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残宵无梦到横塘--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情爱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熊万龙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绝色佳人,好像是三生石上,注定要有一段凄美动人、惊绝后世的动人故事。沪上三月。薄寒轻暖,尚贤坊中,他和她相遇了,没有预告,没有准备……那一刻平凡得不经人意,那一刻却又深刻得永铭人心。

本书将为你诠释一场缠绵悱恻而又不堪回首的传奇爱情故事。

内容推荐

20世纪初的中国,无论世事的激烈震荡,还是人情的凄凉硗薄,都更加促使生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演绎着时代的苍凉与苦楚。社会格局的大变动和新旧文化的大碰撞,经纬交错,又不可避免地使得这段历史更加起伏跌宕,变幻多姿。郁达夫和王映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而又不堪回首的传奇爱情故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最是相逢见面初

 一、梦里低回

 二、那一见的温柔

 三、为爱痴狂

第二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只影为谁去

 二、爱到深处总伤情

 三、佳人回顾

第三章 雨过月华生

 一、选择的感伤

 二、从此与君绝

 三、爱若愁云

 四、生命里的春天

第四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谁知深闺梦里人

 二、欢乐趣离别苦

 三、倩影入湖山

 四、呢哝儿女语

第五章 相思化作夫妻石

 一、诗酒度金宵

 二、客里相思浑似水

 三、缠绵但看鸳鸯侣

第六章 风雨怨偶行

 一、风雨茅庐风雨情

 二、裂痕初生

 三、莫远行

第七章 爱渐冷恨骤生

 一、丽水终成伤心地

 二、寻人启事

 三、道歉启事

第八章 旧时恨殊未平

 一、洞庭青草自碧

 二、沅湘逝水迢迢

 三、物是人非事事休

第九章 乱世情缘难了

 一、烽火长沙

 二、风雪闽都

 三、海外星岛

第十章 依依满别情

 一、《毁家诗纪》

 二、劳燕分飞

 三、碧海青天夜夜心

附录 郁达夫书信·致王映霞

郁达夫、王映霞生平大事记

试读章节

二、那一见的温柔

1927年1月14日,难得冬天不是特别寒冷,像今天,就是晴暖如春,郁达夫这样想着。走在上海法租界马浪路上,他不禁抬起头望了望天空,心中被一片欢欣与宁静包围着。

天空是一望无际而纯净的蓝,远远的天边,轻轻地飘来一片云,如天鹅绒般的白色,带着一份恬静的安闲。

来到上海已经有些时日了,郁达夫还是第一次静下心来注视这十里洋场的天空,纸醉金迷的尘世原来也有她妩媚动人的一面。抛开数日来创造社事务的纷扰,闷闷不乐的他终于舒展了眉头。何况他是要去见他的老朋友,一起留日的同学孙百刚君呢!

尚贤坊40号,那是上海极常见的弄堂房子。孙百刚和太太杨掌华一家居住在前楼的一间,窗户朝南,阳光充足,空气通畅。室内布置得井井有条,洁净而又典雅,集客厅、餐厅、书房和卧室功能于一处。这显然得益于女主人的精心料理。

“百刚!百刚!”郁达夫踏上楼梯,一迭声地叫着。

孙百刚正伏案写作,闻声忙和太太杨掌华走到门口迎接。“哦,是达夫兄!……请进请进!”

刚被引进屋。郁达夫就感觉眼前一亮。屋里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小姐,20岁左右,微笑着,如春花般灿烂。这是谁呢?他疑惑着,一边和孙百刚夫妇打招呼:“都老朋友了,孙太太不要客气,以后还会常常打扰。”

虽然说着话,可是他的目光分明定格在那位美貌的女子身上迟迟不肯离开。一排刘海覆着额头,发辫在胸前低垂,秀发分梳所露出的那条白线,微微带点诱惑的味道……在这个沉闷的年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上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让人可以暂时忘记国耻家仇,金钱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早已习惯了被收买的肉体和灵魂。郁达夫本以为这扭曲的社会不会催生出纯净的幼芽,而今天,就在这一瞬间,那纯净明亮的笑容,仿佛是污浊混乱的铁屋里吹来的一股清凉空气。是沙漠里的绿洲,是黑夜里的明灯。“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四处寻觅,四处寻觅,却原来,梦中之人竟在这里……”

“这位是王小姐,我们一起从温州逃难到上海来的,暂时同住在一起。”孙百刚介绍到,随即端来一杯热茶。

王映霞本姓金,名宝琴,1907年生于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由于外祖父王二南无子,从小便过继给王家,改姓王,另取名旭,表字映霞。及长,秀外慧中,肌肤雪艳,双眸若秋水做舵,脸盘如粉妆玉琢。她的美艳风情,尽得西子湖水绮丽灵秀之气;一颦一笑,不啻就是湖光山色的缩影。加上她在杭州女师读书期间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遂使她的才名及艳名播扬于校内外,不仅赢得“校花”的头衔,且获“杭州小姐”的美誉。所到之处无不引人注目,成为男士们心目中的朗月明星。

由于王二南与孙百刚的父亲是老朋友,1926年,孙百刚在省立温州十中高中部任教时,王映霞也恰好是该校附小的教员。所以当北伐战火蔓延到温州时,王映霞便同孙百刚夫妇一起逃难到上海。

郁达夫听着,一边腼腆地应着,眼光却不时向王映霞顾盼。而王映霞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新式女性,见了生人并无忸怩做作之态,加之一向对郁达夫的文章喜爱有加,于是热情中了又带了几分好奇,不禁也细细打量起郁达夫来。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文士,高个,清瘦,自有一份儒雅潇洒的风度,头发略长,向后梳起,细小的眼睛盯着自己,那眼神竟同搜寻天幕中璀璨的星斗。

在他们两人的目光相互对接的一刹那,王映霞甜甜地一笑,轻声问道:“郁先生,我读过你的小说《沉沦》。最近可有新作?我还等着拜读呢。”  王映霞的一番客套话带着浓浓的杭州口音,听来甚是妩媚温柔,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让郁达夫心头一阵狂跳,有种热辣辣、麻酥酥的感觉从胸口蓬蓬勃勃地窜腾出来。他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略带局促地答道:“拙作,拙作,说起来真是难为情,最近也没有心思写了……”

“先生过谦了……”

两个人不紧不慢地交谈着。王映霞完美的身材,优雅的谈吐,都让郁达夫感受到了从未体会过的美妙情感。“如果能和她做个长久的……”这种想法让他局促不安,手心出汗,脸颊越来越烫。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干渴,于是不停地大口大口喝茶。王映霞走过来,端起茶壶,轻轻按着壶盖为他添水。举手投足之间,她那纤长而白皙的手指几乎让郁达夫意乱情迷了。

清水注入杯中,如花飞溅。

茶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醇,略略有些苦味滑过喉咙,舌尖上却慢慢品出了甘甜。郁达夫的心情也有种苦涩而又甜美的滋味,随着茶水慢慢沉下去,又涌上来。

“唔,郁先生,郁太太一向可好?和你一起来上海吗?”掌华突然插进话来。这本是出于礼貌的问候,可对于郁达夫却如当头棒喝,他才意识到那个可怜的、无辜的女人早被自己抛在脑后了。

“她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般不出门的……”

P4-6

序言

20世纪初的中国,无论世事的激烈震荡,还是人情的凄凉硗薄,都更加促使生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演绎着时代的苍凉与苦楚。社会格局的大变动和新旧文化的大碰撞,经纬交错,又不可避免地使得这段历史更加起伏跌宕,变幻多姿。郁达夫和王映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而又不堪回首的传奇爱情故事。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青年时期就已叱咤文坛,声名远播,为当时青年和文士所尊崇和景仰;王映霞是杭州名媛,出身于书香门第,待人接物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优雅风度。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绝色佳人,好像是三生石上,注定要有一段凄美动人、惊绝后世的动人故事。沪上三月。薄寒轻暖,尚贤坊中,他和她相遇了,没有预告,没有准备……那一刻平凡得不经人意,那一刻却又深刻得永铭人心。

郁达夫为王映霞的绝代风华所倾倒,虽然是第一次相见,可他却觉得相识了好多年,经过了多少次失速的流离又见面了一样,他惊叹:这就是他今生要等待的那个人啊!

浑然不觉中,爱的种子开始悄悄地萌芽了,互致款曲,鸿雁传书,在几番误会与剖白之后,两颗心终于贴在了一起。本来他们用心灵和激情酿就的爱情之酒理该是浓浓的、稠稠的、甜甜的……“富春江上神仙倡”,人们愿意相信他们能够举案齐眉,相扶终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二人最后却闹得风风雨雨不欢而散。是他另有新欢?是她红杏出墙?还是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个中缘由,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情境?

一、才子佳人见面初

1926年岁末,郁达夫由广州返回上海,着手整顿创造社出版部。由于他与出版部的几个年轻同事关系搞得很僵,再加上时局的凶险,使他一直借酒消愁,郁郁寡欢。时代的灰暗,生命的荒凉,正如这刺骨的寒风般让他难以忍受。可是他哪里知道奇迹正要来临呢!一次他去看望一位朋友——同乡兼留日同学孙百刚君,恰是这次无意的拜访、改变了他这一生的命运。

当时王映霞同孙百刚夫妇由于避难正同居一处,才子佳人就这样相遇了。“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尚贤坊中,那一刻被无限地拉长了……他凝视着她,眼前是一位浑身都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少女,那笑靥如桃花,那眼睛若秋波,连那笑容都在荡漾,他完全醉了!她也打量着他,他的身材并不高大,显得有些瘦削,但却有一种潇洒疏淡的风度,她避开了他的目光,无言,如烟花盛开的夜空……时间又开始流动了,难道真的是波影相及,风过无痕吗?

“月升幽阶冷”,是谁在伴着流萤独语……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

郁达夫在日记中写道:“……遇见了杭州的王映霞女士,我的心又被她搅乱了。此事当竭力的进行,求得和她做一个永久的朋友。”

是的,一股熊熊的恋火已经在他的心中燃烧起来。沪上莺飞草长,柳絮翩飞,那种刻骨铭心的思恋使他难以自持。他顾不得家中的妻儿,也不想两人年纪的悬殊,更不管世俗的非议,大胆地去爱,做一次生命的冒险。他鼓励自己:“干下去,放出勇气来干下去吧!”

然而。爱情毕竟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此中辗转情伤,又有几人知?面对郁达夫炽热的爱情,猛烈的追求,王映霞又是怎样的一番态度呢?是爱,是怜,还是一种置身事外的冷淡呢?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种明灭隐约之中,郁达夫又经历了何种的煎熬与苦痛呢?

和鲁迅、郭沫若等人一样,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知识分子,郁达夫也有一段封建的包办婚姻。然而与其他人的竭力反抗不同,郁达夫虽也经历了诸多烦恼与痛苦,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份长辈送给的“礼物”,与孙荃育有儿女,然而他心里总是若有所失,生活除了清苦,没有一点波澜。然而当王映霞出现在他眼前,尤其她的那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他的时候,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激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被点燃了,他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文人多思亦多情,理智让他不愿有负于结发妻子,可是在情感上又不堪爱火的煎熬。他矛盾极了,思来想去,总是觉得自己的这份爱情是不纯洁的。他是封建习俗的大胆叛逆者,他痛恨旧礼教和旧道德,这些从他的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诚如郭沫若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可是,他自身也是从旧营垒中走出来的,他也不能完全摆脱旧礼教的羁绊,对于妻子和儿女他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不能弃之不顾。

理智与情感,责任与自我,难道真的就这样的水火不容吗?长夜漫漫,人生苦短,悠悠岁月中,情难禁,意难平。

……

六、聚散两依依

1938年12月,郁达夫应《星洲日报》的聘请,赴新加坡任职,王映霞亦随同,二人都怀着重归于好的愿望,“再重来一次灵魂与灵魂之新婚”。谁知世事每每难如人意,谁能料想到他们的爱竞走到了终点呢!

日子在手指间冰凉地划过,尽管两人依然深爱并牵挂着对方,可是往日的嫌隙与怨恨已经占据了心灵,遮蔽了爱人温柔的眼神,昔日的软语温情化作今朝的貌合神离。

终于,郁达夫发表的《毁家诗纪》彻底击碎了残存的爱情幻梦。在这组诗作中,郁达夫揭示了二人婚变的内幕以及王映霞背叛的经过。这让一个出身书香之家的名门闺秀情何以堪,她再也承受不了“背叛者”、“毁家罪人”的恶名,决定逃离婚姻的樊笼。

这真是一对奇怪的夫妻:是佳偶却又难合,是怨偶却又难分……二人最终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记忆又一次永远地定格,望着她孤独单薄的身影,他心乱如麻,痛苦万分,可最终没有伸出手,挽留渐行渐远的爱人。雀恋故巢,燕寻旧馆,心已憔悴,她究竟不是“杨花”和“柳絮”,但也懂得感情的牵累,于是她走得决绝。

王映霞回国后不久,经人介绍和三北轮船公司重庆分公司经理钟道贤结了婚。在重庆绚烂的夜空下,她是否曾忆起杭州的那场盛宴呢?

与王映霞离婚后,郁达夫一直留在新加坡,后与华侨女子陈莲有结婚,育有一子一女。海外的月夜星空下,他是否还记得多年前的恋人呢?

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杀害,终年49岁。

1999年2月6日,王映霞在上海去世,终年92岁。

多年后,人们重访风雨茅庐旧址,感慨万千,写下这样的词句:“凄楚向谁诉?痛一别天涯,招魂难赋。绵绵此恨今谁顾?算飞来燕子,年年寄住。款语梁间,似太息,说故主。”

是苍凉?是悲切?又有谁人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