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历代名相(3)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时涛//金小芳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能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本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非常著名的12位宰相的传奇故事,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完全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本书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我们只是将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人物的智慧、权谋、手腕及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较少的时间近距离地亲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提升层次。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本书为《图说历代名相》之第三辑。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非常著名的12位宰相的传奇故事。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宋代著名的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宋太宜赵匡胤夺取天下,并为大宋王朝开创了一个颇为完善的局面。越老越倔的寇准“澶渊退敌”,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著名的才子宰相富弼一言平息百万辽夏大军。邋遢成性的王安石变起法来毫不邋遢,他为大宋王朝的“中兴”不遗余力。元朝著名宰相耶律楚材以异族的身份,左右元朝政局几十年,为元初国家制度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明朝宰相李善长以一腔忠心,助朱元璋开创了帝业。“铁血首辅”张居正为了不负先皇所托,轰轰烈烈进行改革,最终却以失败收场。清朝宰相李鸿章背负着“卖国贼”的骂名,仍然为大清国的富强左右奔波……

在历史沉浮中,这些历朝行政长官们,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及传奇故事,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也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

目录

宋朝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谋士

不凡的谋士VS不凡的皇帝

宰相原来不读书

犯颜直谏,恃宠而骄

炮制两大宫廷疑案

发牢骚说出千古名言

 吕端——大智若愚的“糊涂宰相”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宰相肚里能撑船

学问深厚,众人敬服

清廉的父亲,贫穷的儿子

 寇准——越老越倔强的谏臣

少年早慧,闻名乡里

人才就是这样炼成的

“废”“立”太子的高参

成也刚直,败也刚直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澶渊退敌”成就一世英名

再聪明的人也难防小人

到死也不和小人计较

 富弼——北宋出色的外交家

“洛阳才子”有主见

一言息南北百万兵

坐观“辽夏相斗”

立了大功死不承认

并不逍遥的退休生活

至死心忧国家

 王安石——邋遢成性的官场楷模

不求做官,但求做事

遭遇棋逢对手的反对派

重用小人吕惠卿

变法与初衷背道而驰

不爱洗澡,邋遢成性

“王氏吃法”特立独行

清廉自律的“三不爱官员”

晚年逍遥的隐居生活

 贾似道——擅权误国的流氓宰相

靠裙带关系混上相位

升官的秘诀:瞒和骗

善于玩离职的游戏

心狠手辣的淫贼

不战而溃的投降派

窝囊地死在厕所里

元朝

 耶律楚材——以占卜闻名的杰出政治家

生逢乱世的北国卧龙

“美髯公”随军万里西征

巧借神佛名义减少杀戮

整顿燕京城混乱局面

策划窝阔台登基大典

元太宗治理国家的好帮手

刚直谏臣,愤惋而死

明朝

 李善长——谋比萧何的开国宰相

口袋里装着锦囊的策士

忠心和智谋派上了用场

助“老朱”成就帝业

免死铁券也不可信啊

谁导演了李善长的悲剧

 严嵩——以青词换得大权的奸相

出身贫寒的优等生

政途上的“幸运娃”

同乡之间的“龙虎斗”

以擅写青词而得宠

“朝廷不如我富”

排除异己,杀戮言官

徐阶集团的最后一击

晚年落魄的传说

 张居正——大明铁血首辅

一个“潜力股”的诞生

一场决定命运的权力博弈

一场名垂青史的伟大改革

一个知人善任的政治人物

一场精心编排的“二人转”

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清朝

 曾国藩——不善领兵的杰出军事家

蟒蛇转世的传说

叩开科举之门

仕途的贵人穆彰阿

打造凶悍的“湘军”

流血的仕途

善于识才和用将

一代骁雄劳碌中谢幕

 李鸿章——备受争议的晚清第一重臣

从湘军幕僚到淮军首领

残酷镇压起义

马关谈判遇刺

外交家的出洋与出丑

到底是不是维新派

在一片骂声中离世

试读章节

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划策,此人就是赵普。他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归德军掌书记,参与策划陈桥兵变,拥立宋太祖有功,被封为枢密使,为宋太祖政变之后稳定住内部局势、强化中央集权立下了卓越的功劳。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他为太祖、太宗两任君主定下先南后北的正确路线,是赵宋统一大业的主要设计者。死后被追封为真定王。生前曾有“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之说。

[不凡的谋士VS不凡的皇帝]

赵普出身小吏世家,生于五代乱世,自幼学吏事以谋衣食,所读过的书也就是《论语》等启蒙读物。赵普成年以后,最初在衙门里当幕僚,就是师爷之类的人,帮助县官出主意、做参谋。后来被举荐到滁州任军事判官。

显德年间(公元954年~公元960年,具体是哪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匡胤(时任后周宋州节度使)在滁州捕获了一百多名盗匪,准备全部处斩。赵普(时任滁州参佐)怀疑其中有无辜者,请求审讯。结果,十之八九是被诬良为盗的。这件事使赵匡胤认为赵普有先见之明,且处事周密老成。牛刀小试的赵普一下子就赢得了赵匡胤的赏识。

有一些人天生就很机敏,你还不能不信,比如赵普,就有这个天分,他虽然读书并不多,但目光却很敏锐,还特别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

就在赵匡胤攻打滁州时,他的父亲赵宏殷也被派到滁州助阵,没想到的是老爷子到了滁州却病得起不了床。由于军务急迫,赵匡胤哪里还顾得上老爹的病情,不得不领兵出征。于是,赵普就像亲儿子一样朝夕看护赵宏殷,服侍汤药,照顾得无微不至,替赵匡胤解了后顾之忧。赵匡胤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从那时起,他们全家都把赵普看做是自家人。后来回到京城,赵普自由出入赵家,俨然以家臣自居。赵匡胤的母亲特别喜欢赵普,因为他处事沉稳。赵母还经常对赵普说:“你多费些心,我儿有时没经验。”还叮嘱当时尚年幼的儿子赵匡义:“出入常和赵书记一起,为母才放心。”在赵家赵普被视为心腹,与赵匡胤一家保持着如家臣般亲密的关系,可以说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发展影响巨大。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的君臣喜迎新年到来之际,突然,边境镇、定二州飞马入奏,说契丹大军南下,与北汉合兵,将大举南侵。此时,后周小朝廷原来的皇帝世宗刚刚去世二十天,在位的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幼儿柴宗训,皇太后符氏是已故皇后之妹,才二十出头,入宫刚刚二十天便遭丧夫之痛,她一个弱女子,吓的早已没有了主张,一切只能听凭大臣安排。时任都点检的赵匡胤,手握兵权,威势逼人,出征御敌,自然是非他莫属了。

正月初二,因军情紧急,赵匡胤立马带兵出发。第二天傍晚,当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军中便鼓噪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册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为时未晚!”有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赵普。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所谓掌书记,无非是个幕僚,负责军中一些文书起草事宜,地位既不高,实权更是谈不上。可发动政变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商议完毕,赵普立即派快马入京,通知赵匡胤的死党石守信等人准备内应,又部署众将彻夜守护在赵匡胤的军帐四周,以防不测。次日黎明,赵普等人入帐,将准备好的杏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由此,大宋建立。

当时,赵匡胤33岁,赵匡义22岁,赵普已37岁。在这场政变的三个核心人物中,赵普年龄最大、机谋最多,所以他极有可能是这场好戏的编剧、导演和最好的演员。

五代时期,主弱臣强,掌握重兵的将领左右政局,可以说是皇位最大的威胁。

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他非常担心属下也会效仿他,为这事他常常辗转反侧,夜里睡不着觉。在平定了李筠、李重进叛乱后,赵匡胤就立即召赵普谋划此事。

赵普建议赵匡胤削弱领兵将领的权力。赵匡胤犹豫地说:“我待这些人恩重如山,绝对不会有问题。”赵普立即反问:“后周皇帝待你同样恩重如山,怎么就出了问题呢?万一他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到他们身上,又会如何呢?”赵匡胤被说中心事,就问怎么办。赵普回答:“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找了个机会设宴招待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一起喝酒。席间,他借着酒意大发感慨,说做个皇帝实在太难了,连觉都睡不安稳,不及做臣下高枕无忧。当石守信等人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时,赵匡胤推心置腹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也不过是想多积点钱,图个舒心快乐。你们不如放下手中的兵权,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做官,买点儿地,建些别墅,多娶几个漂亮媳妇,饮酒作乐以终天年。这样,咱们君臣互不猜忌,该多好啊!”

第二天,识相的石守信等将领纷纷辞去军职,交出了兵权。于是,赵匡胤信守承诺,就让他们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做官,还把自己的一个妹妹、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这些功臣。就这样,赵匡胤不伤兄弟情分,如愿以偿地使北宋王朝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

根据赵普的建议,赵匡胤还分离掌兵权和发兵权,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推行文人政治,创建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赵宋王朝由此走出了军阀混战的阴影,在三百多年历史中,兵变从没有成为宋廷的致命威胁。

作为陈桥兵变的重要策划者,赵普促使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成功地导演了一场让古今权术家叫绝的“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不凡的谋士遇见了不凡的皇帝,有功于社稷的赵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接下来,他将参与和导演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宰相原来不读书]

自从赵普成功地导演了“杯酒释兵权”这部戏后,有功的武将们该回家的都回家了,当然,赵普的地位也更加显赫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善造阴谋的老谋士、胥吏出身的赵普在太祖高举的兴儒大旗下,遇到的烦恼事反而更多了,遭遇的尴尬事也越来越稠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故事还不得不从赵普小时候不爱读书说起。

赵普与宋太祖赵匡胤是老乡,小时候一起在河南洛阳生活。上学时赵普就不喜欢读书,而赵匡胤也对“之乎者也”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于是二人经常凑到一起,好的就像穿一条裤子的亲哥俩。

赵匡胤一直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学点护身保家的功夫来的实惠,而赵普认为读书读多了人就会变得迂腐,不开窍,闯天下还得靠当官走仕途。因此他更是“寡学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怎样做官,怎么把官做好。

赵普因为不爱读书,和当时的一般文臣比起来,他的学问就差得多。

据宋人笔记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令他最为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

据文莹《玉壶清话》载:一天,太祖心血来潮,随意向各位大臣问道:男尊女卑,为何男子行跪礼,女子却不跪?赵普竟然支吾半天,还是答不上来。倒是前朝旧相王溥的儿子王贻孙告诉太祖,过去男女都行跪礼,到武则天当皇帝后,抬高了女子身份,女子才拜而不跪了。这件事不仅弄得赵普很下不来台,也让赵匡胤心里很不爽。

在中国的皇帝里面,赵匡胤虽是一介武夫,和赵普一样不喜欢读书,但他却深知武力可以平天下不可以治天下的道理,所以他倒是很喜欢读书人,也比较尊重和重用那些读书人。据《宋史·范质传》里记载,太祖曾对一生手不释卷、廉洁白持的太子太傅范质发出“真宰相”的感叹,对读书不是很多的赵普就时不时提出尖锐的批评。  《长编》里就记载了让赵普非常伤心的一件事:乾德三年(公元963年),宋太祖灭掉后蜀后,后蜀有被抓到的宫女送到后宫。一天,宋太祖观赏她的镜匣,发现一副旧的铜镜,铜镜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当时他大为惊奇,取镜子给宰相赵普看,并问道:“现在怎么已有了(乾德)四年铸的铜镜?”赵普端详半天,不知所以然。于是,宋太祖又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此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镜应是那时候铸造的。”宋太祖听了才恍然大悟,并由此感叹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让赵普羞愧的无地自容。从这件事情以后,宋太祖更加重用读书人了。

在叶梦得《石林燕语》里也记载了这件事,不过赵宰相的表现更加丢人现眼。一日太祖想改年号为乾德,赵普听后,连声赞美,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吹得天花乱坠。没想到翰林学士卢多逊却站出来冷言道,这号伪蜀时曾经用过。太祖一惊,忙派史官去查,果然如卢多逊所言。大凡拟定年号,绝不可与前代相同。太祖感觉很下不了台,十分气愤,于是就拿赵普当替罪羊来出气,他用墨笔点画赵普的脸骂他不争气。赵普很沮丧地回了家,因为是天子圣笔,他不敢擅自洗掉,次日上朝时仍是个大花脸。太祖看到后又生气又好笑,便下旨让他洗去,他这才赶紧跑去洗掉脸上的墨迹。

虽然赵普因为以前不好好读书屡屡受挫,没少出洋相,但失落的赵普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的赵普最终还是坐稳了宰相的位置。

他接受了赵匡胤要求他深造的建议,每天下朝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奋读书,史书上有这样的描述:“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尝到了读书给他从政带来的好处,之后,他在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非常快(“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读书使赵普提高了执政能力,也陶冶了他的品格和性情。后来,读书竟成了他后半生的特别嗜好,并最终摘掉了“寡学士”的文盲帽子。

P3-9

序言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他们总揽政务,在历史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其权力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了无数的宰相。而每当在大治大乱中,都会涌观出一批批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贤相。

他们竭尽忠诚,在他们的心里,高尚的品德和情操高于一切,忠君为国思想深扎心里,他们的忠肝义胆,可昭日月。纵使身处险境,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才智,有声有色的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篇章。他们的功德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为世人所称道、所景仰、所效法。

这其中最应提及的要属管仲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依靠他的聪明才智,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而后秦国的商鞅、范雎、张仪等著名宰相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被称为“千古一相”的李斯,更是能力非凡,他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后,华夏大地上诞生了无数的杰出宰相,西汉的萧何、曹参等,东汉的马援等,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偏安一隅的东晋的王导、谢安等。盛世大唐更是涌现了一大批贤相,像有“房谋”之称的房玄龄、一代诤臣魏征、备受争议的裴炎、惩恶扬善的狄仁杰、五朝元老姚崇、晚唐朝廷的政治流星李德裕等等。而宋代也不乏杰出代表,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越老却越倔强的寇准、邋遢成性的官场楷模王安石,等等。大明王朝亦是相星璀璨,这其_申以铁腕改革重振大明的张居正最为杰出。中国最后一封建王朝清朝同样也出现了不善领兵的曾国藩、洋务巨擘李鸿章等人物。

当然,在封建社会的宰相之中,有贤相存在,就同样也有奸相的存在。他们臭名昭著,为天下人所唾弃。他们对待君主阿谀逢迎、对待人民横征暴敛;在任期间贪赃枉法、榨取民脂民膏;为达目的阳奉阴违、结党营私。

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秦二世时期的奸佞宰相赵高了,他祸国殃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导致了秦国的灭亡。而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擅权误国的流氓贾似道、以青词换得大权的严嵩、贫贱中发家的美男子和砷等,无不是让人深恶痛绝的。可以说,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败类,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每一个宰相都有他的传奇人生,在他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总能折射出每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

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中国的历代名相都有所了解,我们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到晚清之间的数十位宰相,其中,贤相有之,奸相亦有之,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却完全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历史的治乱兴衰。

我们无意于对这些历史人物妄加评论,我们只是将这些超重量级的官场人物的智慧、权谋、手腕及其趣味生活展现给读者,让读者们能够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花费较少的时间近距离地亲触他们,从中体味历史,感悟生活,收获智慧,提升层次。或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你体会出一点什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