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王传奇》,植根于源远流长的英国亚瑟王传奇故事。亚瑟被视为英格兰传奇人物。亚瑟王的故事是从公元十二世纪起,由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到各地的。英国著名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所写的叙事诗是亚瑟王传说的经典版本之一。初版于1959年,讲述了亚瑟王从出世到继位的生平、各位圆桌骑士的奇遇和情事,再到圣杯传说等,描绘了理想的骑士道,对亚瑟王传奇做出了新的诠释。多雷为《国王叙事诗》绘制了36幅插图,且插图内容只限于最早出版的五首诗,即《莫林与薇薇安》、《兰斯洛特与伊莱恩》、《吉娜薇皇后》。由于《伊尼德》、《杰兰特的姻缘》、《杰兰特与伊尼德》,这五首诗大体是以爱情描写和女性人物为主,是丁尼生写作整部《国王叙事诗》的发端。诗中女性人物个个血肉丰满,性格迥异,圆桌骑士们勇武超群,或忠诚或叛逆,但无不从正反两面映衬出亚瑟王的伟大和完美。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所著的《亚瑟王传奇》是一部诗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创作过程,其中的诗作先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版,最后再重新整合结集出版。全文共计十二首诗,相互联系较为松散,由亚瑟王一人贯穿始终。
《亚瑟王传奇》收录的这五首诗大体是以爱情描写和女性人物为主,是丁尼生写作整部《亚瑟王传奇》的发端。诗中对亚瑟王本人着墨不多,亚瑟王是作为配角出现的,主角多是圆桌骑士及其伴侣们。诗中的爱情故事,或真情或假意,但都称得上执着守一,女性人物各个血肉丰满,性格迥异,圆桌骑士们勇武超群,或忠诚或叛逆,但无不从正反两面映衬出亚瑟王的伟大和完美。原文是叙事诗,又叫无韵诗,比较朴素,感觉就像散文分出诗行一样。它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兼具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
勇敢的杰兰特,亚瑟宫廷的一位骑士,
是一位来自德文属国的王子,
圆桌骑士伟大秩序中的显赫人物之一,
得娶伊尼奥尔的独生女儿伊尼德为妻,
他爱她,就如同爱天上的光。
正如天光不住地变幻,
时为朝霞,时为暮霭,时为
月亮和闪烁群星点缀下的夜色,杰兰特对她的爱
也花样翻新,只为使她的美貌每一天都不同,
衣衫姹紫嫣红,首饰翠华摇曳。
再说伊尼德这边,也着意取悦她丈夫的眼眸,
——她丈夫当初遇见她并爱上她时,她可谓
家财散尽,不名一文。她日日与他相对,
模样娇嫩欲滴,光彩照人。还有王后本人,
因为对杰兰特王子以往的效力心存感激,
也喜欢她,并常常用那双白皙的巧手
亲自为她梳妆打扮,打扮成
除了王后本人以外宫廷里最漂亮的美人。
伊尼德也真心实意地爱戴着王后,
敬重她,奉她为这世间粉黛当中
最端庄、最绝色、最可爱的女人。
见她们二人相处得这般和善,这般亲密,
又长久地享受着她们共同的珍爱,杰兰特甚觉快慰。
然而,有关王后的谣言却不胫而走,
说她对兰斯洛特怀有不伦之爱,
尽管并不存在真凭实据,也没有听说有什么证据,
但世上的窃窃私语向来会演变成狂风暴雨,
至少杰兰特是相信了这谣传。
他不禁心生惊恐,担心他温柔的妻子
会因为在吉娜薇王后面前毫不设防,
致使德行早已遭到或是将会遭到些许玷污。
于是,他前去觐见亚瑟王,
找了个借口说,在自己的王子领地旁边,
有一块邻近的地区,
那里有恶棍伯爵、懦夫骑士、
刺客横行霸道,还有各色纨绔子弟逍遥法外,
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有鉴于此,除非亚瑟王乐意御驾亲征
去荡平王国境内的这股恣意横行的阴风恶气,
他杰兰特现在要奏请恩准,起程前往那里,
去守卫边疆。面对杰兰特的请缨,
亚瑟王沉吟片刻,末了还是
准奏。杰兰特王子携伊尼德上马出发,
五十名骑兵跟着他们策马奔腾,奔向塞文河的
岸边。他们在飞驰中,来到自己的领地。
一到这里,杰兰特不禁暗想,历来妻子莫不
忠诚于她的夫君,我的妻子自然该当这般对我。
他便用百般宠溺和爱恋来逢迎她, 对她寸步不离,渐渐地
把他对君王的承诺抛到了脑后,
忘却了鹰隼随同下的狩猎,
忘却了冲锋陷阵和奋勇争先,
忘却了他的荣誉和声名,
忘却了他的王子身份和领地上的祸福攸关。
这种淡忘却令她感到可憎可恶。
没过多久,人们每当碰面时,
就会要么三三两两,要么成群结队,
开始对他说三道四,风言风语,嘲讽不已。
说他为王子,却已经蚀尽男人的雄风,
蜕变、沦落成卑微的妻管严。
而她,从人们的眼神里领会了这一点。
负责给她梳妆打扮,向来取悦她的女仆们
也都认真审视王子那无穷无尽的爱,
如今把这情况报告了伊尼德,令她更觉悲伤。
日复一日,她想着要对杰兰特把话挑明,
却碍于羞怯和脆弱,难以启齿。
而他眼见她忧伤起来,就越发怀疑
她的本性已经遭到玷污。
终于时机来了,夏日的一个清晨
两人相挨而眠——初升的太阳
透过没有窗帘的窗户,照进房间,
温暖着睡梦中的强壮勇士。
他动了一动,把被子翻到一侧,
露出脖子上那圆柱一般的喉结,
袒开那宽阔的英雄胸襟,
还有臂膀上的肌肉挺拔又陡峭,
就像溪流欢快地冲过一块小石头,
溪流无比湍急,一下子就水落石出了。
伊尼德醒来了,就坐在床边,
一边欣赏着他,一边暗自思量,
可曾有过男人如他这般的伟岸阳刚?
就在此时,人们的流言蜚语浮现出来,
就像是一道阴影,
那些说他怕老婆的指责之辞
掠过她的脑海,她弯腰俯视着他,
冲着自己的内心,凄然地低声说道:
“噢,这高贵的胸膛,这强壮的臂弯,
难道是因为我,是因为这卑贱的我,
人们才会指责你,说你的全部力量都已散尽吗?
的确是因为我,因为我不敢说,
不敢跟他说出我的想法和人们的流言。
可是,我痛恨他在这儿耽搁时日,
我不可能爱着我的郎君,却不爱惜他的声名。
我甘愿把他的甲胄给他穿上身,
跟他并驾齐驱,奔赴战场,在一旁严阵以待,
望着他用那强悍的手臂奋力冲杀,
杀尽这世上的卑鄙和邪恶之人。
我宁愿躺进黑沉沉的地下, 再也听不见他那洪亮的话音,
再不能被拥进这双可爱的臂弯里,
再不能沉迷于他双眼射出的灼灼光华,
也不要我的郎君将要因为我而蒙受耻辱。
我难道如此不知廉耻,我难道可以袖手旁观,
看着我亲爱的郎君在战乱中负伤,
可能就在我眼皮底下被刺穿身体而死去,
却仍不敢告诉他我的所思所想,
告诉他人们是怎么样诋毁他,说他的刚强体魄
整个都已消融,化成了不堪一击的懦弱阴柔?
噢,我这个人啊,我恐怕自己不是个忠实的妻子。”
她就这样半似暗自沉吟,半似喃喃细语,
心中强烈的情感令她不禁泪落如雨,
泪珠真切地滴落在他那宽阔袒露的胸膛上。
滴落的泪珠让他醒来了,多么不走运啊,
他听见了她后来所说的只言片语,
就是那句她恐怕自己不是个忠实的妻子。
于是他便想到:“枉费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好叫我痛彻心扉,我这可怜虫,好叫我痛断肝肠,
她对我并不忠贞,我竟然看见她
在为亚瑟王议事厅里的某个骑士哭泣呢。”
虽然他深爱着她,也十分敬重她,
做梦也不曾想到她会犯下淫荡的罪行,
但是,一阵痛楚还是穿透了他那威武的胸膛,
竟让这男人面对着她那甜美的面容,面对着
最爱的她,却还是陷入了孤独而悲惨的境地。
此时此刻,他把那高大的身躯猛然抽离了床铺,
摇醒了他那位睡得昏昏沉沉的侍卫,叫道:
“给我备马,也备好她的马,”然后冲她叫道,
“我将骑着马一直前行,进入荒原,
看来我还需要弄到一副马刺,但尽管如此,
我从来不曾像某些人盼望的那样堕落消沉下去。
至于你嘛,穿上你最差劲、最劣质的衣服,
骑马跟我一起走。”闻听此言,伊尼德吃惊地问道:
“要是伊尼德做错了,请让伊尼德认识到。”
他却说:“我命令你,什么也别问,只管服从就行。”
这时她记起,她有一件褪了色的绸缎衣,
一袭褪了色的斗篷,还有一条褪了色的面纱,
就朝着一个杉木衣橱走过去。
她曾满心虔敬地把衣服叠好,放进这衣橱里,
还在衣服的折层里放进了夏天的薄荷枝。
她取出衣服,把自己穿戴停当,
不禁想起,当他第一次跟她偶遇,
她穿的就是这衣服,而那时他有多么爱她。
她还想起自己曾经愚蠢地为这衣服而不安,
想起他曾告诉他如何经过漫漫旅途来到她身边的。
想起他们两人是怎么去往宫廷的。
当圣神降临周即将到来的时候,
亚瑟王在乌斯克河边古老的卡利恩开始上朝了。
有一天,亚瑟王正高高驾坐在朝堂上,
迪恩的护林人走到了他的面前,
此人浑身湿漉,刚走出森林,
说他发现了一只乳白的雄鹿,
个头比鹿群中所有同伴都要高,
以前从未见到过。他把这情况启奏了国王。
随即,英明的国王传下旨意,准备去逐鹿,
将在次日清晨吹响他狩猎的号角。
当王后请求国王准许自己一同前往……
P2-6
《国王叙事诗》俗称《亚瑟王传奇》,植根于源远流长的英国亚瑟王传奇故事。亚瑟王的传奇是欧洲文学的瑰宝,在西方流传之广,据说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历史上,凯尔特民族曾经统治英国,后来被罗马帝国统治,随着日耳曼民族入侵,罗马帝国势力衰微而退出英国。传说,亚瑟就是在日耳曼人入侵时期,以凯尔特人的英雄身份登场的。他率领各部落,在蒙斯巴顿山战役中击溃日耳曼人的分支撒克逊人,从此被视为英格兰传奇人物。亚瑟王的故事是从公元十二世纪起,由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到各地的。后来,亚瑟的形象不断变化,最后演变成为不列颠之王,统一了不列颠群岛,成为圆桌骑士首领和拥有至高荣誉的英雄,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不过,亚瑟王的传奇故事最初如何诞生无从查考,亚瑟王是不是有历史人物作为原型也不得而知。
在文字记录方面,公元800年左右,威尔斯的修士撰写了一本《布灵顿人的历史》,书中首次记载了亚瑟的名字。此后,各种文艺形式纷纷改编再现这一传奇,至今仍是层出不穷。英国著名诗人丁尼生所写的叙事诗是亚瑟王传说的经典版本之一。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男爵(Alfred Tennyson,1809—1892),生于英国林肯郡,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从小博览群书,对文学有着执着的兴趣,在孩童时期就会创作诗词。19世纪20年代后期,丁尼生和他的两个兄弟就读于剑桥三一学院,他与亚瑟·哈勒姆结下深厚友谊。1833年,哈勒姆猝死,促使丁尼生写了一首对好友的挽歌《纪念亚瑟·哈勒姆》,1850年出版后受到维多利亚女王高度评价,丁尼生被封为“桂冠诗人”。《亚瑟王传奇》初版于1959年,讲述了亚瑟王从出世到继位的生平、各位圆桌骑士的奇遇和情事,以及圣杯传说等,描绘了理想的骑士道,对亚瑟王传奇做出了新的诠释。
《亚瑟王传奇》是一部诗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创作过程,其中的诗作先后在不同时间段出版,最后再重新整合结集出版。1859年,首次出版《伊尼德》《梅林和薇薇安》《兰斯洛特和伊莱思》《吉娜薇》四首。1869年,发表《亚瑟王归来》《圣杯故事》《佩里亚》《亚瑟王的消逝》。1872年,诗集收入《最终的竞技》《加尔斯与雷奈特》。1872到1873年,发表以《致女王》作为结语的图书版。1884年,将《伊尼德》分为《杰兰特的姻缘》《杰兰特与伊尼德》两部分。1885年,收入《巴林和巴兰》。1888年,丁尼生重新整理诗集各部分并排序,按照《亚瑟王归来》、《圆桌骑士的十个故事》(分别是《加尔斯和雷奈特》《杰兰特的姻缘》《杰兰特和伊尼德》《巴林和巴兰》《梅林和薇薇安》《兰斯洛特与伊莱恩》《圣杯故事》《最终的竞技》《吉娜薇》《亚瑟王的消逝》)、《致女王》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列。全文共计十二首诗,相互联系较为松散,由亚瑟王一人贯穿始终。
由于丁尼生这一诗作的影响力,许多画家为之画过不计其数的插图,其中以多雷的作品最为出色。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1832—1883)出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早在童年时代就显示出了超人的艺术天分。他15岁时便到巴黎,开始了辉煌的艺术生涯。没过多久,为拉伯雷、巴尔扎克等伟大作家所作的插图便使他一举成名,而他为《圣经》及但丁、弥尔顿、塞万提斯等人作品所作的插图,也成为插图界无法逾越的巅峰。他是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其创作室在19世纪后半叶几乎左右了整个插图版画行业,短短51年的生平共制作了4000多种版本、1万多幅金属版和木版的插图画。多雷对后世版画制作和20世纪初的电影具有巨大影响,甚至最现代的电脑彩绘中也能看到多雷的风格。其作品多是黑白两色,以铜版画为主,充实饱满、层次分明、质感强烈,善用极细的线条编织物象,以线条疏密表现物体明暗,无论是宏大场面还是个体细部都能很好地描绘。
经查证,多雷为《亚瑟王传奇》绘制了36幅插图,且插图内容只限于最早出版的四首诗,即《伊尼德》《梅林和薇薇安》《兰斯洛特和伊莱恩》《吉娜薇》。由于《伊尼德》这一首后来分为《杰兰特的姻缘》《杰兰特和伊尼德》两部分,故也可以说插图涉及五首诗。此前中文版已有全译本问世,并配有多雷插图,但有些插图并非多雷为原诗所画,而是移花接木从多雷其他插图中转入,故配图的严谨性值得商榷。美国出过纯粹的插图版,只从诗作中摘取寥寥数语,作为对插图的解释,故文字比较零碎。此次新译,抱着既忠实原始诗歌,也忠实原始配图的原则,同时也要兼顾插图与文字比例的相对均衡,既不像全译本那么厚重,又不像美国版那么零碎。经再三思量,决定将多雷插图所涉及的五首诗全文译出,近5000诗行,中英文对照,让文字结合插图,共同再现原著内容,使读者能够形象直观地一窥相关诗作的完整风貌。
这五首诗大体是以爱情描写和女性人物为主,是丁尼生写作整部《亚瑟王传奇》的发端。诗中对亚瑟王本人着墨不多,亚瑟王是作为配角出现的,主角多是圆桌骑士及其伴侣们。诗中的爱情故事,或真情或假意,但都称得上执着守一,女性人物各个血肉丰满,性格迥异,圆桌骑士们勇武超群,或忠诚或叛逆,但无不从正反两面映衬出亚瑟王的伟大和完美。原文是叙事诗,又叫无韵诗,比较朴素,感觉就像散文分出诗行一样。它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兼具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翻译过程中考虑尽量平实易懂,符合中文阅读习惯,也不知做到了没有。不尽之处,请读者海涵。
王剑南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