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词启蒙/大师的国学课
分类
作者 薛砺若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史不只可为鉴,亦是一种温醇的爱国情意。“了如指掌”国学馆之“大师的国学课”系列正是一套向钱穆先生致敬的丛书。其中精选都是大师们不故作艰深、不执高头讲义的作品,尤其适合年轻读者阅读。

《宋词启蒙》(作者薛砺若)是其中一册,论述宋词的发展轨迹、评述各名家得失,尤其重视大词人的作用。

内容推荐

“人人都晓得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中古以后的诗歌的三个阶段。这‘词’上冠一个‘宋’字,就是表示词到两宋,正如赤日中天,娇花放蕊,前乎此者,尚未暨于纯熟自然之境,后乎此者,则又为余生末流,渐成绝响了。”《宋词启蒙》以薛砺若先生的《宋词通论》为源本,论述宋词的发展轨迹、评述各名家得失,尤其重视大词人的作用,《宋词启蒙》并以此化分了宋词的分期,文字优美,评述精到,是了解宋词的八门书。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作家及其词集

第二章 宋词中所表现的一个宋代社会素描

第三章 宋词作风的时间分剖

第四章 北宋与南宋词风的一般比较和观察

第五章 宋代乐曲概论

第二编 宋诃第一期

第一章 晏欧以前的作家

第二章 北宋初期四大开祖

第三章 一般作家

第三编 宋诃第二期

第一章 柳永时期的意义与五大词派的并起

第二章 一般作家

第四编 宋词第三期

第一章 集大成的周邦彦

第二章 天才的徽宗赵佶与最大女诗人李清照

第三章 一般作家

第五编 宋词第四期

引言政治环境的两大反映

第一章 颓废的诗人

第二章 愤世的诗人

第三章 柳永期的余波

第六编宋诃第五期

引言

第一章 风雅派(或古典派)的三大导师

第二章 一般附庸作家

第三章 辛派词人

第七编 宋词第六期

引言 本期词风的特征

第一章 南宋末期三大作家

第二章 一般附庸作家

第三章 哀时的诗人

试读章节

在上章内,我们对于两宋的社会,从他们的歌声里,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了。更进一步来研究这三百余年中词风的演变和趋势,是比较有点兴趣的。

以前研究词学的人们,对于宋词时间划分问题,都是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部分的。即一般人谈起宋词来,也毫不加思索地而称之为“北宋词”与“南宋词”。其实,这北宋、南宋的术语,只能用在政治史上,若用在词学史上,不独太感笼统与模糊,而且也是一种很不自然的分解。因此本书对于此问题,乃划为六个时期,加以叙述,打破向来笼统模糊之弊。在这六个时期中,我们可以看出宋词的自然趋变;同时大作家的影响,与时代的变转,也都能给我们一个沟通连索的新的发觉。

这六个时期,本书分为六编详为叙述。因为篇幅太冗长,内容太复杂,读者或不能仓卒识辨,因作简括的说明如后。

第一期 由宋初一直到仁宗天圣、庆历间,是北宋词的蓓蕾含苞时期。大作家如晏欧等人,只系花间派与冯延巳的一种续承,一种终结。他们的歌声,最足表现士大夫阶级雍容享乐的生活反映。他们是保守的,贵族的,典雅的,富有温婉情绪的,具有端丽风调的。她如一朵将要开放的蓓蕾,她如少女之羞涩静默。在本期内,其中心人物,如晏殊,如欧阳修,均系当年一个缙绅阶级的典范,又值北宋仁宗四十年中最承平的时期,更为此阶级的文学增加了环境上的适合条件;他们遂造成一个灿烂的北宋初期词学史迹。在他们歌声里,只听到“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只听到“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笼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只听到“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高无处足,尊前百计留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欧阳修《玉楼春》);只听到“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一夜风吹杏粉残”(晏几道《采桑子》);只听到“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他们的歌声,有这样温和而舒宽的情调,有这样含蕴而清隽的辞彩。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保守的,所以在他们的词集中,看不出什么特创和自度的腔调来。他们的作品,只是五代词风的最大的光辉集结与终了。

第二期由仁宗天圣、景祜以后起,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花之怒放时期,是创造时期,同时也是北宋词最灿烂、最绚丽的时期。这时候大作家,如柳永、苏轼、秦观、贺铸、毛滂等,俨然成了五个最大的派别,笼罩着整个的中国词坛(说详后《宋词第二期》编中)。而最先创造此特殊史迹的人物,则为一个不齿及于缙绅阶级的“多游狭邪”的举子柳永。因为他能接近民众,他能于三教九流最杂乱的倡寮歌院之中,取裁了市井流行的歌调,创造一种“旖旎近情”的新曲。《古今诗话》载:  他当年作词的渊源,既不是《花间集》,又不是《阳春录》(冯延巳词集名),而是民间无名之作,如《眉峰碧》等类的作品。他敢大胆用通俗的字句,来写他的漂泊的诗人情绪,与肉体的追求。他脱尽了《花间》以来所习用的填词术语、腔调及其内容。他的精神,比“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曲”的温庭筠更为解放。他的天才,则与温氏向相反的两条路上走去。他从五代以来“诗客曲子词”的登峰造极时代,又转向这条民众化与音乐化的“里巷之曲”路上了。他由贵族与文士的平稳牢固的“词的路线”,转变成一个新兴的生动的局面,他用忠实的、通俗的、自然的描写,代替了诗人与贵族的词(温庭筠所领导的一派词)。与温庭筠从有腔无词的幼稚时代,一手造成一个文彩灿烂的花间系统者恰恰相反。而其在词学的演变与升降上,则二人同为一个时代的最大导师,一个最有关键的人物;虽然他们的作品,或尚不及其同时与后起者的造诣之精邃优异。

他(柳永)这种作风,震惊了一般社会。他的作品传播之广,凡遐荒异域,及有“井水之处”,无不在歌唱着,诵咏着,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事例。他虽不为士大夫阶级及囿于传统观念的人们所齿及,而受着绝大的讥抨(说详后柳永传评中),然当时大词人如秦观、贺铸等人,无不取法他的风调,而成为并时的开山。即天才横溢的苏轼,也无形中受了他的反映,开始写他那奔放豪纵的慢词,而另成词学中一个旁枝了。在运用白话一方面讲,则苏轼与黄庭坚更深受他的影响,而尤以黄词为更甚。其他二三等作家,及后期的词人,受他的影响而成名者,尤不可胜举。所以在此时期中,我们也可以称为“柳永的时期”。P25-27

序言

“了如指掌”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她有一个理想:力图以全球视野、中国眼光、当代立场,在古今中外的智慧宝藏中精选出一套中国公民人生必备的通识文库。鉴于“了如指掌”广泛的读者中必然有那些可以改变中国将来的年轻人,因而中国文化与传统也必然是这套文库的重中之重。于是便有了您手中的这套“大师的国学课”系列丛书。在编辑丛书的过程中,我们一直谨随钱穆先生的要求。他在其大作《国史大纲》中要求他的读者——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史不只可为鉴,亦是一种温醇的爱国情意。“了如指掌”国学馆之“大师的国学课”系列正是一套向钱穆先生致敬的丛书。个中精选都是大师们不故作艰深、不执高头讲义的作品,尤其适合年轻读者阅读。我们期望通过这些作品与广大读者一道,向中国的文化与传统致以温情的敬意。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