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作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P1-2
读书——无可替代的人生体验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这是鲁巴金非常著名的一句话。
关于阅读,作为这个信息流通近乎爆炸的时代的一份子,大家必然都能了解阅读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阅读更是头等大事。青少年时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身心健康、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综合素质都有赖于知识的滋养和浸润,而阅读是青少年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它能带给青少年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的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教会他们以多个独特的视角去对待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阅读从本质上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更重要的是它增益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读者的语言韵律,充实了读者的精神世界,不断地提高青少年读者对于语文方面的综合驾驭能力,包括欣赏不同的作品和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
书的质量良莠不齐,正如人有益友也有损友。一本好书不啻为一位优秀的人生导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一本充满糟粕的不良书籍无异于一剂毒害心灵的毒药,对青少年的成长将造成负面影响。只有选择那些经时间沉淀的、公认的好书才能对读者的思想和心灵产生深刻而有益的影响,因此,作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成为了青少年读者的首选。
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致力于为广大青少年读者提供一块洁净的阅读圣域。这套丛书既符合素养教育需求下语文学习的各项要求,又兼顾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阅读需求,扩展了他们的课外阅读范围。本套丛书分为中、外两大部分,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甄选出那些对青少年成长特别有价值的名篇佳作,在还原原汁原味的阅读本身的基础上兼顾了实用性和全面性这两大特色。本套丛书与同类图书相比有以下显著特征:
1.高水准的翻译。这套丛书所收录的外国名著系列中,所有的名著都是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翻译者本身都是我国国内非常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和老师,译文极其贴合原著的精神和行文风格,忠实于原著内容。
2.有针对性的作品收录。我们在广泛调查、大量翻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确定书目,从古今中外四个方向上,全面地收集了各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风貌,新老中外文学作品融贯联合,形成了一个更新、更全的阅读体系。
3.最严谨细致的注释。本系列中,尤其以中国名著系列最为显著,其中很多晦涩难懂或者引经据典的地方,都添加了精准的注释,使全书呈现出学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特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原文主旨。
在本套丛书中,我们并没有多加一些华丽的导读和问题思考等板块,衷心希望呈现给青少年读者的不仅仅是轻松的课外阅读,更是最本色的“安静”名著,保持住原著最经典、最永恒的地方,真的能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些名著所承载的更深层次的涵义,从而提高青少年读者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希望我们对于书籍最本质的呈现,能带给读者们纯正的阅读感受,为青少年建立自己丰富而坚实的文学和精神世界,作出尺缕的贡献。
丛书编委会
2014年4月
这部《朱自清散文选》是一个精选集,所收散文都是作者的名篇,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在这些美文中,作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朱自清散文选》所收录的散文名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读朱自清的散文,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都使人感到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