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比大道理更能打动人,用名人故事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苦口婆心的教育。
唐华山编著的《爸妈给我讲故事(第1季)》精选了数十个名人故事,这些名人大都是广为人知的,但年幼的孩子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名人的故事流传已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阅读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中有的天赋很高,从小就有过人的禀赋;有的却曾经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的与我们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有的却几乎是他们的翻版。但他们在后来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名人为参照,无疑可以更好地把握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唐华山编著的《爸妈给我讲故事(第1季)》选取了数十个名人故事,并对每个故事配置了适合讲故事的情景,还增加了父母和孩子和互动部分。通过一个个故事,全方位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孩子和视野,启迪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
许衡不吃无主梨
◎适合情景
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有新玩具想抢来玩的时候,当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当孩子捡到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想占有时……
◎名人故事
许衡是我国宋元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但勤学思考,而且很注意学习书中的道理,并脚踏实地地认真去做。
有一年夏天,许衡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洛阳一带游玩。
他们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走得又累又渴,可这里由于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周围连喝水的地方都找不到。
突然,一个小伙伴惊喜地发现不远处有棵梨树,树上挂满梨子。伙伴们口水都流出来了,你争我抢摘下梨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咦,许衡怎么了?只见他站在梨树下一动不动,好像压根儿就没看见这些诱人的梨子。伙伴们招呼他:“这梨又脆又甜,快吃几个解解渴吧!”
许衡摆摆手说:“梨的主人不在,怎么能偷摘人家的梨呢?不是咱们的东西。不能随便取用。”
小伙伴们听了,都笑话许衡:“你傻不傻呀?战争搞得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上哪儿去找梨的主人?这是棵没有主人的梨树!”
许衡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认真地说:“梨没有主,可我的心有主。”
许衡的意思是说,应该不应该吃,自己的心里要有主见,这与梨的主人在与不在并没有关系。
后来,许衡做了官,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一直被后世所景仰。
◎亲子互动
1.带孩子出去玩儿,当捡到别人遗失的重要物品时,一定要告诉孩子,东西是别人的,我们要帮它找到主人而不是把它带回家。
2.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新玩具想拿来玩的时候,要让孩子征得小朋友或家长的同意。
◎名人卡片
许衡(1209一1281),字仲平,人称鲁斋先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后迁居河南新郑。他是我国宋元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任京兆提学、集贤殿大学士等职。
张良懂礼得兵书
◎适合情景
当孩子遇到老人且老人需要帮忙时,当孩子对那些穿戴破落的人表现出鄙夷的神情时,当孩子对小朋友的求助不理不睬时,当孩子或自己没有去履行诺言时……
◎名人故事
张良年少时,他的国家被秦国灭亡了。张良非常爱国,于是决心报仇,但他年纪小又不会武功,就变卖了家产,请了一个大力士行刺秦王。结果行刺失败,秦王勃然大怒,下令到处追捕刺客。张良不得不隐姓埋名,远逃他乡。
这天,张良感到很郁闷,就外出散步。在经过一座大桥时,见桥栏上正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见张良迎面走来,突然脱下鞋子,朝桥下一丢,以命令的口气冲着张良叫道:“喂,小伙子,快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刚开始的时候一百个不情愿,他想,这老头儿自己故意扔鞋子,却叫别人帮他捡,实在是太过分了!但当他看到对方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时,又觉得过意不去,心想这老人可能是有点毛病,于是就忍气跑到桥底下,把鞋子给他捡了上来。
老人见张良将鞋子捡了上来,就把脚一伸,同样以命令的口吻说:“过来,把鞋给我穿上!”
捡鞋已经压了一肚子火,他竟然还让我给他穿上,天底下哪有这么不讲理的人啊!张良火冒三丈,本想一口拒绝。但又见老人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就更印证了自己的看法:这老人肯定神经有问题。心想这老人真够可怜的,有病也没个人照看,做好人就做到底吧,况且自己毕竟是个晚辈,尊重老人,也是应该的啊!于是,张良蹲在地上,认真地帮老人将鞋子穿好。
穿上鞋子后,老人对他笑了笑,也不道谢,就扬长而去了。张良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心里越发肯定自己的想法了。
谁知,老人走了几十米远后,忽又转身回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不错,稍加点拨前途不可限量。这样吧,五天后,你凌晨到这里见我。”
张良这才知道老人非同常人,就恭敬地说:“好的,到时候我一定来。”
第五日那天,张良一大早就来赴约,远远看到老人已先来一步,正坐在栏杆上等他。一见张良,老人就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年轻人反倒迟到了。不行,今天你先回去吧!过五天后,早点儿来这里等我。”说完,老人不再搭理张良,转身就走。
五天很快又过去了,公鸡刚一打鸣,张良就急匆匆地赶来了。想不到老人又已经抢先到了这里。老人更加生气了,说:“怎么又来晚了?回去,回去,五天以后再来找我!”
一连两次都迟到了,张良心里十分惭愧。这一次他下了狠心,半夜三更就从床上一跃而起,踏着朦胧的月色,快步赶到了桥上。见桥上空无一人,张良这才松了一口气。当时的天气很冷,张良不停地打着哆嗦,耐心地等待着老人的到来。
P2-4
唠唠叨叨只会惹得孩子厌烦,逼子成龙只会适得其反,当父母们将满腔爱意播洒在孩子身上,却发现自己所得到的仅是怨恨之果时,遗憾的心情可想而知。
研究表明,名人故事可以激励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促成孩子早日成才。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把在各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名人作为孩子的榜样,就可以让孩子自发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其实,大多数世界名人都曾受到过自己榜样的激励,鼓舞人心的榜样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源泉。
教育是一门艺术,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种更聪明的教育方法。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小时候都曾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当比尔·盖茨选择退学专注电脑游戏时,他的父母不是责备而是选择了支持;当张汤设公堂审鼠的时候,父亲不但没有嘲笑儿子的天真,反而从中看到了儿子在法律方面的天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科学的教子方法。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母亲。教育孩子是每位母亲的必修课。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关键是母亲的教子方法是否得当。教子方法正确,且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样的母亲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顽皮、不听话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他们是很难听得进去的,即使当时听得进去,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给他们讲一些身边人或者是自己的故事,由于没有文字的渲染,没有情节的构建,也将很难激起他们听的兴趣。给孩子讲一些名人的广为传颂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孩子们听的欲望,还会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思考。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外名人故事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有着深刻的寓意。其中,有对机智勇敢的肯定,有对刻苦学习的推崇,有对沉着应变的赞美,有对坚持奋斗的颂扬。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孩子的视野,启迪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精选了数十个名人故事,有与黑暗作斗争的海伦·凯勒的故事,有“数学神童”高斯的故事,有“笨小孩”贝尔的故事,有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故事……这些名人大都是广为人知的,但年幼的孩子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些名人的故事流传已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场合都适合讲这些故事,那么,在什么样的场合才适合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呢?本套书设置了“适合情景”板块,家长们可以根据不同情景来给孩子们讲不同的故事。如,当孩子们好奇心增强,喜欢追着妈妈问“为什么”的时候,家长们便可以给孩子们讲讲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故事;当孩子们因遇到挫折想退缩的时候,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们讲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总之,当孩子们遇到各种难题时,家长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适合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此外,本套书还增设了“亲子互动”板块。给孩子们讲完故事后,家长们的任务是不是就算完成了?不是。给孩子讲故事,不能只停留在讲的阶段,还要指导孩子认真地去听,仔细地去想,积极地去问,甚至主动地去写。以达到让孩子理解更多、学得更透的目的,让孩子通过故事学到独立、勤劳、善良、正直等优良品质,家长们也可以通过故事全方位对孩子进行教育。
相比较其他同类书籍,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选材范围广。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纷繁庞杂,无所不包。
*都是大名人。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出色群体,这是一群出类拔萃的人类精英。他们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名动一时,有的甚至到现在还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都是世人景仰的名人中的名人。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着人类的智慧。
*苛刻的选材。书中内容均为名人小时候或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故事,对名人成年后的智慧故事毅然割爱(只为照顾人物的完整性而一笔带过)。从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中,相信很多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积极的教育意义。所选名人故事都是正面的、健康的,对成长与成才有帮助的,这些故事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对孩子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满足两种胃口。写作风格上,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可读性,适合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故事语言准确、凝练、生动,结构曲折、巧妙、完整,表现手法新颖、灵活、圆润。家长读起来不会感到幼稚、无味,孩子读起来不会显得高深、晦涩,完全满足两种胃口。
*绝佳的作文素材。主题内容广泛涉及学生作文的各个领域,既可作为孩子长大后的课外读物,又可当作孩子以后上学的作文素材,一举两得。
通过阅读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中有的天赋很高,从小就有过人的禀赋;有的却曾经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的与我们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有的却几乎是他们的翻版。但他们在后来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名人为参照,无疑可以更好地把握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在本书的策划与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郑月玲、郭东华、邱草、唐秀娟、胡芹、王沛同、唐洪飞、崔侠、郑海龙、崔艳、赵震凤、李彩莉、毕锋、郑海涛、郑茂章、王克友、王晓蕾、单文元、韩雪姣、王彦彦、谢俊超、闫龙、冉现荣、王郁松等人的大力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参与,本书是很难面世的,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虽然编者已竭尽全力,但因为水平有限,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