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的杀手(病毒)/探究式科普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林静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曾经说过:“能对人类在地球上继续主宰地球造成威胁的,就唯有病毒。”

林静编著的《生命的杀手:病毒》从各个不同层面详细地介绍了病毒这种神秘的微生物,且配有精美插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科普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生物界里神秘的病毒。

内容推荐

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生命的杀手:病毒》主要向读者介绍了病毒的概念、起源、特征、分类、结构、生殖等方面内容。另外还介绍了病毒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危害以及在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生命的杀手:病毒》由林静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史载三千年——病毒病历史档案

 第一节 历史记载中的病毒病

 第二节 近代人们对病毒病的认识

1.病源

2.免疫

3.比细菌还要小的病源——病毒

第二章 微观漫游——病毒世界

 第一节 病毒从何而来

1.病毒与细胞的关系

2.三种假设

 第二节 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1.什么是病毒

2.病毒到底是什么样子

3.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4.各种主要病毒的形态与大小比较

5.病毒的内部结构

6.动物、植物病毒的结构

7.昆虫病毒的结构

 第三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1.病毒的核酸

2.病毒的蛋白质

3.病毒的脂质

4.病毒的碳水化合物

5.其他组成方式

 第四节 病毒具备哪些特性

1.病毒生命形式的两重性

2.病毒结构和功能的两重性

3.病毒病理学的两重性

4.病毒大家族

5.病毒为什么要寄“人”篱下

6.病毒为什么会如此善变

7.病毒到底有多毒

8.病毒是如何增殖的

9.病毒是怎样传播的

 第五节 病毒的防治

1.抵抗疾病的秘密武器——疫苗

2.疫苗是如何发号施令的

3.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4.疫苗可以后发“治”人吗

5.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呢

6.什么情况下不宜接种疫苗

 第六节 抵抗病毒的“福音”——干扰素

1.干扰素是什么

2.干扰素是如何发现的

3.干扰素有什么性状

4.干扰素有哪些种类

5.干扰素的副作用

 第七节 病毒学的发展历程

1.病毒病害引起生物学家的注意

2.病毒的化学和结构研究

第三章 隐秘的幽灵——千姿百态的病毒

 第一节 冠状病毒

1.冠状病毒研究的历史

2.冠状病毒科的分类

3.冠状病毒的理化特征

4.冠状病毒的临床特点

5.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第二节 狠毒的天花病毒

1.天花的故事

2.天花是如何传播的

3.感染天花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4.天花和水痘有什么区别

5.我们能对付天花吗

 第三节 讨伐人体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1.概况

2.临床经过

3.防疫措施

 第四节 阴险狡猾的流感病毒

1.心狠手辣的凶手

2.防不胜防的流感病毒

3.流感病毒的结构特点

4.传播途径与防治

5.流感与感冒的区别

6.决不能掉以轻心的流感

7.有办法预防流感吗

 第五节 冷酷无情的艾滋病毒

1.“恶魔”——艾滋病

2.不可思议的艾滋病病毒

3.HIV的发现及形态结构

4.可怕的逆转录病毒

5.HIV病毒的特点

6.AIDS的传染源

7.传播途径

8.AIDS的潜伏期

9.AIDS的检测办法及窗口期

10.AIDS的分类及主要临床表现

11.艾滋病的三个特性

12.AIDS蚕食人类健康的全过程

13.艾滋病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第六节 呼吸感染的SARS病毒

1.初识SARS病毒

2.SAPS病毒是什么

3.“一触即发”的SARS病毒

4.SARS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

5.SARS为什么这么恐怖

 第七节 惨无人道的埃博拉病毒

1.埃博拉病毒

2.传播途径

3.埃博拉病毒来自何方

4.治疗

 第八节 挑拨离间的肝炎病毒

1.流行情况

2.致病元凶——肝炎病毒

3.肝炎病毒的结构

4.了解甲肝病毒

5.甲型肝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6.初识乙型肝炎

7.丙型肝炎

8.丁型肝炎

9.戊型肝炎

10.肝炎病毒传染途径

11.预防措施

 第九节 恶贯满盈的肿瘤病毒

1.肿瘤的病因

2.RNA肿瘤病毒

3.DNA肿瘤病毒

 第十节 竭斯底里的疯牛病毒

1.认识疯牛病

2.疯牛病的传染与防治

 第十一节 爱耍花招的禽流感病毒

1.认识禽流感

2.流行状况

3.禽流感病毒

4.流感与禽流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第十二节 顽固残暴的口蹄疫病毒

1.肆虐的口蹄疫

2.口蹄疫临床症状和起因

3.传染途径与防治

 第十三节 惹是生非的狂犬病毒

1.显微镜视野之下的狂犬病毒

2.狂犬病临床症状

3.狂犬病毒的来源

4.防范

 第十四节 最令人警醒的猪瘟病毒

1.猪瘟

2.显微镜下猪瘟病毒

3.猪瘟的传播方式

 第十五节 作恶多端的鸡新城疫病毒

1.新城疫的发现

2.什么是新城疫病毒

3.人会感染新城疫吗

4.新城疫病毒传播途径

5.预防措施

 第十六节 自杀土豆与可吃疫苗

1.土豆饥荒与土豆自杀

2.土豆是如何自杀的

3.可以吃的疫苗

第四章 细菌的克星——噬菌体

 第一节 什么是噬菌体

 第二节 噬菌体的分类

1.肌病毒科

2.长尾病毒科

3.短尾病毒科

4.被脂病毒科

5.覆盖病毒科

6.微病毒科

7.丝状病毒科

8.光滑病毒科

9.原质病毒科

10.囊病毒科

 第三节 形态结构

 第四节 化学组成

1.蛋白质

2.核酸

 第五节 感染与增殖

1.三种存在状态存在

2.感染

3.营养状态

4.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

 第六节 转导

 第七节 噬菌体与人类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史载三千年——病毒病历史档案

病毒虽小,却与人类社会发展及经济活动的关系极其密切。一方面,病毒不但可以引起宿主病害,而且还给种植、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等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又可利用它们进行疫苗生产和作为遗传工程中的外源基因载体,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随着越来越多的病毒被发现,人类对病毒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病毒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目前,病毒一词的含义,是指那些在化学组成和繁殖方式上,与其他微生物不同,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且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最小的微生物或遗传单位。其特点包括:形态微小,缺乏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同所有生物一样,病毒也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等生命的特征;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繁殖方式是复制,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有时还会发生变异。

第一节 历史记载中的病毒病

众所周知,病毒病折磨着人类和地球上的许多动物及植物。历史上的许多记述表明,在东方,至少在公元前2—3世纪,印度和中国就已经存在天花,从公元10世纪宋真宗时代,中国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一1572年),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及英国。而在西方,直到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才得出结论,人身上种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并在英国及欧洲大陆得到了普遍应用,从而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除了历史上韵文字记载外,人类通过考古发现,历史上某些人类病毒病,早就存在。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一个主要人像,就带有患过引起跛足的脊髓灰质炎的标记。

另外,在家畜的病毒病中,狂犬病可能也是最早有记载的。此病毒病,一般与疯狗有关。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记述了病犬的疯狂和暴怒。通过咬啮,还能将病魔传染给其他的动物,此病也能传染给人(人畜共患疾病),在人体上,这种病,又被称作恐水病。

与此同时,昆虫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动、植物的病毒病一样,历史悠久。12世纪中叶,在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就已经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关于昆虫病毒的记载。

人类记载的第一个植物病毒病是什么呢,那就是郁金香碎色病。因为至今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Rijks博物馆里,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师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的静物画。据有关记载,一个得病郁金香球茎,竟能换来牛、猪、羊,甚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在1634—1637年的荷兰,这种嗜好,达到了可称做“郁金香热”的高潮。这件事情说明什么问题呢?它说明:早在17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郁金香碎色病。

第二节 近代人们对病毒病的认识

当一个人吃东西,吃坏了肚子时,常常会发热腹泻,医生常会说,他感染了病菌,得了急性肠炎;一个人要是得了肝炎,医生就会说,他是感染了病毒。现在,人们还经常听说什么“艾兹病病毒”、“蘑菇病病毒”等,那么,这些“病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又是被谁最早发现的呢?

P2-5

序言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回眸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紧密相连。三次科技革命,更是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不得不赞叹科技,它犹如魔法师手中的魔杖,使人类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人类从头到脚都武装起来。望远镜的发明让人类视觉得到了延伸,使“千里眼”不再是神话故事中的虚拟人物;电话是人类听觉的“顺风耳”,它让即使远隔重洋的亲人也能像就在面前一样述说家长里短;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人类脚步的延伸,日行千里、日行万里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当人的智慧得到延伸的时候,人的创造力被无限放大;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更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科技的发展不但在物质上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上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形成新的、更加科学的世界观。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这仅仅是人类世界观的一个变化,诸如此类的认识变化实在太多了。

今天我们在全社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及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思想来指导行为,就难免会走弯路,所以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环节。

英目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说的科普是指采用读者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这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全社会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是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渠道。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在科技上长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统治,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比较单薄。所以在我国民众中开展广泛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科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建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举办各种科技讲座等,但是相对来说,图书出版无疑是所有科普活动中最为重要和易于实施的途径。有关科普教育和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工作,多年来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为持续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中国科协决定从2005年起,将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为全国科普日。2003年以来,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送书下乡工程。2009年2月,中国科协等单位五年内在全国城乡建千所科普图书室的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2003年以来,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已经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6.2万个,援建图书56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以上为科普图书,约3.5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普及起到了一定作用,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的科技素质。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系统、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用科学发展观引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中国社会出版社按照国家确定的学生科普知识标准,编辑出版了《探究式科普丛书》。

该套丛书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系列读物,共100本,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物理科学、现代科技4个系列。与其他科普类图书相比,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其全面性,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这套丛书,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其次这套丛书的丛书名也很有特色,“探究式科普丛书”从题目上就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注重探究性,让读者带着问题去了解科学、学习科学,从而真正让阅读融入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当中,让人们通过阅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我相信这套科普图书的出版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读者对科普知识的全面需求,为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一定的基础。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