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系列”是美国童话之父弗兰克·鲍姆创作的一系列以虚幻的奥兹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有“美国的西游记”之称。它是影响世界的经典童话,也是好莱坞最著名的儿童电影,它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快乐旅行,也是带给你勇气和爱心的奇幻经典。这套书从头到尾都是光怪陆离的幻想故事,令小读者们目不暇接。大名鼎鼎的多萝茜、稻草人、锡樵夫、南瓜头、奥兹玛公主、格琳达等都是故事的主角,他们在奥兹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经历了一次次神奇的冒险,上演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精彩故事。
这本《稻草人》是其中一册,讲述了这么个故事:小女孩特洛特和独腿水手比尔在去海边的一个岩洞探险时,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卷进了海底洞穴。在怪物沃克的帮助下,他们逃出了洞穴,来到了沙漠中的“霉运邦”……
“绿野仙踪系列”——美国童话之父弗兰克·鲍姆的传世名著,献给孩子的成长大礼,被称为美国的《西游记》!
一套构思奇特、纯真温情的童话故事,让孩子充分感受童话幻想之美!
它被拍成好莱坞最经典的儿童电影,影响了世界几代人!
这本《稻草人》是其中一册,讲述了这么个故事:小女孩特洛特和独腿水手比尔在去海边的一个岩洞探险时,被一个巨大的漩涡卷进了海底洞穴。在怪物沃克的帮助下,他们逃出了洞穴,来到了沙漠中的“霉运邦”。国王和邪恶的巫婆勾结,用巫术把比尔船长变成了一只蚱蜢,把特洛特赶出城堡,把格洛丽娅公主的心冻结了起来……最终,在稻草人和沃克的帮助下。他们齐心协力推翻了国王的统治,救出了稻草人、比尔船长和格洛丽娅公主,并使格洛丽娅和她心爱的人彭当上了王后和国王。
“在我看来,”比尔船长挨着特洛特坐在一棵大槐树下,一边眺望碧蓝的大海,一边若有所思地对特洛特说,“特洛特,近来我常常觉得我们懂得的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不了解的事很多。”
小女孩特洛特想了一会儿,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船长:“比尔船长,我不太明白你说的话。在我看来,我们学多少,就懂多少呗。”她的眼光追随着老水手的眼光在波平如镜的海面上游移着。
“我知道,乍看起来,事情好像就是这样。”老水手点点头说,“可是懂得最少的人却总是以为他已经什么都懂了;而懂得最多的人,反倒承认这个世界太大了,懂得的实在太少。只有真正学识丰富的人才会知道生命太短促,他一生的时间还不够在知识的大海中汲取几滴水呢!”
特洛特没有回答。她的年纪很小,有一双严肃的大眼睛,举止单纯而热情。几年来,比尔船长一直是她的忠实伙伴,她知道的东西几乎全是比尔船长告诉她的。
比尔船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虽然仅存的几缕头发已经灰白了,但实际上年纪并不很大。他脑袋上的大部分地方都秃了,看起来就像鸡蛋一样光溜溜的,也像油布一样亮光光,使得他突出的双耳显得很滑稽。他有一双柔和的淡蓝色眼睛,一张饱经风霜呈青铜色的圆脸。左腿从膝盖以下全都没有了,这正是他不再出航的原因。不过,接上去的那条木腿虽然不太灵活,但还能让他在地上自由走动,甚至让他带特洛特出去划船或坐船在海上航行。不过,如果要他爬上桅杆高处,或在船上做些敏捷快速的工作,他就不能胜任了。他的腿毁了他的事业,所以老水手就把他的时间花在教育和陪伴特洛特身上,从中他获得了安慰。
比尔船长的腿遭到意外的时候,差不多也正是特洛特出生的时候。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住在特洛特的母亲那里,成为“明星房客”,他攒下不少钱,足够支付他每周的生活费。他很爱那个婴孩,常常把她抱在膝上;她生平第一次坐的便是比尔船长的肩膀,因为她没有婴儿车;等到她开始学步的时候,她已经和比尔船长成为亲密的朋友了,他们在一起享受过许多冒险的乐趣。据说在特洛特出生的时候,仙女曾经出现,在她的前额印上某种看不见的神秘记号,所以特洛特能够看到或做出许多奇妙的事情。
大槐树位于一个高高的悬崖顶上,但那儿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通向海边。比尔船长的船由一根结实的缆绳拴在那里的一块岩石上。这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几乎没有一丝风。所以比尔船长和特洛特静静地坐在大槐树的树荫下,等着太阳落山,这样他们就可以去划船了。
他们早已决定去看一个大洞穴。嶙峋的海岸上有很多那样的洞穴,它们都是经过海水经年累月的冲击而形成的。那些洞穴给老水手和小女孩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他们喜欢到洞穴深处去探险。 “船长,我想,”特洛特终于说,“是我们该出发的时候了。”
老水手睿智的目光掠过天空、海洋和静止的小船,然后摇摇头。
“也许是时候动身了,特洛特,”他回答道,“但我不喜欢今天下午这个景象。”
“有什么不对劲吗?“她好奇地问道。
“我说不上来。只是到处都太静了,反而觉得怪怪的。没有风、没有浪,看不见海鸥在飞,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天。我不是天气的预报专家,特洛特,不过任何水手都看得出来这是不祥之兆。“
“我倒看不出有什么不对劲,”特洛特说,“如果天上有那么一点点的云,即使只有我的大拇指那么大,我们或许还需要担心;可是你看,船长,天空多么晴朗啊。”
他再次抬头看看,点点头。
“好吧,也许我们可以去那个洞穴了。”他不想让她失望,终于同意了。“那个地方离海岸不远,我们随时提高警觉就是了;那我们走吧,特洛特。”
于是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走到沙滩。路虽然很陡,但小女孩并不觉得吃力,可比尔船长因为装了一条木头腿,不得不时不时地抓住石头或树根,以防止跌倒。在平地,他可以像别人一样走得轻快自如,但是在上山下坡时就得小心了。
他们平安地走到小船那里。当特洛特解开缆绳时,比尔船长从一块石头的裂缝处拿出几根蜡烛、一盒火柴,然后塞进了他短外套的大口袋里。那件短外套是油布质地的,除非根本不需要穿外套,否则老水手不管在什么场合都穿着它。而它的口袋里也总是装满了一大堆东西,既有实用的,也有装饰性的。连特洛特也奇怪那些东西到底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比尔船长将它们视若珍宝。譬如说吧,两把折刀---一把大,一把小,一小捆线、一些鱼钩、一些钉子;这些东西在某些场合也许有用。但是其它像贝壳、不晓得装了什么东西的铁罐子、钮扣、钳子、装着奇奇怪怪石头的瓶子这样的东西,就似乎不必带在身边了。可是,那毕竟是比尔船长的私事,谁也管不了。现在他又往他的收藏品中加进蜡烛和火柴,这倒是可以理解的,特洛特没有说什么,因为她知道这些是用来在洞内照明探路的。P1-4
本书作者弗兰克·鲍姆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儿童文学作家。1856年,弗兰克·鲍姆出生在纽约西瑞克斯东区的西特南高。鲍姆5岁时,父亲本杰明·鲍姆因石油生意发财,举家搬往西特南高附近的罗斯劳山庄。对于童年的弗兰克来说,罗斯劳山庄是他赖以成长的田园诗一般的乐园,那里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由于鲍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不能进行剧烈运动,也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嬉闹,可这正好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设想,他讲故事的天性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并不断发展成熟的。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童话故事和英国作家的作品,狄更斯是他最喜爱的作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不喜欢那些恐怖的童话故事,他觉得童话是给人快乐的。“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童话故事……我还是一个挑剔的读者。那时我最讨厌的就是故事里的巫婆和小妖精,我不喜欢树林里那些小矮人不断制造恐惧。”也许由于他的过多想象,这些童话故事成了他摆脱不了的梦魇。
1888年,鲍姆在阿伯丁开了一个杂货店,取名为“鲍姆商店”。这家商店经营家庭日用品、洋铁制品、灯具、玩具和糖果等各种物品。店门口经常围着一群孩子,他们喜欢听鲍姆讲远方之地和神奇国度的故事。“小店里总是挤满了孩子,有的是来买糖果或冰淇淋……但大部分都是来听故事的。鲍姆总是经不起他们的请求。”
鲍姆一生喜爱孩子,孩子们也特别崇拜他,他一直坚信想象对于童话创作的巨大作用。在创作时,他总是想尽办法去了解那些忠实的听众,“当他走在阿伯丁大街上搜集新闻和广告业务时,他常常被孩子们拦住,要求他讲故事听。这时的他,总是坐在满是尘埃的人行道上,编织出一个个梦幻王国。”孩子们预知了他的未来,他也充分展示出他讲故事的天分。每当鲍姆回到家后,他总会向孩子们吟诵他们最喜欢的鹅妈妈歌谣……孩子们会问烙在饼里的画眉鸟怎么会跑出来唱歌,他总是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答。鲍姆生来就有讲故事的天分,他能抓住孩子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创造一个奇妙的世界。
鲍姆脑海里的恐怖记忆,促使他很早就想写一种别样的童话。1897年,他编了一本《鹅妈妈的故事》,出版后获得了成功。此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1900年,鲍姆45岁时写成《绿野仙踪》(即《神奇魔法师》),出版后大受欢迎。《绿野仙踪》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大受欢迎的童话,从它问世后一直行销至今。在鲍姆之前,几乎没有美国人自己写的童话,美国儿童只能阅读不列颠的童话故事。鲍姆借鉴了欧洲童话的传统观念,刻画了女巫、仙境、魔鞋等等。有趣的是,曾经不断在噩梦里追逐他的稻草人成了《绿野仙踪》里多萝茜最友好的伙伴。
鲍姆写《绿野仙踪》时,并没有想到要把它写成多卷集,可是这部书的成功在读者中引起越来越大的反响,人们要求把这个故事写下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孩子们经常写信给他,告诉他《绿野仙踪》有多棒,他们有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并恳求他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痴迷于奥兹国故事的不光是孩子,也有大人,他经常收到不同年龄读者的来信。鲍姆说:“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的年纪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鲍姆又先后写了《南瓜头》《奥兹国女王》《大魔法师》《奇幻之旅》《绿宝石城》《补丁姑娘》等以奥兹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奥兹国主题的童话,鲍姆共写了14部。鲍姆希望人们把他当作一个美国童话作家来记住,于是他用几个不同的笔名去写其他的书籍,这样他也就可以尝试其他方面的写作而不用担心成败,也可以探索别的童话主题而不仅仅是神奇的奥兹仙境。这些作品大多也被誉为成功的优秀之作。1919年5月5日,弗兰克·鲍姆停止了呼吸。虽然鲍姆简陋的墓碑上只刻了“L·弗兰克·鲍姆1856—1919”,但是对于那个年代的儿童和成年人来说,他却是他们心中无可替代的伟大的童话作家。
1939年,鲍姆去世20年后,《绿野仙踪》由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拍成电影,这部电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差点打败《乱世佳人》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而这两部电影的导演是同一个人——维克多·弗莱明。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电影而知道弗兰克·鲍姆的,实际上,除非读者读过他的小说,或者正好出生在他正走红的年代,要不然大多数人可能对他的名字知之甚少。在20世纪,很多人都很熟悉这部电影里那些耳熟能详、过目不忘的经典台词,很多人像了解自己的家人一样了解多萝茜、托托、铁皮人、稻草人、胆小狮、芒奇金人……
虽然电影和书有所不同,但是故事情节和大部分人物都相差不大。对于孩子们而言,唯一明显的区别在于:电影里多萝茜漫游奥兹仙境只是一个梦,纯粹的想象中的梦,换句话说不是真实的;而在书中却没有任何这种理性的推理,相反,鲍姆在书中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一个世界,和主人公一起漫游奥兹仙境,而奥兹仙境在书中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充满希望的神奇国度,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摆脱一切烦恼。鲍姆笃信孩子们身上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有我们深信不疑,奥兹仙境才真正存在。《绿野仙踪》为什么这么特别?为什么这么引人入胜?米高梅电影公司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与人为善的观念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时间在它面前也无能为力。”
现在,我们把弗兰克·鲍姆的14部以奥兹国为背景的童话故事结集出版,鉴于这个系列童话的第一部《绿野仙踪》(即《神奇魔法师》)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将这个系列童话命名为“绿野仙踪系列”。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将会发现,这个系列童话就像一串璀璨的宝石项链,而每一本童话、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颗流光溢彩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