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阳明(共3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程强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跟所有时代普通人的成长经历一样,年轻时他也曾离经叛道、行事乖张,但是对儒家范式人格的追求,让他走了出来,读书,进学,仕宦,也曾受廷杖之辱,在监狱里度过了好多时光,最后终于东山再起,剿匪平叛,威震八方,成就了一世功名。与他的许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同,在受尽屈辱、备尝艰辛的谪宦期间,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依然吟诗、唱歌、弹琴,最后大彻大悟,创立了阳明心学。王程强编著的《王阳明(共3册)》这本书是王阳明的一本传记,有史实,有自认王氏私淑弟子的作者对王氏学说的体证。非常浩大,非常恰切,非常私人,非常细腻。与众多类似书比,独成一家。

内容推荐

关于王阳明,人们可能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知和行如何做到统一?在物欲横流的喧嚣红尘,致良知又如何成为可能?带着这些疑问,在六年多的时间里,《王阳明(共3册)》作者王程强翻遍了所有能查阅的王阳明的资料,并行程两万五千里实地考察了王阳明的足迹,采访了诸多阳明学专家学者,试图从小说的视角注解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从世俗的角度讲,王阳明也许无法成就秦皇汉武那样的事功,但是对于时间来说,俱往矣!历万载而不朽的唯有思想的光辉——阳明学,它就像宇宙之光,自诞生之刻起,便永存于天地间,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目录

第一部:学做圣贤

 序幕:余姚风水诗书传家

 第一章 贵人语迟五岁开言

 第二章 八岁开蒙师从陆恒

 第三章 金山寺下诗惊四座

 第四章 订婚北京求学圣贤

 第五章 少年侠士塞北考察

 第六章 新郎十七完婚南昌

 第七章 拜谒娄谅学做圣贤

 第八章 准备乡试杭州中举

 第九章 格竹致病会试晕考

 第十章 无意圣学用心科举

 第十一章 考场逞能再次落第

 第十二章 枯坐三年研究边患

 第十三章 会试风波屈居二甲

 第十四章 工部见习督造伯坟

 第十五章 见习官员首上奏疏

 第十六章 刑部主事江北断案

 第十七章 九华圣地访道问僧

 第十八章 京师才子争名鸣高

 第十九章 宛委山中阳明洞天

 第二十章 再游西湖重访寺院

 第二十一章 主考山东选举德才

 第二十二章 遇湛若水定交终生

 第二十三章 弘治托孤太监密谋

 第二十四章 正德上位紊乱朝纲

 第二十五章 九卿廷议誓杀八虎

 第二十六章 奏疏谏君招祸入狱

 第二十七章 威逼利诱生死抉择

 第二十八章 贬谪贵州七千里外

 第二十九章 疑兵迷阵钱塘脱险

 第三十章 避祸逃难巧遇贵人

 第三十一章 藏身武进见贤思齐

 第三十二章 武夷山中再遇道长

 第三十三章 南京探亲父子团聚

 第三十四章 正式收徒三个弟子

 第三十五章 离别亲人谪旅宦游

 第三十六章 贵州城内拜访毛科

 第三十七章 龙场驿站一片废墟

 第三十八章 开荒种地土中刨食

 第三十九章 学做仆人照顾病友

第二部:龙场悟道

 第四十章 古洞玩易易道有方

 第四十一章 静以养气诚以安心

 第四十二章 功夫做足龙场悟道

 第四十三章 格物致知迎刃而解

 第四十四章 迁龙岗山得阳明洞

 第四十五章 山洞蒙学书声琅琅

 第四十六章 君子亭下小人嚣张

 第四十七章 龙岗书院圣贤学堂

 第四十八章 巡按御史来做说客

 第四十九章 龙岗开讲入门学问

 第五十章 安氏问计阳明劝善

 第五十一章 驿站恢复象祠重修

 第五十二章 知行合一三顾茅庐

 第五十三章 修书一封智平苗乱

 第五十四章 离别贵州讲学辰州

 第五十五章 庐陵赴任先拜城隍

 第五十六章 镇守太监逼征葛布

 第五十七章 到任伊始查问税粮

 第五十八章 体恤民困拒征葛布

 第五十九章 府学秀才贪占风水

 第六十章 老人劝谕调解坊里

 第六十一章 施政半年初显成效

 第六十二章 京师故地诗友相聚

 第六十三章 老友相逢坐而论道

 第六十四章 结交黄绾三人会讲

 第六十五章 长官拜师下级收徒

 第六十六章 弟子赴任临行请益

 第六十七章 静坐空谈受人讥讽

 第六十八章 道德学会人各西东

 第六十九章 结伴南下讲说《大学》

 第七十章 阳明学问命名心学

 第七十一章 滁州上任太仆少卿

 第七十二章 滁州弟子陆续拜门

 第七十三章 山水课堂幽谷歌声

 第七十四章 鸿胪寺内弟子广进

 第七十五章 阳明夫子宣说心学

 第七十六章 拜访湛母送行三弟

 第七十七章 天降大雪人遭诽谤

 第七十八章 南京饯行绍兴辞行

 第七十九章 南赣赴任南昌拜客

 第八十章 虚张声势吓退土匪

 第八十一章 赣州开府会商匪情

 第八十二章 大小校场检阅军兵

 第八十三章 十家牌法防堵奸邪

 第八十四章 疏通盐法调整商税

 第八十五章 巡察汀漳靠前指挥

 第八十六章 明言撤军暗捕战机

 第八十七章 子夜突袭剪灭惯匪

 第八十八章 平和设县上杭祈雨

 第八十九章 总结初战申请令牌

 第九十章 保护夏收六月扫荡

 第九十一章 筹备围剿提督军务

 第九十二章 仁心喊话告谕浰头

 第九十三章 南安誓师钢铁军纪

 第九十四章 疑兵惊敌计破横水

 第九十五章 重兵压境说客促降

 第九十六章 两拨贼首战降难定

 第九十七章 扫荡桶冈贼王落网

 第九十八章 制造冤狱麻痹浰头

第三部:我心良知

 第九十九章 劝诱贼王走拜赣州

 第一百章 贼王进城衙门磕头

 第一百〇一章 摆鸿门宴擒池仲容

 第一百〇二章 扮贼捉贼剪灭悍贼

 第一百〇三章 山洞小住县学劝俗

 第一百〇四章 痴心弟子胡子学生

 第一百〇五章 书院说教培训师资

 第一百〇六章 著《修道说》刻《传习录》

 第一百〇七章 《乡约》自律仁施民生

 第一百〇八章 宁王密使赣州拉拢

 第一百〇九章 心学弟子周旋王府

 第一百一十章 官府捕贼王府养盗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正德惊醒驸马问责

 第一百一十二章 绕道北上赴闽公干

 第一百一十三章 拘押百官宁王反朝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丰城遇险祈祷北风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宿临江判贼动向

 第一百一十六章 心兵百万吓阻叛王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叛王起疑龟缩南昌

 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驻吉安上疏告变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尽反我辈尽忠

 第一百二十章 八旬忠臣闺门烈妇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丰城会议部署战略

 第一百二十二章 市汊誓师激励人心

 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占南昌预备木牌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庆解围回救南昌

 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擒叛王歼灭叛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 君臣贪功将军出征

 第一百二十七章 忠心仁政不听乱命

 第一百二十八章 闯门拜访感动张永

 第一百二十九章 愁别西湖泪洒京口

 第一百三十章 以德报怨委曲求全

 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智报怨挫损凶焰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白之冤无缘申诉

 第一百三十三章 重登九华再坐东崖

 第一百三十四章 户部追粮赣江水患

 第一百三十五章 通天岩前揭示良知

 第一百三十六章 良知人少旧知势众

 第一百三十七章 告别江西回归家乡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余姚收徒七十四人

 第一百三十九章 荣封伯爵老父寿终

 第一百四十章 诽谤再起智者不辩

 第一百四十一章 会试考题污蔑新学

 第一百四十二章 计收王畿浪荡书生

 第一百四十三章 知府弟子问学问政

 第一百四十四章 稽山书院略说五经

 第一百四十五章 老妻临终介绍新妇

 第一百四十六章 良知助考打蛇七寸

 第一百四十七章 心地无私满街圣人

 第一百四十八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言

 第一百四十九章 江西道上沿途讲学

 第一百五十章 一路走访赣州调研

 第一百五十一章 梧州开府策划和解

 第一百五十二章 横州会议策划和平

 第一百五十三章 和平使者传递和声

 第一百五十四章 恩威并用思田和解

 第一百五十五章 敷文书院传布良知

 第一百五十六章 秀才师徒哭诉血债

 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处讲学暗中谋兵

 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力使力剿灭顽匪

 第一百五十九章 谒伏波庙重温旧梦

 第一百六十章 青龙铺畔落幕人生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百一十四章丰城遇险祈祷北风

六月十五午时,王阳明的船来到南昌府境内的丰城县,离南昌城也就百儿八十里地。飘扬着“提督南赣等处地方军务都御史王”官旗的官船驶近丰城城西剑江驿站,早有驿卒报于驿丞翁荣,翁荣已迎候在码头边。船一泊岸,翁荣移步进入官船,在船舷瞭望的萧庾引着翁荣进入船舱。王阳明当过驿丞,对驿丞向来友好,在南赣剿匪战争中,他曾特意选调贬谪到广东的两位驿丞参加指挥剿匪战斗。

翁荣行礼毕,王阳明笑眯眯地问道:“翁驿丞,看你一脸惊慌,所为何事?”翁荣躬身站在一边,答道:“回禀王中丞,省城生变,传闻宁藩反叛朝廷,已经杀害都御史孙中丞和许副宪,三司衙门各官被拘禁在王府。沿江南下的都是逃难的。如今丰城城里人心惶惶,下官尽管不安,也不敢擅离职守。”王阳明闻言心中一惊,但他马上就镇定下来,该来的总是要来的。怎么应对?消息可靠不可靠?有了确切消息,才好随机应变。王阳明安慰翁荣道:“翁驿丞,你能临变不乱,足见忠于职守。你派人速去叫来丰城知县,就说本院有请。”王阳明被翁荣请到了驿丞衙门稍事歇息,等待丰城县知县。丰城知县顾佖听说南赣巡抚王阳明到了丰城,他就像漂泊在大海中的落水人,看到了救命稻草。江西省三司衙门官员全军覆没,南昌府知府郑献早被朱宸濠诬陷关入大牢,这样的局面,把顾佖一个七品知县变成了没娘的孤儿。面对未知的命运,他真是有些迷茫。现在好了!王阳明是个能人,他剿匪连战连捷的事迹早就传遍了赣江沿岸。顾佖策马而来,到了驿丞衙门,滚鞍下马,疾步来见王阳明。

顾佖,南直隶吴县人,出身军籍,正德九年以四川蜀王府仪卫司的一个校尉身份考中进士,十二年底被分派到丰城做知县,还是个官场上的新手。见了王阳明顾佖热泪盈眶,哽咽着说道:“王中丞,您、您来了,就好了!”王阳明和颜悦色地说道:“顾县侯,不要怕!邪不压正,朝廷有上百万大军,天下多有像你一样的忠贞之士,岂能容一个藩王肆意横行!南赣数万名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顺流而下,也就十来天的时间。现在关键是摸清情况。你把了解的情况详细说一说。”顾佖介绍完情况,最后说道:“王中丞,现在面临两个困境:一是叛军一旦南下,小小的丰城危若累卵,不堪一击;二是城里人心惶惶,穷富人家都在逃难。王中丞,下官盼着您给下官、给老百姓做主心骨!”听了顾佖的介绍,王阳明安慰道:“顾县侯,朱宸濠的目标是南京,是北京,丰城离南昌虽然很近,并不是他的进攻目标。你目前的任务有三个,一是做好城防,不能有丝毫疏忽。做好城防,就不怕围城,就能坐以待援。二是沿江与县城四周,多竖兵旗,多张疑兵,迷惑叛军。三是稳定人心,对蛊惑人心者,决不能手软,切记,人心稳,则城防稳。本院奉命前往福建戡乱,虽然没有南昌平叛的使命,但是本院负有提督军务的圣命,有朝廷授予的调集军队的令旗和令牌,对紧急贼情有便宜行事的职责。反叛朝廷,大逆不道,本院岂能坐视不管!只是丰城城内地方狭窄,不便于集兵,你先小心应对,本院一旦召集来军队,发第一支兵,必定是增援丰城,协助防守。顾县侯、翁驿丞,准备船只,本院马上南下,组建勤王军队。”顾佖磕头请求道:“王中丞,下官盼着您来解救丰城合城性命呀!”王阳明郑重应道:“顾县侯,本院答应你!”王阳明的官船向南逆流而上。船行十五里,到黄土脑地界。一直在船尾警戒的龙光和萧庾向北望,看到满江飘扬着五色彩旗,隐约可以听到军人的呐喊声。两岸都是向南逃难的人流。从逃难的人流中,不时传来纷杂的吆喝声:“叛军追来了,快跑呀!”“别牵猪了,逃命要紧呀!”……岸边牵拉官船的纤夫一哄而散,官船在水流的冲击下,打横在江心,并缓缓地顺流向北滑去。

萧庾进入船舱,向王阳明禀报。

王阳明听后,沉吟着,看着雷济。雷济建议道:“王都堂,如今江西无主,您就是平叛的主心骨呀!江西不能没有您呀!”龙光进来说道:“王都堂,远处河汊里有条渔船,还是条撑帆的渔船。我们换渔船吧。”萧庾说道:“可惜渔船太小,坐不了几个人。”龙光说道:“王都堂和夫人、公子先走吧,我们留下来再想办法。”这时,夫人诸翠过来打听情况,站在旁边听大家说话。

王阳明问道:“小渔船到底能坐几个人?”萧庾说道:“三五个人的样子!”王阳明果断地说道:“萧庾和雷济跟本院先走。龙光、黄表陪夫人、公子和家人再想办法。”诸翠取下舱壁上挂着的宝剑,擎在手里,对王阳明说道:“先生不必操心妾身,事急有宝剑在。只要先生能走!”龙光说道:“王都堂只管走吧!小人一定拼死保护夫人和公子。”王阳明看着诸翠,默默地点点头,对龙光说:“你们上岸,疏散到村子里去。”几个人收拾起贵重行李,雷济拎着官印、令旗、令牌,匆匆弃船上岸,一溜儿小跑,来到靠在河汊边的小渔船跟前,一个三十多岁的渔夫正在岸边收拾渔网。

雷济说道:“船家,快送我们去樟树镇,船钱你要多少给多少。”P87-89

序言

序幕:余姚风水诗书传家

在中国智慧的发展史上,大明王朝的成化八年(1472),农历壬辰年,龙年,因为一个后来被称为王阳明的婴儿出生时的一声啼哭,一下子多了些哲学意义。

天地在壬辰,王家的二儿媳郑氏在妊娠,已经足月,马上就要生产了。

王家老先生叫王伦,三个儿子,大儿子王荣,二儿子王华,小儿子王衮,家住浙江余姚县城。

现在,农历九月三十的傍晚,龙泉山山脚北边的王家小院,女人们在后宅,来往穿梭,手忙脚乱,有端盆的,有提水的,激动着,紧张着,她们准备迎接呱呱坠地的新生命;男人们在庭院,高凳端坐,全身放松,有布道的,有听讲的,静着心,他们在延续着一个旧传统。

怀孕生孩子是女人的事。至少今晚上王家小院里的男人们是这样认为的。生孩子是火上房的急事,万一摊上个倒生、难产什么的,男人们总不能不搭把手吧?这几个不知道轻重缓急的老爷儿们在干什么?

今晚是余姚“舜象读书会”的例行活动,每月十六和三十(或者二十九),准时会读一次,按轮转排序,今日正好轮到在读书会成员王华家举办。核心成员有陆恒、黄殉、王华、谢迁等。今晚特邀嘉宾有王伦、举人诸让,诸让是黄珣的朋友,王衮属列席人员,又兼添水倒茶的身份。地点选在王家袖珍型修竹园内一座四面以竹为墙、三面开窗的小轩内。

竹轩北面竹墙靠上方位置,挂着一块木匾,上书两个王右军行书体墨色大字“静学(静学)”,木匾下方斜挂着一把带鞘长剑,东向的剑柄上垂下一束墨绿色的流苏。王伦头戴儒士巾,身穿玄色道袍,面南背北端坐,淡定的目光暂时洒在胸前古琴的琴弦上,他在静坐养神;座下许多人是生员打扮,头戴儒巾,身着一袭圆领青衣;诸让有举人功名,头戴遮阳帽,以帽子区别于几位秀才。会员中陆恒年龄最长,是会长,在左边首位坐,挨肩是黄珣;诸让是客人,与陆恒坐对面,然后依次是谢迁、王华与王衮。

会长陆恒起立发言。陆恒已过而立之年,个子不高,在余姚城东县衙北街办有“拙庵龙门学馆”。

陆恒说:“今天例会,我们请到了竹轩翁。”被称作“竹轩翁”的王伦,听到自己新取的号被称呼到,想到这号的内涵——像竹子一样的气节,心中的笑意不经意问飘到纯净的脸上,于是他长而不削的脸上,在泰然的静气中,活泼着一丝丝的笑意。他扭脸对着诸举人,睁开细长的眼睛,微微颔首,接着扫了一眼在座的晚辈,清和中透着严肃,高高隆起的眉骨,凝聚着一股清贵之气。

陆恒接着说:“我们还请到了诸让诸孝廉,养和先生。”

孝廉是举人的雅称,秀才是府学和县学学生的雅称。  诸让国字脸上,一脸英气,座中他功名最高,别人都敬他三分,他也不免会流露出些矜持。听到点名,诸让马上起身,开言道:“不方便行大礼,请竹轩翁见谅。”说着,向后撤身,斜对着竹轩翁,一鞠躬。王伦随即起身,说道:“地方窄狭,诸孝廉不必客气。”说着话,还要拱手。诸让眼明手快,双手握住王伦的两手,轻轻按扶他坐下,然后拱着手对大家说:“幸会!幸会!”陆恒示意诸让坐下,说:“今天还有德章。德章,给大家端茶倒水,你辛苦了。”坐在下首的王衮慌忙起身,嘴里说着:“应该的!应该的!”因为起身猛,身下的长条凳离桌子太近,身子站不直,一下子急得满脸通红。同坐一条凳子的王华见父亲威严地瞪向弟弟,抬眼发现弟弟的窘态,不动声色地欠起身,把长条凳往后轻轻移了移,让弟弟站稳。

陆恒继续说:“今天的主题有三个,第一,请竹轩翁介绍一些读书体会;第二,请养和给我们讲讲他应举的感受;第三,常规内容,会讲一下上次例会的读书内容,商定下次的会读内容。今天有学坛前辈、老同学、新朋友,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我介绍一下竹轩翁的情况,一会儿大家再自我介绍。”

陆恒说:“竹轩翁诗书传家,高祖讳性常,才兼文武,受终南山道士赠书,精通术数,受到了诚意伯刘伯温先生的景仰和荐举,为国死难岭南;曾祖号秘湖渔隐,隐居终生,人称孝子;祖父遁石翁,精研易经,学问养身,高风亮节,隐遁深山;父亲槐里先生继承我们余姚的传统,专修一门《礼记》,是南京国子监太学生;竹轩翁几十年主修《礼记》,在江浙各地处馆讲学,提携后进,培养英才。我们一会儿请竹轩翁讲学。现在互相认识一下,今天不便作揖打躬,点头为礼,心到礼到。按年龄排序,养和先开始。”

诸让扬了扬矜持的下巴,爽朗地说:“我叫诸让,字养和,今年三十三岁,主修《礼记》,三年前侥幸中举。”说到侥幸,他好像有些卖弄的意味,声调不由自主地有些上扬,有些轻狂。这时他猛然想到父亲的告诫。诸老先生老早就发现这个儿子英气逼人,他在自家兄弟之间争强好胜,又身材高大,特意给他起名“让”,意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年轻气盛,自然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在“让”的基础上,启蒙老师又给他取字“养和”。师长希望以名字来时时提醒他修身养性。诸让语调一转,谦和地说:“请竹轩翁不吝指教,也请各位学友做我的诤友,知无不言,矫枉纠偏,百尺竿……”诸让因为要表现谦虚,不好再往下说,就打住话头,望着陆恒。

陆恒接口道:“自然是再进一步,遮阳帽换成进士冠。人往高处走,天经地义。正好轮到我介绍:我叫陆恒,字有常,自号‘拙庵’,今年三十四岁,比养和痴长一岁,才却短养和不止两寸吧!”诸让自知陆恒才气不比自己差,甚至比自己还要好,发现大家都盯着自己,于是特意稍低一下头,免得下巴上扬,摆着手,真诚…………

王伦察觉到竹轩内一派沉静之气,几位年轻人脸上和眼神已纯净多了,于是他示意呆愣着的王衮撒下古琴,自己悄无声息地啜饮了几小口茶,随机开讲:“学,就需要我们现在这个心境,就是静。学什么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学(学)’字,上头像一双手捧着一个‘爻’字,大家都知道《易经》,有常是‘《易经》’专家。”王伦说着,看了一眼陆恒。陆恒已经忘掉了刚才的精英架子,对着“爻”字,他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但是意识到《易经》深邃,没有穷尽,马上又摇了摇头。王伦继续说道:“这个爻呢,无须我多说,一长横‘一’代表阳,两短横‘_一’代表阴,一阴一阳谓之道。学,就是要学这个道。一阴一阳,一长横,两短横,互相组合,揭示了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了解运用规律,小则修身养性,大则安邦定国。掌握规律,要靠智慧,有了智慧,先把身心安置好,至于学技术,就容易多了。科举就是个技术活。”科举是大家迫切关心的事,几双眼睛一下子盯住了王伦。王伦注意到了大家的关注,接着说道:“科举就是几篇文章,知识非常必要,经验固然重要,关键还是智慧,知识要靠智慧来组合。这智慧哪里来?就从心静中来。”

王伦停了停,发现大家沉浸在“静”中,在体味和琢磨这个“静”,几个人拘束得不敢动,就启发道:“今天你们这个读书会的名字,提醒了我,舜象读书会,舜和象好像一好一坏,好像各是各,嗯,想不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智慧,首先说向老师学习,不见得老师都要比我们强,见贤者思齐,见不贤者退而自省,这样一来,像象这个一时的落后分子,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另外我们自身呢,大多数时间,是好思想、好念头,不少时候,也有不少不好的念头,好的时候就是舜,不好的时候就是象。你们看,一个好人身上还有舜象。我们学习呢,就是扩充好念头,融化不好的念头。同样道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能一说到静,就连动也不敢,静是心境,一个激烈运动着的人可能心很静,一个坐下不动的人,也可能心动得很厉害。”

听了这话,几位秀才举人活跃起来,黄珣晃了晃因长时间静坐而显得有些僵化的双肩和腰身,问道:“先生说这些,有些像大海,其实我们只需要一瓢水就够了,就需要一个单刀直人的方法。”

王伦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黄殉,说道:“不见得人人都挤一条道。要学,就大学,《大学》说得最清楚,第一段……”

这时,内宅二楼的产房内传出一声清亮的啼哭声,“哇啊、哇啊、哇啊……”一个将被称呼为王阳明的婴儿来到了人间。

竹轩内,王伦正在侃侃而谈,他的话头突然被一个女声打断。一个小媳妇一路小跑过来,笑着汇报道:“爹、爹,生了!生了!是个小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