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凤凰卫视这些年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张林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媒体的现代革命是由四个疯子折腾出来的。

不是吗?

第一个疯子出现在1925年。

那一年,英国青年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当时,这个病歪歪的青年为了搞到一点钱研究电视,跑到伦敦大大小小的报馆去求情,门房接到的指示是“把那个疯子赶走”。

后来,他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象搬上了屏幕。

从那一刻起,电视就注定要改变世界。

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在常人眼里,所谓天才,都是疯子。

第二个疯子的出现与第一个疯子相隔了20年。

1945年,一个名叫阿瑟·克拉克的英国大兵说出了一句让世界震惊的话:优胜者将是第一个飘过月球的人。

这句没头没脑的疯话,让阿瑟·克拉克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预言家。

这个想象力超群的人物,才是电视传播的真正先知。

在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卫星是什么怪物的时候,克拉克预言了通信卫星。他在《世界无线电》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地球外的中继》,提出了关于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不仅预言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还重新界定了关于国家主权的概念。也就是说,国家安全仅仅保卫自己的领空是远远不够的,在比我们的领空更高更广的天际,一颗与地球同步转动的卫星将会把某个国家的一切秘密尽收眼底。

“紧紧系在悬索上的大圆盘形太阳帆,已经鼓满了宇宙间的长风”,“它是那么的轻,一平方公里薄膜只有1000公斤重,可采集2公斤辐射压力。假如给它系上悬索,它就能拉着我们上天。第一秒钟,我们移动5毫米;一小时后,我们以每小时13公里的速度移动;一天之后,我们以每小时3000公里的速度移动;一两天内就可以达到第二宇宙速度。这一切,无须耗用一滴燃料。”这是克拉克关于卫星运载工具的想象。

从我们站的地方向上再向上,到达35860千米的高度,就进入了另一种天空。

没有空气的天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在那儿,没有空气的反射,天空变成只有星光闪烁的黑灰色,火球一般的红太阳变得像雪一样洁白耀眼,让人不禁想起佛经所言,“洁白其心,犹如雪山”。

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神鸟能飞。

把巨大的太阳翼当成翅膀的通信卫星带着改变世界的魔力,与地球同步旋转。它们是地面上的智者用无限延长的手臂在太空中玩的把戏。卫星以君临天下的高度和明察秋毫的能力,颠覆了人类大量的固有观念。在克拉克的预言发出13年后,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通信卫星。1965年4月6日,美国又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实用静止轨道通讯卫星。这颗卫星大约能够覆盖40%的地球表面,使覆盖区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时相互通信。通信卫星的出现,使电视能够播放遥远的地方传回来的画面,电视逐渐成为传媒业的霸主。

第三个疯子出现在1952年。那个年代,美国所有的政治家都把电视视为毒药,认为它是低档、庸俗的代名词,以不看电视为荣。而报社的记者也认为,电视记者根本称不上专业,不过是一群油腔滑调的小青年,“他们更像一群演员”。

但是,一个改变他们看法的人出现了。

那一天,电视制作人舍恩布伦正在指点准备在电视上竞选总统的艾森豪威尔。

舍恩布伦:“你的头有问题。”

·

艾森豪威尔:“我知道我是秃子,你还能告诉我什么呢?”

“你总爱低着头,那就把头拉长了,使头显得更长更秃,活像一个鸡蛋壳。大概你得换一个方向侧头,稍稍往后一点。”

艾森豪威尔十分不情愿地接受了,但随后就对舍恩布伦建议他化妆的要求咆哮起来:“你为什么不去找一位演员,他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但是,不喜欢电视的艾森豪威尔最先意识到电视是一个有力的竞选工具。他知道,在没有广播的时代,白宫每天只会收到几十封来信,只需要雇用一个人处理,而罗斯福向全国发表了广播讲话后,白宫每天会收到4000封信。

艾森豪威尔是一位职业军人,职业军人需要很快地适应新的武器,而电视显然不是新式武器。尽管他在实践中不喜欢拍电视节目,在理论上更是厌恶电视的意义,但他还是创造了电视传播中的许多第一:

第一位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发布总统竞选宣言的候选人。

第一位利用电视广告间隙出镜的候选人。

P8-9

目录

楔子 生命是我们行走的影子

第一章 大愿 发心越大成就越大(1993—1995)

 四个疯子描绘的世界

 机会越少,价值似乎就越高

 凤巢 理想主义是一道光芒

 事成于秘

第二章 另类 长成“四不像”就对了(1996—1998)

 五色兼备 混血儿的美丽与茁壮

 如果没有影响,就想个有魔力的点子

 从娱乐至死到新闻立台

 台湾女孩儿当上凤凰首位记者

 60小时播不停

 所谓天才,就是享受每一次出场机会

 “说新闻”悄然绽放

 纪录经典

 “孙子兵法”不是计谋,而是甘当孙子

第三章 风骨 寻找民族心灵的最柔软处(1999—2001)

 邂逅《时事开讲》

 千禧之旅

 鱼有鱼道,虾有虾道

 凤凰上市

 追着风沙跑

 寻找家园 向历史的最深处

 中国出了个资讯台

 坚韧是一道光芒

 “9 11”一役,凤凰瞬间跻身世界级媒体

 世纪第一战

 一只无法落地的鸟

 抢滩美利坚

第四章 激情 专业主义还不够,还要激情(2002—2004)

 从南极到北极

 台湾姑娘海若受伤

 制造经典,难以企及的范本

 名人面对面:我也不妥协,所以我坐在你的面前

 风云对话:阮次山与三百政要

 文化节目:“知道分子”的困惑

 广告换将,周军出手就有

 深圳影视基地的武功

 “玫瑰军团”的伊拉克战争

 非典透明记忆

 别斯兰,华语媒体冲上去

 敬业精神还是敬名精神

 与默多克用数字解构人生

第五章 善意 最好的通行证(2005—2008)

 半拉黄瓜,一束鲜花:中日电视大辩论

 李敖快意还乡

 善意是会传染的

 舍利的启示

 凤凰欧洲台

 小布什多给凤凰记者三分钟

 “凤凰”号下西洋

 我该怎么问

第六章 诚者 从优秀到卓越(2009—2014)

 宽恕与对峙

 来自“敌军墓地”的消息

 技术是一种生命体

 凤凰新媒体,杀出重围的黑马

 全媒体:涅槃之歌

附录1 柔性管理:我的管理之道

附录2 凤凰卫视的宏观意义

本书参考和引用的图书书目与相关文章

序言

生命是我们行走的影子

吐鲁番城边一个小饭馆门口,竖着一根仿古的杆子,飘一面锯齿状的蓝色酒旗,上书一个大大的“面”字。

一帮人高马大的男人伴着火炉旁鼓风机呼呼的风声和红红的火焰,吐噜吐噜地吃拉条子。拉条子是西北特有的一种面食,筋道、香辣,越吃越顺溜。正吃着,维吾尔族大师傅掀开门帘从灶间出来,本打算喘口气,却突然眼睛一亮,止住了脚步,冲着男人当中块头最大的那个叫道:“哎哟,你不是那个——凤凰卫视的刘书记吗?”话音未落,一双油脂麻花的大手就拍到了刘长乐的肩膀上。

那一刻,刘长乐的眼眶真有点潮。“书记”可能是当地人心目中很高级的尊称吧,在一个边地小城,一个大师傅喜欢凤凰卫视并知道刘长乐是“当家的”,这比什么奖励都更让人提气。

陈鲁豫用她的幽默这样调侃刘长乐:

在我们凤凰,你基本上可以从一个人的身高“体重”身材规模判断出他在公司的地位。凡是瘦骨嶙峋的,不外乎前台Amy、秘书Lily和司机小D之类。反之,海拔高,吨位大的,至少也是个部门经理。

以我为例,身高1.63~1.64m(高兴时1.64m),体重则常年徘徊在43~45kg之间,BMI指数约为16,严重低于正常标准(BMI指数等于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18.5~25为正常)。于是,你尽可以得出结论:我在凤凰的大舞台上,充其量不过是匪兵甲一名。

同理可推,如果你在凤凰会馆的走廊上看到一位肤色黝黑、身如铁塔、面似弥勒佛的男子(请想象弥勒佛晒黑后戴金丝边眼镜的样子),你尽可大胆迎上去问他:

“请问,您身高1米8,体重100公斤吧?”

然后,不等对方回答,只管握住他宽大绵厚的双手,叫一声:

“老板,我可见到您了!”

放心,你一定不会认错人……

刘长乐常在这样的调侃中出现在员工面前。

有一次《人物》杂志的女记者采访他,稿子颇为写实,说他“大大眼镜,眯眯小眼,印堂发亮,耳垂面方,嗓音浑厚,彬彬有礼”,不知是奚落还是夸奖。刘长乐只好将计就计,提笔改动一字,把“眯眯小眼”改成了“眯眯细眼”,也算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林语堂戏言,大师带学生往往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沙龙里,抽着大烟斗闲聊,烟雾缭绕中就把学生熏陶出来了。

凤凰卫视熏陶人异曲同工,这群媒体人往往在正式正规的场合,不正式不正规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没大没小,没心没肺,嘻嘻哈哈地就把想说的话说了,把想办的事办了。毕竟,幽默是心智健全的标志。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在欢乐嬉戏中我们恢复了整体人的天性,而在工作和专业生活中,我们只能用上人的一部分天性。

与所有的企业头头一样,刘长乐被公司里的人称作“老板”。刘老板正式的头衔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一听就不是大陆的叫法。大陆电视界习惯叫头头为“某台”,不论正副。

但是,刘长乐这个所谓的老板一般不会吊个脸耍威严,也不会苦个脸装忧患,讲话也不爱玩深沉。记得在2008年的凤凰节目总结大会上,凤凰各路精英齐聚,竖着耳朵准备聆听刘长乐的战略大计,却见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封信念起来:

“亲爱的乐乐,我天天看你们的节目。”

底下笑翻。

刘长乐苦着脸说:“虽然我这人比较随和,但叫我‘亲爱的乐乐’也太萌了。人家女孩儿说,我是在电视上认识的你,经常想捧着你那憨憨的可爱的脸亲一下——说我憨憨的倒是有点儿,可爱不可爱那就两说了。再往下一看,不得了,叫我‘亲爱的乐乐’的这个女孩儿明年芳龄就满二十了——‘我爸爸说明天就有人来给我提亲,我已经下决心了,非你不嫁!’”

刘长乐对大家说:“我有压力了。一个少女鼓起勇气写来这么动情的信,容易吗?我相信咱们在座的凤凰男主持人都接到过女粉丝的这类信,女主持人接到男粉丝的信就更多了,这说明凤凰有影响力了,有声誉了。想过吗?这是一种厚爱,一种不能亏待、不能辜负的厚爱——观众对凤凰的厚爱。”

那一天,刘长乐提出了凤凰卫视要做到的五个“大”:

立大志——

凤凰要做国际大台,要做国际大媒体公司。我们这家民间电视台已经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声并在许多场合扮演重要角色,是不能用增加多少广告、挣多少钱来衡量的。

积大德——

在中国电视业青春发育期的躁动里,在有人靠“裸体+尸体”的媚俗文化吸引眼球的时候,凤凰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追求和道德追求,这让我们对民生、环保、慈善以及体现人类爱心的节目保持着敏锐与关注。

挑大梁——

凤凰从诞生的第二年就组织“飞黄”直播,随后在香港回归、“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别斯兰人质事件等突发事件和大型直播报道中,证明自己具备了挑大梁的实力。

建大业——

凤凰从成立之初的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到现在,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大楼。北京、深圳、香港三地的凤凰大厦在当地颇受好评:香港总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观光点,被评为亚洲设计最独特新颖的电视台;北京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作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于2011年竣工。我们还将开设新的频道,拓展新的领域,尽快把凤凰变成全媒体、超媒体的传媒集团。

成大器——

在中国的凤凰文化中,凤凰涅槃是为了新生。美国优秀的电视栏目,平均年龄是20年,我们也要珍重、珍视、珍爱凤凰卫视那些优秀的栏目。同时,我们还要创新。创新的秘诀就一句话:张扬个性。创新的核心动力是激情与乐趣。

记得那一天,《有报天天读》当时的主持人杨锦麟上台前,有人笑称这个胖老头儿的肚子越来越大,他顾影自怜戚戚然道:“知道吗?这里面装的都是冤屈呀!”杨锦麟上台后说,咱们都是专业人士,删我的稿子要给出专业的意见。他对凤凰卫视内部严格的自我约束和审查不高兴,说是凤凰卫视应该有工会,允许表达不同意见。

刘长乐插话:“欢迎所有建设性的意见。老杨,我可以去你那个工会当主席。”

老杨嘟囔了一句国骂,在众人的笑声中,得胜似地闪了。

那一天,获奖的娱乐节目主持人尉迟琳嘉发言时,不忘娱乐本色:“感谢老板给了我这份合同,拿着它,我经常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成为凤凰的一分子了。我虽然做不到‘合同天天读’,但也经常‘开卷八分钟’。祝愿凤凰的股票和‘神六’一样升升升,祝愿我们的工资和猪肉的价格一样涨涨涨!”

在一个特别务实的社会里,刘长乐的五个“大”显然有点儿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主义梦想。但他说,人生来就是要做梦的,一个人一生什么梦想也没有,是不是太惨了点儿?

一群不同国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政治观念的华人置身凤凰,既拥有文化共同体一般的价值认同感,又拥有生命共同体一般的内在归宿感。

这是好公司的境界。

凤凰卫视从1995年创业之初的3个人,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000人的全媒体集团。目前旗下有中文台、资讯台、美洲台、欧洲台、电影台、香港台6个电视频道,有遍布全球的44个记者站,有日流量超过3亿的门户网站凤凰网,有广播业务、有供高端人士阅读的《凤凰周刊》,还有出版机构凤凰书品、电视剧制作中心、凤凰都市传媒、凤凰教育机构、凤凰文化等门类众多的媒体。2015年上线的智能金融服务平台“凤凰金融”已经创造了75亿元的交易额。

凤凰卫视的节目覆盖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东西方大国,均进入其主流播出平台,全世界有7亿以上的人群可以收听、收看凤凰卫视的资讯。  在号称世界传媒霸主的美国,凤凰卫视通过G3-C卫星,在美洲地区入网落地,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网Comcast、时代华纳、麒麟电视以及AT&T、Verizon电信公司推出的电视服务网里,全部有凤凰的信号。在加拿大、巴西的主流平台,凤凰实现了全面入网。凤凰美洲台在美国运营15年,覆盖率、影响力和收视户达到华语电视行业第一。

在欧洲,凤凰覆盖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又通过音频和宽频,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推广,成为欧洲华语媒体的领军者。

在日本,在新加坡,在俄罗斯,在澳大利亚,在港澳台,凤凰都有不俗的表现。

凤凰卫视是一条通往中国的血脉之河,世界信息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都与它相连,切住凤凰卫视的脉搏,就能听到中国的“心跳”。

凤凰卫视是一架连接世界华人的桥梁,一头通往我们共同的祖先与文化,一头通向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

生命是我们行走的影子。

一家媒体像一个人一样,她赢得尊敬的方式,不在于她播报了多少新闻,而在于她是否为世界贡献了某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是否启发了世界不同的思想方式……

凤凰卫视正在向世界讲述着一个与以往刻板印象完全不同的少年中国,而作为讲述者本身,凤凰自己也成为了一种变革的力量,一股奔流不息的清泉,活泼而有冲击力。

内容推荐

凤凰卫视从1995年创业之初的三个人,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000人的全媒体集团,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媒奇迹。

它是一条通往中国的血脉之河,切住凤凰卫视的脉搏,就能听到中国“心跳”。

它是一架连接世界华人的桥梁,一头通往我们共同的祖先与文化,一头通向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

凤凰卫视成功的秘密在哪里?

一群不同国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政治观念的华人置身“凤凰”,会产生怎样的文化奇迹?

为什么好运气总是偏爱他们?

它的管理与运营有什么招数?

张林编著的这本《凤凰卫视这些年》深入梳理了凤凰卫视20年的发展历程,对以上问题一一给予详细解读。

编辑推荐

柯受良飞跃黄河直播、1997香港回归祖国直播、911报道一战成名、深入前线报道伊拉克战争、李敖快意还乡全程播报……凤凰卫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媒奇迹,轰动一时。甚至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也曾钦点凤凰主持人吴小莉提问。有人甚至曾指出,如果没有凤凰卫视,中国电视业还是一潭死水状态。

那凤凰卫视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呢?张林编著的这本《凤凰卫视这些年》运用丰厚的图文资料,首次深入地梳理了凤凰卫视的发展历程,爆出当年轰动一时的无数事件背后的凤凰运作力,解读了凤凰的运营成功的秘密,还有贯穿其中的凤凰卫视了不起的人文精神。

“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传媒人士看来,这本书是一种内涵丰厚的传媒江湖史;在管理者看来,这本书记载了一个优秀企业崛起的秘密;但对于更多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伴随他们精神成长、体现着时代变迁和人性光辉的回忆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