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倾听寂静/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金波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敞文十家》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散文作品的集体亮相。十位作家,每人一本书,呈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作品的最高水平。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篇篇华章,风格各异:或清丽淡雅,或温馨感人,或诗情画意,或粗犷豪放,或婉约细腻……“摘取…朵小花,送你一路芬芳”。金波的《倾听寂静》便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在著名作家金波的散文集《倾听寂静》里,潺潺的流水,嘤嘤的鸟呜,呼呼的风声,淅淅沥沥的雨夜,都被《倾听寂静》作者赋予了灵性。在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便有了山是水的故事,云足风的故事的领悟。跟随作者的心境,去收藏童年的快乐,享受青春吧。在风轻云淡的每一天,学会静静的聆听寂静,收获成长中每一个微笑。

目录

辑一◎岁月不再情怀

母亲的红金鱼

新年的贺卡

老藤椅

一个小姑娘和两块石头

早起

拔草的老人

献给母亲的康乃馨(十二章)

母亲的话

给老师的悄悄话(九章)

在挫折中成长

辑二◎记忆中的花香

两只黄雀和一棵杉树

快乐鸡毛

在湖边

一个人和一本书

夏天的三种快乐(三章)

一起长大的玩具

寻找幸运花瓣儿

寻找“蛙鸟”

放风筝

蛐蛐罩

背课文

颤抖的羽毛

送还的真诚

被冷落的友爱

半空儿

小麻雀之死

把字镀上阳光

我有一个小本本

辑三◎因色彩而美丽

合欢树

石趣

鸟箱

暮色

百泉村

森林之歌(十三章)

花宴(十章)

辑四◎思绪扇动着翅膀

请你静静倾听

生命的呼应

感谢自己

心灵的阳光

爱上一种颜色

品味韵律

面对两片落叶

有一只八哥叫“小顺子’

和树谈心

珍惜童年的记忆

记忆中的芬芳

感受诗意

花语解读

泥土之恋

水之恋

桥上的风

黄昏的蝉

学会独处

守岁

生命,在节奏中美丽

辑五◎倾听寂静

瓢虫日记(十八章)

凝视大地(十四章)

戒台寺之夜(五章)

家园小景(六章)

色彩(四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心灵的阳光你是否知道,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悲悯情怀。当我知道这一切时,我无暇叹息。我开始学会用目光拥抱那棵小树。那是一棵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小树。它们被秋风秋雨梳理掉了最后一片枯叶,负荷着一冬天飘落的白雪。此刻,春天还没有来。我希望我的目光如两缕阳光,给它带来些许的温暖。我开始学会用目光顾盼那屋檐下的燕巢。那里的燕子飞往南方了。我期盼着再听到它们的呢喃细语。它们何时能返回这闲置了一冬的家园呢!此刻,它们栖息在南方哪一家的屋檐下呢?什么时候开始返回的行程呢?我希望我的目光如两盏火烛,能够暖热它们的空巢。当它们找到这个家的时候,这里就充满暖意了。我开始学会不再惊扰那一只只麻雀。它们战战兢兢地走在雪地上。因为雪太深,它们每跳一下,就埋进了雪中。它们发现了人的足迹,就踏跳在上面一步步走着。它们啄开雪,寻找着草的种子。于是,我每天撒一把米糠给它们。每天如此,渐渐地,它们在每天清晨飞来等待我。

我希望我的行为让它们知道,这里也有它们的朋友,人类的家园是它们自由的天地。

我开始学会留心那个走在雪地上的老人。

他此时要去哪里?为什么他孤身一人在雪地上踽踽而行?也许他刚刚把小孙子送到学校,一路上观赏这美丽的雪景。也许从他小心翼翼的步履中,他已感觉到渐人老境。也许他回忆起了青年时代,那浪漫的雪中之旅。面对雪景,他在倾听那早已飞逝的歌声、笑声……我本想走近他,伴他走一程,但我又从他身边走开了。我希望他感受到我关切的目光。

面对这一切,有一轮太阳从我心底冉冉升起。我眺望着遍地环绕着我的阳光,我心中的阳光,已和大地的阳光融会在一起,这颗心变得温暖、柔软。

歌声从心中飞出来。

爱上一种颜色  仔细回想起来,人的一生总会爱上一种颜色。

最早进入我的视野的是绿色。好像天生的,那一双探寻的眼睛,望见了绿色就凝视起来。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带我们第一次去春游,走到一片郊野。

那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几乎看不到春天的影子。细心的老师从孩子的眼中察觉到了失望的神色。她让我们往远山看,我们就发现了朦朦胧胧的绿,如烟、如雾、如霭。当我们奔上那个矮矮的山坡时,却又找不到青草、绿树,脚下还是冬天的一派萧瑟枯黄。老师忽然念出两句诗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不太懂得那首诗的全部含义,却记住了那亲身体验过的魔术般的乐趣。

此后,只要看见满眼新生的嫩绿,就想起老师带我们第一次春游的情景,连同老师的微笑和她身上散发的一种春天的气息,似乎都一下子迎面扑来。

我的钟爱绿色,还让我感受到人生的许多情感,一直伴我至今。记得我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无意中翻阅一本古诗词,当我读到那两行:“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动,是一种淡淡的哀愁,为离别,为思念。也许在我那个年龄,本不该在情感上承受这么重的负荷,但它既然来了,我便在心中容纳了它,而且一生都不曾忘记这首诗。绿色给了我一种感情的体验,也许是过早地体验到了那种离愁别绪,但却使我更钟情于绿色了。在我深爱的绿色之中,蕴含着越来越丰厚的内容。那一年春天,我的邻居小姑娘婷婷,为养蚕找不到桑叶而忧伤。我便常常为她采一些野桑叶。每次当她接过桑叶的时候,她脸上便溢出了甜美的微笑。我看着她的微笑,认定那是绿色点燃的。如同绿色点燃了春天,点燃了花朵。我和婷婷一样,很感谢这一捧捧绿色的礼物,它是蚕的粮食,它是婷婷的安慰,它更是我心中的一种满足。我满足于救活了蚕,满足于为婷婷解忧。

不久,我从花卉市场买到一棵银杏盆景。它柔弱的枝条被扭曲着。每次当我从住家附近的林荫道上走回家来,看到这盆银杏盆景,心中便感到压抑。不久之后,我毅然把它从狭小的瓦盆里移栽到庭院中。十几年过去了,它已长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银杏树,它初春绽开绿苞,不久就展开绿色的扇形的叶子。绿色本该是自由的,本该是奔放的。绿色不能被桎梏,不能被压抑。

只要一看到绿色,我的生命中便活跃着一种希望,蓬勃着一种活力。

绿色也是我心中的慰藉。

品味韵律

父亲离家前,随意留下一本旧杂志:《诗歌季刊》创刊号。杂志上有父亲圈点过的好句子。这证明他曾认真读过。

母亲粗通文字,她拿起那本旧杂志随便翻阅着。她不懂新诗。尽管我的父亲上中学时,就有一个写诗的本子,但我相信她从未读过。

这本旧杂志,也许因为是父亲留下的,引发了母亲的思念之情,……

P99-101

序言

◎散文应守住“真我"的底线(总序)

王泉根

中国是散文的故乡。中国散文本是对韵文而言,因而在中国古代,举凡诗词曲赋等韵文之外的一切文类,都可归于“散文”范畴。现代性的散文概念起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体“四分法”,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相对应。现代性散文的特质是什么?如何界定?对此文论界长期见仁见智,意见不一。近来更有“大散文”、“美文”、“文化散文”等种种说法。

这说明散文是一种非常别致的文体,又是一种难以说得清楚的文体。好有一比:“散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说句笑话,凡是明显不能归入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放进散文这个筐。因而散文真可谓大肚能容,除了“艺术散文”外,其他如随笔、小品、杂文、传记.甚至日记、书信等也可归入散文之中。这么说来,散文岂不就成了超市、杂货铺。散文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人们常说散文“形散神不散”,这个不散之“神”又是指什么?

在我看来,构成散文的精神内核只是一个“真”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神也是一个“真”字。“真”是散文的命脉。我对散文的理解是:以真为本,关文书写,形神兼备,笔带感情。

散文应是“非虚构文学”,与小说、童话、科幻、寓言,还有现在流行的什么穿越、奇幻、悬幻等“虚构文学”有质的不同。作为“非虚构文学”的散文,贵在一个“真”字,其感世、醒世、存世、传世的价值也在一个“真”字。

“真”是指散文所记之人之事,应当是真人真事;所抒之情之意,应当是真情实意。当然细枝末节需要文学想象与发挥。例如写天上云影的变幻。枝头鸟雀的呜叫,到底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三只麻雀飞枝头”,就不必较真。鲁迅先生在咸亨酒店与朋友饮绍兴黄酒,下酒的是茴香豆还是炒花生,也没必要细究。但散文所写之人事、所抒之情志,必不能空穴来风,更不能天马行空。小说可以散文化,散文绝不能小说化。

如果散文也小说化,也是大胆想象,面壁虚构,凭空编造,那有小说就足够了,还要再来一个散文干吗?曾有某公之作老是被人揪住不放。不是其文笔不够华美、立意不够高远,而实在是“小说化”的痕迹太重太浓,经不起人家的“质疑”与“证伪”。因而此类所谓的“大散文”,也就只能大而化之,云烟境过皆同幻了。

昔者钱穆先生在论中国文学精神时有过这样一番妙论:“中国文学之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而仅对人生作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中国文学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者,对于其本人之当身生活,有一番亲切之体味。而此种体味,又必先悬有一种理想上之崇高标准的向往,而在其内心。经验了长期的陶?台与修养。”“一面乃是此一作家之内心生活与其外围之现买人生,家国天下之息息相通,融凝一致。而另一面即是其文字表达之技巧,与其内心感映人格锻炼之融凝一致。在理想上到达人我一致、内外一致之境界,此亦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主要的人文修养之一种特有境界也。”(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更把“有我”看成是中国文学的特征:“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常是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常说的文以载道,其实也如此。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载道必能载入此作者之本人始得。此又与西方文学有不同。说辞作譬,正如一面镜子,西方文学用来照外,而中国文学乃重在映……都是人到中年以后写出来的。

云南晨光出版社鉴于散文对于少年儿童的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希望为促进书香校园建设与优秀散文的阅读推广、为发展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散文创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此,特邀请国内十位散文作家,精编精选他们的精彩之作,汇聚成“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出版。

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十位作家的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对散文写作的执着与对散文艺术的独到把握,则有共同之处。这就是对散文精神“真我”的坚守、对散文语言艺术美的锤炼、对散文风格个性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是一批“青春在眼童心热”的作家,他们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为少年儿童而写的,或是童年经验的人生升华、童年记忆的艺术再现、童年视角的通感书写。

这是一套优质的散文读本,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童心、慧心与诗心,提升我们的阅读品位与人生高度的书系。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散文十家》走进更多的书香校园,走进广大读者与少年儿童的阅读空间和心灵世界。

后记

编完了这本散文集,忽然想起有人说过:散文是属于老年人的文体。

对照自己的写作,年轻时喜欢写诗,后来开始写童话,近些年来才多写散文。细想这其中的原由,也许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对于童年生活有了更多的回忆,那些童年往事,不只是有趣,还多了许多新的认识。也许是因为阅历渐丰,对童年多了一些发现,对于人生多了一些思考。尽管童年已消逝了许久,但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却能温故而知新。

我认定,童年记忆对于一个儿童文学作家来说,是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童年记忆可以用一种永远新鲜的视角,一种纯真的感悟去重新体验童年的生活。于是,写作便是二度创作的童年,便是再造的童年。

为小读者创作散文,要像孩子般纯真地写自己。用孩子自由的心态写作,写自己切身的感受。这样的写作是轻松的,是快乐的,也是真实的。纯真,才是最大的真实。

带着这种心境为儿童写散文,文字才会朴素,才会简洁。语言上的这个特点,才会让小读者亲近散文。让小读者读散文,就是要读出散文的实,散文的简。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应当是儿童阅读的一种重要文学样式。

写散文很快乐。

读散文很有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