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电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专家。
他曾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被《Global view》期刊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被印度誉为“电动车技术之祖”,被国际电动车同行誉为“世界电动车三贤士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惠仪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们用科学的人生见证历史,让历史和未来记住他们。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电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专家。 他曾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被《Global view》期刊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被印度誉为“电动车技术之祖”,被国际电动车同行誉为“世界电动车三贤士之一”。 内容推荐 陈清泉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电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专家。他被《亚洲新闻》评为“亚洲最佳创新者”,被《Global View》期刊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被印度誉为“电动车技术之祖”,被国际电动汽车同行誉为“世界电动车三贤士之一”。陈清泉教授在印度尼西亚出生,在内地成长,在香港和海外成名。他经历坎坷却茁壮成长,无论在教学或科研,均出类拔萃。他时刻不忘贡献祖国、贡献世界、回馈社会,深受学生的爱戴、世界各地学者的认同和企业家的赞赏。 本书不仅介绍了陈清泉教授的丰富人生经历,还跟读者分享了他宝贵的经验和思考方法,其中包括工程哲学、工程教育、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社交方法、与会技巧、领导方法、成功之道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读者通过本书还可了解他从事的有关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和电力电子的基本知识和最新动态。 目录 第一章 坎坷经历 茁壮成长 1.1 家世及成长 1.1.1 家世背景 1.1.2 少年求学 1.1.3 青年经历 1.1.4 南下香江 1.2 主要荣誉及职务 1.2.1 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系主任 1.2.2 中国工程院院士 1.2.3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1.2.4 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人 1.2.5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 1.2.6 筹建国际高等研究院 1.3 全国政协委员 1.4 其他职务与言论 1.4.1 职务 1.4.2 言论 1.4.3 分享 第二章 教学科研出类拔萃 2.1 经历篇 2.1.1 满腔热情 2.1.2 历经沧桑 2.1.3 走向世界 2.1.4 落叶归根 2.1.5 誉满全球 2.2 哲理及方法篇 2.2.1 工程哲学 2.2.2 大学工程教育 2.2.3 成功之道 2.2.4 学习方法 2.2.5 提升之道 2.2.6 与会技巧 2.2.7 教学原则 2.2.8 科研态度 2.2.9 产学研结合 第三章 科研著作傲视同济 3.1 电气学科 3.1.1 《电机学》、《煤矿电工手册》、《电工手册》 3.1.2 《21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车》、《Modem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现代电动汽车技术》、《混合电动车辆基础》 3.1.3 《现代电动汽车、电机驱动及电力电子技术——陈清泉院士论文选集》及代表性论文 3.2 工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3.3 科技教育、社会和谐 3.4 高等研究、创建未来 第四章 贡献祖国 回馈社会 4.1 电动汽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4.1.1 过去、现在和未来 4.1.2 特点和分类 4.1.3 国际电动汽车现状 4.2 推动中国成为电动汽车王国 4.2.1 见解独到 4.2.2 培育英才 4.2.3 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 4.3 推动全球研究开发电动汽车 4.3.1 “亚洲电动车之父” 4.3.2 电动汽车技术上的贡献 4.3.3 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 4.4 展望未来 4.4.1 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 4.4.2 电动汽车产业的挑战 4.4.3 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展望 4.4.4对电动汽车产业的建议 4.5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汇合 第五章 学生爱戴企业赞赏 5.1 学生们的心声 5.1.1 回忆我大学时代的老师陈清泉 5.1.2 老师、老板、老友:陈清泉教授 5.1.3 读懂恩师——陈清泉院士 5.1.4 在陈院士指导下研究和工作的日子 5.1.5 高山流水,良师益友 5.1.6 感受陈清泉教授造福社会的高尚情怀 5.1.7 我眼中的陈教授 5.1.8 陈教授是我的好老师 5.1.9 言传身教好楷模,诲人不倦似清泉 5.1.10 陈教授与我 5.1.11 跟随陈教授得到的一些体会 5.1.12 陈教授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 5.1.13 陈教授给我的鞭策 5.1.14 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陈老师 5.1.15 亲善执著朝气 5.1.16 改变我命运的人 5.1.17 我心中的陈教授 5.1.18 治学严谨、硕果累累、平易近人的陈清泉教授 5.1.19 潺潺清泉沁人心脾 5.1.20 披荆斩棘拓新域孜孜不倦育新人 5.1.21 永不疲倦的攀登者 5.1.2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5.1.23 我敬爱的导师陈清泉院士 5.1.24 回眸大家风范 5.1.25 和善可亲严谨博学 5.1.26 陈教授给我的印象 5.2 企业家的评价 5.2.1 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的道路 5.2.2 在陈清泉院士指导下驶入自主开发快速发展轨道的一汽 5.2.3 陈清泉院士与东风电动汽车的发展 5.2.4 陈清泉院士协助长安汽车公司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5.2.5 在陈清泉院士的关怀下天津清源公司快速成长 5.2.6 写给一位孜孜不倦的汽车电子科技推动者 附录 F.1 陈清泉生平活动年表 F.2 陈清泉科学论著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1937年1月14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马吉朗市,一个男孩在当地一华侨家庭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电动车专家陈清泉教授。陈清泉的父亲为陈盛昌,母亲为李菊花。陈清泉有5位弟弟,分别是陈清孝、陈清松、陈清山、陈清宣、陈清瑞;3位妹妹分别是陈银娘、陈仙娘、陈恒娘。 印度尼西亚,这个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已有人居住。据考证,印尼民族的祖先有一部分发源于现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在远古时代,他们从内陆向东南出海迁徙到南太平洋上的爪哇诸岛并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印尼的原住民族。 在16世纪欧洲人到达之前,印尼境内已经分布形成了许多小王国和部落,欧洲人抵达印尼后,发现了这些小国,并开始在这里建立殖民地。1596年,荷兰占领了现今印尼主要的领土,开始了长达350多年的殖民统治。他们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管治,在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直接由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明朝开始,中国沿海的商业开始萌芽,而郑和下西洋更带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许多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渡海来到印尼诸岛谋生,主要从事手工业和经商。荷兰殖民统治者为发展当地经济,看中了勤劳勇敢的华人,于是采取宽容和欢迎华人定居的态度,因此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不断有华人南渡来到印尼,这便是现今印尼社会中存在大量华侨华人的主要原因。荷兰殖民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常常挑拨印尼原住民和华人之间的关系,以坐享渔人之利。 1945年8月17日,印尼在民族独立运动领袖苏加诺的领导下宣布独立,但是一直到1949年,荷兰人才正式放弃在印尼的统治,将政权移交给印尼政府。1950年,印尼诸群岛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并在4年后宣布取消荷印联邦关系,真正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陈清泉是印尼第三代华侨,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祖父时期来到印尼定居,父亲是马吉朗市当地的华侨企业家,主要从事出租车和公交车行业的生意,属于当地的中产阶级。陈清泉小时候,印尼仍属于荷兰殖民地,所以父亲将他送人当地的荷华学校就读,学校采用荷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由于该校的华侨学生都已经是印尼出生的一代,校内的中文课程只作为外语学习,而中文课程的老师竟也是荷兰人。同时,陈清泉的父亲为他请来了德国人做家庭教师,教他英文。和当时其他较为富裕的印尼家庭一样,陈清泉从小就在多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由于父亲从事汽车行业的生意,陈清泉从小就有机会接触汽车,每次看到汽车排出大量烟气和工人因为修车而弄得全身油污时,他就觉得奇怪,感到很不舒服,心想为什么外表漂亮的车子,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于是,他的心里便萌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如果汽车不用汽油做燃料也能在大街上行驶该有多好啊!也许,这只是一个孩子当年的梦想,但谁会知道这个梦想在幼小的心灵中正生根发芽,不断生长,最后更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P3-5 序言 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数十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中华儿女为祖国与世界的科学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代的中华曾有过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与印刷术等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与创造,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入15世纪以后、直到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族受到了很多的侵害与打击,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华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与阻滞,但中华学人在探求中华科学重新辉煌的艰难历程中仍然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两岸四地的广大学人始终坚持发展科学与教育,奋发图强,努力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世纪的广大中华学人及其从他们当中成长出来的著名科学家们,不负民族使命,在长期的科学生涯中不断坚定为民族贡献力量和智慧的理想与抱负。他们有决心有恒心为加速提高中华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做出一番事业。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发展教育。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他们的人生志向、科学思维、优秀品格与科学成就,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创造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我们理当将这些宝贵财富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使之继续成为中华和平崛起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正是根据这种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著出版的。这套“书系”将选录中国两岸四地诸多的最高层次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被选录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将由编委会和出版社为其编著出版侧重于科学生涯的传记性图书一种。这些图书将以科学家生平为线索,着重叙述贯穿科学家一生的科学成就和矢志不渝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格,突出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影响。因此,“书系”是一套面向大众,能够被图书馆珍藏,能够向各界读者展现一代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为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贡献毕生风范的高品位读物。这套“书系”将通过对一批最具代表性的工程科学家、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人生经历、不懈追求、科学成就、突出故事的介绍,生动展现他们为中华复兴、人类福祉而表现出来的勤奋拼搏、勇于创新和赤诚奉献的精神与品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为中华科学和人类文明再创辉煌。 这套“书系”将整体性地展示中华民族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科学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聪明智慧、巨大能力和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及做出的重要贡献;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和平友善、精诚团结的优良传统;将很好地激励中华民族为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民众福祉而大力发展各类科学、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与信心,进一步发扬民族自尊自强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奋发精神;将具有集锦科学成就、珍储科学史料的规模性科学档案功能,定将存传百世,并为长远的多方面的用途提供一批具有代表性与系列性的精要蓝本;同时将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创新、推进科学发展方面发挥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先进科学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水平将被快速提升,同时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与人类社会的面貌。一心向上的中华学人理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传承民族创新精神,严谨治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并在这一大兴科学与教育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更多著名的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工程科学家,与广大学人一道,为创造更高的科学成就,为中华的未来非凡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8年8月 后记 本书的写作虽然只经历短短三个寒暑,但编写组却付出了不少努力。我们在紧张和忙碌的工作和学业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替我们尊敬的陈清泉老师编写这本书,纵然因为编写中文传记的经验比较少,而编书的时间又相当紧迫,因而出现不少困难,但我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可以说已洋溢在整本书中。本书因仓促编成而可能有不少错漏,希望读者能多多包涵,不吝赐正。 本书的写作还要感谢下列人士:梁风翔、阮衍章、诸自强、蒋全、程明、姜淑忠、崔淑敏、祝春波、程远、刘开培、张慧、邹国棠等。编写组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感谢,感激他们对本书的初稿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陈惠仪 2008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