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企业不是离成功越来越近,就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1995年,我第一次离开宝岛台湾,来到从小就向往的大陆—这片我只在课本上和电视上看到过的伟大土地。2001年,我辗转北京、上海、深圳、沈阳、哈尔滨、厦门、广州、青岛等地演讲;其间我也曾到过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国,并在这段时间里不断融合我所上的“世界第一名大师”课程精华及自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这段时间里,我认识了很多国内企业家。他们中的某些中小企业老总开着宝马车,住着当地的好房子,手下有几百个员工,从事房地产、代工生产等行业,崛起时赚了几千万元甚至几十亿元的财富。他们的生活改善了,财务自由了,甚至这辈子吃穿都不愁,但他们在夜深人静开着宝马、奔驰的时候,内心却无比无奈、空虚、惶恐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生还要追求什么,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怎么赚到钱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订单就没了、大客户跑了、款项收不回来了,什么时候会被“金融风暴”连根拔起。这时候,他们会问自己:公司会不会就像突然崛起时一样突然倒下?
企业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进则退。就像在人生的旅程中,你只能往前走。时光把你往后拉,你的生命却只能往前奔跑!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你都要设定一个上市的目标,设定一个复制100位总经理、开100家公司的目标。如果你已经拥有100家公司或店铺,那就再设定下一个“100”;如果你连下一个“100”的目标也达成了,那就设定做成当地第一企业的目标;如果你已经成为当地的第一,那就想办法把你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全国,做中国第一;如果你已经是中国第一,那就想办法让你的品牌红遍亚洲,让属于你的中国名牌红遍纽约、伦敦、巴黎……不是有没有必要这么做,而是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不进则退。
为什么企业很容易在成立1年内倒闭
同仁堂、全聚德等百年老店誉满全球,但在中国为何找不出太多这样经营百年的企业?纵观全球,百年企业少之又少,100多年前爱迪生创办的通用电气公司至今还存活着已经堪称奇迹,许多公司很难活过10年,甚至有一些公司似乎连活过3个月都很难!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常走过的街道:昨天还是泰国菜餐厅,今天就变成了日本料理;昨天卖服装,今天却改开美容院。记得在我27岁开公司时,有一位老前辈劝诫我:100个人开公司,只有一个人会赚钱;100个赚钱的公司,只有一个挨过3年、撑过10年。我虽然听得有些毛骨悚然,但还是坚持着,我曾在3年里开了近20家公司,后来都倒闭了。
有一段时间,我常想到另一位前辈的话:“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开公司!”
确定在5年内达成复制总经理的目标
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负债100万元,每个月还有将近20万元的开销,成本压力压得我常常在半夜惊醒。那时候的100多万元对我来说是天文数字,让我愁得长了一堆白头发。每天早上7点前,不用闹钟,我就醒了,自觉起床。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还清负债。但在那种处境下,我设定了一个当时对我而言很伟大的目标—3年要开10家公司。
每天我看到晨曦时,总是斗志满满地告诉自己: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开10家公司,有1000个业务员,代理最好的产品,赚很多
钱!那时候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让我很受鼓舞:“起初只是毫无根据的梦想和目标,但一切都从这里出发。”其实我不记得为什么会在负债累累的时候制定出这个在当时看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目标,但在3年后,我真的开了10多家公司!
可以说我是背水一战,也可以说我是运气好,或者说我有一股热忱与冲劲。从那时起,我发现了从没想过的成功途径—建立团队、复制人才、复制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将此设为坐标原点,建立系统,开公司!于是,我设定了在5年内达成复制总经理的目标。
复制总经理就是建立庞大的销售渠道
过去,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很多企业以又好又便宜的利基点(利基,法语Niche的音译,指某些被大企业忽视的细分市场。——编者注),在代工、生产制造、外销、劳动成本方面占据优势,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印度等国家的奋起直追,这些优势渐渐消失。记得在20年前,厂商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就只能买什么产品,是卖方市场。现在时代不同了,消费者要买冰箱有海尔、西门子等很多名牌可供选择,要买手机有苹果、三星、诺基亚等品牌可供选择……厂家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消费者想买什么,关键看谁会卖!“21世纪会卖的是老大”,所以产品卖不出去,再好也没用。研发很重要,生产很重要,产品质量也很重要,但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空谈。
广开分公司,打造绵延不绝的山脉
我刚从宝岛台湾来到大都市上海时,与当地人有很多文化差异—劳动、市场认识的差异,表达方式的差异,等等。虽然大家身上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液,但是各种差异都客观存在,所以我苦苦思索如何快速进入大陆市场。就像古代打仗一样,当敌军众多时,我军要如何以寡击众呢?听说,当时大陆培训市场烽烟四起,已然进入“战国时代”,大小培训公司加起来总共有9万多家,光这数字听起来就够吓人了,我应该如何在这9万多家公司中脱颖而出呢? 我想到了成吉思汗:当敌军太多而分散时(大陆培训公司分散于全国各地),他所采取的策略就是集中兵力。所以,当大家都四处邀约客户、成交客户时,我反其道而行之,成立一支电话邀约团队,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邀请全国各地的准客户来到上海。这个方式听起来困难重重,因为要邀请企业家抽出三天时间来上课,还得加上来回路上的四天,总共要花一周时间。但我想,这时候只有如此才能杀出重围,这不仅能够集中管理,还能够起到激励全体业务员的作用!于是,我把邀约客户到上海的所有流程写出来,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操练,不断招聘,不断修改,终于每个月可以通过筛选邀请众多有意愿的准客户到上海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我也通过这种方式使我主导协助的企业两年后成为行业中的前三!这就相当于建立了客户中的珠穆朗玛峰!
在人才聚集的公司,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怎么能捏在一块儿,和谐相处呢?怎么能成为黄金组合,长期发展呢?怎么能互补互助、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呢?除了拥有共同、明确的目标外,还要彼此间互相感恩、欣赏对方,不断地学习、沟通、成长!更重要的是,你要为人才提供发挥所长的舞台。也就是说,仅有一座高峰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打造更多的山峰,甚至将其连成山脉。
你是否想吸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你想为自己的企业寻找比你更聪明的人才吗?但是,他们既然这么棒,为什么要跟着你呢?这就要求你开更多的分公司,建立更多的山头,进而连成山脉,让更多的人才拥有自己的舞台。
P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