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根据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料,对中国公案小说进行了改造和革新。在《大唐狄公案(5玉珠串全译注释修订本)》中,他完成了将中国公案小说改造成为西方侦探小说的变革,并于书中精彩地构筑了扣人心弦的悬念、丝丝入扣的推理和引人入胜的结局。高罗佩将中国文化、艺术、法律及历史方面的渊博知识于本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本书完全称得上是一套能够通解中国古代刑律、吏治、军事、外交、工商、教育、宗教、文化、民俗的传奇巨著。本册收录狄仁杰断案的四篇故事 《跛腿乞丐》、《真假宝剑》、《玉珠串》、《红阁子》,以上四篇是狄公在浦阳任职断案的经历。《玉珠串》是最为著名的一篇。
高罗佩编著的《大唐狄公案(5玉珠串全译注释修订本)》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 谜底逼人追索。
作者高罗佩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
正月十五这天,浦阳县街上死了个跛腿乞丐。
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浦阳满城百姓喜气洋洋。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彩灯,官府还扎起了鳌山,花灯十里,欢声飞扬。通衢市廛更是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路上行人,比肩摩踵,个个穿扮光鲜,喜笑颜开。
下午,到县衙拜贺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狄公苦于应酬,弄得疲惫不堪,加上多饮了几盅水酒,又觉头疼隐隐,心神烦躁。最后一位贺客金银市行首林子展拜辞后,他感到浑身一阵轻松。这时,月出东山,清光团困,衙院里外已挂出了各色灯笼,五彩缤纷,一派节日气象。他的三个孩子正在花园里为一个大灯笼点火。灯笼形呈八角,上镶金丝掐花,下垂璎珞流苏,八面宫绢上彩绘着传说中的八仙画像,十分生趣。
灯笼点亮了,八仙团团转动起来,小儿子阿贵提着灯笼高兴得在花园内乱跑。哥哥、姐姐眼红地望着阿贵,心里十分痒痒。
狄公正待走出衙舍看看,却见洪参军匆匆走进来。
“啊,洪亮,瞧你一副倦容,脸色苍白,想来衙里事务太繁忙了。我原应抽空去看看你,只因贺客盈门,脱身不开。尤其是那位林子展先生,赖在这里不动,又没甚要紧话说,也磨蹭了半个时辰。”
洪参军道:“衙里亦没什么大事,司吏杂役都惦挂着夜里的家宴,行止惝恍,心不在焉。故我提早放了衙,让大家回去快快活活过个元宵节。不过,城北却出了一件小事,那里的里甲中午来报说,一个跛腿乞丐跌死在一条干涸的河沟里,头撞破在沟底的大石上,流了不少血。那乞丐身上只穿了一件破旧的长袍,花白长发散乱地披在头上,沾满了血迹。听那里甲说,此老乞丐他从未曾见过,或许是外乡赶元宵节来城里乞讨的,竞不慎跌死了。”
狄公道:“城北那河沟栏杆年久失修,你可令那里甲派人维修加固,只不知这乞丐跌死在河沟的哪一段。”
洪参军答道:“正临林子展先生家后街。老爷,倘使三日后仍无尸亲来认,只得命衙役将尸身焚烧了。”
狄公点头同意,又叮嘱道:“洪亮,今夜家宴,你须及早赶到,莫要迟了。”
洪参军答应,说他先回内衙复查一遍三街六市的巡道警戒布置事宜,随后便到。今夜元宵节,成千上万百姓要上街观灯游玩,尤须提防歹人乘机作奸犯科,兴肇事端。
狄公送走洪参军,转出衙舍,刚待穿花园去内邸,猛见对面影壁后闪出一个白发飘垂的老翁,一件破旧的长袍飘飘然,随风拂动,拄着一根瘦筇杖一拐一瘸向他踽踽而来。狄公大惊失色,停立在台阶下僵木不动,只觉全身铅一般沉重,双腿动弹不得。那老翁刚要与狄公照面,却倏忽一转,飘去花园竹篁深处,不见了影踪。
狄公吓出一身冷汗,稍稍醒悟,乃高声大叫:“老翁出来!但见本官无妨。”
花园内一片阒寂,夜风过处,竹叶瑟瑟。狄公壮大了胆,走近竹篁又叫唤了几声,仍不见有人答应。狄公幡然憬悟:必是那跛腿乞丐的灵魂了!
狄公镇定住了自己,心中不觉纳罕。他虽不信鬼魂显灵之说,但也不得不感到那老翁行迹的蹊跷。他飘然而来,倏然而逝,欲言不言,去踪诡秘。莫非正提醒我,他死得冤枉,一口生气未断,魂灵飘逸而来向我诉说,要我替他勘明真相,申冤雪仇。
他转思愈疑,心中愈不安,便换了方向撩起袍襟急步径奔内衙书斋。
洪参军独个儿在书斋秉烛勾批巡丁簿册,抬头见狄公仓促赶到,不由惊奇。
狄公漫不经心地道:“洪亮,我想去看看那个死去的老乞丐。”
洪参军不好细问,端起书案上的蜡烛便引狄公出书斋转到衙院西首的一间偏室。老乞丐的尸身便躺在室内一张长桌上,上面盖着一片芦席。
狄公从洪参军手上接过蜡烛,高高擎起,一面掀去那片芦席,定睛细看。死者的脸呈灰白色,须发蓬乱,憔悴不堪。年纪看去约在五十上下,皱纹凹陷很深,但脸廓却棱棱有骨势,两片薄薄的嘴唇上还蓄着整齐的短须,不像一般粗俗下流人物。狄公又掀开死者的袍襟,见左腿畸态萎缩,曾经折断过的膝盖接合得不正,向一侧拐翻。
“这乞丐行走时跛得厉害。”狄公断言。
洪参军从墙角拿过一根瘦筇杖:“老爷,他身子甚高,走路时便用这竹杖支撑着,这竹杖也是在河沟底找到的。”
狄公想抬抬死者的臂膊,却已僵硬。他又细细看了死者的手,惊道:“洪亮,你看他的手柔滑细润,没有茧壳,十指细长且修着长甲。来,你将尸身翻过来。”
洪参军用力将僵直的尸身翻了个向,使背脊朝上。狄公仔细检看他脑勺上的伤裂处,又用绢帕在伤裂口轻轻拭了,移近烛光细看。
“洪亮,伤口处有细沙和白瓷屑末。河沟底哪会有这两样东西?”
洪参军困惑不解地摇了摇头。
狄公又看了死者的双脚。见他脚掌白净,细柔滑腻,更无胼胝,说道:“这人并不是乞丐,也不是不慎失足跌下了河沟。他是被人杀死后扔进河沟里的!”
洪参军略有所悟,沮丧地拉了拉他那灰白胡子。
“老爷,我见死者长袍内并无内衣短衫,必是凶手先剥去了死者的所有衣裤,再给他套上了这件乞丐的破袍。如今正月天气,光这一件破袍岂不要冻死?老爷,死者的脑勺系被何物击破?” 狄公道:“这个一时也说不准。洪亮,近两日里有没有人来衙门报告说家人失踪?”P3-6
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国学大师,南怀瑾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习俗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西方人用汉文写小说(《大唐狄公案》部分篇目有汉文写本),前无古人。
错综复杂的情节,如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真相大白……它使读者从超凡的逻辑智慧中获得快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昌渝
他是名士派头的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汉学家……现代西方人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非学术圈里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大唐狄公案》。
——伦教大学东方学院、四川大学教授,赵毅衡
“狄公小说是我们从高罗佩博士那里得到的最后的中国公案小说…他的逝世使我们所有侦探小说的鉴赏家们都感到十分悲痛。”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高罗佩逝世曲评价
在高罗佩的神笔之下,古老的中国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阿伦·丁·赫宾
如此严格地遵循中国古典文学的风格进行创作,而写下的一切又是如此美妙地使现代读者获得满足。
——《纽约时报》狄公小说写出了中国唐代的所有魅力、残忍和高深莫测。
——《芝加哥太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