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游牧记忆--图说哈萨克族游牧文化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贺振平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游牧记忆——图说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作者贺振平以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对这块土地的爱与感悟,从一个侧面来介绍哈萨克族这个民族。深切的感受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有的民族思想和特定的内容,这就是该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规范和民族情趣习俗等。相信本书将汇入世界文化典藉,让属于全人类的哈萨克民俗文化获得全球的分享,为世界留存一个蔚为大观的多元文化图片库,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界的地位。

内容推荐

《游牧记忆——图说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不仅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游牧的哈萨克族重要的生产生活事项——四季游牧转场的生动,更记录了该民族围绕转场而产生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丰富的游牧文化,可谓民俗摄影实践的典范之举。

《游牧记忆——图说哈萨克族游牧文化》作者贺振平博学会士长期追踪新疆北部游牧民族哈萨克的迁徙转场活动,不仅用图片记录,更注重对难以用图片记录的大量的哈萨克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真正构建起一部多侧面反映哈萨克文化的图文并茂的文献。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言/2

游牧转场的意义/4

四季牧场/8

纯朴的民俗/12

哈萨克先民对大自然对动物的崇拜/16

天文气象和历法知识在转场中的应用/26

游牧转场过程中哈萨克人的衣食住行/38

游牧转场中的五件“宝”/51

游牧转场过程中的选址/55

定程/57

春季大转场的筹划和准备/58

原始宗教的崇火印痕/62

转场时举行的“巴塔”仪式/64

塔尔巴哈台的游牧实录/66

原朴的狩猎记忆/105

后记/117

参考文献/118

试读章节

哈萨克先民对大自然对动物的崇拜

游牧的哈萨克人不但崇拜火,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崇拜大自然,如:日、月、水、草、孤树和野生动物。并把有些动物当做本民族崇拜的图腾,如天鹅、狼、猫头鹰等。

哈萨克族的祖先在广袤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由于当时生产方式的落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放牧与狩猎活动常受各种自然现象的影响和威胁,而他们又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现象的奥秘,只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而求得对人、对牲畜平安生存的一种期待。直至现在他们对日、月、天、地、水、火、植物保持着某种心灵的寄托。他们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普照万物,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让人感到它总是那么神奇无边,月亮时圆时缺,洁白如玉,所以他们视日月为圣物,现在还保留着敬日敬月的习俗。他们对初升的太阳和月亮情有独钟,在民间一个成年人不会面向或者背向日月大小便。哈萨克人总是教育孩子不在流过山地、草地、平原、毡房旁边的泉水、溪流、湖泊、河水里大小便;不乱往水里扔脏东西,不在水边建厕所、畜圈;不向水里吐痰。哈萨克族人还教育孩子不破坏山地、不挖掘山地,不破坏自然植被和树木。青草和树在哈萨克人的眼里也有神性,由此可见他们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爱。

同时他们还崇拜长在戈壁、草原、泉水、河边的孤树。在他们心灵深处认为那是神灵憩息的地方,对古树怀有崇拜之情,不会有人去砍伐,甚至没人碰它的树枝,认为那会触犯神灵。

哈萨克族除了对日、月、天、地、水、火、植物的崇拜外,至今还保留着对动物图腾的崇拜。图腾的崇拜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也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人们相信飞禽、野生动物与他们的部落和氏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天鹅是一种高贵的动物,它们生活在高山、湖泊,它们远离尘世,性情温顺,圣洁高雅,情感笃实。哈萨克人把它视为大自然的神物,把它视为纯洁美好的象征而崇拜。

在有关哈萨克族起源的传说和民间文化遗存中,将天鹅视为“天灵之鸟”,是他们祖先的化身,它所具备的纯洁、坚贞、自由的品质,象征着哈萨克族的民族精神,把天鹅视为哈萨克部落的图腾和保护神。今天的哈萨克人仍把天鹅当做吉祥的鸟,是幸福和爱情的象征。如果谁掠杀天鹅,就诅咒他死,要是谁打扰天鹅繁衍后代,就叫他遭雷劈电击,死无葬身之地。

在哈萨克民族起源的传说中,有一位叫卡勒恰哈德尔的年轻氏族部落首领,他在一次战争中失利,身负重伤,再加上极度的疲乏和饥渴,生命垂危。突然,天空裂开了一个空隙,飞下一只白色雌鹅,它给卡勒恰哈德尔滴几滴口涎,然后把他带到蓝色的湖边。卡勒恰哈德尔喝了水,精力渐渐恢复,伤病好像完全消失,顷刻间,这只白色雌鹅突然变成一位美丽绝伦的少女,于是两人结为夫妇。婚后生下一个男孩,为了纪念他们奇异的结合,取名“喀孜阿克”,意即“白天鹅”,后逐渐转音为“哈萨克”。再后来喀孜阿克又生了三个孩子,长子名叫“别克阿尔斯”其后裔为哈萨克的大玉兹;次子为“阿克阿尔斯”,其后裔为哈萨克的中玉兹;三子名“江阿尔斯”,其后裔为哈萨克的小玉兹。

狼和鹰也是哈萨克先祖崇拜信奉的图腾。

现在的哈萨克人依然对狼心怀敬畏,对狼不出秽言,不用手指狼影,很多哈萨克人把狼踝骨戴在身上,以治腰痛,并可使人免遭别人的诅咒。

鹰是哈萨克人崇拜的图腾(在哈萨克斯坦国旗上太阳和鹰的组合图案可得到印证)。哈萨克人对鹰有无与伦比的爱。他们不但喜爱鹰,也把捕捉来的鹰进行复杂地驯养,驯养成功后成为哈萨克猎手最得力的狩猎工具。

猫头鹰则是哈萨克人最崇敬的一种飞禽,视之为神鸟,倍加保护。猫头鹰是一种能夜间飞行捕捉猎物的猛禽。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动作迅捷,而飞行时又是世界上鸟类飞行声音最小的一种禽鸟,是其它鸟类所无法比的。哈萨克人认为这种飞禽能洞察人类晚上所不能看到的一切。如:日落天黑后附着在人、畜身上的鬼魂、邪物,这些东西皆逃不脱猫头鹰的神眼。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认为猫头鹰是神奇的,就是它的羽毛也是能辟邪的吉祥物。哈萨克人把猫头鹰的羽毛放在帽子上、肩上、冬不拉琴上用以辟邪。在民间没有人敢伤害一只猫头鹰,认为那将对它的生命或后人构成威胁。至今哈萨克人在儿童的帽顶上插上猫头鹰的羽毛,以求神鸟保护自己的孩子。结婚时挂在新人新房的壁毯上,祈求新婚幸福。赛马的头或尾上设法点缀若干支猫头鹰的羽毛期望比赛获胜。

谈到对动物的崇拜,哈萨克族在民间对其他很多种动物也很崇拜,就不再细说了。

P16-25

序言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贺振平先生所著《游牧记忆》图文集的出版,不仅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游牧的哈萨克族重要的生产生活事项——四季游牧转场的生动,更记录了该民族围绕转场而产生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丰富的游牧文化,可谓民俗摄影实践的典范之举。我和我们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3万余名会员为有贺振平这样记录、传播、共享世界多元文化的同道而骄傲!

贺振平博学会士长期追踪新疆北部游牧民族哈萨克的迁徙转场活动,不仅用图片记录,更注重对难以用图片记录的大量的哈萨克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真正构建起一部多侧面反映哈萨克文化的图文并茂的文献。他的精神恰恰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署长汉思·道维勒在为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主办的“人类贡献奖”年赛撰写的前言所说:“致力于捕捉人类多元文化形态中生动别致的特色,同时为人类团结提供佐证,并为孕育实质性的人类团结探索可行之路。……完美地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想抱负。”

包括贺振平博学会士在内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3万余名摄影师,正在以他们的热情与责任,实践着“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我们相信,在多元文化共享、建设世界和平理念的支撑下,在田野操作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发扬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贺振平博学会士的《游牧记忆》将与其他会员的力作一起,承担起保存本土文化固有价值,激发人们对本土文化遗产的自尊自爱自强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相信《游牧记忆》将汇入世界文化典藉,让属于全人类的哈萨克民俗文化获得全球的分享,为世界留存一个蔚为大观的多元文化图片库,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界的地位。

沈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对话”大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

2011年1月6日

后记

文章写到这里时我便思绪万千,无法用语言和笔来描述此刻的心情。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丰富和多面的,一篇小小的文章难以叙说全面,只能以自己粗浅的认识和对这块土地的爱与感悟,从一个侧面来介绍这个民族。深切的感受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有的民族思想和特定的内容,这就是该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规范和民族情趣习俗等。

在了解和学习这个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时,使我们对哈萨克这个民族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热爱。他们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合理的利用脚下这片土地的传统,珍爱着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大自然做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思考。

历史的马蹄声渐渐远去。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家扶贫攻坚政策和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哈萨克牧民千百年来充满艰辛与欢乐、颠沛与温馨的转场迁徙将不再是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形式。当人们充分享受现代美好生活时,在品尝着鲜美的肉和牛奶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风雨山路中跋涉的先辈,记忆中的大迁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贺振平

2011年2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