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诗词故事》精心挑选了一百多则经典诗词,并将它们编成小故事。包括《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洛神赋》 《水调歌头》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古代诗词故事/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诗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诗词故事》精心挑选了一百多则经典诗词,并将它们编成小故事。包括《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洛神赋》 《水调歌头》等。 内容推荐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诗词故事》精心挑选了一百多则诗词故事。故事通过对诗词创作背景的描述,可以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又不失生动性和趣味性,带你进入一个异彩纷呈的诗词世界。 目录 高傲自大的杜审言 宋之问偶遇骆宾王 贺知章金龟换酒 陈子昂摔琴成名 张九龄辞相赋诗 王之涣旗亭画壁 孟浩然因诗不仕 祖咏作诗言短意深 王维诗乐双绝 王翰作凉州词 高适题诗改字 李白酒后作诗 崔颢的《黄鹤楼》 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 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 擅写五言绝句的刘长卿 钱起作诗如有神助 顾况红叶传情 戴叔伦的《女耕田行》 才思敏捷的李端 唐咂的奇异经历 郎士元喝茶的故事 戎昱不贪女色的传说 孝子孟郊 韩翊因诗得官 王播题诗昭惠寺 以宫词出名的王建 刘禹锡作诗讽权贵 白乐天撞破铁门关 柳公权作诗劝邻里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真挚友情 “坦率”的宋济 元稹宴中遇故人 贾岛苦吟 张祜的《何满子》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李贺 崔护一诗名传千古 朱庆余巧作闺意诗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陈陶的莲花诗 风流才子杜牧 雍陶题诗折柳桥 崔郊写诗得团圆 恃才傲物的薛逢 诗名传天下的赵嘏 到处相逢说项斯 许浑梦中作诗 顾非熊因诗得进士 卢肇写诗挖苦势利眼 张无颇的奇遇 郑畋题诗凤翔 郑还古和沈真真 貌丑才高的罗隐 皮日休作谶词的传说 光明磊落的高蟾 王贞白改诗的故事 文武双全的诗人高骈 一生蹉跎的张寶 吝啬的韦庄 李频因诗得佳人 温宪的题壁诗 赵佶的最后一首词 偷金杯的女子 钱惟演一词成谶 元帅词人范仲淹 嫁东风郎中张先 晏殊王琪对句 儿女情长的韩缜 风流才子宋祁 欧阳修与欧公柳 一生穷困潦倒的柳永 不肯服输的王安石 王安国淡泊名利 晏几道作《临江仙》 屡经坎坷的大才子苏轼 秦观仿写苏词 赵令畤以词择偶 晁补之作《下水船》 张末作词寄相思 毛滂与苏轼的相识 陈克作词讥讽纨绔子弟 李之仪作《卜算子·相思》 周邦彦填词惹风流 “贺梅子”的由来 叶梦得作《贺新郎》 心怀故国的陈与义 一心报国的岳飞 张孝祥为抗金志士们填词 陆淞作《瑞鹤仙》 陆游词中的志向与感情 陈亮辛弃疾的唱和 范成大出使金国 壮志难酬的辛弃疾 朱淑真的《断肠集》 姜夔填词戏好友 爱国志士刘过 俞国宝填词得官 史达祖作《三姝媚》 心怀天下的刘克庄 潘阆著名的《忆余杭》 爱国词人刘辰翁 周密作词讥讽贾似道 不守僧规的仲殊和尚 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试读章节 唐高宗末年,出身豪贵的诗人陈子昂从梓州射洪(今四川)来到京都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唐代的进士考试,卷子不密封,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看他的名气,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进士考试首先要在长安出名,使自己的诗文让一些有名望的人知道。 一天,长安城来了一个西域商人,手里拿着一把胡琴,价格非常昂贵,周围站了许多人,不知道这胡琴为什么这样贵,到底贵在哪儿?第二天,这个商人又站到了街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知道这昂贵的胡琴到底能奏出多美的乐曲来。 这时,在这里连续观看两天的陈子昂走上前来将琴买下了,并当众宣布:明天在这里演奏绝妙的乐曲,请歌女唱著名诗人的文章,望大家回去相互转告。 第二天,果真有上百人在此等候,也有不少长安有名的诗人。陈子昂站到了高处的台阶,高声喊道:“我是蜀人陈子昂,善于写诗文,现在有一百多篇了,可是在长安却没有人知道。今天请各位来是听我演奏的,可一把乐工用的胡琴怎么可以卖价这样贵?他是为了挣钱,这把琴也同其他的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 他说完将手中的胡琴用力一摔,琴变成了碎物,他又忙将自己的诗文分发给大家。 由于他的诗的确写得很好,这样,一天内他的名字传遍了长安城。在他24岁那年,考中了进士。 陈子昂从小爱慕豪杰侠客,他的为人也是这样。他考中进士后当了个小官,他为当朝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陈述时弊,却不被朝廷采纳,还受排挤。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大约三十七、八岁时,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随军出征,在武攸宜的军队中充当参谋幕僚。武攸宜是个草包,无才无德,屡吃败仗。陈子昂看到兵卒死伤无数,国情十分紧急,就多次出谋划策,甚至请求亲自率兵冲锋,武攸宜却认为他是要带兵造反,谋夺他的权位,不但没有听他的建议,反而还把他给降职了。 陈子昂受到了打击,心情非常沉重,眼看着报国的良策难以实现。这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幽州台,忽然记起了战国时曾在这里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他满腔悲愤,慷慨激昂,写下了这首传诵古今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无奈之下,陈子昂借着父亲去世要回家守孝的理由,辞职回到家乡四川,在父亲的坟旁盖了座房子,住在里面尽孝。县令段简听说陈子昂家中很有钱,就给陈子昂捏造罪名,说若想免于坐牢,就得花钱赎罪。陈子昂不愿和他计较,派家人给段简送了二十万钱,可段简嫌少,真的把陈子昂关进了大牢。陈子昂在牢里给自己卜卦,得出的结果往往是死兆,他绝望地感叹“天命不佑,吾殆穷乎!”不久被段简所害,死时才43岁。 张九龄辞相赋诗 张九龄20岁登进士第,做了九品的校书郎;不久,唐玄宗召天下文藻之士撰文广献国策,并亲自披阅过问,他因写了篇建议朝廷恢复郊庙祭祀礼仪的奏疏,深得玄宗赏识,就升为八品的右拾遗,专门在吏部负责选拔官吏与人才。在此任上,他表现出众,所选人才,每次都看得很准,且极公允。张九龄曾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建议唐玄宗“因罪戮之,冀绝后患”,找个借口杀了他。可是玄宗不太相信,怕“误害忠良”,张九龄死后没几年,安禄山果真就反了,玄宗想起张九龄当年的提醒真可谓火眼金睛,遂对张九龄的后人及家庭给予许多特别的关怀,以示补偿。 张九龄任宰相时,非常正直、刚毅,尽职尽责。唐玄宗在位年久,对于朝政有些松懈。张九龄每次见到皇帝,他都能把朝廷的得失说出来,当时,李林甫刚到相位,他想暗地里中伤张九龄,迎合帝意。当时皇帝要对朔方节度使牛仙客进行实封。张九龄极力反对,很不合皇帝的旨意。 初秋的时候,皇帝命高力士赐给张九龄白羽扇,这里面寄寓了皇帝不用张九龄的意思。张九龄接到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也很恐慌,因此他作了一篇赋献给了皇帝。又给李林甫写了一首《归燕诗》: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溅,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李林甫一看,知道张九龄必退,愤怒才有所缓解。张九龄和裴耀卿被罢免那天,从中书省到月华门,站在班列之中,二人鞠躬时非常谦卑,李林甫也在其中,态度非常傲慢。旁观者窃语说:“这是一雕挟两兔。”一会儿,皇帝下诏,命张九龄、裴耀卿为左右仆射,罢掉了宰相之职。李林甫大怒说:“这还不是左右丞相吗?”李林甫目送张、裴二人急步回到班列。公卿以下的诸官看到李林甫这副凶相,不觉两腿发颤,而张九龄依然神态自若。后来张九龄又被贬为荆州长史。唐玄宗虽罢了张九龄的官,但每每起用新人,也还要念念不忘地问一句:“风度能若九龄乎?”张九龄最后是请求挂职回乡的。此后没两年,就病死在家中,卒年68岁。P5-7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