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诗集选入了三位诗人的作品。芦芒、闻捷、肖岗在上海生活的时间或长或短,却都成为上海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选本立足于遴选与上海有关的作品为主。也关照诗人一定时期的代表作,努力选择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作品,诗作基本上以诗人创作或发表的时间为序,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创作的某些轨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芦芒闻捷萧岗卷)(精) |
分类 | |
作者 | 杨剑龙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部诗集选入了三位诗人的作品。芦芒、闻捷、肖岗在上海生活的时间或长或短,却都成为上海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选本立足于遴选与上海有关的作品为主。也关照诗人一定时期的代表作,努力选择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作品,诗作基本上以诗人创作或发表的时间为序,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创作的某些轨迹。 内容推荐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本册为《芦芒 闻捷 萧岗卷》。 目录 凡例 前言 芦芒 骑兵行 东海老人 我活着 女担架队员 母亲的名字 一朵金达菜花 我的歌,献给亲爱的祖国! 我是一名海防哨兵 和平友谊颂 保卫孩子 伏契克注视着我们 野葱花(题画小诗之一) 再见吧,去到更远的远方! 响应绿化上海的劳动命令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影片《铁道游击队》插曲) 青春闪光(影片《女篮五号》插曲) 时代的列车隆隆的响(影片《护士日记》插曲) 下战令 巡江行 三进芦荡 芦笛 我高登大厦峰顶 祝酒 大江喜盈盈 春风桃花喜洋洋 湖滨——太湖抒情之一 勇往直前——给积极参加农业建设的青年伙伴们 庐山礼赞 外滩,玫瑰色的早晨 高举革命大旗(歌词) 这只藤椅 一页诗笺 白洋淀秋色 清明谣 闻捷 苹果树下 葡萄成熟了 告诉我 黎明出航 彩色的贝壳 沙枣赞 红柳咏 夜过玉门 诗呵,张开翅膀飞吧 献辞 心之歌——为欢迎上海市慰问参加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而作 智慧的母亲——赠上海市五好积极分子许义惠 水牛吟——赠李可染同志 长江万里 鹰啊!飞向远方(歌词) 我思念北京 刚果河啊,愤怒的河。 肖岗 这有什么害羞 上海,英勇的城 弯弯小道 江雾 川山桷 走在重重叠叠的脚印上 夜来春潮 春笋吟 童年与芦笛 霞光 红叶的启示 听不断的橹声 清晨的闹市 乌桕树下的对答 渴望 小镇的背脊 老街 彩礼 阳台一角 蜗牛、蝙蝠和松明 李白岩下 朦胧 开镰奏鸣曲 领航员与琴 船上拾到的断想 石磴述怀 沉思的山岩 我是一滴水 品茶 流萤 又一次同车不同站 重温 沙滩 回忆 祭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心锁 独酌 憾 安慰 中秋夜雨 海滨遐想 幸存者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试读章节 又一次同车不同站 讲了一半的故事,又被汽笛打断了。你补充了一句,也许我们的故事,总是只能讲一半。于是,仿佛一切总是应该这样的,背上你的地质包和旅行袋。你的过分的匆忙,还把旅行包的带子。缠在我手上。 哦,又是一次同车不同站! 还记得吗?那一次在山城,有着攀满爬山虎的城垣。还有一次,好像是个小镇,一条从东到西的长街,陷落在起伏跌宕的塬下…… 现在的场景,是个站牌都没有的小站,随心乱扔在寒夜里的一堆木箱似的小站。蛋黄似的站灯,摇曳着一圈一圈的昏黄。 背后是大山。 黑魃魃地呼啸着的,从来也不知道有平静的群山。 在这夜的苍凉的背景上,又是这样,我和你隔着车窗,握了一次、再握一次手,道了一声、再道一声准也不会有信心的“再见”。 你还站着,也许终于又感到了遗憾。而山岚已把我们隔得很远,那么深,那么迷糊,我看见的,仿佛已是群山向我崛起的另一座峰峦。 你还想说什么,一定的,你的手也卷在嘴边。 我也把半个身子伸在车窗外,也想让自己像藤萝似地延长。 时间只是列车启动前的短短的一瞬。 而这一瞬的延长,是你奔着、喊着,直伸着一只手,恨不能挽住车厢…… 又一切都过去了?又一切都过去了。 那山,那小站,那忽然奔跑呼喊的你,那终于在寒夜里最后还在投我一瞥的光点,都已消失在山回路转。伴随我的,还是你上车之前的那支把我颠得发慌的车轮与钢轨的合奏。 我忽然后悔了。 我想,我后悔的,一定也是你最后想要赶上列车跟我说的。太遗憾了,我们叉连通信地址都没有交换…… 再问谁呢? 再问谁呢! 唉,又多了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同车不同站1 1986年4月 重温 你问,是这个小丘吗?不过一堆攀满爬山虎和苔绿的石头,实在算不上是山。我说,是的。可是,它是我们记忆中,陡立于烟雨苍茫的泰斗。 我们翻过,我们又从来没有翻越过。 我的另一个青春的我,失落在这里。你也留下了永生的残缺。 山没有老。 是的,山岩们还是相互凝睇,相互依偎,我相信,除非地壳裂变,一万年也会相爱。 石磴重叠的小径,曾有一次属于我和你的小径,也在葱葱茏茏中,总为后来人提供幽深…… 一条条水淋淋的青枝嫩蔓,老想缠住我和你。亮晶晶的水滴,也是它们挽留的殷勤。 一对知归鸟,紧紧地挨在一个枝头上。它们归来了,还轻轻啼着,祝愿我们归来。 “走了那么长,又到了一起……”我扶着你上了第一个石级。“小时候,过家,还记得吧?……”我们又上了第二个石级。“后来,我们在学校……”“后来,后来,我走了,因为远山在召唤……”我想顺着小径,追回我们全部的过去。 我相信,过去是可以追回的。 而你那么沉重,好像你才是山。 到了山顶了,你的惊叹告诉我,你不希望会有山顶。而我在鸟瞰烟雨迷离的忘情湖,和它新翠的长堤……我想,我们应该还是山的征服者。 1986年5月P182-185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后记 这部诗集选入了三位诗人的作品。芦芒、闻捷、肖岗在上海生活的时间或长或短,却都成为上海诗歌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芦芒(1920—1979),原名李衍华,生于上海。1938年在上海一所美术学校学画时,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抗敌杂志》、《江淮日报》、《江淮画报》编辑,苏北和苏南军区政治部画报社社长,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画报社社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其有木刻版画作品和诗歌发表于《江淮日报》、《盐阜大众报》和《先锋》杂志上。1953年转业后,历任作协上海分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秘书长和创作委员会诗歌组组长、上海文联理事及《上海文学》、《收获》、《萌芽》杂志编委等职。 芦芒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以诗歌创作为主,诗集有《东海之歌》、《红旗在城市上空卷动》、《上海、上海、向前!向前!》、《东方升起朝霞》、《奔腾的马蹄》、《大江行》、《红色的歌》,另有《芦芒诗选》、《芦芒歌词选》、《芦芒画册》、电影文学剧本《钢铁虎将》等。本卷的诗作选自新文艺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东海之歌》、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上海、上海、向前!向前!》、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大江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芦芒诗选》等。收入的歌词《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诗人与何彬合作的作品。《一页诗笺》是诗人未发表过的作品,由诗人家属提供。 芦芒的诗歌创作是紧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动的,洋溢着充沛的激情、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无论写人、描景、抒情,都将其激情贯注其中。作为画家的芦芒,他的诗作中常常可以见出独特的构图意识,常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构想诗的意境。倘若从紧跟时代的角度看,他更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从他的诗作中可以见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清晰脉络。南于在新中国建立后一段时间内要求文艺配合政治任务,使芦芒的有些诗歌也呈现出诗意不足的倾向,这也是当时许多作家创作的一个通病。 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出生铁路职工家庭。1938年初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40年到延安,先后在陕北文工团、陕北公学工作、学习。1944年开始创作,作品大多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斗争生活。1945年在《群众日报》任编辑。1949年随军到新疆。历任新华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7年调入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1960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61年初调入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被选为上海作协第二届理事。“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闻捷被扣上“叛徒”罪名投入监狱,1968年被发配奉贤“五·七干校”接受隔离审查,1971年1月10日自尽。1978年8月8日上海市文化局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闻捷创作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天山牧歌》、《东风催动黄河浪》、《第一声春雷》、《我们遍插红旗》(与李季合著)、《祖国!光辉的十月》、《复仇的火焰(1—2部)》、《河西走廊行》、《生活的赞歌》、《花环》(与袁鹰合著)、散文集《非洲的火炬》(与袁鹰合著)等。闻捷早期的诗歌以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在对开阔的天山景致、少数民族生活与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讴歌中,抒发对于祖国的忠诚、新生活的礼赞、劳动的歌咏,他的诗歌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1958年闻捷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后,诗歌抒写其在甘肃与河西走廊留下他的足迹,有以解放初期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以长江岸边人民旧社会的苦难史和新社会的奋斗史的《长江万里》的部分章节。为祖国而抒情,为人民创作,成为闻捷诗歌创作的基石。闻捷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奔放的诗人,他的英年早逝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不幸。由于闻捷在上海生活的时间不长,作品较少,故本卷选自2001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闻捷文集》的诗作也不多。 肖岗(1930—1998),原名江继康,浙江嘉善人,出生于工商地主家庭,小学毕业后到青浦县练塘镇颜安中学读书,寄宿在地下党员校长家中,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1948年赴苏北解放区,后调入苏北军区文工团工作。新中国建立后到上海,在《青年报》工作,先后任采访部主任、总编辑。“文革”期间被安排到工厂“改造”,身体受到摧残。1978年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任上海市作协理事、诗歌委员会主任。肖岗自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50年代发表长诗《你一定能够回来》、《上海,英雄的城》等。出版有诗集《沉思的山岩》、《肖岗诗选》,有传记《耿丽淑》、《顾维均传》。特写《祖国,您的儿子回来了》获全国优秀通讯奖,报告文学《临近而遥远的石竹花》获首届上海文学奖。 20世纪50年代,肖岗的诗歌或回眸血腥的历史,或面对欣欣向荣的现实,充满着英勇的气概、昂扬的激情,《你一定能够回来》抒写对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回归祖国的期盼,《上海,英雄的城》勾画经历了坚苦卓绝的斗争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上海。肖岗诗歌的成就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他以清新流畅的笔触,或抒发对故土小镇老街的回忆与思恋(《小镇的脊背》、《老街》、《乌桕树下的对答》),或书写对自我人生的思索与感慨(《船上拾到的断想》、《走在重重叠叠的脚印上》、《弯弯小道》),或表达社会自然的启示与遐想(《春笋吟》、《红叶的启示》、《沉思的山岩》),或叙写朋友间的友谊与交往(《彩礼》、《又一次同车不同站》、《重温》),或勾勒生活的角落与思索(《阳台一角》、《清晨的闹市》、《同心锁》)。赵丽宏说:“肖岗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他不是那种追求数量,以发表为满足的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以真挚深沉的感情和富有音乐感的语言打动读者。”(赵丽宏《会唱山歌的山岩——读肖岗的散文诗集<沉思的山岩>》,见《肖岗诗选》第2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肖岗的诗歌以其对于社会人生深入的体察与思考,以流畅的诗笔简约地表达其所闻所见所思,在平凡的生活中见出其对于社会人生深邃的思考,常常蕴蓄着独特的人生哲理,清丽的景色、恢弘的山水、古朴的老街、灵动的物象,将其真情实感浸透其观照中,使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具有深邃的意境,不雕琢,不枝蔓,不天马行空,不牵强附会,却在精心的营构中见出起独有的匠心、细致的推敲,撩拨着读者心灵的涟漪,形成肖岗诗歌的清丽、筒约、深邃的风格。本书的诗作选自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岗诗选》。 选本立足于遴选与上海有关的作品为主。也关照诗人一定时期的代表作,努力选择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作品,诗作基本上以诗人创作或发表的时间为序,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创作的某些轨迹。 杨剑龙 2009年9月14日 补记于瞻雨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