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歌的《因为相信》书稿,惊喜地发现作者余歌这么年轻,已经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了那么多事情。她将国际间一流的艺术家不断带到中国,又将中国的艺术家陆续推向世界。可见,她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开拓者,也是一个热爱艺术的践行者。中西文化的实质性交流,是当代世界真正的头等大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因为相信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余歌 |
出版社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阅读余歌的《因为相信》书稿,惊喜地发现作者余歌这么年轻,已经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了那么多事情。她将国际间一流的艺术家不断带到中国,又将中国的艺术家陆续推向世界。可见,她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开拓者,也是一个热爱艺术的践行者。中西文化的实质性交流,是当代世界真正的头等大事。 内容推荐 《因为相信》的作者是余歌。 《因为相信》主要讲述一个现代年轻人凭着自己的生命直觉和对艺术的天然热爱,依托父母和师友的厚爱,坚定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在广阔的天地间不懈地追求着真善美的故事。 她的那些跌宕起伏的经历,那些丰富多彩的生命事件,鲜活生动,感人至深,向我们展现了生命本有的绚烂和蓬勃的生命力。在全球化和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成为最前沿的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桥梁,无疑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目录 第一章 发黄的小时候 父母家 蓝天,梦想的种子 我的少年宫 第二章 滋养我的艺术梦想 也曾学琴 驼背的丑小鸭 弹棉花的小姑娘 蹩脚的低声部 第三章 爱在“实验” 和“实验”有缘 自由的“实验人” 一个差生的高考实录 如果再选,还是“实验” 第四章 燕园情深 转身之间 爱国·关天下 《好日子》 让爱发光 挤出来的舞台时光 模联:又一个梦想栖息的角落 情牵两岸 流浪瑞士 仲夏耶鲁梦 “国关”四年,过足北大瘾 《国关树》 毕业·我们出发 第五章 院墙之外 不务正业的北大生 实习小编 在风险投资公司做梦 亲近北京音乐节 IT试水 美好的奥运志愿者 未来,我将何去何从 第六章 我与梦一起飞跃重洋 回家的路有多远 打工众生相 校友办公室工作札记 波士顿室内乐团小试牛刀 中国,生日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毕业了 第七章 梦已展开 归巢 触摸梦想 3·21海地慈善音乐会 一路向西 危机公关 谁是受害者 李斯特的生日派对 异乡的春节序曲 郎朗的三十岁生日 飓风吹走的筹款音乐会 心中的五星红旗 第八章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纽约纽约 路还很长 面对质疑 生活没有翅膀,我是谁 漂泊的价值 那么近·那么远 后记 路·远方 试读章节 归巢 出国前作为奥运志愿者,我的最后一站是鸟巢;出国一年毕业后回国休假的第一站,还是鸟巢,这次是作为《魅力中国》大型演出的志愿者。暂别了一年,从体育赛事到音乐会,我还是我,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令人期待,我把这段经历亲切地叫作“归巢”。 我回国的时候距离这场音乐会开幕只有几天的时间了,我能参与的也只是一些现场的工作。时隔一年又回到了熟悉的演出场地,重新做着曾经熟悉的工作,不同的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习,了解了很多西方演出市场的运作、理念等,也经历了一些美国当地演出策划和现场协调的实战演练,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甚至看到听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多花一些心思来思考。虽然课堂上和实际当中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和美国更有很大的不同,但至少我不再觉得自己只是在按照别人的指示做事情,至少我知道我做每一件事情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自己是天生做这个行业的人,因为一到演出现场我就会变得兴奋,舞台和后台的一切都让我充满激情,每次演出结束回到家都会累到瘫倒,但在演出现场一分钟没结束,我就会多一分钟保持完满的激情。 这场《魅力中国》更是把我的兴奋点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一次参与体育场的演出,演员阵容强大,包括郎朗、宋祖英、周杰伦和多明戈;第一次见到搭起舞台后鸟巢的样子,完全变了模样;第一次见到宋祖英,她竟幽默地让郎朗管她叫阿姨;第一次见到周杰伦,在多明戈面前竟然害羞得不敢讲话;在出国一年之后第一次回到北京竟然把行李放到家里就搬到了工作人员酒店,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被父母不满意地抱怨,说我“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都是事后不时被拿出来当笑话讲的小花絮,但在当时我确实觉得自己是在用心做一件大事,是我以后即将从事的事业,是我梦想的、一直为之努力的也在一步步靠近的事业。随着演出拉开序幕,舞台上灯光四射,乐队奏响雄伟的开场曲,我站在后台口,感觉那响起的就是我事业的号角。 触摸梦想 我和享誉世界的中国钢琴家郎朗有幸在2006年认识并成为朋友,还在中国上大学期间就志愿参与了一些他的音乐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出国留学选择艺术管理这个专业也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更幸运的是在我研究生即将毕业的时候,他所签约的美国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演艺经纪公司正好需要一名实习生,经过郎朗的推荐,我顺利通过面试进入公司,并在随后的一年内等到了一个空缺的职位,顺利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主要负责公司旗下几位中国艺术家在海外的经纪事务,还有公司与在华机构之间的项目制作。上学的时候就多次听到这家公司响亮的名字,但身边的学长们屡屡告诉我这样的大牌公司很难进,连实习生门槛都很高,尤其对于外国学生,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过关,还没有身份,这种公司想都不要想,于是我确实没想过。但命运就在这种不经意间让我走进了这个想都不敢想的公司,从第一份正式工作起就站在了这个行业的最前沿。 四年时间一晃而过,起初只是协助老板做一些艺术家的事务管理工作,从最基本的安排每日行程、和主办方协调后勤工作等,慢慢地开始向演出方推出自己的艺术家,并和他们商谈演出细节,商谈价格,再到后来开始跟着同事做项目。面试的时候老板给我扫盲,讲经纪公司的三大职责即管理、经纪、项目,我都接触到了。针对艺术家一对一工作,我很幸运。与世界知名的明星一起工作,时常体会到各种紧张状况的过瘾和刺激,但最能带给我满足感的是四年中做过的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每一个都不同,每一个背后我都能如数家珍地讲述一路走来从策划到最后成功举办的故事,刺激的、感人的、揪心的、惊喜的。大概这就是做制作人最大的魅力吧,就像我经常和同事们开玩笑说的:你永远不知道一个项目完成之前会发生什么状况,但你能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一些状况发生。每一次都不同,而每处理一次状况,你的经验都丰富一次,羽翼就更丰满一些。从跟着老板到自己主导项目,一步步摸索着学习着,一边积累经验一边接受新的挑战,加上艺术家们每天的演出和日常工作的协调安排,工作一天比一天紧张,压力也一天比一天大,不过觉得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也一天比一天广阔,遇到问题也一天比一天从容。这个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每天做的事情都不同,每一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天开始的时候都有很多事情无法预知,虽然说这种不可预见性让我的工作平添很多让人无奈的地方,比如说每天都不知道几点可以下班,下班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突发状况,但这种新鲜感从来不会让人觉得无聊和厌倦,每一个新的项目都让人期待。 …… P130-132 序言 我认识余歌,是因为她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同时又是北京大学艺术团交响乐团的一位乐手。与此同时,余歌还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高级研修班学习。余歌成绩优秀,性格活泼,从小受到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滋养培养了她对艺术的热爱。特别是余歌考上北京大学以后,更是受到了这里丰厚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影响。正是在这些影响下,她迅速地成长起来。 余歌真是一路追着梦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特别是后来到了美国,她在纽约一家顶尖艺术家经纪公司跟国际第一流的艺术家在一起工作。毫无疑问,把中国音乐介绍到国外,把国际上优秀的音乐家引荐到中国来,在这方面,余歌既有条件,又有优势和眼光。 余歌是通过音乐来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她的成长经历可以给我们今天在校的大学生们很多启示。我们既要熟悉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熟悉和了解西方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真正的传播。我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艺术如何走向海外,那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目前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家的成功经验中,不难找到许多例证。例如,广受赞誉的华人建筑艺术家贝聿铭先生就是用现代的建筑语言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旅居法国刚去世的著名华人画家赵无极先生就是用现代的绘画语言表现民族的传统精髓;还有奥斯卡奖得主华人导演李安,正如李安自己在《卧虎藏龙》获奖之后所讲:‘‘我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对西方文化也比较了解,正是站在这两种文化中间,我用西方人的方式成功地讲述了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我在拍电影的时候,总是想着儒、道、禅这些东西。” 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我希望余歌通过她的努力,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家介绍给全世界! 彭吉象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7月 于北京 后记 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台做节目,主持人叫远方,现在想想应该是艺名吧。当时觉得那是很好听的名字,但是播音员躲在声波后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第一次见面发现她是一个很温柔的姐姐,素颜,却很有魅力,声音很温和。很多她主持节目时候说的话那个时候的我都还听不懂,不过脑子里一直记住了远方这个名字,充满期待和向往。 零零散散十万多字写下来,有机会把二十多年成长道路上的事情回忆一遍。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点点滴滴串在一起的故事,关于爱与失去,关于成功与梦想,关于失败与思考,关于收获与感动。转瞬间脚下的路已经走了很远,也还有很远,所以把“远方”重新拿过来送给自己,送自己一个远方,给自己留着希望。 难得有闲的时候,我喜欢想,想过去,想未来。过去是一种回忆,成功或者失败都已经不重要,我想的更多的是以后,路在哪里,要怎么走。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问自己问别人,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走过谁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追逐梦想,和追一个你爱的人一样,需要付出,需要舍弃,需要正能量,需要行动力,所以比逐梦更来得实在的是筑造梦想,是用经历、日子和双手一点点建设起来的。这个过程或许漫长,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清醒的头脑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旦上路又要不顾一切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每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没有人一路顺风,没有人一直被上天眷顾拥有运气。那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让你迷茫,让你怀疑自己和未来,可这些在坚持面前都会变得渺小,最大的敌人永远是放弃。 敲下书中每一个字的时候,我心里无比地清醒,可以说是生命中最清醒的时刻,因为是要写自己,写自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光华与荣耀拼凑成昨天的记忆,喜怒哀乐是今天的故事,希望与憧憬正从远方一步步走近。实实在在的生命最值得认认真真来回顾和记录,所以我必须清醒,边写边反思:有人说我一路走来似乎一帆风顺轻而易举,从一贯的优等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父母给我铺平了很多道路,给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些是我要感谢生命给予我的恩赐,这种依靠让我少了很多后顾之忧,甚至失败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有了这些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成功,每个人不能选择出身、父母和家庭,却可以选择自己的坚持和放弃。我很庆幸自己大大咧咧的乐观和不服输的坚持助我一臂之力。且行且思考是人生最惬意最超脱的状态。 必须承认的是,出来有些年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看过一些了,当年在校园里踌躇满志搭起来的梦想确实没有当年那么辉煌和美好了,似乎冲劲也没有当年那么足了。总是拿年龄调侃自己,用“老了”作为自己堕落的理由。其实都是放纵,二十多岁的年华又有什么理由去谈放弃和承受不起。身在美国,伴随着异乡人的孤单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异乡人”的压力反而小很多:大街上有那么多怪人,你走在其中,根本没有人管你有什么不一样,更没有人管你是在干什么。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方向,给自己一点时间,勇敢地拒绝成为“他们”,从容地按照自己的轨迹成为“我”。今天的我依然清楚梦想不能当饭吃,却依旧在追求着梦想,依旧在努力。 落笔至此,想要感谢的人太多,鄙人不才,有你们这些人爱我: 献给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和姥姥。每一个人都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太多也放弃了太多,我知道我走到今天的每一步背后都有你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今后我也会在你们的鼓励下继续走我的路。养育之恩至今还没有机会报答,我知道也是我此生报答不尽的。我不是个冷血的动物,自古说“忠孝难两全”。我想让你们为我感到欣慰和自豪,于是我一直在奋斗,我相信自己,也请你们相信我。 献给我将挚爱一生的“实验”和北大。那里是我长大成人的地方,更是我追逐梦想的地方。离开多年还是一直有一种说不出道不尽的情怀,每每在提到她们的名字的时候,不管身在何方,都能感受到温暖。 献给所有为我的成长付出过、努力过、助我一臂之力的人——我的老师、同学、同事、朋友,你们都是我的恩人,生活因你们而精彩,生命因你们而有意义,是你们助我一天天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是你们带给我每一天的喜怒哀乐。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承载着无数的感恩,这种感恩是生命中最奇妙的不可思议。 献给我到今天为止整整五年的“美漂”生活。苦中作乐也好,乐中有苦也罢,选择了一条路的同时也选择了一种生活状态,选择了一种奋斗和一种坚持。所有的收获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更从来没有想过回头。 献给我二十七年的成长经历。很多大道理我还没有资格谈,人生才走了这么一点点,只是是时候要总结一下了。总结过后,心绪经历了跌宕起伏,归于平静,生活继续,不会觉得漂泊,也不会觉得身在异乡。有一句话说:心安处,是吾乡。 是为后记。 余歌 2013年5月 于纽约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因为相信》书稿,惊喜地发现作者余歌这么年轻,已经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了那么多事情。她将国际间一流的艺术家不断带到中国,又将中国的艺术家陆续推向世界。可见,她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开拓者,也是一个热爱艺术的践行者。中西文化的实质性交流,是当代世界真正的头等大事。希望余歌继续努力,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能够共襄盛举。 ——余秋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