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川俊太郎为《铁臂阿童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的作词。
他为荒木经惟写真集配诗。
在日本,他家喻户晓,诗集累计销量近百万。
是少数靠诗集版税就能过上优裕生活的当代诗人。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是关于人生的,洋溢着爱与温暖。他的诗是为家族、母亲、孩子、情人、朋友和一朵六月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写下的。此册为他的作品《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谷川俊太郎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谷川俊太郎为《铁臂阿童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的作词。 他为荒木经惟写真集配诗。 在日本,他家喻户晓,诗集累计销量近百万。 是少数靠诗集版税就能过上优裕生活的当代诗人。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是关于人生的,洋溢着爱与温暖。他的诗是为家族、母亲、孩子、情人、朋友和一朵六月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写下的。此册为他的作品《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内容推荐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是村上春树所推崇的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的诗歌精选集,囊括了谷川各个时期的优秀作品90余首,既有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移动城堡》的主题歌《世界的约定》,以及早期广受欢迎的《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等,也收录了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诗作《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活着》、《春的临终》等。 谷川俊太郎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呈现出人类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并体现出精湛的文学品质。因此,来自不同语种的读者,都能从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藉。 精选集《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由著名设计师孙浚良设计,内页采用国内最好的内文纸玉龙书纸,封面工艺独特考究,精致装帧,是一本极具收藏价值的诗集。 目录 自序 我的祈望 谷川俊太郎 1. 世界的约定 第1首 七月 世界的约定 我的心太小 黄昏 鸟羽1 鸟羽2 世界 回声 死去的男人留下的东西 2. 夜晚,我想在厨房与你交谈 礼物 给女人 接吻 沉默 十二月 给你 回声 名字 电话 手指 我的女性论 与其纯白 3.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很久以前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春天 满怀希望的天使 关于爱 关于房间 无题 黄昏 活着 第31首 醒来之前 那个人来了 地球的客人 我歌唱的理由 4. 忧郁顺流而下 悲伤 活着 水 问与答 如果语言 梦中的设计图 早晨的接力 嫉妒 在窗户的旁边 裸体 体内 以为 第49首 清晨 春的临终 5.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云的路标——少年之1 生命的草丛——少年之2 未来的小狗——少年之3 与母亲相会——少年之4 走向音乐——少年之5 是人——少年之6 彩虹之门——少年7 祖母说的话——少年之8 哭泣的你——少年之9 那个人——少年之10 音乐之二——少年之11 再见不是真的——少年之12 莅临 语言的胎盘 换个话题 在纽约东二十八街十四号写下的诗 听莫扎特的人 致虚空 净土 再见 6. minimal 小憩 房间 依然如故 叹息 窗 冬天 花瓣 夜晚 泥土 味道 我 褴褛 坐着 明信片 7.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钻石就是雨滴 家族肖像 两本书 河流 梨树 湖 草坪 室内 都市 傍晚 呼吸 光 五月 傍晚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译后记 朝向宇宙的想象 试读章节 很久以前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我了 赤身裸体着眼睛滴溜溜转 与现在一样的太阳 闪耀在蓝天的正中央 与现在一样的风 忽地从草叶上吹过 虽说还没学校,但已有我了 虽说还没玩具,但我已玩耍过 虽说还没书,但我已思考过 虽说还没汉堡包,但我也拉屎了 感到孤单时,不知为何就不明不白地哭了 感觉滑稽时,不知为何就不明不自地笑了 总觉得肚子上的肚脐不可思议 常常用手指摸着它睡觉 于是,梦中就下起了蛇雨 我轮回着生死 很久很久以前我肯定在哪儿生活过 尽管现在我在这里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人类在小小的球体上 睡觉、起床.然后劳动 有时很想拥有火星上的朋友 火星人在小小的球体上 做些什么,我不知道 (或许啰哩哩、起噜噜、哈啦啦)t 但有时也很想拥有地球上的朋友 那可是确信无疑的事 万有引力 是相互吸引孤独的力 宇宙正在倾斜 所以大家渴望相识 宇宙渐渐膨胀 所以大家都感到不安 向着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喷嚏 春天 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有一幢幢乐陶陶的白屋 有一条诱人散步的小路 无人乘坐也无人下车的 田间小站 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然而,我还看见了 养老院的烟囱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 电车放慢了速度 我让瞬间的宿命论 换上梅花的香馨 在可爱的电车沿线 除了春天禁止入内 满怀希望的天使 原野和海边 街角和房间里 都有我喜爱的东西 可让我喜欢得要死的东西 哪儿都没有 晚上和天使一起入眠 想让大山拥抱 想融入天空 想被吸进沙土 扔掉人的形体 沿着赤裸裸的生命之河 关于爱 我是被凝视的我 我是令人怀疑的我 我是让人回首的我 我是被迷失的我 但我不是爱 我是逃奔到心中的肉体 是不熟悉大地的脚 是无法扔掉心的手 是被心凝视的眼睛 但我不是爱 我是太阳滚过的正午 是被导演的一场戏 是被命名的闺房话 是司空见惯的黑暗 但我不是爱 我是看不见的悲伤 是充满渴望的欢愉 是选择被结合的一个人 是幸福之外的不幸 但我不是爱 我是最温柔的目光 我是多余的理解 我是勃起的阳具 我是不断的憧憬 但我绝不是爱 关于房间 人把自己围困 是因为空间过于可怕 时间过于可悲 这样想人们就会放心 那里有代替无限空间纯白的墙 和舒软的睡床 可是,窗户和门扉是必要的 门扉为亲密的朋友洞开 窗户敞向夏日的太阳 白天,外面也有蓝天和乌云的墙 有原野和街道的睡床 可是夜晚,人把自己关在里面 常常有人小声唠叨“依恋房间” 房间忠实地让人住在温暖的坐标 一年四季甚至到死一 之后,有关人的事我将一无所知 房间一没有人住 就渐渐变得像宇宙 无题 我厌倦了 我厌倦了我的肉体 我厌倦了茶碗 旗帜 人行道和鸽子 我厌倦了柔软的长发 我厌倦了早晨和夜晚的幻术 我厌倦了我的心 我厌倦了 我厌倦了无数毁坏的桥 我厌倦了蓝天皮肤的娇嫩 我厌倦了枪声 蹄音和劣酒 我厌倦了洁白的衬衫和肮脏的衬衫 我厌倦了拙劣的诗和绝妙的诗 我厌倦了跌倒的小狗 我厌倦了每日的太阳 我厌倦了竖立着的红色信箱 我厌倦了恐吓者的黑胡须 我厌倦了背阴里初夏的田间小路 我厌倦了日换星移 我厌倦了我的爱 我厌倦了故乡的茅草屋 我厌倦了 黄昏 黄昏是一部大书 书里写着全部 开始与终结 写在无始无终之页 为什么在黎明会有冻死者 枯树以后又会怎样 淡忘的小道上,铺路石的影子长长 过去的车夫们的声音低低 夕阳仿佛从被扔掉的高度 已失去消毒的力量 开始羡慕秋色的街灯 孩子啊!孩子 那大钟表吃掉的点心怎么办 我从没赶得上的商店踉跄而出 难道要空虚、空虚地数着积攒在帽壳里 光的货币吗? 降下旗帜,败北一日 睡在空中的旗帜什么也没想 洋行的老板以又笨又胖的样子 让不知去何方的马车嘎吱嘎吱作响 浮雕的影子一时很浓 幼嫩的常春藤知晓明天 但夕阳不在门扉上落下尘埃 不在的人们去了何方 市郊的墓地里灵魂遍地 所有的室内皆是面孔 夕阳啊!你忘却了清晨的履历 现在,你只在人们的脊背投射温暖 等待着许多的皮影戏被天空投扔的夜晚 为了逃奔,夜晚被等待 聆听远处港口的动静 我一边携带拐杖、帽子和枯叶 沿着条条小路 宛如一幅奇妙的铜版画…… P48-59 序言 我的祈望 有人曾经问我:“你是面向什么样的读者写诗的?”我虽然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是从0岁到100岁的男女老少。”但到了我真正给少儿杂志写诗的时候,却由衷地期望我写的诗不只是孩子喜欢,大人也同样喜欢才为满足。 在日本,不少人通过教科书知道了我的诗,但我时常心存疑惑——在学校经过解释、说明学到的诗,是否能真正深入那些人的生活?于是,我倒是希望对诗歌毫不关心的人、亦或是从未读过诗歌的人更欣赏我的诗,这样想是不是又有些矫情? 田原是我多年的朋友,我从心底祈望由他编译的这本诗选,能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回响在中国读者的心中。 谷川俊太郎 2013年4月28日于东京 后记 谷川俊太郎是一个巨大的宇宙。 这个巨大宇宙里包括他出版的80余部诗集(含数册儿童诗集和童谣)、20多部诗选集、250多首歌词(包括大学、中高小学校歌的歌词)、近300册绘本、100多册译著、几十册随笔、剧本和编著、近60册被翻译成数十种外国语版的诗集和诗选集,还包括2008年他与觉和歌子合作导演的电影《我是海鸥》、以及年轻时与寺山修司共同制作的影像带《影像书简》,当然也包括他文学想象中巨大而又复杂的富饶世界。 2011年底,第三届中坤诗歌奖的授奖辞是对谷川俊太郎文学世界的最好概括:“……他的诗在中国的登陆,不仅改变了中国诗人对日本现代诗的印象,而且也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并激发了一些诗人的创造活力。……谷川俊太郎也是国际诗坛为数不多的重要诗人之一。在日本现代诗坛,谷川俊太郎一直走在尝试和探索诗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成长。感动、世界、沉默和自省始终贯穿着他的作品。多元的创作手法,多彩的作品情调,感性丰沛的诗歌文本,对宇宙和历史独一无二的想象,娴熟的表现技巧和对日语的巧妙运用和发挥等,是构成他作品主要魅力的根源,也是形成他诗学精神壮阔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生和人性、宇宙与自然、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与探究是谷川俊太郎作品的重要主题。人类的悲欢离合,孤独与生死,存在与虚无,对人性善恶的揭示与鞭挞,以及渴望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愿望,被他的诗篇表现得淋漓尽致。谷川俊太郎不是什么主义的追随者,他的整体创作无法用既定的流派、主义和思潮来界定和命名。他的诗扎根于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又深得西方现代主义的文化精髓。他在悖论中表达肯定,在肯定中表达质疑。他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呈现出人类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并体现出精湛的文学品质。因此,来自不同语种的读者,都能从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藉……” 作为围绕人生和人性、生命和生活、宇宙和孤独展开的诗人,谷川俊太郎更忠实于自己内心沉默的力量,这一点或许是他对宇宙和历史等产生独一无二想象的原因之所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宇宙观。沉默是谷川诗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它像一根无形的金线,将其作品贯穿始终。谷川曾试图用诗歌揭示沉默的本质,其结果正如他青年时的一篇随笔所写:“能够诉说沉默的只有沉默本身。”从一开始写作,谷川俊太郎就是日本现代诗坛的“局外人”,他的不合群似乎带有与生俱来的成分,这种不合时宜的特立独行使得他在战后文坛像一匹孤独的狼,一直独来独往。这跟他自始至终从没把诗歌写作视为一种高人一等须仰视才见的职业有关,也跟他从没有野心般地立志做一位令人仰慕的大诗人不无关联吧。单从他的个例来看,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沉静、排除内心的杂念和功利的干扰对写作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跟日本更多的战后诗人相比,出生在大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谷川彻三不仅是著名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还担任过法政大学校长和国立博物馆馆长,被日本知识界誉为大正时代的文人代表)的他,无论天时地利都比别的诗人拥有更多的生存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并没有成为日后他进取的惰性、障碍和倦怠,甚至目空一切的狂妄,更像一种从不枯竭的泉水,滋润着他的勤奋、谦卑和成长。自幼在与父亲有着神交的文化精英堆中(川端康成、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三好达治、小林秀雄、梅原龙三郎、谷崎润一郎等)长大的他,21岁成名后公开表示对权威持有反感,而且对拉帮结伙的诗人小圈子毫无兴趣,对只是局限在被诗人小圈子里阅读那种自鸣得意的诗歌写作不以为然。这很可能是他最初写作的20余年跟日本那时并不多的诗歌奖无缘的主要根源。我曾花费时日在图书馆查阅过他没获奖的20余年里的所有获奖作品,大部分曾因获奖名噪一时的作品不仅已经成为读起来明显有过时感的过去式,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即使说已被时间的尘埃埋葬也不过分。而谷川俊太郎写于那20余年的作品,如令却持续再版,被广泛阅读。有时,时间和读者该是对奖顼的多大讽刺啊!谷川的写作目的极为简单朴素,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写作,用微不足道的稿费养家糊口,这种朴素的理想实际上是对诗歌写作者的极大挑战。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像他一样靠诗歌写作、版税和稿费的收入如此丰厚以及生活得十分富裕的诗人,如果有也一定是凤毛麟角。我曾经做过一个假设,如果谷川生活在中国,他不可能有今天的创作成就.要么早已废掉江郎才尽,要么头脑僵化思路枯竭。造成这种结局的个中缘由将是我永远思考的一个问题。谷川俊太郎之所以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良好和旺盛的创作热情,除了取决于他自身的天分和努力,跟日本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关外,也跟日本普遍的民众拥有的读书热情分不开,延伸一点说,也许跟日本不存在盗版有点关联吧。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日本这个经济大国对文化的尊重之上。 在日本,谷川俊太郎戴着三种不同的诗人帽子:宇宙诗人、国民诗人和教科书诗人。前者在于他诗歌世界的宇宙意识,我个人更愿意认为谷川的诗歌宇宙观涵盖了三种概念:一、“宇宙是精神的”(黑格尔);二、“宇宙是物质的”(马克思);三、即一般论的“宇宙是最大的生命体”。国民诗人在于他被普遍的阅读;教科书诗人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作品几乎征服了各种版本的中小学和高中课本及大学教材。日本批评界还曾把谷川界定为“方法诗人”和“本能诗人”。我也在论文里戏称过他是“三不主义”诗人:不持名片、不系领带和不接受政治家和有政治意味的任何文学奖。在撰写他的博士论文时,我发现,谷川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平均每年都有一本以上的新诗集问世。当然.衡量一位诗人的世界性,除了我们要求他的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数量外,更重要的则在于他作品的整体素质和质感,抑或说其作品是否具备独创性的普遍价值意义。他(她)创作了什么作品、其作品揭示了什么精神、或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深度和生命哲学,以及给读者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等都是不得不参考的必然要素。我曾在微博写过一句话:“一个诗人和作家伟大与否其实不在于他(她)获过什么奖,而在于他(她)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多少经典之句和不朽之作。”作为一位“等待灵感降临”(谷川俊太郎语)的被动式写作的灵感型诗人,他不仅是一位罕见的绝世天才,而且也是惜时如金,读书、思考和写作的努力家。在跟谷川的长篇访谈里我曾让他从我列举的30多个与诗歌密切相关的修辞——“自然性、洗练、隐喻、抒情、韵律、直喻、晦涩、叙事性、节奏、感性、直觉、比喻、思想(力)、想象力、象征、技术、暗示、无意识、文字、纯粹、力度、理性、透明、意识、讽刺、知识、哲学、逻辑、神秘性、平衡、对照、抽象”中依次选出认为对现代诗最为重要的5个词汇。他的答案是:无意识、直觉、意识、技术、均衡。这一点足以验证他作为诗人的类型——以感性为主的诗人。已故一代大儒日本当代著名批评家加藤周一曾认真而又半开玩笑地告诉过我,如果说诗人,一百余年的日本也就三位:宫泽贤治、中原中也、谷川俊太郎。这三位诗人的共同特点,除了被持久广泛阅读外,诗选集几乎每年都在不断再版。 十多年前,仿佛是一种宿命,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了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世界。我至今仍对初读他诗歌时所受到的冲击和产生的兴奋记忆犹新,之后我开始系统和计划性地阅读并着手翻译他的诗歌作品,在我没有购买电子辞典之前,谷川俊太郎的诗让我翻破了整整一本厚厚的《日汉大词典》。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受到了谷川俊太郎诗歌精神的鼓舞,增强了我了解日本现代诗的积极性。谷川的诗歌像一面镜子,它不仅让我看到日本现代诗人不同的面孔,更让我阅读和感受到无数日本现代诗的优秀品质和丰富性。同时,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也为我重新评价中国近百年的现代诗提供了契机。长年的翻译和研读,我甚至愿同执地认为,谷川的诗歌文本已经形成了评判现代诗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相信日后会形成一个评判的传统。当然,这个标准是建立在他整体作品中的“易读和耐读”这一特征之上的,沿着这一特点追溯历史,我们还可以找到跟谷川俊太郎比较接近的诗人:普列维尔、松尾芭蕉和李白。阅读谷川的作品,你会享受到无限的阅读快感,这也是长久以来他的读者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谷川的诗歌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平易明朗之作,也有相当一部分从不轻易向读者敞开意义之门的难懂作品。创作手法(包括文体)的多样化和视野的开阔;对修辞出类拔萃的敏感和超众的语言感觉;无懈可击的文学性和纯粹的艺术性;对世界和他者巨大的人文情怀使得他富有深度的思想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平易、简约、朴素、透明和充满张力的诗句之中。这一点也是我在以往的文章里写到的“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不仅影响现在和未来、而且注定也将会影响过去和历史”这句话的主要理由。谷川的诗很少有空洞的抽象和无病呻吟式的说教,以及那种故作高深不着边际的修辞堆砌。他的作品大都来自感性,或日对灵魂入木三分的诠释。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首诗宁可让一个人读一百遍,也不想让一百个人只读一遍。”而谷川诗歌语言整体特点的“易读和耐读”中的“易读”正好与这种观念形成鲜明对比。马拉美的确非常具有耐读性,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深奥哲理中含有多种象征含义,有时甚至需要读者去发现含义,但他的诗究竟有多大的易读性我表示怀疑。当然,缺乏易读性并不会削弱一位诗人的伟大。也许马拉美是拒绝易读的诗人。 谷川俊太郎如同诗人中的三头六臂,仿佛同时活在两个以上的时代。他总是在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变化中提升自己,他旺盛的创造力不仅常常激发我对他的想象,而且也总是牵动我对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始终认为,无论在日本还是世界现代诗坛,谷川俊太郎都是绝对的稀有存在。他的诗歌是开在时间中不败的玫瑰:对历史是永不消失的记忆;对未来是不可磨灭的叮嘱;对伤痕是一种慰藉;对欢愉是一句祝辞。 20世纪的日本,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列举出一大串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巨人,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小泽征尔、谷川俊太郎、武满彻、荒木经惟……他们不仅都是人中之杰,同时又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像一个个强烈的发光体,不仅不会局限于自己的母语,更不会因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差异而减弱,反而随着的时间的推移和久远散发出自己更耀眼的光芒。 书评(媒体评论) 谷川俊太郎的第一本诗集充满了我的回忆。那时,我想当个诗人,但读了他的诗以后我放弃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写不出他那么好的诗。——大江健三郎(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如果我是天才,谷川俊太郎就更是天才。他在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走访过的很多国家也有不少他诗歌的热爱者。——荒木经惟(日本知名摄影师)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是为人生的,不是诗歌沙龙里只适合诗人小圈子互相切磋的晦涩玩意。他的诗是为家族、母亲、孩子、情人、朋友和一朵六月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写下的。——于坚(中国知名诗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