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泰山挑山工纪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冯骥才的《挑山工》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是一代代学生必读的经典散文。已有两亿多人伴随着“挑山工”的步伐前进成长,“挑山工”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已然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泰山挑山工纪事》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

内容推荐

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经典散文《挑山工》,自1983年入选全国高中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后,每年都有近千万的学生品读,至今累计超过200000000人。

冯骥才的《挑山工》、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杨朔的《泰山极顶》、姚鼐的《登泰山记》,被誉为泰山四大散文名篇。

散文名篇《挑山工》原为两节,选入学生语文课本时节选了第二部分。此次,《挑山工》全文在《泰山挑山工纪事》中倾情呈现。

《泰山挑山工纪事》是一本作家与泰山结下情缘的书,更是一本写泰山挑山工历史的书。挑山工扁担上挑着悠悠岁月,挑着生活重担,更挑着人生希望。

目录

序言:与一座名山的情缘

一、五次登岱纪事

 1.初识挑山工

 2.山中半月记

 3.陪母亲上极顶

 4.泰山给我金钥匙

 5.寻访“最后一代的挑山工”

二、泰山挑山工口述史

 1.老挑山工口述

 2.泰山挑山工队队长口述

 3.中年挑山工口述

三、文字泰山

 1.挑山工

 2.《十八盘图》题记

 3.泰山题刻记

 4.傲徕峰的启示

 5.进香

四、笔墨泰山

 1.泰山速写

 2.泰山写生册页

 3.泰山画作

后记

试读章节

1 初识挑山工

初登泰山的情景如今已经化做一团烟雾,因为中间相隔了四十余载,然而一些记忆碎片却像一幅幅画在岁久年深的烟雾里忽隐忽现。

那年我二十二岁,正处在一种向往着挺身弄险的年龄。一天,在老画家溥佐先生家里学画,溥先生忽对我们几位师兄弟说:“跟我去泰山写生吗?”先生胖胖的脸充满兴致。那年代难有机会登山,我和几位师兄弟更没去过泰山——这样的天下名山,便立刻呼应同往。行前的几天兴奋得夜里闭不上眼,还跑到文具店买了一个绿帆布面的大画夹,背在背上,把自己武装成一个“艺术青年”。

泰山对我有种天生的魅力,这可能来自姥姥那里。姥姥家在济宁,外祖父在京做武官,解甲后还乡,泰山是常去游玩的地方。姥姥好读书,常对我讲到泰山的景物和传说。那时家中还有几张挺大的“蛋白”照片,上面是1922年外祖父与康有为结伴游泰山的情景。照片里母亲那年五岁,还是一个梳着一双抓髻的活泼好看的小姑娘。背景的山水已叫我领略到五岳之宗的博大与尊贵。

记得那次在泰安下了车,隔着一大片山野就是泰山。远看就像谁用巨笔蘸着绿色、蓝色、混着墨色在眼前天幕上涂出一片屏障似的崇山峻岭。待走进山里,层层叠叠,幽复深邃,蜿蜒的石径把我带进各种优美的景色里。那时没有相机,我掏出小本子东画西画,不知不觉就与溥先生和几个师兄弟都跑散了。

那次,我们好像坐着夜车由天津来到泰安的,火车很慢,中间经过许多小站。德州站的记忆很深,车到站一停,没见月台上的小贩,就见一只只焦黄、油亮、喷着香味的烧鸡给一张张纸托进车窗。当然,我们没有钱买烧鸡吃,我口袋里仅有的三十块钱有一半还是向妻子(那时是女朋友)借的呢;我只能在山脚下买些煮鸡蛋和大饼塞进背包,带到山上吃。我还记得坐在经石峪刻满经文的石头上,一边吃大饼卷鸡蛋,一边趴下来喝着冰凉的溪水,一边看着那些刻在石头上巨大而神奇的字。还记得一脚踩空,掉到一个很大的草木丛生的石头缝里,半天才爬出来。我想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狼狈。

在这陌生的山上走着走着,就走入姥姥讲过的泰山故事里。比方斗母宫,它真像姥姥讲的是座尼姑庵。里里外外收拾的幽雅洁静,松影竹影处处可见,坐在回廊上可以听见隐藏在深谷里层层绿树下边的泉响。还有一种刚刚砍伐的碧绿的竹杖修长挺直,十分可爱。姥姥多次提到斗母宫的青竹杖,可惜姥姥已不在世,不然我一定会带给她一根。

再有便是回马岭。姥姥当年对我说:“登泰山到回马岭,山势变得陡峭,骑马上不去,所以叫回马岭。你外祖父属马,当年到这里不肯再登,没过两年人就没了。你也属马,将来要是到回马岭一定要上去。”于是那次穿过回马岭的石头牌坊时,是_口气跑上去的。

我一路上最重要的事当然是写生。我在山里写生时,完全不知上边的山还有多高路有多长,到了中天门,见溥佐先生已经到达,坐在道边一家店前边喝茶歇憩边等候我们,待人汇齐一同登朝阳洞,上十八盘。那个时代,没有旅游,上山多是求神拜佛的香客;种种风物传说都是从山民嘴里说出来的,也都是山民深信不疑的。我在小店里买到一本乾隆年间刊印的线装小书《泰山道里记》,版味十足,软软厚厚的一卷拿在手里很舒服,低头看看书中记载的古时的泰山风物,抬头瞧瞧眼前的景物,对照古今,颇有情味。那时没有真正的旅游业,这是惟一的一本堪做导游的小书了。我也不知道山上小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古老的书卖。比起当今已陷入旅游市场里被疯狂“发掘”和“弘扬”的泰山,那时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这一次种种感受与见闻都被我记录在后来所写文章《十八盘图题记》、《泰山题刻记》、《挑山工》和《傲徕峰的启示》中了。

那次登山还很浪漫。在十八盘中间有个小小的方形的琉璃瓦顶的古屋,名唤“对松亭”,里边空无一物,只有粉墙。溥佐先生忽然兴致,拿出笔墨在墙上画起画来,我们几个师兄弟也跟着在壁上“涂鸦”,我还题一首诗在壁上:

已克十万八千阶,

天门犹在半天中;

好汉不做回步计,

直上苍穹索清风。

现在读来,犹感那时年少,血气贲张,心有豪情。

诗中“清风”二字,缘自李白《游泰山诗》中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待登上南天门,还真的使出全身的气力来,呼啸一声,然而天门四外寥廓,没有回音,声音刚喊出口,便即刻消失在空气里。

那次登岱还识得一种特殊的人就是挑山工。一个人,全凭肩膀和腰腿的力气,再加一根扁担,挑上百斤的货物,从山底登着高高的台阶,一直挑到高在云端的山顶。而且,天天如此。这是一种怎样的人?

虽然我和他们不曾交流,甚至由于他们低头挑货行路,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但是他们留在了我的心里。成为二十年后我写《挑山工》的缘起。

至于那次写生收获最大的,乃是对我所学习的宋代北宗山水的技法有了深切的认识。泰山岩石的苍劲,雄浑,以及刀刻斧砍股的肌理都使我找到了宋人范宽、董源、李唐和马远的北宗技法(大斧劈皴和钉头鼠尾皴)的生命印证。泰山的大气更注入了我“胸中的丘壑”。

头次登岱,目的在于绘画,收获却何止于绘画?

P6-9

序言

与一座名山的情缘

在人生的几十年里,我登过各地各处乃至各国的大山小山名山不止数百座,许多山之美之奇之独特令我惊叹、迷醉、印象殊深;然而它们都与泰山不同,泰山是与我纠结着的一座山。它绝不只是风光卓然地竖立我的面前,而好像原本就在我的世界里。

为什么?是因为它那种我天性崇尚的阳刚精神?它那种最具中华文化气质的“五岳独尊”的形象?还是它是我母系家乡的风物——母亲家乡的一切总是早早地就潜在血液里了……不知道,反正我有那么多诗歌、散文、绘画,以及文化事件乃至人生故事都与泰山密切关联一起。

我深信一个人能与一座堪称“国山”的名山如此结缘,是一种少有的福分。为此我将自己与泰山的各种因缘,整理成一本档案化的小书。档案留给我自己,书献给泰山,还有尊敬的读者。如果读者由此书深化了一层与泰山的关系,那便是我的最美好的期望了。

且做序。

甲午元月元宵日于沽上心居

后记

写书和编书,有时是为了了却一种心愿,比方这本书。现在我终于将自己几十年来关于泰山的诗文书画、人生故事,以及种种珍藏汇集一起,收入这本书中。至此我还是不明白编写此书最深的缘故。但其中有一种因由我还清楚,便是这座令我“仰止”的大山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对于写作的人,放在书里比放在任何地方都最为稳妥。因而,此书完成,我遂心安,短言记之。

2014.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