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收藏怎忍细说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张世科//张晋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收藏江湖风大浪急,初涉收藏者特别渴望有人能在自己的收藏过程中及时给予提醒。张世科、张晋编著的《收藏怎忍细说》为初涉收藏的读者提供收藏的经验,讲述收藏中的各种经历,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实生活里,本书能为您的收藏带来些许启迪。

内容推荐

制假、设局,统统现形;淘宝、鉴宝,妙在其中。

张世科、张晋编著的《收藏怎忍细说》所讲的故事,大多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实生活里。故事的主人公,无论是打眼还是捡漏,无论足得意还是失望,他们的故事都一再让我们警醒:收藏界的误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了识别误区的能力,以便绕着走;即便你不幸跌进了误区,你是否有自我反省能力,以便跳出误区。《收藏怎忍细说》在讲述收藏故事的同时,也以编后记的方式揭示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道理。从这点看,此书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深层的人性。

收藏怎忍细说?本书值得细读。

目录

收藏这杯酒需要细细品(代序)

第一编 收藏界近年有点乱

 一只会唤鸡的磬

 从20元到2亿元的时空跨越

 “鬼谷子下山”后去了哪里

 自家的祖坟挖不得

 “五毒”盛行的收藏界

 秦兄买匾记

 且看白明如何被“熟杀”的

第二编 收藏界权威今何在

 “出口转内销”的商代青铜器

 史树青的尴尬

 让故宫专家打眼的“北魏陶俑”

 假古董闯进大故宫

 吴奈先生的“无奈”

 中外专家“走麦城”

 令人汗颜的荣宝斋拍卖“眼力”

第三编 历史的真相难掩盖

 甲骨一片天下惊

 谁是“兰亭热”的顶级推手

 《平复帖》何以“二进故宫”

 张伯驹情系《游春图》

 唐昭陵“两骏”是怎样去美国的

 尚在“哭泣”的《剩山图》

 蒙元“渎山大玉海”何日能团聚

第四编 历史如歌,收藏如酒

 世上真有“鬼吹灯”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李建成

 马舞大唐春

 谁是岳飞之死的第一责任人

 重教而不尊师的康熙

 “洛阳铲”并不神秘

 中国文物外流真相大揭秘

结束语谨记收藏途中有误区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只会唤鸡的磬

话说在湖北省某博物馆2009年春组织的一次民间无偿鉴宝活动中,出现了一只战国时期的青铜磬。该磬为当地一农家所有,是该家男主人在自家责任田里翻地时得到的。在他家存放多年,因无他用,便被女主人用来召唤鸡子。说来也怪,她家的鸡子无论何时听到女主人的击磬声,都会很快围过来吃食。这次鉴宝活动举办时,该家女主人便在邻居们的鼓动下,拿着这只磬来到了鉴宝现场。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本次活动的博物馆中就藏有这样的一只磬,而且是个仿品。当该馆馆长见到这只青铜磬时,非常震惊,告诉该农妇自己看不准,想把它留下来找几个专家一同鉴定一下。当第二天农妇再次来到该博物馆时,却被告知她的磬是个赝品。该农妇也没太在意,就直接取回了家。奇怪的是,当她再次拿出这只磬召唤自家鸡子时,鸡子已不为所动。该农妇先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怀疑自己的东西被掉了包。她又去找举办方,对方自然不会承认。不得已,在有心人的点拨下,她报了警。

公安机关迅速介人了此事。该博物馆馆长起初还狡辩,坚称他原有的磬是真的,农妇是诬告。公安机关便把两只磬都拿到了农妇家,用两只磬分别召唤农妇家的鸡子。如此一来,便真相大白。原来该博物馆馆长起了贪心,以为农妇好糊弄,玩起了以假换真的把戏。

该博物馆馆长弄巧成拙,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仅没有偷换成功,据说还丢了乌纱帽。由此可见,做人还是实在点好。

编后语:

用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的办法,去偷换别人的藏品,这样的事情在收藏界并不新鲜。然而,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堂堂公立博物馆里,多少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这位馆长,本意也许是为了增加其所在博物馆藏品的分量,去假留真,其爱宝之心可鉴。然而,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尤其是其职业操守和道德。在我们为农妇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再一次提醒我们:评价一位鉴赏家,不仅要看他的眼光,更要看他的为人。

从20元到2亿元的时空跨越

故事发生在2006年的辽宁省鞍山市。一件属于鞍山市博物馆的元代青花八棱瓷罐备受瞩目,因为全世界仅存两件,而且随着元青花收藏热的急剧升温,其市场价值保守估计当在2亿元人民币。这一消息刚发布出去,便引来了官司。随后,这件元代青花瓷罐的原主人也浮出水面,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鞍山市博物馆撤销当年的“买卖合同”,索回这件元代青花瓷罐……

刘大叔和谢大婶老两口就是这件青花八棱瓷罐的原主人,在这之前老两口对这件青花瓷罐的市场价值一无所知。知道这件瓷罐的身价已是“天价”后,老两口的生活也被彻底打乱了。

说起这件青花八棱瓷罐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刘大叔的老家是河北东光县东北营村,祖辈里曾有人在清朝做官,酷爱收藏。这件青花八棱瓷罐就是家里祖传下来的宝贝之一。至于其祖上于何时何地获得此罐已不可考,只知世代传承至今。刘大叔和谢大婶1963年结婚后一直在鞍山生活,当年谢大婶每个月只挣38.5元钱,刘大叔的工资也不高,除了抚养孩子补贴家用外,孝顺的谢大婶每个月还坚持往河北婆婆家寄20元钱。在河北老家,街坊邻居都知道刘家远在鞍山的儿媳妇特别孝顺,刘大叔的父母也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

1974年,谢大婶带着4岁的女儿坐火车到河北老家探亲时,婆婆就把家里祖传下来的青花八棱瓷罐和其他一些古董送给了她。这是一件通体布满多层纹饰的松竹梅纹八棱大罐,罐高39.7厘米,直径15.3厘米,腹部八面绘有松、竹、梅及莲池水禽图,纹饰繁密,质地莹润,绘画生动,气韵非凡。回家的路上,谢大婶和女儿小心翼翼地保护瓷罐,生怕不小心碰碎了。  当时刘大叔和谢大婶住在两间平房里,地方小,孩子多,两口子总怕孩子玩耍时不小心碰碎了瓷罐。就在这个时候,两口子听说鞍山市成立有文物站,专门收购民间文物,两人一商量,觉得与其把这只罐子放在家里怕打碎,不如放在文物站里。P3-6

序言

收藏这杯酒需要细细品

我们之所以把收藏比喻成酒,是因为收藏过程中存在着太多与酒相似的元素。比如说酒的滋味有酸甜苦辣之分,收藏界的故事同样有悲喜愁欢之别等。有道是:“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眼下,生活中虽然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就人们生活的富足与安康而论,无疑是五千年未有之盛世,因而才有了名副其实的“第五次收藏热”。

那么,在你摩拳擦掌,准备在收藏领域一试身手时,是否要做些必要的准备?比如你是否需要明了为什么收藏,收藏什么?收藏活动需要哪些技巧?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一、人们的收藏冲动来自哪里

自古以来人们之所以费时、费力、费钱地搞收藏,我们认为这首先是和古玩自身的魅力分不开的。而古玩的魅力首先就在于它的可观赏性及所蕴涵的历史信息。既然人对未知的追求是天生的,因而对未知的追求,必然促使人们去寻找古玩背后隐藏的东西,探求其内在的秘密。

其次,对古玩的共同兴趣还可以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平台。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能长期地相聚在一起,除却利益因素外,主要的就是拥有共同的兴趣。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历史上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在此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再者,世俗地讲,古玩是财富,在盛世能保值增值。人们在收藏古玩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乐趣,而且还能实现其财富的增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把古玩跟股票、房地产并列,认为古玩是继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之后的又一投资理财方式,就是这个道理。

古玩相对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理财方式,严格说来,是有其特殊性的。因为古玩的升值空间,恰恰在于它的“稀缺性”、“传承性”和它背后的历史、人文、艺术含义。如果没有了这种特殊性,古玩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比如股票、房地产背后很少有故事,或者说没有什么“文化”。就“投资”而言,投资者很少能对自己所购买的股票或者房地产产生感情。一旦发现有利可图,投资者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而古玩则例外,一个成功的收藏家或古玩投资者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藏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不热爱古玩的人,是很难买到真品的,而且也注定不会成为成功的古玩投资人。

二、如何理解古玩的含义

关于古玩,著名的陶瓷专家白明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见解,大意是:凡古玩者,一定是古人留下来的艺术珍玩。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的背后具有极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因素,而且在于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文物也好,古玩也罢,其实都是先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特意”留给后人的一个个闪烁着文化之光的“标志”,而这种标志无不带有“人类孤独心灵”的惆怅。

古玩既然是人类文明所特有的文化物质遗产,或叫“人文的标志”,那它自然就有着超乎寻常的价值,也就不是、也不该是任何人都可以俯首拾得的“玩意儿”。

古玩的种类很多,大抵上可分为三类。

其一,古人遗留下来的日用品。这类物品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满足、方便当时的日常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注重的是“实用”,因此形制上也许较为粗糙。这类物品大概占当今收藏爱好者现有藏品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比如陶瓷类中各种盘子、碗、罐子、壶(古代叫“注子”),甚至包括“夜壶”(古代叫“虎子”)等。这类物品,我们现在仍能不时见到。

其二,古代工艺品。这类东西是在古代文人甚至是在封建帝王的“指导”下,由拥有相当技艺的工匠们制造的,约占现代古玩藏品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景泰蓝”,各种各样的雕漆制品、刺绣作品,当然也包括瓷器和玉器。即使是北宋有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制品,明代永(永乐)宣(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等也都属于工艺品。因为这类东西强调的主要是制作艰难、工艺繁复,其用途也不外是为人们的家居生活作装饰。

其三,古代艺术品。这类艺术品,在古玩的范畴里最多只占约百分之十的比例,这种古代艺术品不仅不是普通劳动者创作的,而且也不是一般工匠制作的,而是由历朝历代的文人自己创作的,是一种供文人把玩、供帝王享受的艺术珍品。这些艺术品在某种意义上讲其实用价值已让位于观赏价值,养眼的成分已远远大于实用的意义。因此,这种艺术品往往最能代表文人的个性,它们的身上往往包含着某种能震撼人们心魄、激发人们情感的美学基因。这类东西应该说是太少太少了,而且令人难堪的是,在收藏界,有时候就算这类艺术品真的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有些人也未必就能认识到它的价值和意义。

三、收藏古玩的必要准备

既然人们在收藏过程中不仅能得到乐趣,而且能实现财富增值,那么,从事古玩收藏对于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来说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在涉足收藏之初,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呢?

第一,我们要懂得古玩的真谛在于玩,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心态和时间,只有良好的心态加上充足的时间才能换得金钱。从事古玩收藏,去品赏历史,欣赏艺术,提高修养,这一切都是急不得的。因此我们认为,收藏时应该把知识和时间当朋友,把盲目和冲动当敌人,这样就会在收藏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或者说事半功倍。

第二,我们要知道人们对古玩的热爱,归根结底是对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崇拜。涉足古玩收藏,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从而不断掌握经验或者说练就眼力的过程。至于如何认识收藏,我们认为端正收藏态度,学习收藏文化,掌握收藏技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正确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对初涉收藏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要多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决定了有志于在收藏领域一展身手的人,必须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因而首先必须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关系与各朝代的先后顺序。如果你对朝代名称都一无所知,连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都一知半解,显然无法进行有效的收藏。其次,要认真学习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清楚古玩与文物的区别。搞清楚哪些藏品个人不能收藏,哪些是国家禁止出口、出售或赠送给外国人的,从而提高收藏者的法律意识,做到始终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收藏。最后要认真学习收藏鉴别真伪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从而科学地进行收藏。

其二,要多请教。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多交朋友,尤其要多交那些人品佳、专业技能精的人。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前提是这个“君”必须是当之无愧的。多和藏友交流鉴赏心得,学习鉴赏技巧,传递藏品信息,探讨相关问题,以提高对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认识和对其经济价值的了解,以期使收藏活动能够更广泛、深入、有效地展开。

其三,要多“练眼”。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然而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必须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使书本知识真正成为辨别真伪的实战能力。初人收藏品市场,不能按图索骥,急于求成,更不能自以为是,心热性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知识缺乏、眼力不足又无行家“掌眼”的情况下期望一下子收到很多高档精品,贸然行事,注定会“走眼”损财的。要知道,市场上的赝品多如牛毛,稍一疏忽便可能后悔莫及。所以,以多看多问少买或不买为好,有条件的可请收藏界经验丰富的朋友为你“掌眼”。即使自己能够独立鉴别,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高档或高价藏品,还是要请行家里手帮助指导的,目的是尽量少在市场上交学费。

其四,要多了解。不论何种收藏都必须了解市场行情,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藏品价格。由于不同的藏品有着不同的成交方式,因此,藏品的行情自然会有起伏,即使同一个藏品在拍卖会、收藏品市场或者街头巷尾的地摊上,其成交价格也是有较大差别的。因此,必须到相关的交易场所进行调查,了解信息,掌握行情。如条件允许,还要多参加相关的交流会、联谊会,及时关注金融动态,综合各种信息,反复进行比较,以期得出评判自己藏品应有价值的正确结论。

其五,要多考证。就是指通过反复熟悉、揣摩藏品,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藏品风格人手,悟出其中要旨,总结出其内在规律来。通过考证鉴定,可以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形成追求最高。‘眼力”的储备,使收藏者达到火眼金睛的较高境界。因此,多考证,不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求知过程,而且能够不断提高收藏者的兴趣和鉴别能力。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四勤”(即眼勤、脑勤、嘴勤、脚勤)和“四心”(即专心、细心、耐心、恒心)相统一。总之,读书求教的过程就是收藏者长知识、练“眼力”的过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鉴别能力,才能不断地辨假识真,才有望不断地“捡漏”。

由此可见,收藏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实践经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能把收藏搞出名堂的,一定得是在这方面下过工夫且相当有财力的人”。比如收藏陶瓷,你就必须懂中国历史,懂当时的社会背景,懂艺术,甚至于懂美学,懂宗教,懂陶瓷烧造的技术方法、成分结构等。如果你执意要玩陶瓷,除了和朋友交流,或者经常到博物馆参观外,你不妨先从一块块有历史年份的小瓷片玩起。瓷片标本可以说是最经济的教具,通过把玩它,你完全可以把玩出古代陶瓷的感觉和真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购买藏品时,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极其重要的。

一不要轻信花言巧语。在收藏过程中,大多数卖主都喜欢夸夸其谈,无中生有,胡乱编造藏品的来历,甚至瞎编曲折迂回的故事。什么家藏祖传、名人遗物、何时何地出土等,说得煞有介事,或大肆吹嘘自己的鉴别水平如何精深,该藏品又请哪位大收藏家考证过云云,讲得天花乱坠。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卖主的目的无非是想引你动心,对他深信不疑,好让你掏钱买假货。所以,不能被卖主们的夸夸其谈所诱惑,更不能被其美妙动听的故事所迷惑。经验告诉我们,有故事者往往十有八九是赝品。

二不要对他人的盛情推介掉以轻心。有些卖主十分热心地向你介绍藏品,又非常热情地向你兜售,甚至将藏品送上门来。须知过分热情必有所图,这时你要对其所兜售之物的可靠性、真实性抱有警惕。此外,要特别注意防范售假者请名人、朋友、熟人做“托儿”前来售货。

三不要轻率行事。当寻找到一件藏品时,不要一见到物品就喜形于色,或言行失态地流露出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一旦被卖主窥透和探出你的心态,那他一定会乘机抬价,使你难以用低价购得。

四不要操之过急。卖主们往往把目光专门瞄准那些性情急躁的人,如果你饥不择食,急于求成,不但花了冤枉钱,还可能被卖主耻笑。所以要耐着性子,不急不躁。此外不要贪图便宜,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当遇见一件藏品时,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喜怒不形于色。

选购藏品要立足于“四性”,即真实性、独特性、完整性、稀缺性。在确保“四性”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四性”的统一。真实性要求对藏品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藏品是不是真品。由于收藏品市场上的仿品、伪品、赝品,一无收藏价值,二无经济意义,所以,作为收藏者一定要坚持非真不买的思想,坚持购买真品。独特性是指由于收藏品千姿百态,风格各异,故应注重收藏品独特的一面,比如具有独特风格、独特工艺、独特造型,注重包含一定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藏品。完整性是由于品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藏品价值的高低。所以,在选购藏品时,必须注重其品相的完整性,应以无伤、无破、无残的为好。稀缺性是由于“物以稀为贵”,大众的藏品由于存世量多,升值的可能性就小。而流传年代越久的藏品其损坏必然就越多,又加上古玩的不可再生性,故存世量越少的藏品升值的潜力必定越大。切记:藏品不在多,精美为上;物品不在大,完整为好;器物不在古,殊巧则名。

四、收藏途中有捷径

虽说眼下你对收藏做好了功课,有了必要的知识及专业技能储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技巧问题。实践证明,有明确的收藏目标,有准确的收藏定位,加上自己韵勤奋努力,收藏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从事收藏活动,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因此,除了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精神外,讲究收藏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如果方法得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收藏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学识、修养、经济实力等,选择一个符合自身个性的收藏专题,这不仅有利于有重点地收藏,而且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必须牢记:一不要贪多求全;二不要进行“大杂烩”式收藏;三不要赶潮流,逐热点;四不要图离奇,钻冷门。无论你是收藏字画、邮品、钱币,还是收藏玉器、瓷器、铜器,要想达到增值的目的,都必须在了解市场动态行情的前提下,从众多藏品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品种作为投资方向。尽量不去碰那些自己不熟悉的藏品。

收藏作为一种兼具研究和投资双重目的的文化活动,人们在追求高雅艺术享受、陶冶情操的同时,自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况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藏活动本身也是一项经济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须知从事这项工作,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收藏意识和经济理念,而且在坚持藏品的艺术性与稀缺性相结合的同时,最好把握盯三要、三不要”。

一是要注重收藏研究,而不要过分沉湎于对藏品的把玩。要勤于探讨藏品及与其相关的问题,探究其历史、科学和艺术内涵,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实施藏品的再创造,使藏品具有更高的文化品位。如果整天满足于对藏品的玩弄,或仅将藏品作为亲朋好友闲谈的话题,甚至将收藏作为在人们面前炫耀财富的资本,就会陷入误区。因此,收藏爱好者要想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所收藏品的档次,就必须对所收藏品加以详尽的研究。如有可能,最好能写出赏析性的文章来,因为只有当你自己动笔时,才能真正地认清自身艺术素养的浅薄,从而促使自己主动去学习、研究、探索,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通过研究,你能亲身体验到收藏的真正内涵,并不在于你的已经拥有,而在于收藏的过程中,即从萌生兴趣到接触藏品,从初步认知到有了评价,从开始寻购到深入考证,直至鉴赏和研究。收藏活动给收藏者带来的心灵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升华、事业上的成就感,是要远远超过金钱回馈的。诚如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所说:“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二是既要注重收藏的文化内涵,也不要忽视藏品投资的风险。收藏与普通投资虽有共性,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普通投资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它是以获利为唯一目的,而收藏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其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兴趣和娱乐需求。因此,收藏是一种兼具文化与投资双重目的的活动。需要铭记的是,与许多投资一样,收藏中也有相当大的风险。由于收藏目前还处于自发和自流的状态,没有独立、完整的价格体系和运作方法,加之渠道及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从而使得收藏活动许多时候都显得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所有这些常常使收藏品价格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致使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活动中,如果出现问题与风险,就无法解决。因此,广大收藏爱好者需要多加谨慎,不要简单地把收藏当做能获取暴利的手段而去投资。事实上,在收藏领域里想要赢利,其难度系数不比其他投资小,收藏的风险并不比其他投资低。像股票等投资虽然风险也不小,但其交易途径毕竟正规,可参考的资料也比较全面,人们对其操作过程较容易把握。而对收藏的行情变化,可供参考的资料虽多,但不同藏品的价格差异太大,藏品的交易价格与实际价值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你急于把藏品拿出去“兑现”,也往往是兑现价格低于其价值,一般的收藏者大多数只能做到微利或保本而已。

三是要注重藏品的内在价值,而不要片面或过分地去追求金钱的回报。收藏品作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从而具有历史、科学、艺术、审美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价值,而其经济价值又与其品位、存世量及收藏爱好者人数多寡有关。正是由于藏品有着多方面的价值,也就决定了它有多种功能(文化娱乐、教育启迪、科学研究、社会交流和经济投资等),最终才确定了它有多渠道(长期的、短期的,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的回报,仅注重某一方面的价值而忽视另一种功能和另一渠道的回报则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对藏品的价值应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杏则就会陷人误区。藏友们要多注重藏品的文化娱乐、教育启迪、科学研究和社会交流功能,这不仅可以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而且还可以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思想道德修养。相反,如果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过分追求藏品的经济回报,整天只盘算着你的藏品每年能增值多少,那么你不但享受不到收藏的乐趣,而且还会被藏品的增值、贬值、转买而弄得心力交瘁。总之,须要谨记的是,收藏之道是“进可治学,退可自娱”的!

后记

收藏江湖风大浪急,初涉收藏者特别渴望有人能在自己的收藏过程中及时给予提醒。这也正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如果本书能为您的收藏带来些许启迪,编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编者最想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非常感激。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感谢单占生老师及出版界的朋友们!如李辉先生、陈炜先生、王井起先生、丁淑芳女士等!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本书能以最快的速度向读者呈现!同时也感谢我们的同事与家人!正是有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鼓励我们夜以继日地写下去!

张世科张晋

2011年5月于郑州明韵清风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