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攻略上很难找到的口碑小馆,品尝最地道的庶民美食,呈上不一样的旅行路线!
潇潇编著的《从餐桌到餐桌的旅行》记录百余种让人直吞口水的特色美食——暖冬必备柳沟豆腐宴,古朴的镜糕,重口味蹦肝,养人的猪脚姜醋蛋,很少对外的韩国烧盲鳗……吃货又有新目标了!
本书介绍居游、小假游、长假游、自驾游、出国游攻略,有效利用各种假期,不再感慨没有时间去旅行;探访隐于闹市的精致小馆,呈现一般攻略绝对没有的旅行路线。
见证令人惊叹的客家酿菜大宴,走访川菜博物馆,体味韩国传统的韩定食,最最难忘草原上那救命的风干牛肉……呈现的不只是景点和菜,更是作者的经历与感受,是当地的风情与文化。
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天津独面筋、阳朔啤酒鱼、客家蚝汁酿豆腐、马来西亚肉骨茶……旅途味道搬回家,延续旅途的感觉,装点自己的生活。
潇潇编著的《从餐桌到餐桌的旅行》独立客观地讲述自己在多地旅游的观景及探食体验,记录了300余种特色美食,如独面筋、炒海肠、蹦肝、响油鳝糊、辣子牛蹄、酿菜、烧盲鳗、咖喱烤鱼等,以及各地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介绍居游、小假游、大假游、自驾游、出国游的实用方法,充分利用每一个周末和小假期,同时在大长假避开热门景点。读完后,每个人都会想实践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新老北京的四季韵味
我是到北京之后,才知道原来住在一座城里也可以时刻保持旅行状态的。这个状态如今已经有一个词可以准确表达:居游。
北京这个城市太适合住下来旅行了。城市面积大,每天上下班、出门办事、会友都像在随时旅行的过程中。随便两个地方,车程1—2小时在北京都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大家都习惯了按自己居住和工作的地点为原点在周边活动,太远的地方基本不去或少去。比如,住在北京北边多年的我,就对南城完全陌生,搬家搬到东边后,又开始渐渐少去曾经熟悉的北部。住了多年的这座城市,还是有很多地方完全陌生,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土生土长的北京本地人。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也已经习惯了凡是有正式活动邀请,都必然附上目的地地图或给出多种交通路线参考。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很容易随时找到人在旅途的感觉,偶尔会有慌乱无助感,但更多的常有又发现新景色、新路段、新的可逛可去的去处,收获新的有趣片段的惊喜感,即使曾经去过的地方隔上一段时间再去,又会有新变化、新气象、新风景。
我有很多和我一样,居住在北京,也热爱旅游的朋友。我也是到北京后才发现,这个城市有很多旅行相关的网站及群体,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前夕,会有各种论坛或网站发起不同路线的驴友征集帖,发起集体去爬山、郊区采摘,甚至更远距离的旅行活动,也有一些活动就是一起去一处公园观鸟、摄影。必然,每个活动之后,总以一顿聚餐作为结尾。我也曾经循着这些帖子参加过很多不同的聚会,和大家一起看风景,在一起吃一顿欢乐的午饭或晚饭,AA制付费之后彼此告别,各自欢乐地回家。有时候想不起某次集体活动了,却可以通过活动之后聚餐吃到的食物味道慢慢顺藤摸瓜找回些许活动中的片段记忆。
我们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小旅程中慢慢地了解这座曾经陌生的城市,像大浪淘沙一般在众多旅伴中渐渐淘出了一群能跟自己吃到一起,走到一起,聊到一起的朋友,也通过在不同餐厅的聚餐用味觉留下了这个城市各个角落的-印记。
北京的冬春季节是不太适合旅行的,因为风大,寒冷刺骨,很少有人长时间户外活动。所以,大家一心一意盼春天到来,可以穿得薄薄的出门撒欢去。也正因为此,当春意真正来临,树叶开始出芽,枝头绽放一丝绿意时,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都喜气洋洋的,互相告知:今天花开了!今天草儿都发芽了!城里可以看植物的地方,郊区风景不错的地方都是人满为患。我们也渐渐保留了每个春天都要四处寻春的习惯,去天坛、颐和园、香山、八大处、玉渊潭、大觉寺、植物园、景山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看迎春花、白玉兰、樱花、牡丹、杏花、桃花、海棠。每到花开时节,整个北京城一片欢腾,那些天,几乎每个人的话题都是:春天来了,周末去哪儿看花吧!
夏天是北京最适合旅行的季节,可去的地方太多。想观荷,去圆明园、颐和园;想吹着小风看着水面吃饭聊天发呆,可以去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或是蓝色港湾、后海、什刹海一带;想要面对大山大河尽情舒展心胸,香山以及周边众山中的随便一座,或是京郊随便一处都可以满足愿望。其他什么长城、古刹、山寺、采摘园、农家乐、香草园,夏天都是最佳游览季节。即使哪里都不去,就在家附近的公园走走,风景也绝不会差。逛得累了,傍晚,北京处处能找到露天营业的啤酒夜市,喝杯啤酒,来点儿烤串、下酒小菜,三五好友迎着晚霞大口喝酒、肆意畅谈。这个季节最能感受北京的男性城市性格,再婉约的江南女子在北京过上几个夏天,也能在骨子里培养出一丝豪气来。
每到立秋之后,暑气略略褪去,空气中会传来一丝隐约的甜香,风也变得渐渐干燥,多了一分寒意,天开始显得高和远了起来。全年最美的季节到了!这段日子非常短暂,大概只有一个多月。从8月底到10月中旬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树叶由绿转黄,阳光在这个季节开始变得格外耀眼灿烂却又温和如水,这是不论气温还是干湿程度都最舒服的一个季节,也因为植被颜色层次的丰富而变得格外美丽。这个季节,几乎每个周末人人都在喊着要出门郊游去。以红叶出名的香山、有两株千年银杏树的潭柘寺、钓鱼台附近的银杏大道,在这个季节永远人满为患。 四季中,曾经最不喜欢北京的冬天,觉得四周灰蒙蒙一片,树枝枯槁,房子也多是灰白两色,大风起的时候,若是正好饿着肚子走在路上,常能找到饥寒交迫的穷迫感。而北京的冬天偏偏还那么长。某一天,看一个非常喜欢的北京籍设计师的博客,她说自己非常喜欢北京的冬天,因为觉得冬天里北京老胡同的风景尤其有水墨简笔画的感觉,她会专程在阳光不错的日子骑着自行车去逛老胡同,这段话配上了当天她拍的胡同照。那段话让我突然就对这个一直爱不起来的季节有了全新的感觉,当天再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身边的风景就有了全然不同的感觉。黑白,难道就不是色彩吗?简单的线条,配上最经典的颜色,我们其实每天都是在水墨画中行走。
春夏秋冬,一年年更替下去,就这样在分明四季的变化中,我们渐渐了解并爱上了这座城市。在老胡同里,找一家小商店喝一瓶胖肚子瓷瓶酸奶,你能尝到时间和文化沉淀的味道;在CBD逛逛品牌林立的大商场,找一家点评网上人气爆棚的餐厅吃个午饭,你马上能找到时尚与潮流融合的前卫滋味;在798、宋庄、草场地艺术区找一家艺术气息浓厚的咖啡馆喝杯咖啡,晒晒太阳,这里充满了艺术、小资与新锐的气息,会让身在其中的你马上感同身受;在那些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小区周边丰俭由人的小饭馆里,你又能品尝到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一面。
P3-6
我不算专业旅行达人,甚至没有很多时间去持续旅行
我和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一样,渴望自由,却不得不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城市里两点一线的生活过久了会让人麻木
定期出门走走,成为我调整自我的方式
总有网友表示羡慕这样的生活状态
有人说,想旅行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钱
其实,时间挤挤总会有的,两天的周末都可以做一次短途小旅行
没有钱,就找经济实惠的路线,选择便宜的交通工具,或几个人一起拼行程
刚工作时囊中羞涩,几个朋友买张12元的绿皮火车票去京郊
住农家院通铺,加一顿饭,花费不到50元
最有趣的旅行记忆也是在那个时候留下的
经济宽裕后却难再有如此旅程
探寻目的地的特色美食是我旅行的重点
回家后,将路上尝到的美食带上自家餐桌,可以延续旅途的感觉,又可装点生活
在不同的餐桌吃过姿态万千的饭之后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心灵,也因此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