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斯霞甘当孩子王》、《郭太敬业苦育人》……这本《敬(敬业成才)》(作者于永玉、宫杏飞)是其中一册,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敬(敬业成才)》(作者于永玉、宫杏飞)是其中一册。
《敬(敬业成才)》收录了《斯霞甘当孩子王》、《郭太敬业苦育人》、《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等故事。
高玉宝是一位从文盲战士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写书、作报告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27年4月,高玉宝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孙家屯的一个贫苦家庭。直到8岁,高玉宝才有机会走进学堂,可是仅仅一个月后,他就被迫辍学了,顶债给地主放猪。
本来高玉宝是打算边放猪边学习的,可上工的第一天,地主就把他的课本撕了个粉碎,还把他臭骂了一顿。
9岁那年,高玉宝流浪到大连市内,当起了童工。为了能填饱肚子,他几乎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
高玉宝从小就喜欢听人讲故事,还喜欢看皮影戏,到大连之后,他经常到市场里听人说书。高玉宝因为太穷交不起门票钱,而很多有钱的人却还要故意逃票。为了赢得说书人的好感,高玉宝便自告奋勇,替说书人在门口收票钱。为此,高玉宝也赢得了免费进场听评书的机会。
在大连生活的六年中,只要一有时间,高玉宝就跑去听书。说书人经常讲的《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等十几部评书,他都听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能讲得活灵活现。
1947年,高玉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先后做过警卫员、通讯员、军邮员、收发员等,并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过六次大功。
在做通讯员期间,高玉宝接到过一次同时给三个营送信的任务。可是第二天天刚亮,首长就把高玉宝叫过去训斥了一顿。原来,由于高玉宝不识字,错把应送给一营的信送到了二营,而把该给二营的信又送到了三营。当时,首长对高玉宝说起毛主席的一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这是高玉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也从此让他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于是,1948年,高玉宝从写下自己的入党申请书开始,便立志要努力学习文化,并要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坎坷经历,要用自己创作的书籍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玉宝的创作之路是十分艰辛的。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学知识可不像现在这样容易。但高玉宝下定决心,哪怕一天只能学会一个字,也要实现自己的愿望。
1949年3月,高玉宝所在的部队开始南下。由于学写字缺少纸和笔,高玉宝就把牙粉牙刷全扔了,专门腾出一个书包来装碎瓦片,然后请识字的人用钉子帮他把字刻到瓦片上,休息时就拿出来看。行军打仗本来就是要背几十斤重的装备的,再加上瓦片,高玉宝要比别人多背十几斤的重物。
坚持了半年之后,高玉宝终于学会了百八十个字。后来,高玉宝成了军邮员,这样便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字,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的信心。他把部队印小报剩下的废纸全都收集起来,订成一个个小本子,部队军官用剩的小铅笔头也成了他的宝贝。部队领导知道后,也很照顾高玉宝,有时用了一半就给他了,有人甚至把刚削好的铅笔整支都送给他。
1949年9月,部队在长沙郊区的肖家巷休整时,高玉宝开始写书。可是刚一下笔,他就发现,自己学的那百八十个字根本就不够用。这件事让他感到很难过,甚至想放弃自己的梦想。
然而,“困难只能使弱者倒下,却能使强者奋起”,高玉宝看到这句话后,又重拾自信,继续写起书来。他拿出写入党申请书的劲头,通过写书来学习文化。身边没有识字的战友时,他就用图画代替自己的思想;等遇到了识字的战友,他再把自己写的白字错字改过来。
又过了一年半,高玉宝连写带画,终于完成了二十多万字的初稿。小说写完后,部队里的文书又用了几个月时间,把高玉宝所写的图文并茂的“字画书”,翻译成了大家都能看懂读懂的文稿。
在这以后不久,恰好刚刚创刊的《解放军文艺》号召部队领导写小说,团首长看到这个号召后,第一个就想到了高玉宝,并让他把稿子寄到北京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北京那边便决定把高玉宝从广东调到总政文化部工作了。
1951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的报道,高玉宝的名字很快便蜚声国内外,受到了人们的瞩目。
1952年,高玉宝的小说在《解放军文艺》连载了13章,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发出了向高玉宝同志学习的号召。
195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将“高玉宝的故事”结集出版,取名为《高玉宝》。书名、作者、主人公都同名,这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绝无仅有。国内先后用七种民族文字出版了《高玉宝》一书,仅汉文版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而国外也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别用15种语言翻译出版了这本书。
人民日报曾以《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为题,对高玉宝的事迹进行了跟踪报道。高玉宝先后写出总计二百多万字的多部长篇小说,发表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报告文学等作品。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人全国小学课本中。高玉宝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
高玉宝不仅把自己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写成书给读者阅读,自己还亲自到学校、工厂、机关等地讲给大家听,讲旧社会旧中国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讲新社会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几十年来,他先后作过5000多场报告,听众达500多万人次。从20多岁开始作的第一场报告,到如今的80多岁,高玉宝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听他报告的人中既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也有劳教人员、失足青少年等等,大家对他的报告都表示出由衷地佩服。
高玉宝在作报告时还有“三不”原则: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他作报告一般只收三样“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张聘书。他把鲜花转送给勤奋育人的优秀教师,红领巾签名后转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聘书他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联系物。
在几十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高玉宝为人们树立了“学得来”的榜样。他还经常帮助老百姓扫院子、挑水、种地、修理门窗,并先后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救火,顶着大雪步行20里路把患重病的小女孩背到医院抢救,因此,高玉宝也被人们誉为“新时期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高玉宝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成名后的高玉宝,依然主动申请继续学习。1954年,他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速成中学学习了4年,后来,他又在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4年。1962年毕业后,为了续写《高玉宝》,组织上安排他回大连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玉宝又重新拿起笔,用了4年多时间完成了《高玉宝续》,并于1991年正式出版。
如今高玉宝也没有在家安享晚年,而是依然到全国各地作报告。全国有400多个单位聘请他为名誉校长、关工委名誉主任、顾问、校外政治辅导员等,70多所小学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等等。
从“高玉宝大哥哥”到“高玉宝叔叔”,再到“高玉宝爷爷”,无论人们对他的称呼怎样变化,高玉宝始终都抱有一颗学习的心。P14-1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