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坦哈蒙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埃及历史上唯一一座基本未遭破坏的国王陵墓,其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轰动了全世界。墓中出土的图坦哈蒙的木乃伊、金棺材、金面具等三千余件珍贵文物,打开了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地下王国。
图坦哈蒙生活的时代,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个风云际会、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期,许多历史真相至今不为人知。有关图坦哈蒙墓以及他本人的种种文字记载、口头传说和实物遗迹,至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去寻觅和思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坦哈蒙3000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王海利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图坦哈蒙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古埃及历史上唯一一座基本未遭破坏的国王陵墓,其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轰动了全世界。墓中出土的图坦哈蒙的木乃伊、金棺材、金面具等三千余件珍贵文物,打开了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地下王国。 图坦哈蒙生活的时代,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个风云际会、扑朔迷离的历史时期,许多历史真相至今不为人知。有关图坦哈蒙墓以及他本人的种种文字记载、口头传说和实物遗迹,至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去寻觅和思索…… 内容推荐 图坦哈蒙是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八九岁时继承王位,成为古埃及历史上最年幼的法老。然而,在他长到十八九岁,刚能有所作为时,却神秘驾崩。1926年,当英国考古学家卡特打开他的金棺,剥开缠绕在其木乃伊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发现在他靠左耳垂的地方有一块致命的创伤,于是关于他英年早逝的各种猜测和假说纷至沓来,有人猜测他死于疾病,有人猜测他死于意外事故,有人猜测他死于谋杀…… 本书最大程度地占有了国际埃及学界有关图坦哈蒙问题的最新最全的研究成果,用亦文亦图和故事陈述的方式,叙述了图坦哈蒙墓的发现发掘过程,探究了图坦哈蒙死亡之谜,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图坦哈蒙时代古代埃及的历史,包括那个时代埃及人的婚姻家庭、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和内政外交等。书后所附外文参考书目、古埃及年表、古埃及地图等资料,增加了图书的信息含量。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神秘的帝王谷 一、木乃伊与金字塔 二、帝王谷的肇端 三、猖獗的盗墓者 四、近代的帝王谷 第二章 探寻图坦哈蒙之墓 一、虔诚的探墓人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 四、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章 走进图坦哈蒙之墓 一、前厅里的发现 二、进入棺室 三、打开神龛 四、谁的石棺? 五、开启石棺 六、古埃及葬礼趣谈 七、库房里的发现 八、走进耳室 九、法老的诅咒 第四章 国王身世之谜 一、阿蒙霍特普三世:爱江山也爱美人 二、埃赫那吞:宗教狂人 三、图坦哈蒙:力挽狂澜 四、惊人的巧合 五、再现国王身世之谜 第五章 国王死因之谜 一、初次检测木乃伊 二、国王年龄之谜 三、第二次检测木乃伊 四、第三次检测木乃伊 五、第四次检测木乃伊 六、文献中的蛛丝马迹 参考文献 古埃及年表 古埃及地图 古代底比斯地图 古代近东地图 译名对照表 后记 试读章节 新王国时期的第十八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图特摩斯一世在位期间,他开始别出心裁,打破了埃及千百年来修建金字塔的传统——帝王谷的修建悄然登上了历史舞台。图特摩斯一世下令在底比斯山西麓的悬崖峭壁之上,开凿岩洞,作为自己的坟墓。他的坟墓是帝王谷许许多多岩穴墓葬中最早的一座。工匠们在那石灰岩壁上开凿出一条坡度很陡的隧道作为墓穴,从此以后的500年间,法老的建筑师们都是沿用这种方式设计岩穴陵墓的。有趣的是,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长的隧道,想象力突发,觉得它们很像牧童吹的长笛,因此就把它们称为“笛穴”。 图特摩斯一世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这是一个创举。这在他以前的埃及国王中是没有先例的。他的墓地距离礼堂将近一英里,而且按照遗命,国王的尸体藏在了峭壁上凿出的洞穴里。这在当时来说,的确堪称惊世骇俗之举,标志着同延续了1700余年的修建金字塔的传统宣告决裂。 其实,这个伟大的创举要归功于图特摩斯一世的建筑师——依南尼。 依南尼本人殡葬礼堂墙壁上的铭文,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其中有一段文字叙述了图特摩斯一世的岩洞陵墓的修建经过。铭文中说: 我独自一人监督工程的进展,陛下的陵墓就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中,周围人迹罕至,静谧无声……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这是我心灵的创造,美德就是我智慧的先导。多年以后,人们会争相模仿我今天所创造的风格,并因我的才智而颂扬我的名字。 这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数目极为庞大的劳动力,遗憾的是,依南尼没有告诉我们开凿岩墓使用的劳动力,以及对他们处置的情况。我们能有幸得知图特摩斯一世岩墓的设计者是谁,则要感谢依南尼的虚荣心了! 考古学家卡特对帝王谷的陵墓极有研究,他对依南尼使用工人的情况做过估计,他写道:“知道国王的这件头等机密的工人有100名以上,这些人显然是不可能逍遥自在的,依南尼肯定会想出有效办法来封住他们的口。”据学者们估计,这些工人可能是战俘。工程结束之后,为防止他们泄露机密,就把他们统统杀掉了。试想,这该是何等残酷的行为,帝王谷里飘荡着多少人的冤魂啊! 图特摩斯一世创立的岩穴坟墓成功与否,我们姑且不论,但这种开凿岩窟做坟墓的习俗,却被后来的法老们继承了下来。图特摩斯一世以后的国王,乃至整个第十九、第二十王朝的法老们,全都葬在了帝王谷。 图特摩斯一世的遗体,在他的岩墓里平安地度过了多长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这段平安岁月并不长。后来,他和另外几具皇家木乃伊,终于被人迁了出来,转移到了他的女儿哈特合普苏特——后来的埃及女法老戴尔·埃尔·巴哈里陵墓附近的一个墓穴中。不过,这绝不是盗墓者干的,而是虔诚的祭司们为了保护国王的木乃伊免遭亵渎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三、猖獗的盗墓者 帝王谷中,国王们选定的墓穴位置是彼此靠近的,不像过去那样分散,这可能是为了便于集中守护的缘故吧。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同样给盗墓者提供了方便。到第十八王朝末为止,底比斯一带的帝王陵墓没有一座免遭劫难的。国王木乃伊身上的“神铠”不是完全被剥光,就是部分损失。盗墓活动,在埃及新王朝时期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据埃及学家们考证,图特摩斯四世死去刚刚几年,盗墓贼就在他墓室的墙壁上刻下了他们的黑话——类似于我们现在不文明的游客在某处观光时,留下的“XXX到此一游”之流的涂鸦之作。事实上,这座坟墓后来遭受的损失确实极为惨重。一百年后,笃信宗教的国王赫伦希布继位后,下令给一名叫玛亚的官员,要求他在“底比斯西部高贵的陵园之地”重新安葬国王图特摩斯四世。 盗墓贼究竟是怎样成功地找到埋葬如此隐蔽的埃及国王及达官显贵的坟墓的呢?这令考古学家感到疑惑。盗墓者手段高明、技术高超,究竟是倚仗他们的过人才智,还是仅凭一股蛮劲?他们要想发现这些葬在帝王谷的坟墓,无疑要挖掘相当长的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试想,他们又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工作的呢?他们一定会提心吊胆,恐怕被看守人、祭司或前来祭祀的人发现。盗墓者的成功,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埃及考古学家皮特里认为,盗墓者假如没有别人的援助,单凭自己的力量未必能成功。那么,有没有比他们更高明的人从旁协助呢?人们不禁想到,埃及祭司们、看守们,以及埃及官僚阶层中的腐化分子,会不会给他们透露消息或提供其它援助呢? 帝王谷的盗墓活动在第十八王朝时代达到高潮。那时,由于中央政权的衰弱,国内政治腐败,贿赂贪污之风盛行。一些政府官员开始利用自己的职权,参与大规模的盗墓活动。陵园警卫和教士勾结,墓地监督和当地的州长勾结,连保卫王陵机构的最高长官、西底比斯市市长和盗墓贼私下都有往来,这些都有第一手的文献证据可查。拉美西斯九世统治时期的纸草文献中,留下了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有一份记述了三千多年前审判底比斯盗墓案的经过,不妨让我们读一下古埃及人的有关记载吧。不过,提前声明一下,下面的故事丝毫没有作者本人的虚构和渲染,完全是古埃及文献的“原汁原味”。故事中主要提到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底比斯州长——哈姆威斯,东底比斯市长——彼合尔,西底比斯市长——彼威鲁。故事的整个经过十分离奇,颇富戏剧性。 东底比斯市长彼舍尔得知尼罗河西岸发生了大规模的盗墓活动,西底比斯市长彼威鲁,众所周知,在此案中是个有嫌疑的人物。彼合尔与彼威鲁二人是下任州长的竞争者,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一点儿不错。他们二人相互嫉妒,相互拆台,根本无友谊可言。这种情况,对于彼合尔来说,可谓天赐良机:能有机会在底比斯州长哈姆威斯面前说彼威鲁的坏话。于是,彼舍尔指控彼威鲁是盗墓案的嫌疑犯,并列举了被盗陵墓的具体数字——被毁的王陵共10座,其中四座葬有阿蒙女祭司的遗体,另外,还有许多私人墓遭劫。但是,彼合尔哪能想到,他犯下了一个策略性错误,即不该列举出陵墓被盗的具体情况,因为这反而给他的对手彼威鲁留下了可乘之机。 州长哈姆威斯派出了正式的调查团,渡河到西底比斯进行调查。但是,这个调查团中却有不少人,包括团长本人,同盗墓活动有直接牵连,他们甚至还贿赂了底比斯州长哈姆威斯。调查团早在渡河之前,就拟定好了调查报告,报告中堆砌了一套法律术语,对实质问题却避而不谈,从而狡猾地开脱了被告者——彼威鲁。P2-5 序言 王海利博士的《图坦哈蒙3000年》一书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我不是埃及学家,古埃及字不识一个,对近些年来埃及学的研究进展的情况也不甚了了,似无评论这本书的资格。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为外行评价内行辩护,认为不会烧菜的食客完全有权评论厨师的技艺高低,不会建房的业主完全可以评论建筑师作品的好坏。这些说法给了我评判内行的勇气,况且王博士与我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却之乃不恭也。 我有幸目睹过新旧大陆古老文明的不少遗存,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古埃及的建筑与雕刻。岂止一个“大”字了得,因其巨大而衬托出的工艺难度,可以说无其他古建筑可与其比肩。 墨西哥城附近的太阳金字塔就体量而言,与古埃及金字塔相差无几,但所用的材料、工艺的水准却不在同一个等级。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但同基泽的金字塔与卢克索的阿蒙神殿相比,只能算是一座小庙。古罗马的斗兽场与金字塔堪有一比,但论起年岁来却晚了两千五六百年。遥想上下埃及的那些巨石建筑与巨型雕塑创作的年代,埃及人当时只有青铜与石制的工具,能够利用的能源只有入力与畜力,但他们却能把近千万块巨石从上埃及运至基泽的工地并加工成标准化的巨石块,再按一定的设计码成恢弘的王陵,这需要怎样的坚韧与才智? 爬行在金字塔内倾斜的大通道上,站立在卡尔纳克大神殿废墟的方尖碑下,我始终难以想象古埃及的设计师与工人使用了怎样的采石、运输、加工、建筑技术。如果说金字塔的建造过程,经日本考古学家的实验已经有了可能的解释,那么卡尔纳克大神殿废墟中高耸的方尖碑就完全是个谜了。因为运用硬度不高的青铜工具的古埃及入,竞能把坚硬的花岗岩按照一定的尺寸,从岩床上整体剥离,切割研磨成高29米、重323吨、四面平滑如镜的方尖碑,并在碑面上仿佛用金刚石刀具切刻出整齐的铭文。这真是古代人类创造的奇迹,永远会引起后人的好奇心。 王海利博士的《图坦哈蒙3000年》正是试图回答这种好奇心的一本普及性著作。作者虽然把焦点集中在年轻的法老墓葬的发现上,但在展开叙述的过程中,凡可以延伸相邻知识的地方,都不吝笔墨,顺利地延展知识的边界,如从帝王谷追溯到金字塔、木乃伊的制作术及其反映的人生观,从年轻的法老图坦哈蒙扩及前辈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和宗教改革家埃赫那吞,从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延伸至近代埃及考古与埃及学的创立,从陵墓中的绘画引申出古埃及的一般神话与宗教解说……总之,本书为我国读者提供了比较深入地结识古埃及文明的可靠信息。 书中提醒读者注意图坦哈蒙墓仅是迄今发现的古埃及唯一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王陵。图坦哈蒙是个短命的法老,他的墓葬属于帝王谷中窄小的人工涵洞墓,而且看上去匆匆下葬,属于陪葬品较少的王陵。但其出土的文物却构成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引入注目的部分,仅一具夺目的金棺便有一百多公斤重,更不要说大量的其他金银器、家具、雕塑、壁画、武器、战车及日常用品了。由此可以想见其他王陵陪葬品之多之精之珍,进而惊叹古埃及帝王的奢侈,古埃及人力财力物力之多、创造力和想象力之盛了。 2007年美国两位著名老演员尼科尔森与弗里曼合演了一部颇耐入寻味的电影《遗愿清单》。两个身患绝症的病友搭伙去填补人生的遗憾,其中之一便是游历埃及的古迹。在金字塔上,汽车维修工卡特对亿万富翁爱德华说:“古埃及入对死亡有美好的信仰。当他们的灵魂抵达天堂的入口时,神灵要问两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将决定他们能否进入天堂。” 爱德华问:“什么问题?” 卡特说:“你们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了么?你给他人带来快乐了么?” 爱德华听后语塞,卡特却给以肯定的答复。 无论过去和现在,人生中有许多快乐像考古遗址一样,需要入去发现。阅读王海利博士的书,可以带来获得新知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在计划去国外旅游时,不妨去拜访静静的尼罗河与巍峨的金字塔,那是一个带给人们心灵快乐的地方。只有善于发现快乐的入,才能把快乐带给他人。是为序。 郭小凌 2009年9月28日 后记 1922年,英国考古学者卡特在埃及古都底比斯附近的帝王谷,发现了古埃及法老图坦哈蒙的陵墓从而轰动了世界。图坦哈蒙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座未遭受破坏的古埃及国王陵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国王的金棺材、金面具,以及国王的木乃伊等3000余件珍贵文物,价值甚大。 图坦哈蒙是古埃及历史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时期的一位国王,他约八九岁时继承王位,成为年幼的法老,但是正当他十八九岁,开始有所作为时,他却神秘地驾崩了。国王的英年早逝成为古埃及历史上的不解之谜。 图坦哈蒙生活的时代是古埃及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令人目眩而神迷的时代,那段历史纷繁而芜杂,许多历史真相不为后人所了解。本人研习埃及学十五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位年轻法老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在大学本科期间,曾撰写过《图坦哈蒙之死新探》一文(载《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该文中本人对古代埃及、赫梯等相关历史文献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图坦哈蒙死于谋杀之学说。两年后,即1998年,美国埃及学者布雷尔出版了《图坦哈蒙之谋杀》(Bob Brier,The Murder of Tutankhamun,London 1998)一书。布雷尔以图坦哈蒙的木乃伊的检测结果为基础,也提出了国王死于谋杀之学说,这一观点与本人提出的谋杀说不谋而合。我的《图坦哈蒙之死新探》一文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出版社欣然与我约稿,接下来便有了我的处女作《法老墓迷雾三千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的问世。 本书是根据《法老墓迷雾三千年))一书修订而成。该书初版至今已逾十年时间,这十年来,国际埃及学界围绕图坦哈蒙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了解开图坦哈蒙死因之谜,如实地复原这段古埃及历史的全貌,全世界的学者们,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还是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科学家们,联袂合作,多年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图坦哈蒙墓的发现迄今,学者们对他的木乃伊先后共进行了四次检测。检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尖端,如x射线、CT扫描、DNA检测等高科技手段都得到了应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际埃及学界围绕图坦哈蒙相关问题的研究,其实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几十年来埃及学,作为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学科,在研究方式和方法上取得的进步和变革,也代表了国际埃及学界目前所取得的最高成绩。因此,这正是图坦哈蒙相关问题的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学术意义和重大学术价值之所在。 由于专业研究的需要,近几年来本人先后赴埃及、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地考察、研究,本书的修订是在最大程度地占有了国际埃及学界最新、最全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2009年,是英国考古学家卡特即图坦哈蒙墓的发现者逝世70周年,也是笔者恩师付利华先生逝世10周年,谨以此书寄托对他们的缅怀之情。 本书中所使用的图片,绝大多数为作者本人近年来赴埃及、欧洲各国参观考察时所拍摄,恕不一一标明出处。 我的几名研究生,王磊、孙越、李淑娟在打字方面为我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王鸿飞通读了全部书稿,并对不通畅的语句进行了很好地润饰和修改,在此一并向他们致谢。 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先生百忙之中欣然为本书作序,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傅光中先生的辛勤劳动。 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书中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教。 王海利 hailiking@hotmail.com 2009年9月22日 写于京师园愚人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