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世界杯
1930年的首届世界杯在乌拉圭举行,一共只有13个队参加,其中只有4支欧洲队,光是路途就让大部分欧洲强队望而却步,可不像今天,大家挤破脑袋要往里钻。
1930年7月13日,世界杯历史上的首场比赛,法国队VS墨西哥队,开场仅十分钟,法国门将的下巴就挨了一脚,不得不下场,可当时没有换人规则,只好由场上队友顶替他守门。就这样法国队还4:1战胜了墨西哥。
比赛虽然7月13号才踢,但20多天前欧洲的球队就出发了,而东道主乌拉圭直到7月18日才踢了第一场比赛,为什么?因为百年纪念球场刚建好,靠着独臂球员卡斯特罗的进球,乌拉圭1:0战胜全力防守的秘鲁。所以乌拉圭夺冠完全在情理之中,他们踢第一场比赛的时候,欧洲球队已经忙活一个月了。这相当于跑马拉松,别人已经跑了个半马,他们才开始跑,体力的优势太明显了。
由于是第一届世界杯,在筹备和比赛过程中,类似这种现在觉得不可思议的故事和段子还有很多……
【乌拉圭人的独角戏】
要了解最初的世界杯,首先要了解世界杯诞生的过程,这其实就是国际足球赛事从奥运会里脱离出来的过程,背景是职业足球的不断发展,另外牵扯到欧洲足协跟拉美足协的争斗。
1920年,借着安特卫普奥运会的机会,国际足联开了个会,首次就举办世界杯达成了共识。第二年,雷米特成为国际足联主席。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国际足联继续开会磋商世界杯,开始涉及赛事细节。两年后,国际足联委员德劳内在大会上宣布:“今天,国际足球赛事不能再局限于奥运会的圈子里了。好多国家已经认可和组织了职业足球赛事,他们没法派出最好的球员代表自己。”当时奥运会只允许业余球员参加,所以奥地利等国参赛时,让职业球员使用假名。
雷米特和德劳内通力合作,领导了世界杯的创办工作。1928年,国际足联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大会上,确定了赛事的名称:世界杯。雷米特希望尽快举办,那么,由哪个国家承办呢?五个国家提出申请,分别是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乌拉圭。
其中乌拉圭最热情,1930年是他们独立一百周年,非常想在这个有特别意义的年份举办一次世界大赛。他们不仅愿意承办,而且主动提出承担参赛队的路费和住宿费,他们足球水平高,连夺1924年和1928年奥运会的冠军,另外南美地区已经有了很发达的职业足球。为了办世界杯,乌拉圭还修了一座新球场,工期只有八个月,其中三个月是不适合动工的雨季。
在乌拉圭人的热情面前,四个欧洲的申办国一起退出了,甚至他们的国家队最后都没去乌拉圭参赛。
欧洲国家对承办和参赛都不太热心,跟当时经济大萧条即将到来有关,他们囊中羞涩,底气不足。许多欧洲国家还强烈反对放在乌拉圭举行,因为路途太远——没有客运飞机,只能坐船横渡大西洋,来回得花将近三个月,职业俱乐部根本不愿意球员缺席这么长时间。
1929年,国际足联在巴塞罗那召开大会,这时离世界杯开幕只有两个月了,东道主乌拉圭发现,欧洲国家集体抵制了。除了那四个不高兴的申办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瑞士和捷克都明确拒绝,英格兰足总这时还没回归,比利时、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犹豫不决,连雷米特的祖国法国都不去——他们不想在欧洲受到孤立。欧洲人这么干,拉美地区的几个足协非常难堪,他们威胁要退出国际足联。
在雷米特的劝说下,欧洲最后去了四个队:法国、比利时、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这四个队都算不上强队——1924年奥运会,南斯拉夫0:7输给乌拉圭,法国强一点,1:5输给乌拉圭,1928年,比利时3:6惨败给阿根廷。
欧洲只来了四个廖化,乌拉圭人非常恼火,南美和欧洲之间从此有了积怨。其余九支参赛队都来自美洲国家,十三个队分成四个组,每组头名进入四强,四强捉对厮杀,争夺决赛权,最后一场定胜负,决出冠军。
P7-9
我最值得炫耀的一次看球经历,就是曾经有幸在马德里跟黄健翔观赏过皇家马德里与拜仁慕尼黑的比赛。健翔对足球的真知让我非常惊艳、对体育的真爱让我无比感动。也许因为竞赛场上,公平、正义、勇气是体育存在的前提,黄健翔在社会生活对这些价值的倡导与追求,使他的影响力超越了体育解说,给社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真格基金创始人 徐小平
我不太懂球,但凑个热闹什么是常有的事,碰到不清楚的,我就听听老黄怎么说,有了他的正解,我那帮徒弟就蒙不了我。虽然老黄来德云社玩票演出说过相声,但是怕我占他便宜当他大辈儿,所以一直不肯入社学艺。可没想到他偷偷说上段子了,虽然是足球段子,但要想说的好,你早晚得来德云社拜师!
——著名相声演员 郭德纲
这年头,敢说话的人不多了,敢说而又会说话的就更少了。这个夏天,世界杯还是听黄老邪说比较好。看球前后你应该看看黄老邪的这本《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
——著名主持人 孟非
我认识健翔快20年了,自己踢球30年,作为一个足球人,就觉得他这个说球的很靠谱。我踢球他看得懂,他说球我听得懂,彼此能理解,这太难得。我退役后更多是从事用头脑来思考足球的工作,所以更想听他讲讲更多层面的东西,这本书是个选择。
——前国脚 郝海东
第一次听到健翔的名字是1996年欧锦赛。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在“黄+李泡”直播南非世界杯决赛的节目。终于有机会亲口告诉他14年前的感觉:从你开始,国内才有了解说员和播音员的真正区分。从健翔的解说、做的节目和他的文字里,我都能找到共鸣,因为我们不仅仅都是解说员、媒体工作者,而且都是喜欢讲故事的人。看健翔的书,我会找一个清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慢慢地品。
——著名足球解说员 詹俊
我几年前做《大鹏嘚吧嘚》时,还没有自媒体的概念,也是一个人一张嘴说,当时想把节目做成日播,后来发现难度太大,就改成周播,渐渐又觉得周播也有些力不从心,正在考虑是否要改成年播。所以当健翔兄最早和我说要做一档日播的自媒体脱口秀,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呵呵”。不过现在他可以“呵呵”我了,我看《黄.段子》的速度都赶不上他更新的速度了。还好他又配套出来这书,看完之后一喜,以后你们谁再跟我聊足球,聊世界杯,不信我侃不过你。
——“屌丝男士”大鹏(董成鹏)
我的人生就是一次次世界杯串起来的
黄健翔
无论多少年后,我都会记得1978年的夏天,在南京特有的那种炎热中,和爷爷、父亲一起守着一台7吋黑白电视,看到河床体育场漫天飞舞花雨的壮观场面,看到肯佩斯的进球和阿根廷人的狂热。这是我第一次看世界杯,电视是黑白的,记忆却不是。或者,正因为是黑白影像,更似经典作品,固执地埋在我的脑海里。
1982年夏天,家里的电视好像换成了14吋彩色,我看到了黄色的巴西艺术足球大师们,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也记住了将他们淘汰的蓝色的意大利,当然,还有白色的德国,和蓝白相间的马拉多纳。那一年的暑假作业有一项内容是自己办一份报纸,我就办了一张世界杯特刊,上面不仅有各种新闻,人物描写,球评,还有自己评选的最佳阵容。当然所有内容都来自我的家庭:爷爷、父亲和我,三代球迷。当时我压根没想到这样的作业日后会成为我的工作,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的隐喻吧。
1986年,我准备迎接高考。在那个年代,这是多大的事啊,一般来说任何事都要靠边站,可是父亲和爷爷商量后决定同意我看世界杯,包括凌晨起床看直播。我看到了黄衫巴西与蓝衫法国的无与伦比的艺术对决,看到了济科、苏格拉底和普拉蒂尼等大师不可思议地接连罚丢点球。当然,我也看到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连过五人,那个时代的电视转播技术还不能捕捉到马拉多纳的手球,因为他太快太隐蔽了,但几分钟之后,我心中的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就突如其来。几天之后,我是在看完阿根廷战胜西德队的决赛、看了球王马拉多纳登基后,踏着清晨的薄雾(那时是真的雾,没有霾),走进高考考前动员大会会场的。
1990年,我在北京等待大学毕业,无所事事中到处流窜看球,记得半决赛阿根廷淘汰意大利那一场,我是在清华的宿舍里,和我的中学同学一起看的,他们不知从哪里搞来一台彩电,在学校熄灯拉闸的规定时间后,在宿舍走廊里引了一根电线偷电看的。我记得一屋子的人都支持阿根廷,因为讨厌意大利门将曾加,只是因为他很牛逼的样子。你看,球迷支持一个队反对一个队的理由是多么荒唐、随意、有趣。因为支持马拉多纳,我当然也无原则支持阿根廷——虽然他们淘汰了我心爱的巴西。
1994年,我已经到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部,整个美国世界杯期间,我每天都在台里主控机房,也就是卫星信号发送和接受的地面站工作,负责收录每一场比赛的信号(包括画面和无解说的赛场同期声),并做场记,以供天亮以后新闻和专题节目的编辑们快速剪辑精彩片段时方便检索。那时,我每天都会去磁带库领取当天要用的录像带,用小推车拉着穿过曲曲弯弯的走廊,经过一个又一个的门禁。天亮以后,再把这些录有比赛信号的磁带交给早起的新闻编辑。等他们用过后会再交给下一班要用素材的人,我就可以回家睡觉了。可惜的是,爷爷在1993年底去世了,否则,知道我可以把看世界杯当工作,不仅全国第一个看到比赛,还有工资有吃喝,不知他得多高兴。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博客微博微信,身为屌丝一枚,我甚至连手机都还没有,所以每每看完比赛内心波澜起伏睡不着,也没地方吐槽,没人对喷,只有回去睡觉这一个选择。
1998年法国,是我第一次去前方解说世界杯,法国队夺冠后,香榭丽舍大道百万人游行,当我看到凯旋门上镭射投影上去的通天彻地的齐达内头像,脑子里浮现的却是罗纳尔多的失常和失意。我心爱的巴西又一次被命运捉弄,人生总是这么不近情理。
2002年,我去了韩国,解说了中国足球世界杯历史上第一场决赛圈比赛,0:2输给哥斯达黎加。我清楚地记得从汉城出发去赛地(好像是光州)之前,同事满怀希望地问我中国队能不能赢,我说,不输两个就不错,结果遭到大家集体鄙视。等比赛结束我回到汉城新闻中心时,大家都像不认识我一样,好像不是中国队踢输了,而是被我说输了。我还记得我解说的中国队第三场比赛0:3输给土耳其。现场4、5万中国球迷,却被两百名左右的土耳其人完全压制,无论是喊声还是气势,特别是球队比分落后时,现场那种大片大片的死寂,衬托着两百个土耳其人狂热嘶吼的嚣张,我当时竟然想到了宋金辽元时代和满清入关那些战争,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中原汉族国家会被人口和经济实力仅仅是自己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北方游牧民族打败并统治,两次。然后我又去了日本解说半决赛和决赛,见证了罗纳尔多神奇的复苏和登顶。然而,我最难忘的不是这些,而是我在日本街头看到的城市密集建筑群里保留的一块块中小学体育场,灯火通明的夜间球场上,服装整齐态度认真的孩子们在上足球课。我知道,日本足球从此不可阻挡了。
2006年,我本不想去德国,因为家庭变故,想留在北京照顾女儿。但是领导和同事还是坚持我去前方解说。关于这一个夏天,我的故事好像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版本,而且人们愿意相信自己的版本。所以,我觉得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做了一个解说员分内的工作,而且完成得相当好,而已。日后我总结回顾自己在央视解说的三届世界杯,真心觉得,2006是我解说的最好的一次,无论整体水平,还是单独一场拿出来当成作品比较,都是登峰造极的(跟我自己比)。
2010年,我在新浪主持《黄加李泡世界杯》,每个夜晚陪大家看球,热闹、欢乐、轻松、愉快,算是换了一种方式,体会了一把夜店狂欢美女帅哥集体消费世界杯的感觉。2014,世界杯又来了。人生如白驹过隙,从1978年那个小小7吋黑白电视里的世界杯开始到即将到来的巴西世界杯,竟然已经是我的第10个世界杯了,竟然已经36年了。
这是我的世界杯故事。流水账。
但是我了解掌握的世界杯故事不是流水账,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自媒体节目《黄.段子》在出了上一本书《足球不是圆的》之后,又迅速出了这本《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咱也赶个热闹,借巴西世界杯到来之际,给自己给球迷朋友留一点资料看球用,装腔用。
《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世界杯的起源。这部分主要讲诉了世界杯的起源、雷米特与世界杯、大力神杯的变迁、世界杯规则的演变以及世界杯的权力的斗争。第二部分,世界杯传奇。这部分主要讲诉了历届世界杯中留下的传奇。英雄不见得是胜利者,世界杯的无冕之王为何让我们更为崇敬。第三部分,世界杯疑云。世界杯的未解之谜太多,本章节重点讲诉大家最为关注的世界杯疑案,为大家揭开世界杯之谜。说到世界杯,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第四部分就是中国与世界杯。回首历史,痛苦与快乐并存,但是我们依然要以史为鉴,希望中国再一次走向世界杯的舞台。作为中国球迷不能每届世界杯看别人家的姑娘在台上跳舞,自己只能在家里自娱自乐。第五部分,巴西与世界杯。足球不是诞生于巴西,但为何巴西能成为足球王国,成为世界足球的球星生产基地。这部分主要讲诉了桑巴足球的起源,巴西为何成为足球王国。最后一部分,世界杯源于足球,但是世界杯不仅仅是足球,它与政治、宗教、科技、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让我们借与世界杯这场恋爱,听听黄健翔老师娓娓道来。
《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由黄健翔所著。
对于一名足球迷而言,他的日历是四年一翻的。又到了翻日历的时候,不止是足球迷就是普通大众也会被身边的世界杯文化所吸引。那么对于世界杯,你了解多少呢?
你知道第一届世界杯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展的吗?你知道第一届世界杯欧洲球队要提前3个月出发吗?
你知道最初的世界杯大家并不感冒吗?你知道最初的世界杯不许换人吗?
世界杯的无冕之王、世界杯的历史谜案、中国足球的梦魇“黑色三分钟”、巴西与足球、足球与政治
……
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根据自己与世界杯的故事,以及这么多年来对世界杯的研究,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送给球迷的一份礼物——《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