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黄龙是以绚丽的高原风光和特异的民族风情为综合景观的基调。高山摩天、峡谷纵横、碧水荡荡、莽林苍苍之间镶嵌着精巧的池、湖、滩、瀑、泉和洞等各种钙华景观,还以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乡土风情为点缀。这里的景类齐全,景形奇特,而且还组合有机。再加上高原所独有的蓝天白云、艳阳骤雨和晨昏季相的烘染,景区更是呈现出一派处处皆景、动态无穷的天然画境。
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黄龙钙华景观不仅环境原始,类型也繁多齐全:钙华边石坝彩池、钙华滩、钙华湖、钙华扇、钙华台、钙华塌陷坑、钙华瀑布、钙华洞穴、钙华盆景等等都有,就像一座天然钙华博物馆。仅黄龙沟的钙华段大约就有3600米,最大的钙华滩长达1300米,有3400多个彩池,最高达7.2米的边石坝,93.2米高的扎尕钙华瀑布。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之最。
黄龙的海拔高于3000米,第四纪冰川遗迹在这里广泛发育,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最为典型。这里的特点是类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东部。这里山高而范围广泛,峰丛林立,5000米以上的高峰就达7座,其中发育着雪宝鼎(5588米)、雪栏山(5440米)和门洞峰(.5058米)3条现代冰川。主要冰蚀遗迹有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角峰、3800米以上的刃脊、900米以上的冰蚀堰塞湖等;终质、中碛、侧碛、底碛等主要冰碛地貌都分布在各冰川谷里。对地质学家来说,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的是现代冰川与古冰川遗迹及其与钙华之间的关系等。
除钙华以外,黄龙地区其他景致也美丽动人,充满神秀,主要景点有黄龙飞瀑、迎宾池、洗身洞、盆景池等。
黄龙飞瀑在人山的不远之处,千层的碧水顺坡而下,冲破密林,从约10米高、60米宽的岩坎上飞泻下来,经过几次起伏跌宕后形成数10道的梯形瀑布,景象可谓极其壮观:有的就像断线的珍珠,闪烁着银光从半空中滚落;有的就像高挂的水帘,周边雾气升腾、云蒸霞蔚;有的像流泻的丝绢,或舒或卷,都飘洒自然,熠熠生辉;有的就像闪动的珠帘,影影绰绰,让人心动。瀑布后的一座座陡崖多是马肺状或片状钙华积,它们金黄的色泽更是让整个瀑布显得富丽堂皇。再加上太阳余晖点染出的不同色彩,远看就像夺目的彩霞从天而降,真可谓是“飞瀑流辉”。
精巧别致、水质明丽的池群构成了迎宾池,这些池子有大有小,形状特别、色彩华丽、错落有致;四周被山岳环绕,林木葱郁,山间彩蝶纷飞,野花怒放。里面还偶尔点缀观景亭阁,曲折盘旋的石径,情趣倍添。
登上第二层台阶,就到了一个古代冰川的出水口——洗身洞。洗身洞在一面宽40米的钙华挂壁之下,此洞约高1米、约宽1.5米。进洞1米处,浅黄色、乳白色钟乳石布满其中。洞口有弥漫的水雾,似幕的飞瀑,相传,古代仙人在这里净身沐浴。
金沙铺地也是黄龙著名的景观。因为在这里碳酸盐失去了凝埂成池的条件,使得在一条长约1.3米的脊状斜坡地上,漫坡水浪翻滚飞腾,在水底,层层金黄色钙华滩凝结起来,就像一片片的“鳞甲”,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可谓黄龙的又一罕见奇观。这里有122米的宽处,也有40米的窄处。科学家认定,在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同类的地质构造里面,这里是状态保持最好的,也是面积最大、距离最长、色彩最丰富的。
金沙铺地的左侧是由近百个水池组成的盆景池,池内有池,池外也套池。池堤随着树根茎、地势的变化而变化,堤连着堤,岸接着岸,顺势层叠;池底有黄、白、褐、灰等各色,池面澄清如镜,一尘不染;池旁到处是花草木石,翠柏根盘,山花烂漫,野果含笑。绚丽的景观,就像天设地造的盆景,让园艺师们叹为观止。
除了盆景池,还有一组面积为2万平方米,由658个彩池组成的争艳池。这里由于池水深浅各异,堤岸植被各不相同,因此一抹金黄、一抹翠绿、一抹酒红、一抹鲜橙……争艳媲美,各领风骚,令人目不暇接。争艳池是目前世界上景象最壮观、色彩最丰富的露天钙华彩池群。
在争艳池的身后,是巨大的山梁,仿佛美丽的藏族姑娘,蓝天白云之下,静躺在群山怀抱之中,穿着藏族的长裙、头戴饰物,头、胸、腰身都那么惟妙惟肖,挺拔的鼻梁、浅笑的嘴唇也是那么清晰。她气质非凡,像一位驰骋云中的仙女,累了之后,安详静卧在林海雪原。因而,这里也被叫做“睡美人”。
在黄龙沟内,还有一个巨大的彩池群,池群面积2.1万平方米,有693个彩池。池群的池堤很低,所以池水漫溢,从远处看,块块的彩池就像一片片的碧玉盘。在阳光照射下,“玉盘”红紫相别,浓淡各异,姣美艳丽。冬季的黄龙,一片玉树琼花,冰瀑雪海,只有这群海拔最高的彩池,还是如玉般碧蓝,就像落人群山的翡翠,奇幻诡谲,因此,这里被誉为“人间瑶池”,是黄龙景观中最有特色的景区,是黄龙的“眼睛”,是它的精华之所在。
距五彩池10米远处,在高山灌木群的绿荫中,还有一个面积约4平方米的转花池,池水清澈,股股泉水从地下涌出,池面形成美丽的波纹。如果将鲜花或树叶投进去,它们会随涟漪向不同方向旋转,奇异可爱,偶然还会有两朵鲜花朝着相同的方向旋转到一起,其中的奥秘至今未明。
黄龙还有一个著名的古寺,称为黄龙古寺。《松潘县志》中记载:“黄龙寺,明兵马使马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后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原有前、中、后三个寺庙,前寺现只剩遗址;中寺共5个大殿。中寺属佛教寺庙,占地约700平方米,是单檐歇山式的造型,既古朴又雄伟。原有灵官殿、弥勒殿、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5个大殿,现在只有观音殿和1 8个罗汉塑像。黄龙后寺距中寺约2500米,庙宇随山势而建,独具风格,宏伟壮观,雕梁画栋。寺门上绘着彩色的巨龙,还有古匾,正中是“黄龙古寺”,左边写着“飞阁流丹”,右边写着“山空水碧”,书法雄浑端庄。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