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作者刘海军)是其中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阅读中华国粹 |
分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其他运动 |
作者 | 刘海军 |
出版社 | 泰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阅读中华国粹》,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作者刘海军)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作者刘海军)是其中一册。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围棋》分为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围棋常识;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棋坛人物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认识围棋 第一节 什么是围棋 第二节 围棋棋具 一、棋盘 二、棋子 三、棋盒 第三节 围棋的别称 第四节 围棋段位 第五节 围棋的特点 一、规则简单 二、变化复杂 三、趣味性强 四、可以益智 五、赛时较长 六、围棋还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 围棋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围棋的起源——众说纷纭 第二节 先秦——国手初现 一、举棋不定 二、孔子谈棋 三、国手弈秋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黄金时代 四、晋代名士 五、南朝皇帝 六、北朝官员 第四节 唐宋——棋逢盛世 一、皇帝善弈 二、围棋待诏 三、文人弈事 第五节 明清——从巅峰到衰落 一、明代国手 二、黄徐争霸 三、围棋四家 四、棋道衰微 第六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围棋复兴 第三章 围棋常识 第一节 常用围棋术语 一、长与立 二、关 三、冲 四、跳 五、尖 六、飞 七、镇 八、挂 九、夹 十、断 十一、跨 十二、虎 十三、刺 十四、托 十五、退 十六、碰 十七、压 十八、爬 十九、接 二十、并 二十一、扳 二十二、挡 二十三、双 二十四、挤 二十五、封 第二节 围棋的气与劫 一、什么是“气” 二、什么是“劫” 第三节 围棋的死与活 一、活棋 二、死棋 第四节 围棋的胜与负 一、分先 二、让先 三、让子 第四章 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围棋中的哲学 一、棋中有象 二、棋中有道 三、棋中有生活智慧 第二节 围棋与军事 一、兵家多棋家 二、棋法如兵法 三、围棋与战争 第三节 围棋与文学 一、围棋诗词 二、围棋与小说 第四节 围棋名胜 一、烂柯山 二、赌棋亭 三、胜棋楼 四、著名围棋之乡 五、天元圣地——同里 第五章 围棋的对外传播 第一节 围棋传人日本 一、史书记述 二、棋所四家 三、日本棋院的成立及吴清源时代的序幕 四、战后日本棋坛 第二节 围棋在韩国 一、古代韩国围棋 二、韩国现代围棋 第三节 围棋在世界的传播 一、围棋在亚洲 二、围棋在欧美 第四节 当今世界棋坛格局 第六章 棋坛人物 第一节 大宗师吴清源 第二节 围棋国手陈祖德 一、陈祖德与中国流 二、陈祖德与《超越自我》 第三节 棋圣聂卫平 一、幼年学棋 二、农场磨练 三、苦尽甘来 四、擂台风光 第四节 棋坛妖刀马晓春 一、马晓春的棋手生涯 二、马晓春的教练生涯 三、马晓春其人其棋 第七章 网络圈棋 一、网络围棋对弈现象 二、网络围棋对弈特点 三、围棋比赛的网络直播 四、网络围棋的魅力 试读章节 与象棋、国际象棋等其他棋类游戏相比较,围棋的规则是最简单的。棋手面对的是一张空棋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棋盘上的任何一点落子。所有棋子的性质功能都是相同的,没有任何限制。而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空间就相对局促得多,不仅对棋子的功能作出种种限制,而且行进路线往往也十分狭窄,像国际象棋,摆满棋子以后,就只剩下32个空格。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棋盘上会出现“宇宙流”之类的行棋风格。围棋的广阔空间和自由行棋的规则为棋手想象力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实现,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二、变化复杂 在所有棋类项目中,围棋的变化是最为复杂的,素有“千古无同局”之说。有人还就一局棋的变化可能性专门做过研究,得出的数字高达750多位。计算机可以下出高水平的国际象棋,像电脑“深蓝”可以战胜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是目前最先进的电脑也只能达到围棋业余中级选手水平。制约计算机围棋程序发展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围棋的复杂性。一般而言,一盘国际象棋的比赛很少会超过100个回合。而围棋比赛常常会突破300手。手数越多,变化就越复杂。 变化的复杂性决定了计算的复杂性。局势的优劣,转换的得失,杀气的长短,劫争的输赢,官子的大小,最终的输赢,都需要计算。要做到计算准确,并不容易。围棋比赛中甚至发生过裁判点错目的情况,这在象棋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趣味性强 围棋有一个很有趣的别称叫“木野狐”,形容其像成了精的狐狸一样,善于迷人心性。围棋艺术虽然博大精深,入门却相对简单,只需稍加点拨就可以对弈。学会以后却很容易让人痴迷,金庸先生就曾经说过,在他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且下了一两年的,没有一个不废寝忘食般热爱的。苏东坡流放海南岛,看他儿子下棋,一整天都不会厌倦。看棋都如此痴迷,围棋的魅力可见一斑。 四、可以益智 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达人教授等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人员分别完成了下围棋和下国际象棋时的脑功能核磁成像实验,对两者的脑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后发现,下国际象棋时多用左脑,下围棋时则右脑活动占优势。下围棋时,位于大脑额叶、顶叶、枕叶、后颞叶的多个脑区被激活,而且右侧顶叶的激活强度高于左侧,显示出右脑优势。下国际象棋时则相反,更多使用的是左侧顶叶。韩国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有83%的学生家长认为围棋对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有近一半以上认为围棋对大脑开发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围棋是一项非常需要动脑筋的运动项目,所以精神医学专家一致认为下围棋可以把人们从日常繁杂的工作和学习中解脱出来,并且效果十分明显。围棋对解除紧张情绪和保持精神健康也非常有益。好的棋手在从事别的工作时,常常条理清晰,讲究效率,随机应变,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赛时较长 围棋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的复杂性使围棋比赛的平均时间比世界所有的棋类都长。围棋比赛的时间通常长达6—8小时,日本有的重大比赛要进行两天。在日本围棋史上,曾出现过一盘棋持续几十天的纪录。对弈时间较长对棋手的体力的要求很高,棋手在重大比赛后,体重有时要减轻一两公斤。如何在较长时间和高度紧张的比赛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相比之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对弈时间就短得多。 古人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艺。艺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人的一种精神游戏。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以后,便会产生种种的精神需要,于是便有了艺术。艺术是非功利的,以自由、快乐、和谐与美为旨归。 围棋作为一种竞技游戏,一种战争游戏,首先追求的当然是胜负。但是作为一门艺术,它又是符合美的规律的。首先从形式上来说,棋盘棋子,一方一圆,“围奁象天,方局法地”,天地方圆之间,便有一种对立和谐之美。其次从行棋的方式来看,围棋有好形坏形之分。如果说跳、飞、虎、扳头、拔花等是让人看着就舒服的美的形状,那么笨拙的尖、愚形三角、团形子、分裂形、后推车、二子头被扳就是愚笨而且丑陋之形,通常情况下,美的一手也往往是合理的一手。有的棋手宁愿输棋也不愿走出俗手、恶手,这在其他棋类比赛中是不可思议的。从围棋比赛的过程来看,围棋比赛的复杂性导致围棋比赛的局势判断不具备直观性,有的比赛,其实最优秀的选手也难以对局势作出精确的判断,因此围棋比赛往往充满戏剧性,强烈的戏剧性也使围棋充满了艺术之美。P10-12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