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胜利校注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清小品》为明代散文大家张岱的散文作品集。
《陶庵梦忆》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
《西湖梦寻》五卷,追记往日西湖之胜,以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其中虽有袭用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旧文处,但张岱在记录西湖胜景上自具慧眼,远远超过了《西湖游览志》。作者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按照总记、北路、西路、中路、南路、外景的空间顺序依次写来,把杭州的古与今展现在读者面前。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每则记事之后选录先贤时人的诗文若干首(篇),更使山水增辉。这些诗文集中起来,就是一部西湖诗文选。在七十二则记事中,有不少有关寺院兴废之事,可以给研究佛教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成胜利校注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明清小品》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本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同时本书中含有大量关于明代日常生活、娱乐、戏曲、古董等的纪录,因此也被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学者视为重要文献。本书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址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噗天为白。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人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揉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筠芝亭
筠芝亭,浑朴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
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合抱,清樾轻岚,漪泠翳翳,如在秋水。亭前石台,躐取亭中之景物而先得之,升高眺远,眼界光明。敬亭诸山,箕踞麓下;溪壑潆回,水出松叶之上。台下右旋,曲磴三折,老松偻背而立,顶垂一干,倒下如小幢;小枝盘郁,曲出辅之,旋盖如曲柄葆羽。癸丑以前,不垣不台,松意尤畅。
阶 园
蚧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
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闼而安,则水之用尽,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蠖妮,三折就之,而水不之顾。人称骱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
大父在日,园极华缛。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日:“竟是蓬莱阆苑了也!”一老睇之日:“个边那有这样!”
葑门荷宕
天启壬戌六月二十四日,偶至苏州,见士女倾城而出,毕集于葑门外之荷花宕。楼船画舫至鱼膳小艇,雇觅一空。远方游客,有持数万钱无所得舟,蚁旋岸上者。
余移舟往观,一无所见。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妆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溷,欹暑焊烁,靡沸终日而已。
荷花宕经岁无人迹,是日,士女以鞋鞭不至为耻。袁石公日:“其男女之杂,灿烂之景,不可名状。大约露帏则千花竞笑,举袂则乱云出峡,挥扇则星流月映,闻歌则雷辊涛趋。”盖恨虎丘中秋夜之模糊躲闪,特至是日而明白昭著之也。
越俗扫墓
越俗扫墓,男女祛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P9-12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清末文章大家,尤其是小品文可称独步天下。出身官宦之家,遭明亡清兴世变,晚年穷愁潦倒,仍著述不怠,所撰《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嫒文集》《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堪称绝世名篇。
张岱在国破家亡之后,以“梦忆”“梦寻”的方式来追念乡土和故国。《陶庵梦忆》多为昔时生活经历所遇之回忆,《西湖梦寻》则记录西湖掌故为主。作者以清新峻拔之语,抒国破家亡之剧痛,融汇公安、竞陵二派文章之长,而审美情趣以怀旧为主,令人生今昔之叹。
此次出版,将二书合刊为一册,校点整理的底本,《陶庵梦忆》为《粤雅堂丛书》本,《西湖梦寻》为光绪本,参校张岱文集及其他诸本。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