成功得名不尽关人事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评点:不轻非笑人不晏起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评点:文章雄奇之道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大字以间架紧为主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临摹柳帖以强笔力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传》解经何以与今解不同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评点:讥评人短即是骄傲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致诸弟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谕纪泽纪鸿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文人的遗憾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从祁门移营东流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左宗棠之长在善于审几审势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评点:约期打仗及观人说话 致沅弟 季弟咸丰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评点:莫以多杀人为悔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情意与钱物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评点:暂缓奏祀方苞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勤奋追补失落的光阴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三日 评点:咸丰帝驾崩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三日 评点:胡林翼去世 决战江陵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目录分类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约旨卑思 致澄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官文党类太盛 致沅弟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挽胡林翼联 谕纪泽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陈氏妾与节制四省 致澄弟 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李鸿章招募淮军 谕纪泽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须读李杜韩白等八家诗 致沅弟 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 致季弟 同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慰弟妇之丧 致澄弟 同治元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皖南人吃人 致沅弟 同治元年三月初八日 评点:求助当视其力量之所能为 谕纪泽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日 评点:烦劳远胜困苦 谕纪泽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有常是第一美德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忌妒倾轧为官场常事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 评点:设厘卡抽税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十一日 评点:驾驭悍将与密保李鸿章 致沅弟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评点: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 谕纪泽纪鸿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澄弟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纪鸿中秀才 谕纪泽 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以《文选》补作文之短 致沅弟 季弟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评点:以廉谦劳三字自抑 谕纪泽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评点:给不上进的女婿留点脸面 谕纪鸿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评点:以四百两银贺纪鸿中秀才 致沅弟 季弟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评点:天地之道刚柔互用 致沅弟 季弟 同治元年六月初二日 评点:愧悔大负李元度 致沅弟 季弟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致沅弟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日 评点:面对指摘宜自修 致沅弟 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三日 评点:不要插手盐务以谋利 致沅弟 季弟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 评点:对购置田宅之指摘当三思 谕纪泽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 致澄弟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评点:可怕的瘟疫 致澄弟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 致沅弟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谕纪泽 同治元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借亲情疗忧惧 谕纪泽 同治元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敌军无能平之理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用兵之道全军为上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一日 评点:一两参合二十余教师的月薪 谕纪泽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诗文立意须超群离俗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幺之死湘乡早有预测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挽季洪联 致沅弟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八夜 评点:唐鹤九挽联甚佳 致沅弟 同治二年正月初七日 评点:辞职乃以退为进 致沅弟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 致沅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谕纪泽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评点:劝女儿耐劳忍气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凡亲临必打败仗 谕纪泽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须记札记 谕纪泽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以精确之训诂做古茂之文章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评点:拼命报国侧身修行 致沅弟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以方寸为严师 致澄弟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皖南人肉每斤百二十文 致沅弟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澄弟 同治二年五月初一日 评点:苦命的陈氏妾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初七日 评点:能进曾氏私室的幕僚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致沅弟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无形之功不必说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评点:奏折重在主意结构及用字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七日 评点:蛮字为主打字向前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 评点:强字须从明字做出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湘军中的另类将领鲍超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 致沅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评点:避挟长市恩之嫌 致澄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评点:富贵气不可太重 致沅弟 同治二年八月初二日 评点:保人亦有为难之处 谕纪鸿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不可挂大帅旗不可惊动官长 致沅弟 同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评点:李泰国购洋兵船事 致沅弟 同治二年九月初九日 评点:解银七万以抚慰 致沅弟 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致澄弟 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鼎盛之际宜收敛 致沅弟 同治二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致沅弟 同治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评点:太平军降将古隆贤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全家团聚安庆 致沅弟 同治二年十月十三日 评点:因奏留黄冕而上干谴责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子侄辈不能坐四抬轿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评点:公银作私用宜少 致沅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二日 评点:李鸿章杀降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莫怕寒村悭吝莫贪大方豪爽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私盐只禁船载不禁路挑 致澄弟 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 谕纪瑞 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 致沅弟 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致澄弟 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致澄弟 同治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时时于“俭”字用功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与沈葆桢争夺江西厘金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初七日 评点:无应酬馈赠则不能办事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李鸿章贪财 致澄弟 同治三年三月十四日 评点:天使致祭时的礼仪 致澄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不要管闲事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停止赈局送回妇幼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病不在身而在心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互劝互勖互恭维 致沅弟 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杨岳斌以提督授总督 致沅弟 同治三年五月十七日 评点:请不请李鸿章会攻江宁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为儿子获奖语而欣喜 致澄弟 同治三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李鸿章不敢得罪老九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八百里驰奏打下金陵 谕纪泽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评点:成为阶下囚的李秀成 谕纪泽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九夜 评点:验洪秀全之尸 谕纪鸿 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评点: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谕纪泽 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 评点:兄弟同日封侯伯 致沅弟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评点:老九遭各方攻击郁郁不乐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八月初五日 评点:收回金陵后的三桩大事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八月十四日 评点:曾氏是否也有过狎邪游 致沅弟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日 评点:寿弟诗 致澄弟 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评点:老九开缺回籍 致沅弟 同治三年十月初六日 评点:左宗棠奏报幼天王已逃 致沅弟 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新的使命 致澄弟 沅弟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甲子科江南乡试 捻战失利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 评点:老九借病拒不应诏 致沅弟 同治四年三月十八日 评点:慈禧与恭王矛盾的初次暴露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四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替代僧格林沁北上打捻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谕纪泽 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 评点:夜饭不用荤为养生之道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气势识度情韵趣味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四年六月二十四日 评点:老九拒绝北上为晋抚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谕纪泽 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 评点:炒老米粥可医脾亏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二十四岁即守寡的纪纯 谕纪泽 同治四年八月十九日 评点:刻印船山遗书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八月二十一日 评点:宰相府起因于欧阳夫人 谕纪泽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 评点:听天命亦是养生之道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九月晦日 评点:借花竹山水以养身心 谕纪泽纪鸿 同治四年十月二十四夜 评点:请吴汝纶之父为西席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评点:沅甫出处大计:行四藏六 谕纪鸿 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致沅弟 同治五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曾国荃调任湖北巡抚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 评点: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三月十九日 评点:可悲的侯门长女 致澄弟 沅弟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五月十一夜 评点:一百四十年前的高考辅导书 致澄弟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评点:养生五事 致沅弟 同治五年六月十二日 评点:不能视文章太重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贪利而成居半激逼而成居半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思路宏开为文章必发之品 致澄弟 同治五年八月初十日 评点:不必曲为搜求哥老会徒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风流名士曾广钧 致沅弟 同治五年八月二十四夜 评点:曾老九参劾官文 致沅弟 同治五年九月初二日 评点:《湘军志》与《湘军记》 谕纪泽纪鸿 同治五年九月初九日 评点:人但有志气即可奖成之 致沅弟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评点: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致沅弟 同治五年九月二十八夜 评点:进驻南阳略作回避 谕纪泽 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评点:大家名作自有一种面貌神态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自请开缺辞爵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兄弟私议李鸿章 致欧阳夫人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评点:做各房及子孙的榜样 致澄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再四辞职苦衷何在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评点:人心日伪大乱方长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评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致沅弟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贪色贪财又豪气的郭松林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 致澄弟 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 评点:虽处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评点: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 致沅弟 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湘淮两军曾李两家联为一气 总督南北 致澄弟 同治六年二月初五日 评点:富贵常蹈危机 谕纪泽 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 评点:世上几无真正的清官 致沅弟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乱世处大位乃人生之大不幸 谕纪泽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 致沅弟 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评点: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 致沅弟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 致沅弟 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平生四次受人讥笑 谕纪泽 同治六年三月十八日 评点:曾纪鸿的肺病起于十九岁 谕纪泽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二日 评点:襟怀高淡胜过南面王 谕纪泽 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评点: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致欧阳夫人 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有盛必有衰 致澄弟 同治六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谕纪泽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三日 评点:制造船炮为自强之本 谕纪泽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 评点:散财最忌有名 谕纪泽 同治八年二月十八日 评点:小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谕纪泽 同治八年三月初三日 评点:备三百两银子买一妾 谕纪泽 同治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病因可能在心血管上 谕纪泽纪鸿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安排后事 谕纪泽 同治九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撤天津地方官以全大局 谕纪泽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评点:内疚神明外惭清议 谕纪泽 同治九年八月初四日 评点: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 谕纪泽 同治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目神药空青石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五日 评点:张文祥为何杀马新贻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四月初七日 评点:空青石回天无力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五月初十日 评点:理学家亦看杂书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安置故旧追悔往日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七月二十六日 评点:精力太衰不再纳妾 谕纪泽纪鸿 同治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字 评点:与王阄运相见于徐州 谕纪泽 同治十年十月十一夜 评点:视察江南机器局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 致澄弟 沅弟 同治十年十一月初八日 评点:曾广铨出抚伯父 谕纪泽纪鸿 同治十年十一月 评点:“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试读章节 ◎评点:李泰国购洋兵船事 这封信的第四点所说的李泰国购洋船事,是近代洋务运动的一桩大事。 同治元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委托李泰国向英国购买兵船。李泰国是个英国人,曾任过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后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他用一百零七万两银子的巨款从英国购买七只兵船、一只泵船,组成一支舰队,又未经清政府的同意,擅自聘请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为舰队的司令,又招募六百名英国水兵,一道乘船来到中国。阿思本与李泰国定了四年合同。合同规定阿思本对舰队拥有完全的指挥权和用人权,只接受由李泰国所传达的中国皇帝的命令,别人不得干预。 李泰国的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当初与清政府所商定的章程,清政府因此拒绝阿思本与李泰国所定的合同,命令阿思本接受所在地方督抚的节制,目前应该由两江总督曾国藩来节制这支舰队,由曾国藩所推荐的水师总兵蔡国祥出任该舰队总统,阿思本为帮总统(即副总统)。阿思本拒绝,表示宁愿把舰队带回去解散,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指挥。清政府于是向阿思本妥协,让阿思本依旧指挥该舰队,由蔡国祥带领自己的舢板炮船,与舰队一道停泊。 曾氏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他在给总理衙门的公函里写道:“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总署的这种妥协,“不特蔡国祥不甘心,即水陆将士皆将引为大耻”。“若蔡国祥不能做主,则未收购船之益,先短华兵之气”。江苏巡抚李鸿章、浙江巡抚曾国荃也都不同意向阿思本妥协。由于曾氏等人的态度强硬,总署不得不收回原先的妥协方案,将阿思本及六百名英国水兵打发回去,为此损失来往路费三十多万两银子。这支舰队后来也交由英国在印度变卖,这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又损失数十万两银子。清政府十分恼火李泰国,撤掉其总税务司的职务,另委英国人赫德代理。 曾氏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他对外国人尤其对外国军队则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清政府曾实行过“借夷助剿”的政策,即借洋兵来打太平军,最著名的便是由华尔、白齐文、戈登等人统领的常胜军。曾氏对这支洋兵,采取限制使用的策略,即可借洋兵助守,而不能借其力收复疆土。他说:“宁波、上海皆系通商码头,洋人与我国共利害,自当共争而共守之。苏、常、金陵本非通商之口,借兵助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他所担心的“后患”,即洋兵凭仗战功而对中国诛索不已。同治三年四月,英军司令士迪佛立在华任职期满回国,他特地到安徽裕溪口去会见曾氏,也想组建一支类式“常胜军”的洋枪队,包打江宁及收复江南各地被太平军占领的城池。曾氏予以婉拒。 应该说,曾氏对洋兵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出于对国家的负责。不让洋兵插手中国的战争,一可杜绝他们的非分勒索挟持;二也为国家保全体面,即曾氏所说过的:中国之事,中国了之,不需仰仗外人。 更何况这支舰队是中国出钱买的,它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东西,主权在中国手里。现在一切让外国人做主,中国的主权到哪里去了?国家的尊严到哪里去了?所以,曾氏向总署提出:宁愿将这支舰队分赏给外国人,分文不要,也要杀一杀英国人的骄矜之气。 但,不可否认,这中间也存在着曾氏的私心。 一、阿思本拒不接受当地督抚的节制,这一点首先便触怒了理应节制他的两江总督曾某人。在曾某人所制辖的江南战场上,岂可容忍一支不听指挥的外人舰队随心所欲地活动? 二、攻打江宁城,不仅是朝廷的事情,更是吉字营的事,或者确切地说是曾氏家族的事。用现在的话来说,此事已由吉字营、由曾氏家族承包了,别人不得染指。这种承包,包括荣誉的承包和财富的承包。倘若让阿思本的舰队来参战,不但分去了荣誉,还分去了财富。 李泰国曾经跟清政府商量过,由他率领阿思本舰队来打江宁,所得的财富全部归于舰队。清政府与他讨价还价,若独破江宁,则所得财富百分之三十归朝廷,百分之七十归舰队;若与湘军共破江宁,所得财富百分之三十归朝廷,剩下的百分之七十,舰队与湘军各分其半。 不管哪种方案,阿思本舰队都要分去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这绝不是曾氏兄弟所能接受的。 对于这种严拒舰队的立场,曾氏当然希望老九能予以完全的合作。不料,老九不像乃兄那样说得绝,说用之巡防海盗还是可以的。这颇令乃兄愤慨。于是曾氏说了一大通话,指责老九循道光末年督抚的陋习,表里不一致,欺蒙皇上。情绪之激动,语言之尖刻,实为平时家书中所少见。于此我们可以看出曾氏尽管在努力修炼,但他的褊急本性还是没有完全消除,一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便会情不自禁地暴露出来。 P532-534 序言 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小民,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只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之士的困惑。 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它使我们增加了信心,看到了未来的前途。 然而,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浩繁杂芜,在眼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略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人来说,不妨试用一法: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古人说一经通而百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曾国藩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仔细琢磨的课题。 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氏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不易,只能读其精华;其精华部分首在家书。清末民初时期,曾氏家书乃士大夫必读之书。青年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尝见曾交正家书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文章时又参以杂务,以致百不一成。”信中所说的,出自曾氏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玩弟的信。毛泽东信手拈来,可见他对曾氏家书很熟悉。 曾氏家书,过去被当作治家圭臬来读,但现代人的家庭已大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不复存在。今天人们的所谓治家,说到底不过是教子而已,至于“子”,也只独生一个,且学校和社会又担负了其中的主要责任。如此说来,曾氏的家书还有读的必要吗? 其实,这部家书远不这般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功名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早在上个世纪初,蔡锷将军便辑录曾氏有关治兵方面的文字,并加以评说,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官的教材,在中国军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效法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中选取三百多封加以评点,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百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蔡锷乃一代英杰,他的评说虽然简短,但其人丰富的军事理论和不朽的军事功勋,足以使他成为评论曾氏治兵语录的权威。笔者从没想到要跟他攀比,只是凭借着二十年来对曾氏潜心研究的心得,撰写一点理性思考的文字,但愿这种努力与写作初衷不至于相距太远。 唐浩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