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高盛投资银行家、经济畅销书作家约翰·R.塔伯特最新作品!
特殊利益集团想让我们真正相信他们的涓滴理论——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财富终将平均分配给民众。但实际上普通人能从社会项目得到的利益却非常少。
在这本书中,塔伯特认为奥巴马相信自下而上的经济学理论,即在民众中分配的财富将促使经济的发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奥巴马经济学(公平的经济前景如何改变贫富差异)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约翰·R.塔伯特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前高盛投资银行家、经济畅销书作家约翰·R.塔伯特最新作品! 特殊利益集团想让我们真正相信他们的涓滴理论——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财富终将平均分配给民众。但实际上普通人能从社会项目得到的利益却非常少。 在这本书中,塔伯特认为奥巴马相信自下而上的经济学理论,即在民众中分配的财富将促使经济的发展。 内容推荐 《奥巴马经济学》是一本很可能被斥为异端的书,因为它直接攻击华盛顿特殊利益集团,将其视为造成近乎全部社会问题的根源。 总统竞选使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逐步成为焦点人物,在强调个人自由平等、经济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奥巴马着力描绘出未来自己治下一个对所有人都是均等的经济社会。奥巴马认为一个健康的经济应该是倒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模式而不是依赖涓滴式经济的正金字塔模式。在自下而上模式的经济体系中,对政府和行业的法规都是公正的和一视同仁的。 奥巴马就如何在这个国家取得经济公正有许多的想法。奥巴马认为,大多数美国人分得的蛋糕应该比他们自里根时代以来得到的蛋糕都要大。 简单地说,大多数美国人相信奥巴马了解阶级压迫,以及美国当前经济政策背后的真正内幕:国家货币的重新分配使富人得到的钱越来越多——这是导致社会愈发不公的根源。 现在,大多数美国人都在期待他一定要逆转这个局面。 目录 序 导言 第一章 经济正义 第二章 经济机会 第三章 当前的金融危机 第四章 最大的问题:游说疏通行为 第五章 全球化与就业 第六章 全球变暖和能源政策 第七章 可负担的医疗保障 第八章 人口老龄化 第九章 协作是关键 第十章 伦理学和经济学:我兄弟的监护人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第二章 经济机会 我不是在谈论那种盲目乐观的想法——有人认为,我们用不着自寻烦恼,失业问题会自然消失;或者,如果我们装聋作哑,医疗保险危机也会自动化解。那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谈的是更为实质性的问题,是一种希望。那希望就萌生于:奴隶们围坐在火堆旁对自由的吟唱;移民对奔向远方彼岸的渴盼:年轻的海军上尉在湄公河三角洲巡逻的豪迈:矿工的儿子挑战命运的勇敢:也萌生于姓名怪异、瘦骨嶙峋的孩子对为自己留有一席之地的美国的信念。希望——面对艰难险阻的希望,面对所有不确定性的希望,百折不挠的大胆的希望! 我们许多人都还记得一位即将成为参议员的年轻人在2004年民主党提名大会上说出的这些震撼人心的肺腑之言。如果说有什么词语可以和奥巴马联系到一起。那就是“希望”。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个词语很容易被直接翻译成“经济机会”。没有经济机会,就没有希望。在这个不断发展的世界上,救助性机构试图“提供”给人们医疗救护、庇护性住房、食品、职业培训、学校教育甚至适宜的参选机会,但如果没有经济机会,没有适合的就业,人们注定还要流于贫困。一旦人们拥有自己的经济机会,他们会自己去购买食品、住房和所需的医疗服务。他们的尊严也得到维护。 如果你有机会到美国中部的小镇上转转,而且如果你能尽可能早地起床,你会看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真实景象。清晨5点钟,晨光开始莅临家家户户,人们从前院门口拾起刚才送来的报纸,坐下来一边读报一边啜饮第一杯咖啡。6点钟,父亲们和母亲们纷纷启动各自的汽车,奔向不同的工作地点,其中许多人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假如你发现自己牵着爱犬走在黎明刚过的野外,你就不会看不见公路上长龙一样的车流;当熹微的天光还在混沌的大地上摸索着前行,你或可发现,美国的农民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他们寻常的一天。他们大多数要到傍晚7点钟才能到家,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许多人过不了多久又要出门去做第二份工作,甚至要工作到半夜。 这些劳动者是美国的脊梁。没有他们的艰辛工作就没有我们的经济,就没有卡特彼勒股票(Caterpillars)供人们投资或交易。因为。没有他们的劳动,根本就不会有卡特彼勒公司。这就像奥巴马所说的:没有大街道就没有华尔街。 但是,当你观察这些紧张忙碌、衣着整洁的人们每天如此之早地坐进汽车,或许会有个问题挥之不去:“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当然,他们必须尽力供养自己和家人。把食品摆上餐桌并支付抵押贷款,这就足以使人们必须整天工作了。 但还是有人感到不解,他们怎么能持续保有这种动力?当闹钟在清晨5点钟鸣响,刚刚经过5小时睡眠的人们会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早早起身的?自然,对一切他们心里和我们一样明白。尽管他们真的热爱这个国家,尽管他们也知道政府辜负了他们。他们准许国会加大年轻人的参选比例。并非出于一贯的对政治家的不信任,而是由于他们知道自己先前选出的代表正在从特殊利益集团那里收取金钱去投票损害普通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公共利益。他们为大公司工作,但并不一定喜欢它。他们知道这些公司只关心自己的利润,对雇员的关心仅限于有可能影响到公司利润的层面。他们看到公司老板们利用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地尽量减少他们的工资,破坏他们的工会,减少他们的福利待遇,盗取他们的退休金,并且不遗余力地把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经济风险转移到他们的肩膀上去。 我们正在危险地接近那一天——辛劳的美国人再也不肯听从起床铃声的召唤。那一天不会太远了,许多人届时只会在床上翻个身,平整一下枕头,咕哝一声:“那么干真不值得!” 就看你相信哪一拨人了,这种事或许就要发生了。布什政府想让你相信,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只有4,8%。当然了,这里算人的人数只不过涉及那些正在另谋新工作的人,那些老老实实到失业办公署签名报到填写表格并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这个百分比反映的失业人口并不包括那些已经用尽了失业保险金的人、那些没有向政府申报失业的人、那些没有按照政府要求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人、那些由于找不到全日工作而只能部分就业的人、那些在寻找适合工作的过程中遭受挫折的人、那些由于上了年纪被有些工作排斥在外的人:当然还有,还有非法侨民、游手好闲的“孩儿他爹”、解除监禁的犯人以及其他没有就业的人。只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人不愿让政府知道自己的现状或行踪。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能够真实反映整个失业人口的数字百分比,目前此值已接近12%。如果把每个人都算进去,包括那些有意躲避探查的人数,很可能这个数值会高于18%。这才能被看作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它比失业人口统计来的数据准确得多。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处于工作年龄的人数为2,43亿,其中仅有1,46亿人被报告正在工作。即便把全天候家庭妇女和老人也算在劳动人口中,18%的失业率也还只能算是非常保守的数字了。 另一个使人感到美国国内状况不对劲的迹象是不去工作的已婚成年男子的数量。过去40年间,这个数字持续攀升,从大约10%升至22%。不错,同期出去工作的已婚妇女人数从32%攀升到了62%。或许有人会把这解释成:已婚男子退职在家而让他们的妻子把薪金支票挣回来。但是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越来越多的男人不能在早上的闹钟提醒下起床了。 奥巴马经常谈到美国梦的伟大之处,说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做自己希望去做的事。2007年11月7日,他在艾奥瓦州贝滕多夫的一个初选集会上对听众说起要重新唤回美国之梦的想法: 这就是我们必须唤回美国梦所必须去做的事情。我们知道那是不容易的。我们会从华盛顿那伙人、特殊利益者和幕后游说者们那里听到诸如“不能那么做”、“不会那么做”,甚至“想都不要想那么做”的反响。 还有那些思想保守的人,他们会说,这个国家太散漫了,无法再让它进步。我竞选总统可不是要去确认那些保守观念的,对它们我始终坚持予以挑战。危险的因素太多了。太多的危险使家庭难以为继,太多的危险使即将退休者忧心忡忡:太多的危险使孩子们无法相信美国有空间实现他们的梦想…… 自从我20多年前离开芝加哥,我一直为实现这种变化而努力奋斗。因为那些梦想——我们的美国梦——值得我们为之奋斗。还有一个原因,如果不是为了那些来到我面前的无数人的梦想,我今天也不会登上这个舞台……美国是我们梦想的大成,也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使美国成为一个大家庭的,正是我们挺身而出、为了彼此的梦想奋斗的精神……现在该是我们重新来做这件事的时候了,是该重新唤回美国之梦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专门研究宪法的学者,奥巴马知道,这种面向所有人的机会的概念正是我们“建国之父”先前的言论——每个人生命的权力、个人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所涵盖的。对幸福的追求和机会,这正是使美国区别于其欧洲先父的关键所在。许多欧洲国家,或早或迟,都曾为君主政体所统治。而理解人民生活在君主制国家之不得发展的关键在于它不能调节国民中财富与权利方面的重大分化。在那种体制下。财富和权利的多寡是由一个人的出身血统决定的,而不是凭他的品格、努力程度和聪明才智决定的。对个人的冒犯不仅仅是存在着贫富差异,还在于贫富两极对个人来说永远不存在逾越的可能性。这种在经济机会上的专横限制本身就限制了整体经济的发展,因为有地位的人用不着靠工作维持他们的头衔,而那些没有贵族血统的人即便玩命苦干一辈子也无法获得那些头衔。在那种制度下,孩子永远没希望超越父辈所在的社会阶层。 P43-47 序言 本书是在巴拉克·奥巴马推出的一套新思路的引导下写出的。所谓新思路就是:面对问题重重的近况,一味埋怨是无济于事的,那只能在我们之间挑起争吵和纠纷。我们都清楚身处何等境地,不过,人人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现在要的是破解困境的出路。我们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却一直在和别人开战:我们是一个仁爱的国家,其人民却正在丧失房产抵押赎回权和可以负担的医疗保健;我们是一个骄傲的国家,却受到不少别国的蔑视:我们是一个拥有财政信誉的国家,其政府门前却堆着10万亿的负债和难堪的房产与金融危机。我们是一个依法治理的国家,而那些律法却是由某个特殊利益集团书写的。我们立国于自由、平等、正义和人人机会均等的理念基础,却慢慢演变出一个不公平的等级社会,生长于斯,个人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传承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而不是个人德行和付出的努力。 即便我们的处境显得如此糟糕,困难还是可以被克服的。对此我满怀信心,因为我相信我们绝大部分问题都源于政府的一些功能性错误,而那些错误是可以校正的。假如我们能够校正那些最基本的错误,更大的问题会变得条理清晰,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跃然而出。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曾遭到批评,说他花了太多时间对广义的原则海阔天空,而没有多少具体的施政思路。首先,这并不完全符合事实;其次,或许他另有侧重。我想,他的理解是:不解决那些最根本的问题,这个国家的困境就无从突破。我们的立国之本就是那些基本原则,而我们正逐渐背离它们。我并没想在这儿劝说你信服奥巴马的价值或动机。那些判断当然该由各位自己去做。综观本书,我将直呈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和奥巴马针对各种问题的立场,并且对奥巴马意欲采取的具体方针加以陈述。不过,我并不想把这本书弄成单纯的施政方略。我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对奥巴马的核心信仰探个究竟,摸清他的潜在逻辑和策略。有些时候,我对他的修为也不敢苟同,但我绝对实话实说。我希望让读者对奥巴马必将面对的困难有更清晰的了解。利用本人在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我将帮助读者对那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波及范围了然于胸。最后,假如可以入主白宫,奥巴马会进而采取哪些手段取胜于未来的挑战,我将提供自己的意见。 如果没有众多贵人相助,这本书我绝不可能写就。比如,为此我就欠了堂弟艾里克斯·塔伯特(Alex Talbott)一大人情,这家伙耐心听我唠叨了数月之久,直至最终帮我完善了所有论辩:好友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则诲人不倦地提醒我:本书的要义在于关心全体公民的福祉,而不要纠缠在股票市场、投资基金或私有产权的抵押赎回之类的事情上;我尤其要感谢的是本书的出版发行商——“七故事出版社”的西蒙先生(Dan Simon),担了风险帮我出版这么一本很可能被其他大型出版集团斥为异端的书,因为它直接攻击华盛顿特殊利益集团,将其视为造成近乎全部社会问题的根源。西蒙先生还在文本编辑上给予了极大帮助,使其具有最大限度的可读性以及论辩的连贯性。和他一起工作的确是一番愉快的经历。还需衷心感谢的是,“七故事出版社”的其他工作人员露丝·维纳(Ruth Weiner)、克丽斯特尔·亚卡基(Crystal Yakachi)、特丽萨·诺尔(Theresa Noll)等人对此书出版做出的卓越贡献。 现在大家可以靠在椅背上开始阅读本书了。我希望各位能与作者抱有同样的情怀:帮助全体美国公民找到一条出路,重新夺回对自己政府的控制权:直陈使我们遭遇困境的要害问题;更多地理解那个姓名古怪响亮、身材消瘦轻盈的年轻人——那个我们期盼着成为我们领袖的奥巴马。 约翰·R.塔伯特 书评(媒体评论) 《洛杉矶时报》评论 具有这样的洞察力太少见了,奥巴马就如何在这个国家取得经济公正有许多的想法。 沙龙网(Salon.com)评论 拯救美国的奥巴马经济学。 H.辛格顿,《金融时报》专栏评论家评论 在这本书中,塔伯特认为奥巴马相信自下而上理论,即在民众中分配的财富将促进绎济的发展。 美国《新闻周刊》评论 塔伯特的著作或多或少地预测了美国人这些年经历的痛苦……到目前为止,许多约翰·塔伯特的预言都准确无误。 美国AMAZON网上书店评论 这本书既可以速读,也值得花时间慢慢品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