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中医(发现生命的妙与美)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李杰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中医视角探索人体,用传统文化透视生命。

系统展示中医解剖学纲目——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精神志意……

一起领略中医独特的生命观: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中医脏腑系统是“模糊的”、“功能与心态相统一的”、“与大自然相应的”(如肝应东、春、木,心应南、夏、火,脾应中、长夏、土,肺应西、秋、金,肾应北、冬、水……),甚至“有感情的”(如肝藏魂主怒,心藏神主喜,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忧,肾藏志主恐……)。

从形体到官窍,从脏腑到精神,跟随中医的眼目,认识生命才能把握健康。

通俗、风趣、实用,在这里,没有看不懂的中医。

《走进中医(发现生命的妙与美)》由李杰著。

内容推荐

认识生命才能把握健康。

中医与西医对生命认识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眼里除了人的肉体,还有更高层次的精、气、神。

李杰著的《走进中医(发现生命的妙与美)》就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人体解剖的书,以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精神志意为纲目,将中医的藏象观念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试图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系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探照灯”下透视到的生命本原,让读者从中既能洞悉脏腑的奥秘,更能认识健康的本质。

目录

藏象 人体“五虎将”与“六扇门”

 藏象本源

 五脏六腑

 中医到底有没有解剖

 什么是方

 

肝 刚柔相济的将军之官

 肝五行属木,为将军之官

 肝藏魂

 肝在志为怒

 肝主疏泄

 肝藏血

 

胆 主决断的中正之官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

 胆贮存、排泄胆汁

 

心 藏神主脉的君主之官

 心五行属火,为君主之官

 心藏神

 心在志为喜

 心主血脉

 

小肠 从量变到质变的受盛之官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泌别清浊

脾 化生万物的仓廪之官

 脾五行属土,为谏议之官

 脾藏意

 脾在志为思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脾喜燥恶湿

 脾主升清

 脾裹血

 小孩儿不吃饭怎么办

 肥胖愁人怎么办

 口臭怎么办

 睡觉流口水怎么办

胃 受纳通降的仓廪之官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脾胃合作的三大条件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若要小儿安,常耐三分饥和寒

肺 调整节奏的相傅之官

 肺五行属金,为相傅之官

 肺藏魄

 肺在志为悲

 肺主气,司呼吸

 肺通调水道

 肺宣散卫气

 肺朝百脉

 肺主治节

大肠 化神奇为腐朽的传导之官

 大肠者,传导之官

肾 藏精纳气的作强之官

 肾五行属水,为作强之官

 肾藏志

 肾在志为恐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

 肾阴和肾阳

 肾主水

 肾主纳气

膀胱 水府开闸的州都之官

三焦 通行元气的决渎之官

 通行元气

 运行水液

生克乘侮脏与脏

 教皇与主教——心与肺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心与脾

 我们之间以血相连——心与肝

 从“水火既济卦”和“水火未济卦”说起——心与肾

 培土生金的奥妙——肺与脾

 把守人体的两极——肺与肾

 也说抑郁症——肝与脾

 谁和谁同源?——肝与肾

 后天之本与先天之本——脾与肾

此实彼虚腑传腑

气 生命活动的原动能量

 气的生成

 气的功能

 气的分类

 “气”病了会怎样

 快给身体打打“气”

血 滋养生命的水谷之精

 血的生成

 血的功能

津液 濡养机体的润滑剂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作用

形体 卫外成形的机体之梁

 皮:美容不只是皮的问题

 肉:身体瘦弱怎么办

 筋:关节屈伸困难怎么办

 骨:骨质疏松怎么办

 脉:血脉里面有乾坤

官窍 沟通内外的感知之窗

 耳:耳鸣耳聋怎么办

 眼:两眼干涩怎么办

 鼻:鼻子发红、长痘怎么办

 舌:关注那些疾病的小信号

 咽:嗓子哑了怎么办

 前阴和后阴:二便问题怎么办

试读章节

藏的结构是上艹下臧。臧字从臣从戈,臣是一个立着的眼睛形象,戈代表武器,古代战场交兵时每抓到一个俘虏就刺瞎其一只眼睛以罚其为奴隶,所以臧的原意就是战争中被罚为奴隶的人。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一旦成为奴隶,就如家中私有的一个物件一样,是没有自由可言的,于是藏又引申为收存、隐藏的意思.因此,藏在中医里就是指代隐藏于体内的脏器。

象,其字形原是一个站着的大象的样子。大象是古代南越之地的特有物种,由于交通不发达,对中原大部分地区的人来说,大象基本上是只听过没见过的动物,因此韩非子在《解老篇》中说“人稀见生(活)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古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于是象就引申出想象、类比、形象这样的词义。

在中医里,“象”有三个含义,其一指脏腑的解剖形态,“象者,像也。论脏腑之形象,以应天地之阴阳也”就是把脏腑的解剖形态和自然界的事物做一类比,将其形象地描绘出来。如《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中描述的“心象尖圆,形如莲花”,讲的就是心脏的样子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其二指脏腑的生理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王冰注《黄帝内经》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就是指“象”是脏腑情况在外的反映。例如,肺藏于体内,是脏,而呼吸是其生理功能,咳嗽、气喘则是病理现象。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呼吸、咳嗽和气喘都是肺的“藏象”,通过对这些藏象的观察就可以推知内在脏腑的状态。其三指内在脏腑与外在自然环境相应的现象,如“肝气通于春…北方红色,通心”等。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一句话,藏象本质上就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好,了解了藏象,我们继续来看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

“脏腑”一词,是中医对内脏的总称。《素问,五脏别论》中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为什么这么说呢?

脏,代表的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合称五脏;腑通“府”,有府库之意,代表受盛和传化水谷(包括水谷精微和糟粕)的内脏,即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合称六腑。

大家请注意了,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质性脏器,而六腑属于空腔性器官。精气无形,弥散于五脏,故说“满而不能实”;而水谷的形质较粗,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说六腑“实而不能满”。

与西医不同,中医的“脏”“腑”重的是功能,轻的是形质,也就是说,中医的一个“脏”往往涵盖了西医中好几个系统的功能,比如肺是西医中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但在中医里它不只囊括呼吸系统功能,而且还与排出水液的泌尿系统深刻关联。因此中医所讲的“五脏六腑”代表的绝不仅仅是十一个单纯的脏器,而是充分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念的一套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系统。

这样来看,将中医的“五脏六腑”简单地理解为西医中具体的组织器官,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可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仍有那么多的人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呢?

这跟翻译的张冠李戴不无关系。

P2-P4

序言

用传统文化的“探照灯”透視生命

2016年,我已经42岁了,写了几十本书。倘若问最爱,无疑是2012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剑胆琴心是中医》。那是一本有感情的书,承载了一个中医在朝圣路上的艰辛和践行。

为什么会艰辛?因为近百年来,当中医遇到浩浩荡荡、来势凶猛的西方医学的时候,每一个身处其间的医者都能感同身受这步步退缩的困境。

现代医学,有很多“拿来主义”的“眼睛”,例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帮他们看世界,帮他们认清疾病和人体,帮他们窥探生命。

然而,中医缺少这样的眼睛吗?想一想,要在“简单”的“望闻问切”里探求生老病死的奥妙,要在“朴素”的“理法方药”中解决患者身体的苦痛,对中医本身的要求岂不是更高?

所以中医从来都有自己的眼目,那就是用传统文化当“探照灯”来透视人生而参悟阴阳。

中医从生下来就深深地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其理论和实践的阶梯就是古代的“文史哲”,所以中医的本身是文化,文化中医和中医文化。

看病者,病人身上是病,医者眼里是病。然而生命怎会如此简单?古老玄妙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篇就回答了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哲学的存在和思辨,还有比这三个问题更难的问题吗?

《黄帝内经》难如天书,并不是能随意解读的。除了用心灵去聆听,去感受,不可能像听相声一样,嬉笑怒骂间,就成了艺术.

但我还是想做这样一场梦,就是希望能通过某种关联,与大家一同探寻一条“知道”之路,如《管子.戒》所言:“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于是就有了捧在大家手里的这本《走进中医》。

这本书由我在很多名校国学班、总裁班等讲授《黄帝内经》的录音整理而成,其中一些内容比较口语化,这正是这本书的特点。

我讲课有个习惯,从来不用PPT,唯恐固化了大脑不能信马由缰地发散思维。因为中医理论本身是枯燥而古板的,倘若千篇一律,不如让读者去看《中医基础理论》或者白话版的《黄帝内经》。灵动活泼的生活语言.往往更能扣人心弦,所以宁愿不去用“僧敲月下门”地逐字逐句“推敲”来“壁垒森严”这本书。

然而,出版本身又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捧着一颗真心却一不小心做出了一桩“文祸”,那确也是大过一件,所以必要的严谨必不可少。在此,非常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和校对。也感谢我的朋友时惠和学生刘琰,是他们陪着我一起完成了这次去粗取精的精神之旅。

如果您愿意,尽可把这本书当作一个中医在身边读书给您听!也许还不能完全跳过《黄帝内经》的古奧字句,但是后面用生活语言解析的描述,应当会让您有所感悟,哪怕只是一句话而己。

写此文的时候,正是深夜,闭目间我仿佛看见《黄帝内经》的经文,萦绕在灿烂星辰中,俯瞰于人而声震于天:“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以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我和大家一样,不求完全“知道”,也不求百岁长春,唯求生命的尊严。

也许,千百年后,你我早己归于尘土,但是天空中依然激荡一种声音,是圣人的声音,是哲人的声音,是落叶的声音,宛如天籁:中医不灭,薪火不绝。

愿此书,终成落叶,落有梵声,悄然而萧然,在风的飘舞下,落叶归根,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生命的循环,这是对春天的赞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