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起底(四大名著里的本意与隐喻)
分类
作者 汪宏华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曹雪芹到高鹗到脂砚斋到87版红楼,到李少红,再到西游记翻拍、三国演义重演,四大名著一直充斥着我们的视野。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混沌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结局。《大起底(四大名著里的本意与隐喻)》带领我们拨开迷雾,寻找更准确的答案、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无疑,它让我们信服,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结局,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它如此完美。本书由汪宏华著。

内容推荐

《大起底(四大名著里的本意与隐喻)》以结构解读的方式,分别从文、史、哲三方面入手对四大名著做出了系统的推理与解构。《大起底(四大名著里的本意与隐喻)》作者汪宏华认为,尽管四大名著都存在隐晦的一面,但又都保留着完整的哲学主题和结构形态,若能找到其中的达芬奇密码,便能还原作者的本意与隐喻。通过分析发现,《红楼梦》前八十回已自成体系,根据前八十回就足以推出金陵十二钗等主要人物和事件的结局;《三国演义》中存在“三国五方”的关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路历程决定了他们最后的结局……

目录

第一篇 解构三国

破解《三国演义》之“三国五方”格局

曹操刺董卓与三英战吕布的环中环

曹操为何薄酒待刘备,重金收关羽?

赤壁之战三方谋士的攻守同盟

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真七分假

新解“四刘”与“四谋士”的微妙关系

夏侯渊和夏侯惇先后亡命于曹操的巫术

神医华佗确有行刺曹操的计划

解读赵子龙的理想与现实,刘备注其生,孔明注其死

新解走麦城:刘备昧心参与剿杀关羽五方行动

刘备和诸葛亮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周瑜死于孙权、鲁肃与诸葛亮的内外夹攻

《七步诗》新解:曹植预言曹家被奸臣煮汤榨汁

“三曹”的名字对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第二篇 探秘水浒

宋江是皇帝所派奸细,潘金莲是美人计的牺牲品

宋江思慕的玄女娘娘是当朝公主

武松、李逵所遇老虎乃是人为驱制

高俅恰似曹操转世,貂蝉一生只爱曹操

宋江联手吴用窃取梁山北斗之位

鲁智深死于智真长老的偈语咒杀

宋江的篡逆异志被一僧一道掐灭

九纹龙史进遭遇连环骗局逼上梁山

第三篇 寻踪西游

孙悟空先后取过儒、道、佛三经

唐僧师徒是孙悟空的四相分身

水帘洞是如来为孙悟空预设的钓饵

《西游记》糅合了三个取经故事和三位帝王

魏征暗结朋党操纵唐太宗

唐僧兼秉唐太宗之貌与魏征之魂

李世民明杀兄弟后又用妖术暗害亲妹

唐僧取经路上反演金榜题名、娶妻生子

第四篇 求解红楼

《红楼梦》前七十五回已构成自足体系

从神话故事探寻贾宝玉的人生轨迹

警幻仙姑与可卿、秦氏的哲理关系

“太虚幻境”之金陵十二钗的未来

女娲的象征意义和双重性别

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四重连环较量

甄士隐为什么要故意丢弃亲生女英莲?

“通灵宝玉”包涵多组对应关系

宝钗教画的险心与黛玉教诗的雅意

贾宝玉唯一的结局是与香菱暗约私奔

宝玉踢袭人是出于神圣的愤怒

薛宝钗从金玉良缘转向钗环佳配

林黛玉嫁北静王,效颦西施范蠡泛舟湖上

探春远嫁“酷爱男风”的一方诸侯

金麒麟预言史湘云嫁给“才貌仙郎”贾蔷

焦大的“养小叔子的”是骂谁?

秦可卿不堪肉体和精神摧残而悬梁自尽

薛宝钗、薛姨妈暗中挑唆贾政鞭笞宝玉

薛宝琴是金陵十三钗,原型为曹雪芹之妻

妙玉放火怒烧贾府至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石”破“梦”惊

附录

新解《将进酒》:李白认为比经济繁荣更重要的是文艺复兴

“两岸猿声啼不住”隐喻李亨兄弟相残

《两个黄鹂鸣翠柳》:从修、齐、治、平四方面暗赞诸葛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以忧国超越崔颢的思乡

《登岳阳楼》新解:杜甫才胜李白 忧超范仲淹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私会杨贵妃,在《琵琶行》中暗恋琵琶女

《赤壁怀古》新解:周瑜具有四种英雄特质

《明月几时有》新解:苏轼认为自私与短视是人性最大的弱点

新解《秋思》之隐意,吹羌管者是范仲淹本人

破译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之绝处逢梦

《岳阳楼记》的核心理念:以变革促君忧、民乐、官作为

图解《大学》与《四书》的关系

“天地人机网”新格局形成,《周易》存在数理缺陷

《再别康桥》新解:徐志摩隐藏六层灵魂的秘密

后记

试读章节

那么,能不能以诸葛兄弟有称帝之心、诸葛亮有借刀杀关羽的嫌疑而认为他是奸臣呢?不能。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帝王的更替最初是尧舜禹式的禅让,夏之后出现了世袭制。但世袭极顺,不符合自然与社会顺逆交替变化发展的规律,所以当世袭到一定阶段总会出现武力篡逆或造反。如果说世袭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物质财富的积累,逆反则有助于促进生产关系的进步,促进思想意识的提升。从陶谦对刘备的“三让徐州”看,罗贯中也并不赞同尧舜禹式的禅让,那过于主观、模糊了,一般人无法把握(从陶谦不识张阊可看出他的眼力极差)。罗氏当然也不赞同世袭和篡逆的循环,但如果世袭就该遵循立贤不立愚、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如果篡逆就该遵循弱肉强食、推陈出新的原则。罗氏的终极政治理想,另篇再论。

显然,诸葛亮合乎武力篡逆的条件:第一,“外儒内法”比庞统、王朗的先法后儒更为隐蔽,更为阴柔。庞统是先逆取,后顺守;王朗是“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但庞统因过于激进而让刘备忐忑不安,王朗因过于暴露而被骂死。只有诸葛亮假以“匡君辅国,安汉兴刘”,才获得了刘备的长期信任,这是新思维发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外儒内法”能以最少的社会动荡和生灵杀戮换得最大的胜利,让国家平静、快速地实现朝代更新和社会发展。这是此前单纯的法、儒手段做不到的。比如诸葛亮先借东吴和周瑜之力火烧曹操,后又自己一方做好人,放走曹操;比如诸葛亮先借周瑜之气量小和有箭伤将他除掉,之后又去吊孝,重修双方关系;比如诸葛亮先借用庞统之耿直说服刘备逆取刘璋,后又借箭射死他,并再度以痛哭掩饰。整个过程既狙击了对手,杀伤面又极小。至于司马家族,就更善于反向培育敌人壮大自己了。

正因为罗贯中欣赏诸葛亮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能力与勇气,所以将他当成了小说的第一主人公,并大加褒奖。在他之前,虽然曹操比献帝有能,刘备比曹操有德,后者都有资格取代前者,包括曹操之前的宦官、外戚、诸侯、农民领袖也都比傀儡中的傀儡刘协强,属于正常的食物链范围,但他们的相互取代都不能创造历史,中国依旧只能在秦、汉之间徘徊不前。更何况曹操强不过赢政,刘备强不过刘邦、刘秀,曹、孙、刘三人捆在一起也仅能勉强合成一个“性三品”。唯有诸葛亮和司马氏的思想超越前人,既能又快又省地实现改朝换代,还能又好又稳地治理未来的天下。

由此可见,小说的整体结构是从无限离散到无限聚合的趋势。表面上看,自昏君刘协到乱世“三国”,再到明君司马炎是1-3-1的合、分、合,实际上东汉末期整个社会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人人都想当皇帝,直到曹操、刘备露头,国家才踏上了合并的进程。中间的“三国”不过是合并进程中出现的暂停,而暂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合并。另外,在“三国”分立的阶段,各国也没有停止自己的兼并、扩张。

罗贯中告诉我们,武力篡逆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能不能使四分五裂的国家产生聚合力,能不能使“妇寺干政”的朝廷增加雄性激素。刘备两耳垂肩,两手过膝,显然比刘协更有帝王相,司马炎则更是“人物魁伟,立发垂地,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所以他们的篡逆都是合理的。

那么与“天下合并”对应的“天下分离”出现在何时呢?出现在汉高祖到汉献帝的世袭制时期。国家表面上繁盛,内在合力却在减小,雄性激素在逐步消耗,所以最终出现了“雌鸡化雄”、“妇寺干政”。

然而,不管是在“三国”时期还是在罗贯中所处的明朝,都以“仁政”作为正统王道,所有“自然之理”都被斥为大逆不道的异端,不允许作为正理宣扬。并且,在抑恶扬善的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民众也不能接受诸葛亮和司马灭除刘、关、张的做法,无论怎么解释都没有用。何况创新者本人一旦取得胜利就不会公开他们制胜的秘诀和篡逆的“原罪”了,他们还是要用所谓的仁政来维护自己的天下。所以,罗贯中按照官方的要求和民众的审美标准,将小说覆上了拥刘反曹的假象,将诸葛亮处理成了忠臣贤相。

历史无数次证明,武力篡逆虽然不能被自私的封建统治者接受,但却是封建制度下实现生产关系革新的潜规则,任何人都无法压制它的运转动力。可以说,它是现代民主普选制的前身,只不过武装斗争的规模减小了而已,政客之间的钩心斗角、扭打谩骂依旧存在,这是自然辩证法中可以减弱却不能省略的环节。P7-8

后记

常听人说,文章是自己的好,但我对自己的文章有太多的不满意,一拿到手里就想修改,一有研讨机会就想听取批评意见。几年来,我多次感觉力不从心,试图放弃这项浩大的个人之力难以完成的工作,但读者挽留了我,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你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我们一直在等待你的新文章,等待你的书。”

于是,我一次次将自己抛入这样的轮回:痛苦地感悟,点滴地记录,反复地推敲,无数次地删改……终于,在剥去了几百万字的外壳之后,留下了这本薄薄的书。如果再狠心点,这本书也可以不存在,因为只需一句话即可表达我的观点:中国的名著名作都应从文、哲、史三路切入进行整体解读。

若问真正的名著名作有哪些?我第一个要推荐的是《红楼梦》,读中学的时候,我就迷上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后来一直想探知它的结构和隐意,探知它到底有没有写完,贾宝玉、林黛玉的结局究竟怎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失眠的晚上,我猛然发现它并非满纸荒唐言,而全是哲学,是逻辑;我发现作者并不痴,而是深藏不露的天才、全才。从此,我就将未完成的《红楼梦》当成了有解的方程式,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屡有斩获。更神奇的是,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再看其他的古典名作,就像曹雪芹的慧眼附体,总能直透纸背,看清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便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研究到了“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自以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原来,伟大的作品都是可以被认知的,无论其本意和隐喻有多么深刻多么复杂。

或许是天道酬勤,这些年艰难走来,竟没有碰到有人提出类似的观点,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喜欢这种穿云破雾的开创感觉,荒诞犹如堂·吉诃德,神圣犹如回到了重解名著的启蒙时代。但愿我的研究能稍稍给中文的世界吹去一阵新风,能稍稍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古人和古文曾经如此伟大,如此深沉!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妈妈黄春英,姐姐汪碧霞、汪青霞和妻子王小娟,感谢恩师王洪友、范国强,文友张中江、余明,以及那么多的读者和学生,是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坚持到了今天!  由于本人主要从事的是建筑专业的工作和教学,文史方面的知识和悟性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肯定还存在一些缺失和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汪宏华于洞庭湖畔

2013年11月1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4: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