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遗规》两卷,清代陈弘谋编撰。内容从做官为人的原则,到当官应当遵循的细则,一一罗列出来,都是当官从政的深切体验和感受。虽然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大的原则,比如当官的人要过的子孙关、生死关、名誉关、廉耻心等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深思。
本书为《中国历代从政经典选读》之一。本书采用白话文与文言文分别编排的方式,以白话文为主导,使读者能够直接、完整地阅读著作,从中受益。书中的文言原文,一是供读者对照查阅;二是这些篇目出自历代官员,他们多为士人儒生,思想深广,见解精辟,文笔嘉良,其著述也是优秀的古典文学遗产。本书的读者不仅可以是当今干部与公务人员,亦可以是各种实体及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广大的古典文学爱好者。
《从政遗规》内容恢弘精深,从做官为人的原则,到为官应当遵循的细则,一一罗列,都是为官从政的深切体验和感受。虽然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大的原则,于今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新加坡在制定政府官员从政规章时,曾经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精华。
陈弘谋(1696年~1771年)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的封疆大吏,曾在地方上从政三十余年,政绩十分显著。公务之余,辑录宋、明以来许多名臣和大儒有关治理民众百姓的嘉言善行,以及“切中当前的利弊,可作为当官人的劝戒规谏”,编为《从政遗规》。美国学者罗威廉教授称他是“18世纪清帝国最有影响的汉族官员”。
舍人官箴
这些内容是吕东莱的曾叔祖一个名叫大中的人所讲的,吕东莱把它记述了下来。
当官的原则,只是这三条:一是清,一是慎,一是勤。知道了这三条,就知道如何立身处事了。
但是社会上当官的人,在临民理事之时,不能克制自己,往往侥幸地认为不一定会败露。怀有这种不一定败露的侥幸心理,往往就会无所不为了。然而事情常常会败露,而并不能如愿。所以,考虑和处理事情,要引以为戒的,在于初始和第一次,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即使调动智力和动用权力,百般补救,侥幸地逃脱了过去,、可是所失去的已经很多,还不如当初不作为的好。司马子微《坐忘论》里曾说:与其事后百般巧妙维持,不如谨守戒律于初始。这是为官处事的最大原则。用力少,功效却很大,没有超过这句话的。人们如果能够常常想到,怎么还会有后悔的事情呢。
事奉君主如同事奉双亲,对待官长如同对待兄长。和同僚相处如同与家人相处,对待下属官吏如同朋友。爱护百姓如同妻子、儿女,处理官府事情如同处理家事,这样才敢说已经尽心尽力了。如果有一丝一毫没有做到,那都是没有尽心的缘故。所以对待双亲的孝顺,这种忠心可以推及至君主。对待兄长的恭敬,这顺从就可以转移为对待官长。家事治理得井然有序,就可以推及为官处理公事。这些道理,其实都是同样的。
为官处事,应当常常想到推己及人。比如科差赋役,既然不能免除,最好能在农闲的时候安排,以求节省民力,不使其成为百姓的忧患,这样做的好处就很多了。我曾经做泰州狱掾,颜岐夷仲写信规劝我治理狱讼的顺序,每件事写一封来告诫我。比如,夏季提审罪犯,早晨在西廊,晚间在东廊,以免得使犯人受日晒之苦。又如狱中派人拘捕人犯,必定使其完成这件事情。不可以再另外派人,以防止其接受贿赂,不肯完成这件事。又比如,监司郡守做事过于严厉苛刻,一定要平心静气,委婉且详细地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直到使其听从为止。如果对方不肯听从,就应该再次详细地加以说明,这样,不听的人就非常少了。
做官的原则,应当以正直为先。如果遇到无法正直行事,或者正直行事反而败坏了大事的,应当采用冯宣徽所称颂的惠穆称亭的做法。不仅是小官应当如此,为天下和国家打算也应该知道这些。
前辈曾经说过:小人的品性,只知苟且。明天有事,那么今天得过且过。当官不可徇私情,玩忽职守。谚语说:劳心不如劳力。这句话实在是精要之语。当官既需要自己廉洁,又必须提防小人。比如文字引用之类,都要清楚明白,以防中伤。不可不小心谨慎,不可不了解详细。
当官的人对那些怪异不寻常的人,都不应当与他们接触。巫祝、尼姑之类,尤其应与他们疏远保持距离。应以清心减少琐事为根本。
后生少年,初到官府,往往被狡猾奸诈的吏人所引诱,但自己却并不知道。所得到的很少,而在任职期间,便不敢有所作为了。做官的人大多数喜好财利,所获得的很少,而吏人所偷的就更不知有多少了。因此,这些人最后往往被重重地责罚,实在是可惜得很。
当官的人,首先要戒除暴怒。发现有不对头的事情,应当详细地去调查和了解,这样没有不清楚的了。如果先暴怒起来,只能危害了自己,这些,和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前辈曾经说过,凡事只怕暂缓。暂缓,就是详细调查的意思。这是因为耐心等待,详细了解之后,那么思路和办法自然就有了,人们便不能中伤。曾经见到前辈作州县或狱官的时候,每当遇到难以决断的公事,一定要沉思静想几天时间。豁然若有所收获的时候,是非已经判明了。这种办法,只有认真不苟的人才能够做到。
处理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聪明取巧,而是尽心尽力。首先考虑的不是完成,而是要尽心体贴得当。
同僚的交情、前任后任之间的名分,就好比兄弟之间的情义。直到他们的子孙,也会世代相传。前辈很注重这些,而现在了解这些的人就很少了。又比如过去被自己举荐过的人,或过去曾为前任的按察官,后来自己的职位比他们都高了,但前辈在见面的时候,还是选择自己处下坐,像这样的风俗,怎么会不厚朴呢!
当官收取佣钱、搬家钱,大多有一定的标准。如果实际收受超过标准的规定,结果所得有限,其实际的损害要大得多,怎么能不明白这些也是分外的东西呀!
P6-8
《从政遗规》两卷,清代陈弘谋编撰。陈弘谋(1696年-1771年),字汝咨,号榕门。雍正元年(1723年)的进士,广西桂林人。曾先后担任扬州知府,云南布政使,甘肃、陕西、江西、湖南巡抚,两广总督,东阁大学士等职务,政绩十分显著。公务之余,辑录了宋、明以来许多名臣和大儒有关治理社会安抚百姓的嘉言善行,以其可“切中当前的利弊,可作为当官人的劝戒规谏”,编为上、下两卷。主要有《吕东莱官箴》、《何西畴常言》、《王文成公告谕》、《许鲁斋语录》、《吕新吾明职》等。
内容从做官为人的原则,到当官应当遵循的细则,一一罗列出来,都是当官从政的深切体验和感受。虽然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大的原则,比如当官的人要过的子孙关、生死关、名誉关、廉耻心等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