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邱德同//蒋广学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军事家孙子,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本书资料翔实,考证精详,论述细致,文笔流畅,总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内容推荐

孙武是春秋战国间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和活动家。本书阐述了孙武的生平业绩,介绍他所处的社会背景,评论他们的军事、哲学、政治等各方面的思想,分析这些思想所具有的丰富内容,精辟见解和进步意义,颂扬他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目录

一、兵学之祖,谋高学深

二、兵悬国命,庙算估胜

三、厚民择将,致胜之基

四、权谋战略,兵以诈立

五、兵法百变,妙在致敌

六、因地制势,胜乃不穷

七、兵学巨著,万古常新

试读章节

孙子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撰写了不朽的兵法名著;二是辅佐吴王阖庐争霸。孙子担任吴国的将军,讨伐强大的楚国,千里跃进,一举攻克楚都郢城,是古代中小国家战胜大国、长驱取胜的经典战例。孙子以胜利之战实践了他的军事理论,也发展了他的学说。他是一位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杰出将领。

孙子的传奇事迹载于历史名著《史记》中。人们阅读该书的《吴太伯世家》、《伍子胥列传》及《孙子吴起列传》等篇章,并参阅《春秋左传》、《吴越春秋》等古代典籍,就可得知,孙子在吴国的活动,是与吴王阖庐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

回溯到三年前,即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了宫廷政变。吴国的公子光,与刺客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了吴王僚,登上了吴国王位,改名阖庐(又称阖闾)。阖庐登基之后,“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招贤任能,一番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显露无遗。由于仰慕阖庐的贤明,伍子胥(xu)、伯躯(Bai pi)等人先后从楚国来到吴国,竭诚尽心地为吴王的争霸大业效力。长期被中原诸侯瞧不起的吴国,一时间呈现出勃发崛起的势头。就在此时,孙武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受到阖庐极为隆重的接见。历史学家司马迁用绘声绘色的文笔,描述了孙子见吴王的情景:

吴王阖庐对孙武说:“先生所写的十三篇兵书,寡人都拜读了,很好。可否用小部队演练阵法?”

孙子答:“可以。”

阖庐又问:“可否用妇女来操练?”

孙子答:“可以。”

吴王当时心想,别看你孙子兵书写得头头是道,会不会带兵还是另一回事。我今天用宫女让你操练,出个难题,看你如何布阵练兵!而孙子的心态是:既然逼上梁山,则以军法从事,即使宫女,我也能训练得如同战场上的兵士。让你吴王看看,我孙武是不是真有带兵的本事!

得到阖庐的批准,孙武当即叫来一百多名宫女到演兵场上。吴王坐在阅兵台上,观看宫女们列阵操练。孙子把宫女分成两队,选拔吴王的两位宠姬为左右队长,让宫女们每人手持一杆戟,然后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口、左手、右手和后背吗?”

妇人们答:“知道。”

孙子说:“我命令向前看,大家就对准心口的方向;向左看,就看左手的方向;向右看,就看右手的方向;向后看,就看后背的方向。”

号令宣讲完毕后,孙子让助手在演兵场边上摆好铁钺(fu yue,铡刀和大斧)等兵器,又把刚才宣布的号令再重复数遍,然后击鼓号令:“向右看!”

宫女们平时养在宫中,娇生惯养、宠爱有加,所以视号令如同儿戏,心想:你孙武算老几?居然敢向娘娘们发号施令?她们大笑不止,藐视孙子的号令。孙子耐心地说:“纪律未明,号令不熟,这是将领的过错。”

他又三令五申,耐心地讲解纪律与号令,然后击鼓三声,命令道:“向左看!”  宫女们还是哈哈大笑。

这时,孙子火了!严肃而大声地说道:“纪律不明,号令不熟,是将领的过错;既然纪律与号令都明白无误,而不按军法行事,那就不是将领的过错,而是军吏的过错了!应以军法从事!”当孙子讲到“军法从事”时,宫女们这才忽然明白,演兵场上摆放的铁钺等兵器,原来是用来对付她们的,个个不寒而栗。

于是孙子下令要斩左右队长。正在阅兵台上观看操练的吴王大惊失色,马上派使臣传令:“寡人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没有这两位爱姬,寡人吃饭不知香甜,愿将军留情,不斩爱姬!”孙子对使臣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队里,可以不接受国君的命令。”于是立斩左右队长,以示众人。

孙子再选两队的排头兵为队长,继续操练,听令而行,再没有人敢出声、不服从军令。孙子派使臣报告吴王:“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前来检阅。只要大王下令,个个能够赴汤蹈火。”

通过这场军阵演练,吴王阖庐亲自见证了孙武善于用兵的才能,便任命他为吴国的将军,倚重他的军事计谋,决心与楚国一决雌雄。

据《春秋左传》记载,早在阖庐登基之前,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与位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国都吴,即今江苏省苏州市),长期交战,互有胜负。楚平王在位期间(公元前528—公元前516在位),听信奸臣费无极的谗言,许多忠臣良将不是被杀,就是被逼出逃他乡,楚国的政治十分昏暗。平王死后,其子昭王即位,年幼无威望,吴王僚以为有机可乘,便派公子掩余与烛庸率军攻打楚国潜地(今安徽省霍山东北),不料二人反陷于楚军的包围之中,进退不得。这时,阖庐趁吴国内部兵力空虚,发动宫廷政变,登基即位。伐楚兵败的两公子,闻听阖庐登上了吴国王位,害怕兵败被罚,不敢回国,便投降了楚的属国徐国(今安徽省泗县一带)与钟吾国(今江苏省宿迁一带)。阖庐要求徐与钟吾引渡两公子,两公子当即逃到楚国,被楚人保护了起来。吴王盛怒,立即派兵灭了徐国与钟吾国,仍不解心头之恨,企图一举攻克楚都郢城。这样,便演出了本书开始时的那一幕:孙子说服吴王,暂时取消了攻郢计划。

吴人暂时取消了攻郢之战,而采取边境骚扰战术,以此来消耗楚军。伍子胥、孙武将吴军编为三师,轮番进击楚军:吴军一师出击,楚军不明敌情,全师出动迎击;楚师出战,吴师则返回;待楚师返回后,吴军再出二师。如此数年,楚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军事行动屡屡失误,疲惫不堪;而吴军则通过三师轮番休整,节节取胜,锐气大增。这时,吴王又召见子胥、孙子等,着急地问:“现在取郢如何?”两人回答说:“从吴到郢,有数千里之遥,如果没有同盟国与我们合作,很难取胜。常言道:‘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所以,待我们联络到同盟国后,再发起攻郢之战,必能取胜。”吴王赞同他们的分析。

而恰在这时,孙子派出的谍报人员,获得了一件重要的情报:前两年,楚国的令尹(国相)子常,贪得无厌,威逼蔡侯和唐侯进贡,因没满足其欲望,而将两侯关押,声称不凑足贡品,别想活着出去。两侯千方百计,凑足了贡品,这才侥幸回国。蔡侯发狠,誓报此仇,便派使节到中原各国活动,但各国反应冷淡。于是蔡侯便拿身边的沈国出气:趁沈国依仗盟主楚国之威,骚扰边塞之时,派兵狠狠地教训了沈国,而这却惹恼了沈的盟主楚国。楚军逼近蔡境,蔡侯急得团团转。孙子获此消息,速报吴王。吴王便派使者赶往唐(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蔡(当时已移至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于是,吴、唐、蔡三家商定,结盟伐楚。

P3-8

序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ls,1883—1969)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备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日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入室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