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思想史》由梁启超所著,对先秦政治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研究。本书分为三部分:序论部分,分析问题价值、问题之内容并提出研究方法;前论部分,介绍先秦的时代背景,分析先秦政治思想之起源;本论部分则主要对当时的主要流派儒、墨、道、法四家做详细论述及评价,还论述了统一、寝兵、教育、生计、乡治、民权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先秦政治思想史/大师的国学课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作者 | 梁启超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先秦政治思想史》由梁启超所著,对先秦政治思想史进行了梳理,并对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比较研究。本书分为三部分:序论部分,分析问题价值、问题之内容并提出研究方法;前论部分,介绍先秦的时代背景,分析先秦政治思想之起源;本论部分则主要对当时的主要流派儒、墨、道、法四家做详细论述及评价,还论述了统一、寝兵、教育、生计、乡治、民权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内容推荐 “当时的政治思想,真算得百花齐放,万壑争流,后来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间,都不能出其范围。”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对于先秦政治思想的具体评价。该书原为1922年梁先生在北京政法于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后经整理出版。这部著作是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作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原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也因此虽然以政治思想为书名﹐但作者认为政治思想仍然以哲学思想为根基。此书有助于读者对上述四家的了解﹐兼可领悟研究哲学和史学的方法与态度。 目录 序 序论 第一章 本问题之价值 第二章 问题之内容及资料 第三章 研究法及本书研究之范围 前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研究资料 第二章 天道的思想 第三章 民本的思想 第四章 政治与伦理之结合 第五章 封建及其所生结果 第六章 阶级制度兴替状况 第七章 法律之起原及观念 第八章 经济状况之部分的推想 本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思潮渊源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第三章 儒家思想(其一) 第四章 儒家思想(其二) 第五章 儒家思想(其三) 第六章 儒家思想(其四)(孟子) 第七章 儒家思想(其五)(荀子) 第八章 道家思想(其一) 第九章 道家思想(其二) 第十章 墨家思想(其一) 第十一章 墨家思想(其二) 第十二章 墨家思想(其三) 第十三章 法家思想(其一) 第十四章 法家思想(其二) 第十五章 法家思想(其三) 第十六章 法家思想(其四) 第十七章 统一运动 第十八章 寝兵运动 第十九章 教育问题 第二十章 生计问题 第二十一章 乡治问题 第二十二章 民权问题 第二十三章 结论 附录 先秦政治思想 试读章节 政治思想之内容,从所表现的对象观察,可分为二类:一日纯理,二日应用。纯理者,从理论上悬一至善之鹄,研究国家当用何种组织,施政当采伺种方针……等等。应用者,从实际上校其效率,研究某种组织某种方针……等等如何始能实现。此两者虽有区别,然常为连锁的关系。纯理必借应用而始圆满,应用必以纯理为其基据。 从能表现之主格观察,亦可分为二类:一日个人的思想,二日时代的思想。个人的思想,为大学者或大政治家脑力所产物,其性质为有意识的创造;时代的思想,由遗传共业及社会现行习俗制度混织而成,其性质为无意识的演进。两者亦常有交光的关系,个人能开拓时代,时代亦孕育个人。 吾侪欲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其资料当求诸何处耶?以吾所见,区为四类。 第一类,学者之著述及言论。此为个人创造力之完全表现,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尹文、孟子、荀卿、、韩非、贾谊、董仲舒、仲长统、桓宽、司马迁、杜佑、司马光、郑樵、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戴震、谭嗣同等,皆有著述传后。吾侪将其著述爬梳整理,可以察其思想之脉络焉。此外或无著述或虽有而已佚者,则从别人所征引彼之言论以窥其思想之一斑。此惟先秦时代为较多,例如邓析思想,见于《吕氏春秋》;许行思想,见于《孟子》;惠施思想,见于《庄子》;宋钎思想,见于《孟子》、《荀子》之类是也。 第二类,政治家活动之遗迹。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不同,哲学思想为学者所独有,其发表之形式专恃著述,政治思想什九与实际问题相接触,一有机会,则不惟坐而言,直将起而行。故凡属有主张有设施之政治家,例如周公、管仲、子产、孔子、商鞅、李斯、汉高祖、汉武帝、王莽、诸葛亮、崔浩、苏绰、唐太宗、刘晏、陆贽、王安石、明太祖、张居正、清圣祖、曾国藩之流,先论其人为贤为不肖,其事业为成为败,要之其关于政治上之设施,皆其思想之于现实者也,故此等人之传记,实斯学主要资料之一种。 第三类,法典及其他制度。政治思想之实现,恒结晶以变为成文之法典及其他单行制度,例如周官、法经、汉律、汉官、唐律、唐开元礼、元典章、明会典、清律例、清会典乃至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类之政书,与夫历代诏令奏议,凡此类法制之书,虽大半递相沿袭,而。其间有所损益,恒必与其时代之要求相应,此即彼时代政治思想之表现也。至于立法时赞成反对之意见表于言论者,尤足为时代思想之徽帜,自无待言。 第四类,历史及其他著述之可以证察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者。凡思想皆应时代之要求而发生,不察其过去及当时之社会状况,则无以见思想之来源。几一思想之传播,影响必及于社会,不察其后此之社会状况,则无以定思想之评价。故欲治政治思想史,必须对于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风俗史等有相当之准备,然后.其研究不至歧误。又各时代中一般人(指学者及政治家以外之人)之言论,往往有单辞片语,优足为当时多数人意识之代表,非博观而约取之,不足以觇时代思想之全内容。此种资料,既无完善之成书可供采择,则亦惟泛求诸群籍而已。 以上四类,前二类为研究个人思想之资料,后二类为研究时代思想之资料,其实两者有交光的关系既如前述,则此种界限,殊无取细分也。以吾所见,中国政治思想史现存之资料,可谓极丰富,独惜散在群籍,非费极大之劳力,不能搜集完备,且非有锐敏的观察力,时复交臂失之。此则凡治国故者所共感之苦痛,不徒本问题为然耳。 资料审择,又为治国故者一种困难之业,因古来伪书甚多,若不细加甄别,必致滥引而失真。例如以《内经》为黄帝思想,以《阴符》为太公思想,以《周礼》为周公思想,以《家语》、《孔丛子》所记为孔子思想,以《列子》、《关尹子》、《鬼谷子》等书各为其本人思想,乃至以伪古文《尚书》为三代时思想,杂谶纬诸书为邃古时思想,如是必至时代背景与思想系统完全混乱,而史之作用全失。 P9-11 序言 “了如指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有一个理想:力图以全球视野、中国眼光、当代立场,在古今中外的智慧宝藏中精选出一套中国公民人生必备的通识文库。鉴于“了如指掌”广泛的读者中必然有那些可以改变中国将来的年轻人,因而中国文化与传统也必然是这套文库的重中之重。于是便有了您手中的这套“大师的国学课”系列丛书。在编辑丛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谨随钱穆先生的要求。他在其大作《国史大纲》中要求他的读者——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史不只可为鉴,亦是一种温醇的爱国情意。“了如指掌”国学馆之“大师的国学课”系列正是一套向钱穆先生致敬的丛书。个中精选都是大师们不故作艰深、不执高头讲义的作品,尤其适合年轻读者阅读。我们期望通过这些作品与广大读者一道,向中国的文化与传统致以温情的敬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