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蒙哥马利编著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绿山墙的安妮/世界文学名著权威译本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加)露西·蒙哥马利 |
出版社 |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露西·蒙哥马利编著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内容推荐 露西·蒙哥马利编著的《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一个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美妙故事,一本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在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没被生活的困难所挫败的感人故事。该书问世至今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是一本世界公认的文学经典。 目录 总序 盛情大提篮/梅子涵 译序/廉运杰 第一章 雷切尔·林德太太大吃一惊 第二章 马修·卡斯伯特大吃一惊 第三章 玛丽拉·卡斯伯特大吃一惊 第四章 绿山墙农舍的早晨 第五章 安妮的身世 第六章 玛丽拉做出了决定 第七章 安妮念她的祷告词 第八章 对安妮的培养开始了 第九章 雷切尔·林德太太大晾失色 第十章 安妮的道歉 第十一章 安妮对主日学校的印象 第十二章 郑重的誓言和许诺 第十三章 期待的喜悦 第十四章 安妮的坦白 第十五章 小学校里的大风波 第十六章 黛安娜应邀赴茶会——结果很不幸 第十七章 新的生活乐趣 第十八章 安妮前去抢救 第十九章 一场音乐会、一场灾难和一次坦白 第二十章 一个美好的想象出了岔头 第二十一章 调味品出了岔头 第二十二章 安妮应邀去吃茶点 第二十三章 在一件有关荣誉的事情上安妮惨遭不幸 第二十四章 斯塔西小姐和她的学生们组织了一场音乐会 第二十五章 马修坚决主张做蓬蓬袖 第二十六章 “故事会”成立了 第二十七章 虚荣心和精神上的烦恼 第二十八章 不幸的百合少女 第二十九章 安妮生活中的新时期 第三十章 “女王班”组成了 第三十一章 小溪和河流的汇合处 第三十二章 录取名单公布了 第三十三章 旅馆音乐会 第三十四章 女王专科学校的一名女生 第三十五章 女王专科学校的冬天 第三十六章 荣誉和梦想 第三十七章 死神降临 第三十八章 道路曲折 试读章节 第二章马修·卡斯伯特大吃一惊 马修·卡斯伯特和那匹栗色母马优哉(zāi)游哉地行驶在通,庄布赖特河的路上,这条路大概有八英里,风光宜人。 一路上他自得其乐,除了偶尔碰到妇女时,他得向她们点头致意——在爱德华王子岛,人们在路上应该对所遇到的人都一一点头致意,不管认识与否。 除了玛丽拉和林德太太,马修惧怕所有女人。他总会不安地认为这些不可思议的生灵会在私下里笑话自己。他这么想也并非没有道理,马修长相很古怪:他身材粗壮,长长的灰头发一直披到佝偻(gōu lóu)着的肩头,一大把柔软的褐色胡子是他从二十岁起就开始留的。实际上,他二十岁时和六十岁时的模样都差不多,只是那个时候没这么多灰白头发罢了。 来到布赖特河车站,马修并没有看到火车,他以为是自己来得太早了,就把马拴(shuān)在布赖特河小旅馆的院子里,然后向火车站的站房走去。长长的站台上几乎空无一人,唯一看到的是在站台尽头的一堆沙石上,坐着一个小姑娘。马修刚一确定那是个女孩,就侧着身子尽快从她身边走了过去,看都没看她一眼。如果马修看了,就不会不注意到那孩子充满了紧张与期待的表情和姿态。她正坐在那儿等待着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人。既然坐在那里等着是唯一可做的事,所以她便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坐在那里等着。 马修遇到了火车站站长,他正在锁售票室的门,准备回家吃晚饭。马修向他打听五点半的火车是不是快到了。 “五点半的火车半小时前就到站又开走了。”站长轻松地对马修说道,“不过,给你留了个乘客——一个小姑娘,就在那边沙石堆上坐着呢。我让她去女候车室里等着,她却很严肃地告诉我说她喜欢待在外边,说什么‘外面有比较开阔的空间供我运用想象力’。我得说这真是个怪孩子。” “我可不是来接什么女孩子的,”马修有些茫然地说,“我来接的是一个男孩子,应当就在这儿,亚历山大·斯潘塞太太应该把他从新斯科舍带来交给我。” 火车站站长吹了一声口哨,说道: “我猜一定是搞错了,斯潘塞太太领着那个小女孩下了火车,托付给我照看,说是你们兄妹俩托她从孤儿院领养这个孩子,还说你很快就会来接她,除此之外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这里可没藏着别的孤儿。” “我真搞不懂了。”马修顿时无助地说。此时此刻,他真希望玛丽拉能在场应付这个局面。 “哦,你最好去问问那个孩子。”站长漫不经心地说,“我敢说她会把事情说清楚的——她挺能说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说不定孤儿院里没有你们想要收养的那种男孩了。” 说完,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的站长便自顾自地离开了。可怜的马修被逼无奈,不得不去做一件对他来说比到狮子窝里拔狮子胡须还要难的事——走到一个女孩跟前——一个陌生女孩儿——一个孤儿——问她为什么不是男孩子。马修转过身去,拖着两条腿顺着站台慢慢向女孩走过去,心里暗自叫苦。 自从刚才马修从身边经过时,那女孩儿就一直看着他,这会儿还在盯着他看。马修没有看她,其实就是看了,也不会看清楚她到底长得是什么样。不过,用普通人的眼光看,会有这样的印象:一个大约十一岁左右的女孩儿,身上穿着一件非常难看的浅灰黄色绒布连衣裙,又短、又瘦,头上戴着一顶褪了色的褐色水兵帽,帽子下面是一头浓密的火红色头发,两根小辫子从帽子底下伸了出来,拖在后背。她那瘦小苍白的脸上长着好多雀斑,嘴巴、眼睛都大大的。那双眼睛在处于某种神情和情绪时看起来是绿色的,在其他情况下则是灰色的。 这些都是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的。换作不同寻常的观察者就会看出这个女孩儿长着尖尖的下巴,棱角分明;两只大眼睛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嘴唇线条优美,富有表达力;前额宽阔饱满——总之,我们那位有眼力的非凡观察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无家可归的女性儿童身上蕴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而害羞的马修却对她怀有荒唐可笑的畏惧心理。 不过,马修被免除了先开口说话的折磨。女孩一断定马修是在朝自己走过来,便站起来,一只瘦瘦的棕色小手拎起一个破旧的旧式提包,另一只手向马修伸了过来。 “我想你就是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卡斯伯特先生吧?”孩子用格外清脆动听的声音说,“很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会来接我了,正担心着哪!我还想象了各种可能发生的使你来不了的事。我都想好了,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接我,我就顺着铁轨走到拐角处的那棵大樱花树那儿,然后爬到上边去过一夜。我一点儿都不会害怕,睡在盛开着白花儿的樱花树上,沐浴着月光,该有多好啊!你说呢?你可以想象自己是睡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大厅里,对吧?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我敢肯定你明天早晨也会来接我的。”P8-11 序言 盛情大提篮 梅子涵 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一天世界上有多少人在为孩子们写书、出书的事而繁忙。这是一种很应该被敬重的繁忙。为了一个人的早年,为了一个世界的后来和后来的后来;为了把文字里的诗变成真实的呼吸;为了把小说的叙述变成漫长生命里的真理;为了把童话美妙地搁进一天天的日子里,渐次地让日子里一天天多出童话的美妙;为了把那么多的想象给普通的眼睛、普通的耳朵、普通的脑海,让他们看见、听见,也飘扬起来,驰骋而去;为了让一个人的手里,从小就有一本书,长大了,手里还有一本书,包里有一本书,桌上和床头都有书……单单就为了这些,这件事已经是最庄重、最盛情的了。这是一个多么大、多么贵重的赠送。我们不会离开书籍了!阅读是我们最时常的渴念!文学成为我们一生都拥有的一条毯子了,我们温暖地盖着,很少做噩梦! 文学真是非常好的。她把梦在白天就给你。她把温暖在寒冽里给你。她把天真在微笑里给你。她把希望在苦难里给你。她把哲学在幽默里给你。她把巨大在轻小里给你。她把一个世界放在一个故事里给你。她把一辈子的路途放在一天里给你。她把任何庸常生活里没有的全部提拎了来给你。她把你提拎到你的心思里根本就闪现不出来的高贵里。 文学就是这样纷纷扬扬地把她的一切都撒落给我们。 我们接住! 我小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过,自己后来是当文学家的。 我当文学家后,也是没有想过,除了写作,我还要这样地去拉拢着孩子们,拉拢着成年人,让他们来到文学里,来到浪漫中。 我现在最像一个很大的提篮了,坐在我的提篮里的就是那些被我拉拢来的孩子和大人们。 做这样的大提篮真好。 我这个大提篮很繁忙。 这样的繁忙好。 更恰当的比喻是,这样的一本本好书,才是真正的大提篮。她把我们带到生命应当去的地方,带到生命最匀称的颜色里,带到我们可以听得见的,我们自己的轻轻的呼吸中。 书评(媒体评论) 《绿山墙的安妮卜一部让你终生难忘的经典佳作,被全球最大的亚马逊网上书店评选为“20世纪50本最佳童书之一”。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马克·吐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