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心灵哪个在行走都很重要。行走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灵的生活方式。
《随走随想》是“孩儿奴妈妈”——王文娟的博客文集。记述了出差旅游、居家育女、求学读书等生活过程和人生感悟,温馨而又和谐,透着美丽和美好,让人莞尔,旅途似歌,人生如画,活着是一种流动的幸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随走随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文娟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身体和心灵哪个在行走都很重要。行走是一种状态,一种心灵的生活方式。 《随走随想》是“孩儿奴妈妈”——王文娟的博客文集。记述了出差旅游、居家育女、求学读书等生活过程和人生感悟,温馨而又和谐,透着美丽和美好,让人莞尔,旅途似歌,人生如画,活着是一种流动的幸福。 内容推荐 作家王文娟在即将脱离孩儿奴身份的时刻,整理一下自己“孩奴生活”博客中的文字汇集成这部《随走随想》。《随走随想》记述了出差旅游、居家育女、求学读书等生活过程和人生感悟,温馨而又和谐,透着美丽和美好,让人莞尔,旅途似歌,人生如画,活着是一种流动的幸福。 目录 盘点一下我的孩儿奴生活(代前言) 尘封的美丽——走近王右家 我孩儿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背景表演记 爱猫说 写给40岁的自己 那个萨尔斯堡和哈尔施塔特的周末 坐着火车去出差 陪你一起看草原 八月的两次东北之行 行走,在新加坡河的光影里 大榕树下是祖屋——回望海口度假的日子 老故事说与谁听——逛海口骑楼老街 欧洲出差十日谈 一样的出差,不一样的慕尼黑 匆匆草原行 迷醉于新林院8号 关于茶 好故事,旧时光:法大生活的点与滴 酿皮、酿皮 这样的旅游团 大师兄、二师兄 就像Scone与下午茶的搭配 肉酱意面:那股幸福的味道 后中秋时代的月饼 四个人的聚会 送孩儿去美国的日子 绰约在耳边的风情 晓莉,我永远的朋友 最后的儿童节 做你的妈妈是一种幸福 就这样小资 姑娘,愿你幸福 梧桐树下的心绪 新春的第一次Shopping 岁末心情 那丛盛开的水仙 说说俺的春节生活 新年里的两场音乐会 学校里的Christmas Party 夺冠乎?夺命耶?——一则笑话 童年趣事 匆匆过去的感恩节 无锡火车站乘车记 不只是舌尖上的香格里拉 每日的穿越 养伤杂记 这样的儿童节 鼓浪屿的馅饼 燕莎新年音乐会 制作桑麻丸的成与败 一碗暖暖香粥,几多款款亲情 浪漫紫与纯洁白的亲密相约 小儿化食丸的妙用 试读章节 尘封的美丽 ——走近王右家 近日看书,看得很累,但很过瘾,欲罢不能。只看得快要睁不开眼了才肯关灯睡觉;只看到被逼无奈了才丢开来烧火、做饭、洗衣、哄孩儿。不敢自诩生性爱学习,但读书却是我的生活乐趣之一。每晚不翻上两页书,是睡不了觉的;几日没有新书看,会坐卧不安的。也曾想过不再读那些费脑筋的文字,改翻看点儿时尚类杂志解解闷算了。翻着翻着就觉得那并不是属于我的文字。所以只好一路这样读来,累眼、费脑、用心,在所不惜。 一、书中偶遇王右家 于近日的阅读中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王右家,读到了她美丽、精彩而又凄婉人生的蛛丝马迹。不禁慨叹、不禁唏嘘、不禁扼腕…… 想这样的美丽与聪慧难道只是失去的云霞,昨日的黄花,纸上的铅华吗? 读到的书本不是写王右家的,主人公另有所属,但是王右家的美丽聪慧犹如闪亮的珍珠,夺目的光泽透过一层层尘封的岁月直射出来,那样得压抑不住,那样得喧宾夺主。抛下她,欲罢不能;放下她,心有不甘。于是乎,翻箱倒柜地找啊、翻啊,在网上查啊、搜啊,甚至上北图(孩儿奴习惯称“北京图书馆”为“北图”,现在应该叫“国家图书馆”了)的心都有了。一个美丽的女人慢慢地从岁月深处走来,抖落满身的尘埃,着一身得体的旗袍,烫一款活泼的卷发,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切,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神采飞扬…… 王右家,湖北人,据推测应当生于1908年或1909年。小学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毕业后人春明女中、北平某大学。之后曾只身赴美,到威斯康辛城读书,学位及专业不详。1931年左右回国,往来于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当时一线城市之间,周旋于政府高官、社会名流、富商巨贾左右。 模样永远是女人受用无穷的名片。王右家的照片传世不多,找起来颇费周折。几经努力,只寻得一张。想来其中的原因可能正如其闺中密友吕孝信所说:“她不太上照,照片中她的美丽,不及她本人十分之一。”像王右家这样将美丽视为生命的女人,怎肯让自己认为不够美丽的照片大肆流传呢? 对于王右家的出身没有确切的记载。能够寻得的蛛丝马迹有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记载:“这位王小姐(注:指王右家)的父亲和我父亲要好,是朋友。王小姐也到我家来过,这样认识的。的确她长得很漂亮,也可以说迷人。”曹禺的干妹邹钧曾记述,王右家的母亲与曹禺的母亲是干姐妹,交过兰谱。联想她曾赴美留学的事实,吕孝信关于“她父亲非常严厉保守”的说法,以及后来帮助母亲照顾姨娘所生的弟妹4人的情节,可以推断王右家应当出生于一个殷实的中等人家,或叫中产阶级,既不显赫,也一定不卑微;既没有一掷千金的气派,倒也不必为衣食无着担忧;既不固守旧制(不然怎能送家女上学甚至出海留洋呢),也不前卫新潮(不然怎么又会生出什么姨娘来呢)。要么像张爱玲的双亲一样,守着祖上留下的产业,有一日没一日地过着;要么经营着一方不大不小的买卖,应付着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要么在某地高就,拿着一份稳定而又上好的薪水。凡此种种都是推测。 王右家“从小就聪明伶俐又美丽,聪明使她不须太用功读书,也能写出极清新的文章,美丽使她到处受到赞美与奉承,有些地方可以无往不利。” 不谙世事时,她的美是清纯、是生气、是青春的生机勃勃。据吕孝信:“说到她的美无人会加以否认,她平居不大修饰,连粉及口红都不用。记得在大学一年级时,冬天她经常穿一袭棉袍,脚穿一双平底鞋,可是她长身玉立,神采飞扬,无论穿什么,无论在什么场合,永远都是鹤立鸡群,一眼望见她,你就会被她的风采吸住,眼睛再也离不开她。她有一件黑色呢子的斗篷,四周镶以一朵朵彩色的花边,穿在她身上,无论远看近看都美丽极了。她身材修长,举止又活泼轻盈,每当她比我们晚到校时,总是在高高的台阶下面老远的就扬手弯腰,作一个外国武士的敬礼,然后一跃而跳上台阶,那顽皮潇洒的姿势,虽已相隔四十多年,但在我的记忆中犹如昨日一样清新。有人说她的美是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又有人说,她静时如圣女玛利亚,动时如春天的一朵花。” 难得的是这些誉美之辞都出自她的女同学、女朋友之口。一般女人总不愿面对别的女人的美丽,更不愿承认别人比自己美。即使是违心的附和,心中也不免酸酸的,胸中满是不甘。能从女人口中得到这样的鉴定与评价,一方面佐证了王右家确实美丽,另一方面显现了她值得称道的人缘、朋友缘。 更有人考证出王右家是曹禺著名剧作《日出》中陈白露的原形。曹禺确实说过王右家的“打扮、风度令人刮目相看”;说过“她长得漂亮,甚至是迷人”;但他还明确无误地说过,“她(指王右家)不是陈白露,不是交际花……但是,她这个人一下子就把我写陈白露的形象点燃起来……” 是的,如果王右家仅有美丽,决不值得那么多的人为之吸引,为之动容、为之慨叹。她的命运也许就像旧时无数的太太、小姐一样殷实无忧、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那不是王右家。 作为王右家的闺蜜,吕孝信衷心地慨叹:有人说女人的三大不幸是美丽、聪明、富有。只要具有一项,就命定不能幸福。她(王右家)不幸三者已具其二,她的命运坎坷,终至潦倒以终,也就无怪其然。 她幽默、豪爽、机智、人情练达,别人认为该紧张的事,她都可淡然处之,谈笑中就应付过去。从美国留学归来,她聪明、开朗、活泼的天性一览无余,多少又带了点叛逆和挑战的成分。她虽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中略显纤弱,然而她的谈锋、她的风度却一点都不纤弱。她自称是人生的叛徒、家庭的叛徒,倘要写自传,书名就叫《一个叛徒的自传》。 二、当王右家遇上罗隆基 默默地,她迎来了人生的转变。1931年自美国回来不久的王右家在上海某人家遇到了风流倜傥的罗隆基。这不期的相遇成就了王右家,也毁灭了王右家。其实王右家的美丽聪慧自然天成,无须别人的成就;多舛的命运也似注定,不用别人的强加。 P1-4 序言 盘点一下我的孩儿奴生活 随着网络的铺天盖地,网络新词、热词频出。“孩儿奴”是其中最打动我的一个。根据自己的一己之见,“孩儿奴”特指一类为孩儿所累、为孩儿所赘、为孩儿所困、为孩儿所扰,而又欲罢不能、欲哭无泪的勉强可以称为尚且年轻的母亲。这类人通常有份工作,体面不体面倒在其次;多少有张文凭,硕士博士勿论;偶尔也不会太缺钱,不考虑小康与富裕的区别。是啊,为供房所忧的叫“房奴”,被信用卡消费所虑的叫“卡奴”,俺们这些为孩儿所纠结的就只好自称“孩儿奴”了。是自嘲,是无奈,多少还有点自豪,反正其中的情感成分是复杂的。 曾自我解嘲地说自己是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撇下办公室里的角色不说,回到家里至少要扮演厨师、家庭医生兼护士、家庭教师、育儿嫂、清洁工等等角色。可贵的是各个角色我都扮演得很入迷,常常有欲罢不能之感。就拿家庭医生兼护士一职来说吧,女儿从小感冒发烧、小灾小恙,都是我亲自动手,能不去医院则不去医院,多用按摩、推拿、食疗等物理方法解决,实在不行再辅之以中草药。由于远离了大剂量的抗生素、滴滴答答的输液管,女儿身体长得还算壮实。同时自己也总结出一套护理病儿的经验、心得,一有机会就传授给身边的年轻同志,有些做法屡试不爽。先生曾一度担心我这些经验的科学性,偶尔会叮嘱我:出门不要给小孩随便看病。不过现在已经无需我主动出诊,办公室的年轻同事常会主动前来请教:“我孩儿最近吃多了,您说怎么办呀?” 说说写文章的事儿吧。受身为中文系教授的母亲影响,从小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没事儿也爱写写画画。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在当地小报纸上发点小文章,就算是大家常说的豆腐块吧,得五块、十块的稿费,心里美不嗒嗒的。中学的时候曾自己试着写小说解闷儿。写在带塑料皮的日记本上,被同学传看,后下落不明,就连“尸体”也不知所终。 待到摇身一变,成为“孩儿奴”一族,辅导女儿作文成了我必修的功课。几次说教般的讲授收效甚微,不得不亲自示范,写点儿两人共同经历的、共同感兴趣、共同盼望的事儿,与女儿共享。目的是让她亲身体会一下,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两人偶尔也会合作一回,一篇作文(不敢自称文章)她写一段、我写一段,最后成为两人共同活动的记录,有点儿像两个国家之间的联合声明。 起初,这些文字写在纸上,东一篇、西一篇,不久就不知所终。后来,网络上出现了“博客”这一形式。博客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它使我很方便地将这些作文储存起来,不用害怕丢失,也不用害怕把抽屉、书架弄乱。女儿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经常邀同学上我的博客,一同阅读,惹得别的小孩儿羡慕,自己心里暗自得意。这又是博客的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好处。 这样看来,作文、博客、或者大胆称为文章的东西,与厨房里的炒菜锅、洗手间里的洗衣盆一样,都成了育儿的工具。我不知道这是贬低了它、辱没了斯文,还是发扬了文字在育人中的作用。反正,每次写完一篇博文(博客文章的简称),女儿都踊跃地当第一位读者,最后还会适时夸上一句半句。更重要的是,她偶尔也会自己找个小本儿写写画画,当然那是属于她自己的文字,轻易不会拿出来给我看。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十几年就这样轻易过去。看着亭亭玉立的女儿,感到能为她做的事越来越少了。她会西红柿炒鸡蛋,会给自己做顿简餐,我的厨师地位开始不稳固了;她的功课越来越难,除了语文、英语、化学外,也很难帮上什么忙,我的家庭教师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她注重健康,饮食有节,坚持锻炼,从不吃垃圾食品,看来我的家庭医生兼护士的角色也行将就木。时移世易,再称自己是孩儿奴未免有些矫情。 在即将脱离孩儿奴身份的时刻,整理一下自己“孩奴生活”博客中的文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是因为我天性热爱文字,写写画画于我是享受,是乐趣,是生活的茶米油盐,二是这些文字所记录的时光弥足珍贵,对我、对先生、为女儿都是记忆,都是温暖,都是亲情。 需要说明的是,有一件事需要麻烦读者自己翻译。文字中的“孩儿奴”一词在这里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等同于“我”。“孩儿”指的是我女儿。“孩儿爸”是我先生。照此推演,“孩儿姥姥”、“孩儿姥爷”、“孩儿奴妈”、“孩儿奴爸”、“孩儿奶奶”、“孩儿表姐”等等称谓指代的谁,就不言自明了。 王文娟 2013年7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