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县域电商类型、20个县域电商实践案例分享
淘宝大学、阿里研究院所著的《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精)》邀请专家进行系统解读并集中解析了20个县域电商案例,对县域电商7大类型及各地十分关注的相关业务模块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各地提供借鉴和帮助。20个县域电商案例有浙江桐庐、浙江义乌、浙江临安、浙江丽水、浙江遂昌、浙江常山、甘肃成县、陕西武功、福建德化、吉林通榆、新疆、江苏睢宁、广东揭阳、山东博兴、福建莆田、河北清河、云南元阳、黑龙江明水、山东寿光、江苏泗洪。
5位专家深度解读县域经济
淘宝大学电商研修班汪向东、魏延安等5位资深导师分享县域电商的顶层设计与县域经济转型的新思路,值得借鉴!
7位负责人介绍阿里县域业务
书中收录了县域电商优质服务商的一些操盘经验和思路,也简单介绍了阿里巴巴在涉农电商领域的业务支撑,具体有农村淘宝、特色中国、农村金融、农村物流、中国质造、满天星、淘宝大学县域人才培养等。
马云、汪向东、姚洋、黄祖辉、王永昌、曲天军、孙雪涛、张旭晨、魏延安联合力荐!值得一读!
淘宝大学、阿里研究院所著的《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精)》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接入互联网+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占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能否顺利实现“电商国八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的让电商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最终要看县域电商发展。从2014年起县域电商发展明显升温,迅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点领域之一,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速推进,但县域电商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办,一时众说纷纭。
为了及时解决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本书编委会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系统解读并集中解析了20个县域电商案例,对县域电商七大类型及各地十分关注的相关业务模块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各地提供借鉴和帮助。
本书适合各级党政领导、电商企业、电商服务商及相关配套产业从业者阅读。
第一篇 理论篇
1 县域电商的机遇和挑战
2 县域电商的顶层设计
3 县域电商发展的整体框架
4 中国“电商百佳县”分析
5 县域电商服务业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构建
第二篇 案例篇
1 县域电商——政府驱动型
1.1 浙江桐庐:无中生有的县域电商
1.2 甘肃成县:一颗核桃引发的电商扶贫大戏
1.3 陕西武功:中华农都如何转身电商新城
1.4 福建德化:世界瓷都如何玩转互联网
2 县域电商——服务商驱动型
2.1 吉林通榆:八万里路云和月
2.2 新疆:丝绸之路的网络重筑
3 县域电商——网商驱动型
3.1 江苏睢宁:从淘宝村到淘宝县的跨越
3.2 广东揭阳:大众创业的淘宝村试验田
3.3 山东博兴:当董永遇见马云
4 县域电商——产业驱动型
4.1 浙江义乌:世界小商品城的电商换市
4.2 福建莆田:互联网如何帮助“莆田造”走向世界
4.3 河北清河:羊绒之都的电商转身
4.4 云南元阳:互联网+ 扶贫的元阳实践
4.5 浙江临安:小核桃如何做出大文章
5 县域电商——综合发展型
5.1 浙江丽水:青山绿水如何换来金山银山
5.2 浙江遂昌:农村电商的“延安”是如何炼成的
5.3 黑龙江明水:黑土地如何变成电商沃土
6 县域电商——业务推动型
6.1 山东寿光:蔬菜之乡触电记
6.2 浙江常山:经济弱县如何走上电商快车道
6.3 江苏泗洪:洪泽湖上的村淘号
7 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7.1 县域电商启航,公共服务先行
7.2 电商园区如何在县域“硬着陆”
7.3 县域电商,品牌为纲
7.4 酒香也怕巷子深——县域电商营销解密
7.5 一个亿元大卖家眼中的县域电商
第三篇 资源篇
农村淘宝
特色中国
农村金融
农村物流
中国质造
满天星
淘宝大学
后记
1、市场主体
今天,电子商务在中国已经有了几亿的买家,CNNIC的数据说有6亿多的网民,阿里巴巴年报说光在阿里平台上就有3亿多买家,一半以上的网民是电子商务的买家;在这个平台上电子商务的卖家数以千万计,现在一半以上的企业被纳入、被覆盖到电子商务的空间中。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主体的存在,改变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在考虑电子商务发展时,包括贵州,在考虑本地电商发展时,一定不要忽视这样一个市场主体。也许贵州的发展比起东部沿海地区稍微晚一点,也许卖家没有那么多,但是较多的人已经开始成为买家,他们就会成为今天和以后发展电子商务必须依靠,也应该依靠的市场力量。
2、平台经济
淘宝是2003年成立的,京东是2004年从线下转到线上的。2014年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列出了全世界互联网市值TOP10的公司,其中6家在美国,4家在中国,这4家中国公司就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有两家是电子商务公司。10年前,这样一个平台经济不存在,但是今天讨论电子商务,包括讨论贵州的电子商务,再看不到平台经济的存在那就太盲目了,这样的平台经济已经是电商领域不可回避的存在。贵州在考虑自己的电商问题时,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平台策略,其中回避不了的问题是,贵州电商跟已有的平台经济是什么关系,跟村淘是什么关系,跟京东是什么关系。当然,平台不仅有阿里、京东,但它们代表着一个平台经济的群体。
3、服务体系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这样的交易规模依靠背后的服务体系来支撑,这个服务体系同样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这个服务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县、市电子商务的环境怎么样?环境好不好看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当地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怎么样。如果当地没有服务体系支撑草根创业、双创或者是传统产业转型,让做电子商务的主体自己去打通关,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这种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难言优良。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靠当地落地的细密分工,甚至物种丰富的服务体系来提供支撑,以便让电子商务的从业者、网商、交易者、供货商做起来能够很顺畅,进入的门槛很低,想要什么服务都能够很方便地得到,这样的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从全局来讲,最近这10来年,我国电商服务体系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够,还要继续发展,特别是考虑当县域电商、农村电商开始启动时,面向县域市场、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是非常值得下力气的地方。
4、草根赋能
如果对比10年前的政策文件来看,就会觉得很有意思。那个时候讲电子商务,是希望以既有的企业为主体,用它们来推动、引领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说白了,这是一个存量转型的概念,要用当时的存量,特别是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电商转型来带动整个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当时是这样一个思路,10年过去了,今天回头看,存量转型电商不能说不成功,这个领域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海尔、苏宁。但这10年下来,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增量。从那些不起眼的地方野蛮成长,发展出来一批草根、小微企业的电商,他们抓住机遇迅速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对细分市场产业中间的老大产生直接的冲击,甚至威胁到其生存。这种增量创新推动存量转型的故事,在今天的实践层面出现得越来越多。国家希望电子商务能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宏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这是10年增量创新带给我们的启示。
P6-7
DT时代县域变革
张勇(逍遥子)阿里巴巴集团CEO
阿里巴巴集团在2014年发布了“千县万村”战略,把农村电商定位为与全球化、云计算大数据并列的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之一,以这三大战略带领阿里巴巴集团走向未来10年。这意味着发展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我们业务推进的重中之重。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2015年年末,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走过了第一个里程碑——在全国范围内所覆盖的村超过了一万个。正是有了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和县长们的大力支持,农村淘宝才有了这么快的发展速度,才走向了全国,走向了“千县万村”。当然中国有几十万个村,一万个村只是一个起点,在以后的若干年我们会加快脚步,更积极地拓展农村业务。
当整个农村淘宝项目铺开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农村我们要怎么样借鉴阿里电商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在我看来,其中的关键一点就是坚定地秉承构建生态的核心思想。
生态不是什么都自己做,生态是帮助更多的人做。互联网能够把城乡之间的距离拉近,让需求和供给更好地面对面。如何去发现这样的需求,如何去创造这样的供给满足需求,这中间的核心工作,并不只是去建立一个深度分销渠道,而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通过构建生态的方法,让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在农村发现市场机会,创造性地满足这样的需求。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开始践行这个思想,于是有了淘宝大学县长电商研修班,于是有了各方面合作伙伴的加入。阿里巴巴始终相信,生态化地建设农村电商,是农村淘宝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帮助农村利用互联网高效的方式。
在整个农村电商生态发展的道路上,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推广。阿里巴巴做了16年电商,深入农村后我们怎么样把过去从市场中获得的知识反哺到农村,把从市场中看到的机会提供给合作伙伴,这也是今天淘宝大学在做,并且会继续大力做下去的一件事。很多政府官员、合作伙伴和农村的新创业者,尽管在今天都是互联网用户了,但是怎么样用好互联网这样的基础工具、基础设施,去发展本地的经济、创造新的机会,还都处在一个探索阶段。
更重要的是,我始终相信淘宝大学是教学相长的,特别是在农村。在淘宝大学没有所谓真正的讲师和真正的学员:今天的讲师可能就是昨天的学员;今天的学员在获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断积累和实践后,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一位好讲师,并愿意把这些知识分享给新一代的学员。这反映了整个互联网分享经济的内核,DT时代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分享、利他。在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上,通过互联网创造了很多的实践,去创造更多的知识,去有针对性地推动农村电商生态化发展,以淘宝大学为载体进行知识分享,这是阿里巴巴整个农村电商计划。
展望未来,我们与合作伙伴致力于搭建的是什么样的农村生态呢?在这个新生态当中,有从事生产的人,有从事种植的人,有从事服务的人,有从事销售的人,需要遵循社会化分工的原理,怎么样能够从一个小规模的试点到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化分工和合作,利用互联网走出当地,面向整个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这是我们非常注重的。为了建设好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阿里巴巴会围绕农村,为农户提供物流服务、信用服务、金融服务、营销服务、培训服务,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机会,把农村淘宝融入农村新经济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让农村经济既面向市场,也可以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提升效率。扎实地推动各地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所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淘宝大学能做的还有很多,特别是专业服务人才培养和数据赋能农村两大关键领域。我一直认为,电子商务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相信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一定会需要大量农村的专业摄影师、专业营销人才、专业服务人才,也需要去整合农村到村镇县整个供应链的人才体系。有了人才,我们就有了基础,就能形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实体经济单元,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能够让农村经济搭载着互联网的翅膀,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
我们在走向农村的过程当中,也必须要用数据来武装自己,要用阿里巴巴积累的数据和开发的数据工具,赋能农村。今天,我们正把原来的传统经济加上互联网,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新经济核心,我们正在利用大数据,利用对消费者的洞察,利用对市场机会的洞察,帮助在这个生态体系里的所有合作伙伴,找到发展的机会,找到增长的机会。我们在未来要用大数据来武装大生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在这个生态体系里获得滋养的机会、发展的机会。
2015年是整个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的一年,很多往事还历历在目。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走进了很多县城,走进了很多村庄。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讲,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在这里特别感谢全国各地的县长们和所有政府的合作伙伴们对阿里巴巴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利用我们的大数据,利用我们构建生态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让我们扶贫的梦想一步步地去实现。
形势比人强。就在关于县域电商的种种争论还在热烈进行的时候,县域电商的实践却正在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态势飞速前行。这一年多来,上到总理,下到县长甚至是乡镇长;大到互联网巨头:大型传统企业,小到一般创业者,都在热议电商,也都在关注着以农村电商为主要支撑的县域电商发展,对其未来充满期待。到底如何做县域电商,在没有成熟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各地“摸着石头过河”,竞也逐渐摸索出一些可行的路数来。从最早的乡村电商——“沙集模式”,到农产品电商起家的“遂昌模式”,再到已经成型的县域经济电商转型——“义乌现象”,县域电商的实践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状,那些坐在书斋里讨论多日也搞不清楚的东西,一遇实践便竞相明了。
实践催生理论,理论促进实践。也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对县域电商进行系统理论梳理的必要性与日俱增。在更多的县将要启程县域电商之路的时候,迫切地需要对已有的先行先试者进行理论上的归纳。但令人遗憾的是,翻遍琳琅满目的电商书籍,专门论及县域电商的至今匮乏,一批电商界人士以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责任感努力开启县域电商研究之路。
2014年1月,汪向东、梁春晓两位电商元老合作的《新三农与电子商务》出版,主要依托两个农村电商方面的调研报告改编而成,重点关注了农村网商和沙集模式,是迄今为止的县域电商系统研究发轫之作。
2015年1月,阿里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淘宝村》上市,由多位学者对电商在乡村的聚集这一独特的农村电商现象进行了集中剖析,打开了县域电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2015年7月,莫问剑以亲历者的身份出版了《八万里路云和月——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互联网+》,第一次对一个县域的电商之路做了全景式的观察和系统思考。
2015年8月,陈恒礼撰写的《中国淘宝第一村》出版,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沙集模式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给研究整个农村电商带来启示。
2015年11月,拙作《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出版,试图对县域电商作一个总体上的定义与内部板块划分,并对一些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但一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在理论上从无到有进行研究积累的同时,丰富多彩的县域电商实践本身就是理论上的积极开拓,从首届县域电商大会上的百县一堂到第二届县域电商大会上的千县云集,越来越多的县域电商案例成为理论研究最大的宝藏。
所以,必须从吏宽广的视野对现有的县域电商理论与实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于是便有了淘宝大学、阿里研究院联合策划的这本《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
有幸成为本书的主编,倍感荣幸,也深知任务艰巨。本书前期资料收集得到各方热烈响应,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电商服务企业纷纷参与,每一份文稿都饱含着对县域电商的真知灼见。但一本书的厚度总是有限的,读者更希望的是去繁从简,直达要旨,而各具特点的行文风格也要与全书的总体意图相匹配。所以,我只能拿出曾经的杂志编辑“旧刀”,大刀阔斧,忍痛割爱。一方面是压缩文字,单篇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多余文字一律删减,将全书从初稿的686页压缩到现在的规模;另一方面是规范体例,大体圈定一个格式,相对齐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文字的分节,必要时加注小标题,甚至是更换文章题目。还有文字上的细节修改,更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辑们一丝不苟的编校,最后终于成书。
不断苛求完美,上路更显重要。这本书依然是县域电商初期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依然是初步的,甚至内容还是比较粗糙的,但至少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一幅图景:在县域电商“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有哪些路径是可行的,有哪些泥潭险滩是需要躲避的,有多少暗流涌动需要防备,还有哪些意料之外的收获等,从而为后来的“过河”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推动县域电商实践的全面深化与提升,这便是本书的最大价值所在。也可以预计,随着县域电商实践的加速,本书的理论梳理与案例解析,很快也需要升级。
最后,感谢大家对本书编辑工作的支持和编委会对我个人的信任,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那些“大动干戈”式的文字“粗暴拆迁”也注定会造成一些失误、遗漏和偏差,在这里说一声抱歉,并请谅解。在今后的县域电商之路中,期待与大家继续一路前行。
魏延安
陕西团省委农工部部长
2016年1月于古城西安
互联网能够把城乡之间的距离拉近,让需求和供给更好的面对面。如何去发现这样的需求,如何去创造这样的供给满足需求?我想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用阿里巴巴积累的大数据赋能农村,通过构建生态的方法,让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在农村发现市场的机会,创造性地满足这样的需求。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勇
这本书虽然谈的是小县域,但我们每一个优秀县长都是胸怀天下。领导人的天下格局的眼光,对当地经济的规划、对当地企业的引导都意义非凡。人类正在从IT时代进入数据时代,以前农业社会关心土地,工业社会关注资源和资金,到了大数据时代,什么才是未来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值得我们再次去思考。这本书的案例和思考告诉我们,县域经济的未来已来。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 金建杭
普惠,长久以来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承载了人类对平等、善意、关怀的最大期许,却似乎遥不可及。今天,互联网终于给了我们一支“魔法棒”,让我们可以用新的技术和能力,把梦想变为现实。“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情怀之外,三农问题更是一国之本。《互联网+县域》“道”“术”结合,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归纳,又有一线官员、从业者的实战经验,把农村碎片化解决方案融会贯通,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蚂蚁金服集团总裁 井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