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处》由侯宜杰著:回眸中国百年宪政梦,在历史的转折处,中国如何转型?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非常贴近我们的时代,其间发生的一切事件和活动在政治舞台的人物,对于中国未来如何转型都有启示或借鉴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的转折处/南方周末原创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侯宜杰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史的转折处》由侯宜杰著:回眸中国百年宪政梦,在历史的转折处,中国如何转型?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非常贴近我们的时代,其间发生的一切事件和活动在政治舞台的人物,对于中国未来如何转型都有启示或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历史的转折处》由侯宜杰著,在历史转折处的关键人物在思考什么? 在这里,我们读懂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小民为什么视官长如仇敌?清末的人民是如何促成立宪制度的?清朝违背实行立宪的承诺为什么加速灭亡?晚清专制政府为什么反对宪政?人民为了争取言论自由曾经做过哪些努力? 《历史的转折处》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清末民初诸现状 晚清的贿赂名堂 透明的选举 同文馆招生风波 两次不同的庆祝 剪辫风云 “大阿哥”溥侑的立与废 “官屠”岑春煊 “三霖公司”斗权贵 革命党人做贼 汤氏两兄弟 如出一辙 杨乃武与《申报》的一段机缘 第二章 预备立宪时代 预备立宪是怎样搞起来的 尚其亨出国考察丑闻 咨议局不愧为代议机关 中国最早的议会——资政院 晚清地方自治的尝试 刑法的里程碑 温世霖请愿获罪 末代状元刘春霖 资政院的两位总裁 民政部尚书善耆 刘廷琛拍马取辱 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 清朝何以速亡 第三章 民国后的袁世凯 袁世凯:从出山到逼宫 暗杀宋教仁的主谋尚难定论 袁世凯为何设置“国务卿” “国民代表”推戴袁世凯当皇帝 袁世凯的“信义” 1915年帝制派的“国情”论 “六君子”与“二陈汤” 第四章 人民理应享有自由 预备立宪时期的结社集会自由 预备立宪时期的言论自由 《大江报》两遭封杀 封杀书报应堂堂正正 袁世凯剥夺国人言论自由 “挂羊头卖狗肉” 试读章节 晚清的贿赂名堂 贿赂行为自古就有,历来不断,其名堂始于何时,则无从查考。笔者孤陋寡闻,见到贿赂名堂出现于正史之中的是明朝嘉靖年间。据《明史‘杨允绳传》记载,总督和巡抚到职的时候,照例要贿赂权要,名为“谢礼”;有所奏请,也要贿赂,名为“候礼”。及其任满营谋升迁,或是避难求去,或是犯罪想着补救,或是做错事情希图庇护,那就“输贿载道”,花钱更多,只是这些均无什么名堂了。 晚清的贿赂名堂很多,而且还都有个很动听的名字。如过年送钱叫“年敬”,过节送钱叫“节敬”,夏天送钱叫“冰敬”,冬天送钱叫“炭敬”,地方大员出都送钱叫“别敬”,喜庆事送钱叫“喜敬”,送给女人的叫“妆敬”,送给读书青年的叫“文仪”,送给门房的叫“门敬”,送给仆人的叫“跟敬”。另外,尚有“陪敬”、“菲敬”等等。至于专门为买官、免罪等而进行的私下交易,有什么名堂那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的京官俸禄不高,“养廉银”也不是很多,又没有条件搜刮民财,加上应酬多,生活一般并不十分富裕,无不想“吃”地方官,从他们身上捞一把。每遇督抚司道进京,邀请宴会,迄无虚日。即使素不相识、绝不相关者,也具帖邀请。地方官害怕得罪他们,临行皆要分别厚薄和地位高低,到各家“留别”,仅此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例如张集馨,1845年补授陕西督粮道,道光皇帝召见后,他离京赴任时,仅“别敬”就用去一万七千两;以后升四川按察使,“别敬”用去一万四千两;再升贵州布政使,用去一万一千四百两,六部尚书和都御史各一百两,侍郎与九卿各五十两,章京十六两,如有交情,或通信办奏折,则为一百两或八十两。另据同乡、同年和家世多少不等。张集馨是一位清官,第一次送“别敬”完全是借的钱,尚且如此之多,无怪清贫些的地方大员视进京为畏途了。对于那些私囊已饱、肥得流油的地方大员来说,这些是不成问题的。他们的行贿钱是哪里来的?当然都是下属奉献的,他们也是受贿者。官员送钱,平常有所谓“三节”、“两寿”。“三节”指端午节、中秋节和年节,“两寿”指受贿者本人及夫人的寿辰,再就是夏天和冬天各一次的“两敬”。据张集馨所说,他任陕西督粮道时,送将军的“三节”、“两寿”,每次八百两;送两名都统每节每人二百两;送八名八旗协领每节每人二十两,上等白米四石;巡抚分四季致送,每季一千三百两;总督按三节致送,每节一千两。银两之外,尚有表礼、水礼和“门敬”等杂费。 地方官到京里中央各部门办事,各部门承办人员也索要银钱,否则,就故意刁难,让你办不成事。地方官为了顺利办事,都有馈送。这些均属于普通的馈送,少则几两,多则十几两,算是照例。到了后来,就逐渐增加了。 1903年,庆亲王奕勖当上首席军机大臣也就是政府的首脑以后,情况发生突变。奕勖以贪婪枉法、卖官鬻爵著称,无钱不要,无贿不收,少亦不嫌,多则更好,细大不捐,来者不拒。各官皆有价目,官员买官都得走他的门路,故其门如市,人们将他的府邸戏称为“老庆记公司”。还在他当上首席军机大臣之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听说首席军机大臣荣禄病危,奕勖将要进入军机,马上派杨士琦带十万两银票送去,并对他说:“这些微数目不过作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奕勖从未一次得过十万两,当即笑嘻嘻地接受了。此后袁世凯报效得更多,月有月规,年有年规,节有节规,按时奉送,庆王府的年节、生日、请客、婚嫁、子孙满月及周岁,一切费用,都包了下来。1904年,御史蒋式理听说奕勖在汇丰洋行存款超过百万,上奏参劾。奕勖大惧,赶紧贿买洋行的人作弊,躲过了一次厄运,但事后依然如故。陈夔龙当了直隶总督后,每年必定送去“冰敬”、“炭敬”数万两,其他缎匹、食物、玩好等尚不在内。陈璧送给他东珠、鼻烟壶等珍宝和五万两银票,一跃而升为侍郎。1907年,直隶道员段芝贵为了获得高官,先将其子、农工商部尚书载振所倾倒的天津歌妓杨翠喜赎出献上,后来又送奕勖十万两寿礼,不久升署黑龙江巡抚,招致御史弹劾,引起政坛一场轩然大波。奕勖仍不思悔改,反而更加肆无忌惮。1908年3月其七十大寿时,京内京外各官皆来送礼。他表面上告诫属下不收礼物,暗中却准备好几个册簿,按送礼的厚薄多寡分为四级,一级为福字册,登记现金一万两以上及礼物值三万两以上的,另外存记其名在手折中;二级为禄字册,登记现金五千两以上及礼物值一万两以上的;三级为寿字册,登记现金一千两以上及礼物值三千两以上的;四级为喜字册,登记现金一百两以上及礼物值数百两的;不满一百两的列为另一册,寿言、诗文、屏障、楹联亦按册登记。仅此一次庆寿,据说所受现金总数不下五十万两,礼物不下一百万两。 上行下效,在奕勖带领之下,整个官场贿赂公行,官以价论,政以贿成,腐败至极。对此,朝野皆不讳言,谁都承认:“今日之政府诚腐败,且腐败至不可收拾。”(《今日政府之真相》,《大公报》1910年3月10日)“在上者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坦然无可忌惮;在下者辇金载宝,钻营奔竞,恬然绝无羞耻。”(茶圃:《论筹备立宪当先整肃纪纲》,《国风报》第1年第17期)只要能够得到富贵,虽“巨奸大猾,俯首摇尾,不以为辱”(《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126页,中华书局,1979年)。“上以贿求之下,下以贿献之上”,“衣冠之俦,官署之中,宴会之场,莫不日运动、运动”。(《论贿赂为宪政上之最大障害》,《大公报》19lO年1月17日)官场变成了“运动场”、“交易所”,这些人整日忙于收贿行贿,钻营夤缘,拍马逢迎,看戏,打牌,上馆子,逛妓院,不仅没有精力研究宪政,把预备立宪搞好,而且十分害怕民权发达以后丧失权位利禄,视立宪如洪水猛兽,嫉之如蛇蝎,恶之若仇敌,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破坏。 对于吏治的腐败黑暗,朝廷是清楚的,也曾三令五申进行整顿,然而其已病入膏肓,没有多少成效,腐败反而更甚。广大人民恨透了当官的,把官场比之为“如虎之猛”,“如狐之媚”,“如蛇之狡”,“如虿(蝎子之类的毒虫)之毒”,“如无知之偶(木偶)”,“如钻泥之鳅”,“如黑暗之洞”,“如无底之渊”,“如谷木之蠹虫”(《官场九如颂》,《大公报》1904年5月5—8日)。他们愤怒地指出:“呜呼,官诚今日中国之蠹哉!”(《中国今日之官箴》,《神州日报》1908年4月25日)他们说:“作官的对待小民直如同牛马,比奴隶还不若”,“小民还说作官的好吗?那一切的感情还好的了吗?你瞧现在无论什么报纸上,只要一讽刺作官的,是看报的人就没有不拍手喝彩的。不怕有三五个人交谈,但是一提到官场一层,你就去听吧,没有说好话的,这种现象大概得属我们中国为尊了。现在小民视官长如仇敌……中国作官的确是国民的公敌”(《论中国国民对于官场感情最恶的原因》,《京都日报》1909年10月20目)。 P002-005 序言 自序 本书付梓之前,出版社刘志一先生嘱写序言。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又不好意思方命,踌躇再三,只得写上几句。 退休以后,成了“自由人”,个人的活动空间很大。家政之余,空闲下来,又觉无聊,思来想去,仍不能忘情于过去所学。只是由于年迈体衰,精力不济,记忆力锐减,加以住所离单位太远,借书困难,不敢妄想于学术上有所造诣,便打算学着写点随笔之类的文章,反正成与不成,均无所谓,权作度过余生的消遣。于是开始漫无边际地翻阅个人的藏书,有时古代,有时近代,兴之所至,随心所欲。自然,在翻阅的同时,也思考一些问题。遇到感兴趣者,或为人所不知,或为人所不谈,或有争议,或为掌故者,就搜集起来。适在此时,有家报社约稿,试着写了几篇,居然被采用,以后又从搜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些题目继续写。本书中关于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作品,就是近三四年陆陆续续积累下来的,有些已经发表,有些尚未问世。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晚清与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非常贴近我们的时代,其间发生的一切事件和活动在政治舞台的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革命的,还是反动的;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无疑更具启示或借鉴意义。书中的文章,大部分属于此类。虽然不少为读者所熟知,但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愿这本小书能对读者有些微帮助。 南方周末图书工作室总监张英先生对本书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刘志一先生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书名亦为刘先生所定,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侯宜杰 2012年11月30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