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分东西,人不分黄白黑,对于感情、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大约都存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靠谱。靠谱是北方话,相对于不切实际,不着边际而言。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靠谱”也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理想状态,“将就”是更多人的常态。这一点,相信在阅读完木木的这本书后,你会有所感悟。
在这本书里还可以明显感觉到木木的娱乐精神,其分析必关痛痒,一针见血,嬉笑怒骂,活泼生猛,幽默反讽,辛辣俏皮,玩世不恭,反话正说,或是正话反说,甚至无厘头,都难以掩盖其本质所闪射的智慧之光,与读者分享一种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生存智慧。
本书是一本关于现代人情感困惑及心理分析的案例结集。作者木木先后在《潇湘晨报》、《南方人物周刊》开设情感信箱专栏,分析、解答一些读者的情感困惑(如家庭伦理、婚姻两性、男女爱情等)。这本书展示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困惑,以及一个犀利、幽默、博学多识、对人性与心理有着深刻洞察力的情感热线主持人应答这些困惑时所展示的智慧之光,文字活泼生猛,旁征博引,一针见血;语言风格诙谐多变,在反讽、辛辣、俏皮、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玩世不恭中,探析一种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生存智慧,有助于读者提升情商以及应对情感困惑的策略。
她是我的梦中情人,可是她很难追,时间长了我的激情慢慢冷了,想放弃,可就在我萌生退意的时候,她又发出了些暧昧的信号。
令人烦恼的不仅是这个。她是个好女孩,但家庭条件不好,负担很重。我对她的追求遭到父母强烈反对。理由是我们家也只是普通平民家庭,无权无钱,若我们结合,将来生活会很艰难,用我妈妈的话说,我们至少要奋斗到40岁才能过上一般人安稳的生活。父母只希望我娶的妻子有个普通家庭,至少一开始能步入尚可的生活状态,他们也能安心过晚年。而现在我的追求目标让父母感觉压力太大。
以我对她的了解,我猜测她现在游移不定可能也是因为对未来不确定,她怕我离开,可是又不确定我未来将怎样。
我不知道她的想法,无法毅然去追求,后面父母又反对,被往后扯,进退两难。
怎样选择
亲爱的怎么选:
条件不好的家庭出来的人,一般会有两种:一种特别自强,一种比较实际。我认为你的梦情属于后者。
她对你有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同时觉得感情并不解决她人生最重大问题。你对她有感情,但同时在她全心投入之前你不愿意全心投入。说到这里我得跟莎士比亚大爷似的念句诗:爱自己,还是爱别人胜过自己,这是个问题。
爱别人胜过自己,就是这人让你奋不顾身冲出战壕,不穿防弹衣,不戴软猬甲,不进行逻辑推理,推理了也再推翻,你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可能的伤害之下,就跟黄蓉对郭靖似的,就跟古今中外被歌颂过的一切伟大爱情似的。
那些不太会被歌颂的爱情,也就是普通的爱情,它是有前提的爱情。比如,如果你找到份一个月八干块的工作,那么让我们在一起吧。或者,如果你的家庭不会成为我们日后的负担,那么我爱你。这种爱情,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正因为它局限于本能,所以没有可歌可泣性。
古人有名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意思是人不应将自己置于险境。可是真遗憾,在你找到月入八干的工作之前,在你梦情决定不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之前,你们互相视对方为险境。我一直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让对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容易一些。但的确,你选择跟梦情一起,将会是一条困难的路。当然如果你爱得够深,你会认为她的爱给你的,多于你的付出。只是走这条路,你要有乐观的心态,有韧性,你和她还要有默契。我们常常高估爱情的力量,但事实上一开始就困难重重的感情,它能否成功,更多取决于你们的性格与韧性。
所以问问自己:我够强壮吗?我愿意把她的担子扛在我的肩上吗?如果自问做不到,那么何必再烦恼,去开始一段容易点的感情。
木木
2009-06-10
反复梦到过去女友怎么办
亲爱的木木:
有些事你以为忘了,可总会在梦里相遇,这是谁也无法控制的吧。
几年前我有一个女朋友,我们在一起甜蜜而单纯,后来她去另外一个城市待了半年,结果当我去探望她时,却发现她已经跟别人好上了。我一个星期几乎没吃没喝没睡后还是放手让她离开。半年后她回来后我还让她在我这里寄宿了一段时间,帮她找房子,买菜做饭,折腾了几个月,而那个男的发觉了,给了她很大压力,于是我们就没联系了。之后半年我每天晚上做梦都能梦到她,是每天晚上,我不开一点玩笑。而现在,就算我跟其他女孩一起,可我还是会偶尔梦到她。她彻底离开我所在城市的时候我去送了她,两分钟的见面恍若隔世,陌生无比,但却依然泪如雨下。可是现在我对感情变得很麻木,村上春树说“从无彻头彻尾的绝望”,我虽然不绝望,可自从她以后,我麻木。我一直在想,这辈子我的心里是不是都会有她的存在而让我忽略了其他女孩呢?就像一个梦魇,或者是一段再也无法复制的感觉。
难以忘记
亲爱的难忘: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基本上认为梦是一个人没能被满足的愿望,不然你没法解释为什么这世界无数男人会梦到自己失败的前女友或者多年前暗恋的人,但没什么人会梦到睡在自己身边的老婆。
所以我的意思是没必要把梦到某个人看成多么了不起、多么值得把自己的人生重新回顾一次的事情。梦到她,只是因为你在她身上没能得到满足而已,是你的潜意识对自己失败的反应而已,也就是说,梦到一个人,并不必然表明这个人对你现在的生活有着多么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梦到谁不梦到谁是你没法控制的,但是你至少要有基本的智商,能在醒过来之后知道:是的,我没能实现这个愿望真是遗憾,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梦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你做了一个念念不能忘的梦之后,你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没被满足的,然后你思考你是否可以通过努力满足这个愿望,如果不可能,你就老老实实分清梦是梦、人生是人生,不要再把自己搞成一团糟。
对于你,你梦中的愿望是不会被满足的,因为你追求的、渴望和她共度余生的人,她的人生另有计划。而因为没能得到一个人就把她神圣化是非常无聊的行为。实质上是你没能得到她,并非因为她是仙女,只是因为她不爱你。为一个永远不会回应你的爱情的人浪费你的人生,意义在哪里?没有比她不爱你而你永远爱她更愚蠢的事情了。
每个人只能活一次,如果你珍惜你短暂的人生,那么请你记住:你的人生是你每天和谁在一起、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而不是你梦想和谁在一起、你希望过着怎样的日子。P018-021
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安详、镇定地,为比我大的女青年们分析解答“他爱不爱我”、“他年纪比我小怎么办”、“两个人我该选谁”等等世纪难题。然而不幸的是我本人却从来没有谈过一次安详、镇定的恋爱,我的感情生活,跟每一个人的感情生活一样,充满麻烦。当然幸运的是我学的是法律,我谨记老师教导:律师的谋生手段就是制造麻烦然后解决它。于是,我DIY地解决了我感情生活中大部分麻烦,虽然,那些麻烦也基本上是我自己制造的。
所以,感情生活,就是我们给自己制造麻烦的过程。可是,不制造麻烦,怎么度过漫长人生;不努力克服这些麻烦,怎么显出你们那些隐藏在暗中或宝贵或脆弱的品质?
我曾经收到一封来自一位高三小朋友的信,她写道:我们家订报纸了,我看到你,你是解答情感困惑的,我没有困惑,有也不告诉你,只是希望能认识你,另外,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自寻烦恼,对吗?
我回信表扬她:you're cool.
我喜欢她用的那个“他们”。我爱慕她那么坚决地把自己和全世界都区别开来。我喜欢每一个坚定地相信我是我的人。
我认为生命太可贵太偶然了,以至于你不能犯下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混为一谈的错误。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感觉到自己活着、你发现自己是谁,而爱、友谊、甚至麻烦,是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必经之途。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有一天这个人突然意识到白己爱那另一个人。他想:我用了二十几年才意识到我爱他,那是我忘记他身上另一样东西所需要的全部的时间。
曾经有人考证我特别爱说克服,我想也许因为爱是困难的,你总是遭到无数的抵抗。而在抵抗和克服的途中,我们更清晰地显露出自己是谁、爱着什么、愿意怎样活着。
爱一切让你鲜明地活着的东西。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个情感信箱能给她的读者最好的忠告是:
Ever tried.
Ever failed.
Tr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木木
编后记
一物降一物
刘旭涛
某夜,观看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在谈到国际政要们的感情生活时,一个女嘉宾举了一个颇为生动的例子——英文里“夫妇”的单词为couple,该女同志用北京话一翻译,便成了“靠谱”,从发音听来,真挺像一回事。当然,这里加入了该同志对两性关系的个人理解——夫妇,couple,靠谱。
真是一绝妙的意译。听起来也挺靠谱。
由此发散一下思维,地不分东西,人不分黄白黑,对于感情、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大约都存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靠谱。靠谱是北方话,相对于不切实际,不着边际而言。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靠谱”也只能是一种相对的理想状态,“将就”是更多人的常态。这一点,在阅读完木木的这本《亲爱的木木——波澜壮阔时代的情感热线》后,尤感深刻。
读罢这一百三十多封读者来信,心里忽地咯噔一下,回味起那句话来,“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这些芸芸众生心底最私密的心声,传递的正是这么一个真理(也是事实)——“每个人生都是残缺的”(木木语)。所以,回头看宗教经典,早在几千年先哲先贤们就已有了透彻的感悟——哭有时、笑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圣经·传道书》)。用尤金奥尼尔的话来说是这样的——我们生下来就是破碎的,我们在修补中活着。
在这本书里,“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样的话没一点意思,因为,就具体的困惑而言,很多问题都是“雷同”的,张家长、李家短,就如木木感叹的“在致知心信箱的信中,基本上每五封就有一封来自一个烦恼的女人,她爱一个人的肉体,而这人有着丑陋的灵魂。”
所以,在这里,你不会感到“孤单”,想想有多少群众正和你一样经历着同样的困顿,你多少会感到些欣慰,若是能在木木老师的点拨下脱离苦海成仙,那就再好不过了——你获得了真知,脱离了“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范围,可以回过头去和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布施你的心路历程,和木木老师一样,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搞不好还能当上个什么标兵的称号。
众生纷扰,读者来信中所提到的众多问题,往大了说,可以归纳为爱情、婚姻、两性、伦理四个大话题,往小了说,无非就是情与欲——爱情、亲情、友情,爱欲、情欲、性欲、物质欲,以及各种维系生命动力的欲望。
木木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欲望推动的,无数人为了满足自己或爱人或亲人各种各样的欲望而努力去奋斗拼搏,“后来他们就成为了事业有成的青年才俊或者存款巨多的农民企业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爱情和欲望推动了我国GDP的增长”(木木语)。这是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在成为成功人士之后,“可能他们就纷纷地包二奶去了,没法将爱情坚持到底”,很多人迷失其中。
情与欲,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相生相伴。在情与欲的漩涡中,内心与欲望之间的关系尤其重要。木木的点拨,实质上正是基于对这种关系的探析,引导读者去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需要,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马斯洛说,人的多层需要呈现金字塔结构,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个理论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观察,本书一百三十二个真实案例,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有某方面的需求,但现在暂时(或永远)没法满足,怎么办?作者木木对这本书有一个精辟的总结——读者们都在问为什么,我则在回答怎么办。然后,群众对木木的信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木木已经由“差不多什么都知道信箱”晋升为“没什么不知道信箱”。
显然,木木不是心理学专家,不比正经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喜欢动不动就先来个“一二三四”,分几点论述,总分总模式,把读者全都赶到课堂上去。木木只是一个“正直程度一般、视力程度一般、有远见程度除了能看到地球一定会毁灭之外基本什么都看不出”的情感热线主持人,没有严肃正经的道德说教,只是或亲切或温柔或恨铁不成钢或犀利或不留情面地做“知心姐姐”,开出药方,至于疗效如何,还要看各个“病号”的具体执行力如何——煎药时有没有把握好火候和时间。
但从行为及效果的角度分析,木木又是一个真正的“砖”家,此“砖”非彼“专”,不是智力正常、稍有常识的群众忍不住想扔砖头的对象(当今的所谓专家,不少是利益和权力的代言人,“专家”贬义为“砖家”),木木是个真正的砖家——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身先士卒,一点都不带含糊,所说所指,也比较靠谱,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相对放心些。
在这本书里还可以明显感觉到木木的娱乐精神,其分析必关痛痒,一针见血,嬉笑怒骂,活泼生猛,幽默反讽,辛辣俏皮,玩世不恭,反话正说,或是正话反说,甚至无厘头,都难以掩盖其本质所闪射的智慧之光,与读者分享一种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的生存智慧。
年少时读《围城》,钱钟书借主人公之口喊出的“世间哪有真爱,压根就是生殖冲动”(叔本华语)的声音犹回绕耳旁,震撼至今,但彼时颇不以为然,以为那是一个人情练达的中年男人对纯真感情的嘲弄,当不得真。读罢这本篇幅不长却颇感厚重的情感热线结集,才明白,世间固然有真爱,但也往往离不开生殖冲动这个必备元素。
大学时有一段时期受失眠的困扰,为打发漫漫长夜,便打开夜间广播,无意中频率落在一档情感热线(忘了是哪个电台),听到这么一个案例,大致情况是,一女听众向主持人哭诉自己婚姻的不和谐,说正与丈夫闹矛盾,主持人显然是个情商高深、功力深厚且富有经验的同志,很迅速地为迷途女羔羊指明方向——如果你还想跟他过,那你可以一哭二闹三上吊;如果你觉得彻底没戏要离婚,那你就平和点,别和他闹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心情,别浪费心力气力。
当时我一听就乐了(非幸灾乐祸),觉得这主持人着实厉害,一语就点破了男女之间关系的本质——制约与反制约,如果感情要继续,就还得继续花心思讲究斗争策略,如果两情已不相悦,那就直接拜拜,节省点体力心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矛盾和磨擦是不可避免的,但具体到男女的感情世界里,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往那些经常小吵小闹的男女的感情,要比那些相敬如宾的男女的感情更为持久,正如网友们所总结的“事实证明,感情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友情经得起平淡,却经不起风雨。”
小吵小闹里,进行着制约与反制约,看来,男女之道,是一门讲究斗争和妥协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有如网友们所总结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答曰:一物降一物。
200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