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问世,千万国人期待的权威震撼之作!
这本由郑文浩所著的《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由《世界军事》、《中国军队》杂志总编陈虎和凤凰台著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家曹景行鼎立推荐,为您破译世界图景中的中国军力真相,奋起舆论漩涡中的清醒民族自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被误读的中国军力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郑文浩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艰难问世,千万国人期待的权威震撼之作! 这本由郑文浩所著的《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由《世界军事》、《中国军队》杂志总编陈虎和凤凰台著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家曹景行鼎立推荐,为您破译世界图景中的中国军力真相,奋起舆论漩涡中的清醒民族自觉! 内容推荐 这本由郑文浩所著的《被误读的中国军力》是一部诗情澎湃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中国航母何时现身?神舟飞船是外太空武器平台吗?中国与美国军力究竟相距多远?谁在误导中国军力?弹道导弹打航母,谁在忽悠谁?中国反卫星和反导试验威胁世界?《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给您解答。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中国威胁论”,催生他国误读 第一节 谁在误读中国军力 第二节 误读的无解和有解 第二章 国人误读,或卑或亢的民族自尊心 第一节 中国人的军事情结 第二节 流行观点的流弊 第三节 MK800为何鼓吹中国军力? 第三章 一场针对中国的文字战争 第一节 Their war, Our world 第二节 冷战思维还是帝国思维 第三节 从88K到18M,谎言是这样炼成的 第四章 误读从战略思想开始 第一节 无知易妄言——对中国军事战略的误读 第二节 你的柔情我不懂——对中国国防政策的误读 第三节 不许“百姓”点灯——对中国军费的误读 第五章 有一种误读叫“夸张” 第一节 中国与美国军力究竟相距多远? 第二节 中国的神舟飞船是外太空武器平台? 第三节 中国军队的网络战存在吗? 第四节 中国实施反卫星武器试验就威胁世界了吗? 第五节 中国弹道导弹打航母,谁在忽悠谁? 第六章 有一种误读叫“打压” 第一节 中国军队的信息化究竟是什么水平? 第二节 中国军用大飞机还靠IL-767 第三节 美国四代机给我们多大冲击? 第四节 差距还是后发优势? 第五节 对华军售禁运能吓住谁? 第七章 渐行渐近的中国航母何时“浮出水面” 第一节 老照片中的航母情结 第二节 苏联航母来了 第三节 潜艇还是航母,弹射还是滑越 第四节 航母大系统,一个都不能少 第五节 中国航母招惹了谁? 第六节 “航母神话论”的误区 第八章 避免误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军力被国外误读,其中既有信息不对称上的客观因素,也包含军事知识水平、文化差异、价值取向、战略误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从分类上来说,国外关注中国军事力量发展主要有三种组织或机构。 第一种是国家级的政府机构:这里面的主力,毫无疑问是来自于自诩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防部自2000年首次出炉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以来,除2001年外,年年都会向国会提交这样一份凝聚着无数cnl+c和crtl+v心血的报告。可以说每一次《中国军力报告》的出台,就会把“中国威胁论”重新炒作起来。除了《中国军力报告》这一美国国防部的年度重头戏,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也会不定期地向媒体透露一些对中国军力的评估。 除了美国以外,与中国相邻的一些地区性大国,也对中国军力的发展十分关注,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的国防部以及军方也对中国军事的动向十分敏感。例如日本2007年版《防卫白皮书》对中国海军、空军的前方部署以及导弹战斗力的提高表示“警惕”。“白皮书”在分析中国局势时指出,“中国正努力掌握在更远海域作战以及在更前方进行航空战斗的能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目标已经超越应对可能发生的台海问题”,并要求中国在军事实力和国防政策方面提高透明度。而澳大利亚国防部2007年公布的《2007年澳大利亚国防报告》则认为:中国军力的迅速发展可能会威胁到亚太地区的稳定,并且导致美中关系趋于紧张。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速度和规模,特别是发展反卫星导弹这类新的攻击能力的行动,可能会导致国际社会的误解。 美国看中国,必然和澳、印、日不同。有人指责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都是网上抄的,但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根本就不是美国关心的问题。军力报告当然有煽动围堵中国、抑制中国国防发展的图谋在里面,但是并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够像美国这么捣鼓的。信息不对称,让美国得以把小小一份PDF文件耍成战略武器。所谓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中国军力相对于外国认知需求上的不对称。对于中国军力的透明度,外国始终是不满意的。因为某些国家对中国军事透明度的要求,根本就是无底洞,中国当然无法满足。美国的《中国军力报止》,恰恰满足了对中国军力感到迷茫的一种心态。即使错了,中国也不大可能出来证实或者反驳。 另一方面,是美国与其他国家信息获取能力上的不对称。相比澳、印、日或者是欧盟,美国显然拥有最发达甚至垄断性的情报获取能力。你们敢说我的《中国军力报告》是瞎掰的?你有几颗侦察卫星,你有几架超高速侦察机,你有遍及全球的情报网络么,你每年在情报上才投多少钱?这种不对称,让各国即使有猜疑美军的《中国军力报告》真实性的意思,也不得不乖乖听着。 美国政府出台《中国军力报止》,战略遏制的动因非常明显。尽管近几年由于中国通过《中国军事白皮书》对外界解释和公开信息,使其“杀伤力”有所降低。但由于战略竞争方面的根本原因,美国通过《中国军力报告》来发布“真实谎言”的做法,不会因为政府的更迭而有所转变。此外,美国由于“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其立法机构也会由于保守势力的存在而对中国军力的发展进行指责,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1999年5月美国众议院公布的“指责中国窃取美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虽然美国两院近年来已经没有再出台类似的报告,但是并不能排除未来美国某些议员再次“发飙”的可能。 西方各种民间军事研究以及智囊机构,是第二类研究中国军力的代表。其中当然以美国兰德公司、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以及美国的FAS科学家联盟为其中的翘楚。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是全球闻名的一家智库组织。兰德公司的前身是美国空军1945年立项的“兰德计划”,当时的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承接了这个项目。同年,“兰德计划”发表了《环球航天飞机实验计划的初步构想》。1948年5月,兰德公司从道格拉斯公司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智库组织。兰德公司在发展系统分析方面确实有几手,其在航空系统和美国航空计划、电脑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甚至很多互联网的技术原理也与兰德公司有关。当然,兰德公司最重要的领域还是国家安全,其研究中三分之二与国家安全事务有关。 兰德公司的研究,学术味儿非常浓厚,现在的总裁就是一个物理学家。因此兰德的报告有时分析得过于冷血,过于书卷气,也引发过别人的不满。美国空军著名的“杀神”柯蒂斯·李梅则讽刺兰德公司为“研究并得不到结果(‘Research And No Development’,其缩写也是RAND)”。1950年,兰德公司开始参与美国的冷战军事战略的制订,它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指导下出台了“确保相互摧毁”的核遏制战略。当时的兰德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家赫尔曼·卡恩在其著作《热核战争》中也展示了这个理论。这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是如此“反人类”,以至于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就以赫尔曼·卡恩为原型拍摄了著名的电影《奇爱博士》。 1958年美国一位参议员,严厉谴责兰德公司宣扬失败主义。他发现兰德公司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钱,却在研究美国在敌人面前如何体面地投降。实际上,兰德公司研究的是在战争中,敌人哪种投降对美国更划算。而在1970年4月,有媒体报道尼克松曾要求兰德公司研究取消1972年总统选举的可能性(当然后来这个研究并没进行)。P005-008 序言 军事是当今媒体最吸引眼球的话题之一。然而作为一名军人,我却深感“军事”在媒体上火热的背后,同样充满着浮躁和谬误。一方面,国内媒体的军事新闻难以满足受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量海外媒体有关中国军队的不实、甚至错误的报道,却充斥于我们身边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包括一些非常知名的媒体。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负责任的专业人士和媒体人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本书的作者就是其中一员。我和本书作者的接触,早在2004年他还在《世界军事》杂志社工作时就开始了。渐渐地,在有关军事、有关中国军队的话题中,我们都发现,国内外出现的各种对中国军队的“误读”,已经到了非常严重而且必须重视的程度。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误读?误读会造成哪些可见或者不可见的危害?澄清这些问题,不但有利于受众从深层次上了解中国军队,也有助于他们看清这个世界背后的复杂性。 本书从国家战略、军事文化、媒体需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对中国军力误读的种种现象及其背后的成因,甚至在书的结尾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解决的方法。作者通过对中国军力的深度思考和挖掘,把“误读”背后的“那些事儿”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认为作者作为新华社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利用本书,把复杂、沉重而有些枯燥的军事分析,用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既得益于作者多年军事新闻报道的积累,也源于他对军事问题的敏感和关注。 相比专业化的军事战略读物,本书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呈现事实,而且是尽最大的努力,能够使最广泛的读者理解“被误读的中国军力”的种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动因。本书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力图引发大多数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引爆他们的“头脑风暴”。正如本书所述,对中国军力的“误读”,并不都来自于国外,国内也有产生“误读”的环境和土壤。 随着中国军队越来越自信地走向国际舞台,越来越频繁地在国内外执行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国军队从低调到走到世界媒体的“聚光灯”之下,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如何客观看待中国军事力量的成长,如何客观理解国内外各方对中国军队的观点和看法,不仅仅和军队和军事专家有关。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而网络发展到web2.0阶段,来自非官方和民间的“观点领袖”所带来的影响力,即使和军事专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这种氛围之下,各种媒体及网络上既出现了很多有关中国军队发展的真知灼见,但谬误的观点也层出不穷。如何消除错误观点的负面效应,最关键的不是正确的声音有多大,而是建立一种理性、科学思考的氛围。这里,军事记者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就显露无遗了。他们不但要把专家学者的观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大众,而且要能深入采访,展示中国军队的真实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澄清“误读”的书,也需要作者这样的人来完成。 《世界军事》杂志总编、《中国军队》杂志主编 陈虎 2011年5月 后记 个人认为,中国军力被误读的问题,本质上体现的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的特殊现象。有人说现在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放眼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用传统的眼光、思想来审视新问题,误读就难免出现。 从20至21世纪世界战略大格局的变化来看,从1945年到1991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雅尔塔体系基本奠定了美苏两强的国际体系。46年间,大国并没有发生世界范围内的大战,雅尔塔体系是战略的基础,而核武器是物质的基础。从表面上看,似乎这种双强的格局是稳定的,尽管中国在这个体系中受到包围、压制,发挥的余地有限。但冷战的结束,让“不战而胜”的西方国家欣喜若狂,以至于一些西方著名的学者嚷出了“历史的终结”。确实,从资本主义的产生到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落地,所有强大的敌人均已倒下,西方专家再也想象不出,在征服了所有对手之后,人类的历史会怎样书写? 然而事实证明,历史的发展要比大部分学者认为的更加丰富多彩。几乎在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军力的变化就成了西方“敲打”中国的主要工具。在工业革命发生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逐渐占据了世界资源、科技、意识形态和舆论的主导权。相对的,中国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就从原来的神秘、博大变成了愚昧、落后。“西学东渐”蔚然成风。严格意义上说,很少有来自西方或者西方教育背景的专家能够意识到中国这样的东方文明古国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即使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其立意也根植于西方思维来描绘一幅西方所能理解的“中国崛起”的图景,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华文明的本质。 然而从1992年到今天,中国这个拿破仑口中的沉睡狮子,经济总量逐年增加,一步步把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这些西方国家甩在身后。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更成为西方媒体炒作的热门话题。同时,“中国威胁论”的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说当初“中国威胁论”仅仅是指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威胁”,那么今天的“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指中国对当前整个西方体系的冲击。而在美国陷入反恐战争的泥潭,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的崛起(包括中国军力的发展)吸引了各种各样的目光就不难理解了。 中国对当前整个西方体系的冲击,除了表现为经济总量的上升,更表现为速度的激增和经济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没有和外国发生大规模战争,国内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社会动乱,其经济的成长远景是可以预期的。“金砖四国”中,巴西、印度的成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真正在西方国家眼中“可怕”的是中国的速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80年,中国、印度、巴西的GDP分别为2020亿美元、1824亿美元和1620亿美元,可见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到了1999年,这三个数字变成了10830亿美元、4560亿美元和5730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又变成了58782亿美元、15379亿美元和20903亿美元。换句话说,中国在30年中,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了近30倍,而印度和巴西只有8倍和12倍。这种实力的剧烈变化速度,不得不让西方国家瞠目结舌。 此外,中国经济体系根植于制造业的强大生命力,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中国国力增长的所谓“担忧”。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早在建国之初就致力于建设完备的轻重工业制造体系。尽管西方曾经嘲笑过中国“衬衫换飞机”,但一个可以制造核导弹、战斗机、驱逐舰的中国在经济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其进发出的能量,就远非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可比。 比如,去年本书尚在构思阶段时,中国的隐形战机还是网友的幻想:而在今年5月即将出版之际,中国歼20战机已经在进行试飞。中国在重大技术装备上的制造能力,是中国有别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重大特点。近期美国频繁表示要重振制造业,这既是恢复经济的举措,也是对中国制造能力崛起的回应。 从西方文明角度来看,经济的崛起必然带来军力的扩张,技术的强大更能引发生产力质的飞跃。按照中国的速度,在一至两代人的时间里世界的格局就会重新洗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怎么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威胁”? 但问题是,西方的“角度”为什么就一定正确? 西方文明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它并非完美,更谈不上终结历史,反而从现在来看问题不小。然而西方文明领先世界几百年的结果,致使很多中国人包括学者的思维方式和体系都受其影响。如果我们暂时尽可能放弃原有的思维定势,就会有新的突破点。比如,中国崛起是给世界带来威胁还是更广泛的和谐与繁荣?西方的海权论是否适合中国?中国的“一国两制”对世界又具有怎样的参考意义?中国军队的“人民”属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借鉴? 面对三千年变局,西方需要换个角度,世界也应该换个角度。 问题是表象。实际体现的,是中国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中华文明是一个成熟的文明,它的成熟就在于其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并善于学习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来自于西方的马克思,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人,善于把外来理论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融合。在逆境中发展,这就是一个成熟文明所表现出来应有素质。 何谓中华民族的复兴?个人理解并不是中国军事力量如何强大,而是中华文明重新具备了与西方(欧美)文明平等对话交流的实力,有能力为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只有在这个中国嬗变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才会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和学者从理性的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当然那些不着边际的“误读”才会越来越少。 郑文浩 2011年5月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