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让-昂利·法布尔著的《昆虫记/世界经典动物名著》不仅是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还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全书行文流畅优美,充满质朴迷人的田园风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法布尔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博览群书,在《昆虫记》中引用了大量的神话、寓言、历史典故和民间诗歌,因此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1910年,法国文学界和科学界联合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法布尔曾在全10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序言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仅有的安慰。”作为第一个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怀着对昆虫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科学真理的挚爱,不管条件如何艰苦、外界又是怎样的误解,几十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时至今日,这种“法布尔精神”依然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由让-昂利·法布尔著的《昆虫记/世界经典动物名著》选取了蜜蜂、蚂蚁、蟋蟀、圣甲虫、金龟子、蝉等读者感兴趣的昆虫,详尽地记录了它们的体貌特征、食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展示了昆虫世界的多姿多彩与无穷奥秘。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书中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人类的社会与人生,提出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可以让读者去思考很多问题。
七岁时,我该上学了,父母又把我接回身边。我的老师在家里上课,课室既是卧室,又是厨房和餐厅,还有一把梯子通向楼上的储藏间,喂猪的土豆和喂驴的干草都堆在那儿。课室南面有一扇低矮的小窗,从那里可以看到下面山谷的大半个村子。窗前是一张小桌,年纪较大的孩子们可以坐在那写字,他们要自己准备笔和墨水,笔是用鹅或火鸡羽毛削成的羽毛笔,墨水是混着煤灰的醋。房间一头的墙壁上有座壁炉,和祖母家的一样高大可观,学生们每天来上课时都要带一小束木柴放在壁炉边,好让火苗在炖煮猪食的锅子下面一直烧得旺旺的。
我们上课的时候嘴里老在吃东西,胡桃啊、面包啊,进肚子的东西要比进脑袋的多。锅里的土豆煮熟后,老师稍不注意,就有胆大的孩子偷偷拿刀挑起一块吃。房间的后门通向畜栏,我们常常故意让门开着,畜栏里的小猪闻到香喷喷的土豆味,立刻哼哼着接连跑进来,还用柔软的粉鼻子拱我们的手心找面包屑吃。有时候母鸡带着一群孩子也来溜达一圈,这时大家都热情地把面包揉碎吸引它们,好趁机摸摸毛茸茸的小鸡。在这样乱哄哄的课堂上,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像我们这么小的孩子,除了发给一本识字课本外,老师就不管了,我们不懂什么是语法,更没听说过历史、地理,算术也只是知道怎么加减。
我的老师不是不想好好教,而是工作太多顾不过来,除了教书,他还替人照顾一座老古堡,古堡的楼塔已经被野鸽子占领了,我们上课时常常被派去清扫鸽粪、消灭城堡花园里的蜗牛。此外,他还要组织农忙时节的收割和采摘,给村里的大人物理发,在教堂负责敲钟,担任唱诗班的领唱……
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没有消磨我的兴趣,反而激发了我对满足兴趣的渴望。我常常端详着识字课本上的鸽子图,一遍遍数它翅膀上的羽毛,幻想着它能带我离开课室,去树林里参观鸟蛋和新长出的蘑菇。到花园里消灭蜗牛的时候,我实在不忍心用脚踩碎它们,这些小动物的壳多么美丽啊,黄里透着粉红,棕色和白色相间,最后我把它们爱惜地收集起来,五颜六色装了一袋子。在帮老师割草的时候,我偷闲溜到溪边,用青蛙当诱饵吊起小虾,用舌尖去舔水仙花上的蜜珠,慢慢才知道这样做会导致头疼,这里还能捉到一种漂亮的金龟子,它的壳比天空还要蓝。到了打胡桃的时候,草地上有蟋蟀唧唧鸣叫,我看到它们有些翅膀展开是蓝色的,有些是红色的……
十岁时,我进了中学,学校里教很多古代的英雄故事,但它们无法取代大自然在我心里的地位,一到休息日,我就去草原上寻找野花和小鸟的讯息,看看金龟子在树上忙些什么。不久,我因为家里太穷而辍学,那时候填饱肚子都成了奢侈的事,但陪伴我度过许多漫长白天的不是对土豆的幻想,而是对一只金龟子漂亮外壳的反复回忆。
好在终于有一个初等师范学校接纳了我,在那我能有东西吃。因为我的拉丁文基础比较好,所以当别的同学努力学习拉丁文的时候,我可以偷偷地在书桌上观察夹竹桃的种子、黄蜂的蜇针,沉浸在对植物和虫子的研究中。
后来的日子十分无奈,为了学得谋生的技能,我和心爱的自然朋友们告别了很久,埋头于各种数字和公式里,等我们再次重逢时,我已经是一位年轻的教师了。而我所有的童年梦想真正得到满足,又是在几十年之后了。
P10-12
为什么鸟类要迁徙、鲑鱼要洄游、海豹要离家去历险?
为什么菜粉蝶爱卷心菜、大野兔爱蔷薇花?
为什么杜鹃一叫,小动物们就知道春天来了?
对孩子来说,动物世界新奇又有趣。热爱动物的孩子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好奇友善的心。他看到槐树上垂下的毛虫时,不会大惊小怪,他知道毛虫在等着有风吹来,轻轻一荡。要是他刚好住在动物医院旁边,听到受伤的仙鹤不停叫喚时,他不会说“吵死人了”,而是“快点好起来吧”。
有一些从小热爱动物的人,也热爱读书、写作,所以他们长大后写了许多动物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应孩子的要求写的,有的是为大人写的,有的原本是研究用的科学书籍,却写得童趣盎然。它们就像一扇扇打开的美丽窗户,通往广阔清新的自然天地,受到了全世界小读者的喜爱,成为了经典的儿童读物。我们这套《世界经典动物名著》就是从中精选出来的八本。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白牙》讲的是一只名叫白牙的狼的成长故事。为了生存,白牙必须战胜其他的动物,但它不得不在强大的人类面前屈服。幸运的是,白牙最后遇到了一个不想征服它,只想爱它也被它爱的主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把昆虫看作要好的朋友,用诗一样的语言记录它们的生活。因为他写得太精彩了,还差一点作为科学家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下面这一位实实在在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英国大作家吉卜林。他笔下的儿童故事都特别有想象力,其中最受孩子喜欢的,是讲述狼孩毛格利在印度丛林里冒险的《丛林故事》。
如果一个作家既了解动物,又充满童心,那他写出来的故事,一定会无与伦比的好看有趣,就像《柳林风声》。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把四个伙伴居住的河边风景描写得如诗如画,大人们读后也都陶醉了。
法国女作家黎达一定有本事化身成风陪在小动物身边,要不她怎么能在《海豹历险记》里把小动物的感受写得那么活灵活现呢?
加拿大也有一位专门描写动物生活的作家,名叫西顿。他的故事里充满了对动物的尊重之情,提醒我们用自然的视角去看待动物、看待世界。
和前面的书比起来,《黑骏马》更像是动物自己写的小说。每个孩子做梦都希望身边的小狗小猫会说话,这样就能知道它们的心思了。一百多年前,英国小姑娘安娜.西维尔也有这个梦想,长大后,她通过一本著作把它实现了,这就是《黑骏马》。
《列那狐的故事》很特别,它不是一个人写的,而是不同时代的人一点一点收集、改写而成的,要往源头追溯的话,它的岁数恐怕有上千年了。看这本书,就像坐在儿童剧场里看一出热闹的话剧,背景是大森林,由动物们来扮演国王、大臣和老百姓,每个人都能从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八本经典动物故事,本本都那么精彩,曾经读过它们的孩子,长大后又买来送给自己的孩子,一代又一代,只要世界上还有爱动物的孩子,它们就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