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编选的《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林木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木编选的《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内容推荐 林木编选的《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希望《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目录 自然的乐音 听雨/季羡林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瓦屋听雨/朱胜国 夏之绝句/简嫃 为丁香花季节而歌唱/[美国]惠特曼 楚图高、李野光译 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人生自然的节奏/林语堂 单独中的洞见/张方守 论美/[英国]培根 冯雪松编译 孩子,你慢慢来 目送/龙应台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 寻人启事/张晓风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读书与求知 书与人的随想/梁衡 枕边的夜莺/迟子建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曹文轩 梦里梦外尽是书/[新加坡]尤令 读书的三重境界/徐宗文 名著的魅力 杨志卖刀/[明]施耐庵 曹操煮酒论英雄/[元末明初]罗贯中 劳山道士/[清]蒲松龄 中国性格 男人孟轲/刘江滨 都江堰/余秋雨 我的中国性格/冯晓虎 晏子使楚 我热恋的故乡 国门眺望/萧重声 桃源行/[唐]王维 罗莎琳的中国/[加拿大]李彦 一个俄罗斯女孩的中国随笔(二则)/[俄罗斯]伊莲娜·库图佐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在人间 罗汉大爷/莫言 打赌/[俄罗斯]契诃夫汝龙译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逃荒行/[清]郑燮 陌上桑/[汉]乐府诗 生命是绽放在天地间的花儿 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 两兄弟/[俄罗斯]鲁斯兰·别洛夫西梅编译 生活的法则/[美国]杰克·伦敦曹剑译 奶羊茜露儿/沈石溪 死亡的姿势/荒城 人之初,性本善 得来全不费工夫/[美国]阿尔·努斯鲍曼 孤篷译 男孩的残忍游戏/[蒙古国]普·巴图胡亚戈 朵日娜译 狗坟/金敬奎 拐卖后的亲情纠结/雪小禅 童区寄传/[唐]柳宗元 争鸣 我们看见爱,他们看见狗屎/蔡成 把醉汉弄醒还是把醒汉弄醉/刘荣升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周国平 词义变迁的山寨/罗志田 卖柑者言/[明]刘基 大雪过后了无痕 特别战俘/付军 大雪过后了无痕/王森 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兵车行/[唐]杜甫 西路军魂·父与子/王晓明 试读章节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蹦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寻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山泉做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注目之处,唯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嵌于千峰碧翠之中。由补山亭登四百余阶,即可达。庆云寺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寺内现存一口“千人锅”,直径近2米,可容1100升,颇为引人注目。古刹当年的盛况,于此可见一斑。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两百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得道于菩提树下,因而,佛门视菩提为圣树,自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其实,菩提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鼎湖山的树,种类实在太多。据说,在地球的同一纬度上,鼎湖山是现存植物品种最多的一个点,现已开辟为自然保护区,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作生态观测站。当地的同志告诉我,鼎湖山的森林,虽经历代变迁而未遭大的破坏,还有赖于庆云寺的保护。而如今,大约是佛法失灵的缘故吧,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旅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1982年12月 (选自《感恩自然·聆听每一次的花开花落》,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P7-9 序言 有书可读,真好。 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我们希望用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然而,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天下图书。发现与选择成了一种读书的需要。 有些文章,很美,只是你从未发现;有些文章,很富有哲理,只是你未能细细品读;有些文章博大精深,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静心揣摩……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人将自己发现的佳文推荐与我,那该多好;如果,这些佳文能聚集成册,那该多好;如果,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那该多好。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然而,当这项工作真正开始之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们重新审视课本每个单元的编者意图,确立我们的拓展角度;我们回顾最打动自己的每篇文章,寻找最贴近学生心灵的感动;我们检阅图书馆里的各类文章、书籍,悉心筛选、比对;我们咨询其他行当的“有志”人士,拓宽读本的外延。有一位编者统计了一下,她为自己负责的几个单元共翻阅了207本图书,感觉自己也颇有收获。编者在编选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例会的习惯,大家协调单元框架,挑选美文佳作,增补、删减、商讨、争论,持续到最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魅力,大家在这项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工作接近尾声,有的编者在我们的QQ群里这样留言:“从私人藏书到师大图书馆到省图书馆,过瘾。”“累并快乐着,对新书很期待呢。”因为付出,所以期待;因为心知它的价值,所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严谨来铸就文字的神圣。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基于以上,这套读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特点。 一、关于选文 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任何时代都有流行的元素,但是,不是任何流行都能成为经典。留下来的总有它的道理.阅读经典,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对话,与心灵共通。我们甚至编入了一些名著的节选片段,《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见到踪影。我们在选择经典时也注意到了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契合。比如琦君,我们纳入了她的《蟹酱字》一文,凡是写过作业、习过字的学生恐怕对此都深有体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文字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元素。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喜悦与烦恼,我们在书中也发现了这些贴近学生心灵的文章,如:小学卷中林海音的《窃读记》,初中卷中龙应台的儿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这样长大》,高中卷邵璞的《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纳入时代的流行元素。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流行元素,而每一个“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一次感动。这些感受,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就这样被选录了。 延展阅读的宽度。这套读本在选文上还关注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交融。法布尔对于小生命的关注,人类对于野人的探寻等话题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体现。 二、关于编排体系 这套读本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每册书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专家们精心而定的,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发现,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正是能把课本里的这些文章读透并拓展出去融会贯通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我们没有把文言文“收拢”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跟着每个单元的步伐,惬意前行。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其产生阅读的疲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通过迁移阅读,锻炼能力。 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百花齐放,但并不是完全的淡化。每册读本的文体在整体上是有调控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我们不仅仅把童话放在了小学卷中,中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童话,所以同样的文体,我们结合了不同的心理年龄整体规划。 三、关于导读 阅读是个性的,是开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点切实的建议的话,目的也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激发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心灵感动。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创造性阅读”的氛围,每篇文章前的导读就像给学生放置了一个法桐下的长椅,心儿忽然变得恬静了许多;就像给学生打开了时空对话的大门,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我们不赞成对选文标准化的迷信,提倡理解的多角度,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但是,阅读建议的开放性不等于盲目性,我们的导读注重了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我们给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的拙见,聊以自慰的是我们静下心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捧着一份期待,静听方家和读者的见解与指教。 编者 2011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