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恋时光(童年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马塞尔·帕尼奥尔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追忆似水年华,阅读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法国教育部指定学生必读书,法国二十世纪伟大作家的经典自传小说,呈现令人愉悦的成长喜剧,描画普罗旺斯的诗情画意。

在这些回忆里,我既不说自己的好处,也不说坏处;我说的不是我,而是我不再是的那个孩子。我要说的是我熟悉的一个小人物,他已融化在他那个时代的空气里,像没有留下骸骨就消失的麻雀。

内容推荐

继《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和《秘密时光》之后,马塞尔·帕尼奥尔以回忆自己中学生活为内容的《爱恋时光》为“童年回忆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跨入中学的小马塞尔,赫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自己生活的重心不再是曾经亲密的家人,而是课堂、教师、同学和朋友。作家以幽默清新的文笔,饶有趣味地叙说着这个新世界里秘密:自己怎样成了一个秘密社团的最高统率,怎样巧妙地与老师周旋取得好一点的成绩,如何发明出"代人受过"的办法使所有被惩罚的男孩得以解脱,课堂上的恶作剧将带来怎样的荣耀和惩罚,为维护名誉和建立威信,男孩之间发生着怎样的武斗,渴慕得到爱的少年少女之间经历了怎样稚气而又狂热的初恋……这个新世界的生存法则是:宁可用拳头和恶作剧受人瞩目,也不在暗淡的阴影中平庸度日。作者以他一贯的散文风格,为读者讲述了最美丽、最动人、最奇特的故事,让读者在恬静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作者铿锵有力的思想节奏。

目录

第一章 秘密社团

第二章 悬顶纸人事件

第三章 拉纽的悲剧

第四章 约瑟夫的一局球

第五章 齐齐

第六章 我是诗人

第七章 遇见伊夫

第八章 希尔万先生

第九章 鼠疫患者

第十章 拉纽的爱情

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回忆年代

马塞尔·帕尼奥尔生平

译后记

试读章节

为了让我们自己能悠闲地谈谈话,我把我的同盟者一直拉到院子最里面。我一面走一面观察他。他长得十分清瘦,大约是因为个子长得太快的缘故。他的胳臂和腿都很长,关节柔韧灵活,好像无法准确控制一样。他的腿肚子上长了几根长毛,鼻子底下的小胡子有一道阴影,淡淡地勾勒出一道弧形,他黑色的目光真诚而有神:我发现他具有男子汉气息,长得又帅,这都促使我对他形成了闪电般的友谊。

我们走到一个角落里坐了下来,一半被拱廊的柱子挡着,一棵梧桐树的树干也遮掩着我们。

我问他:

“你叫什么名字?”

“伊夫·保奈。”

“你是走读生?”

“嗯。”

这很明显:他穿着一双浅黄褐色的鞋子,领带结是蓝色丝织的。

“你是哪个班的?”

“五年级A二班的。”

“我,”我自豪地说,“是四年级A二班的。”

“我,”他说,“我只有十二岁半。”

“你比你的年龄显得个子高。”

“因为我的父亲个子特别高,他重一百公斤呢。”

我没有马上说我爸爸的情况,因为在当场评价爸爸顶天立地的形象时,我总是先败下阵来。他接着说:

“他是阿托斯号邮轮上的总机械师,跑马赛—横滨段,待在日本。这样他常常不在家……”

“那么你一个人和母亲在一起了?”

“和母亲还有两兄弟。他们都比我小。由于父亲每隔三个月才回来一次,他没有时间训斥我们,总是给我们带礼物回来。”

这些礼物有吃米饭用的小棒子。在一大块立体的坚硬木头上雕琢出来的一些小笼子,透过栅栏,可以看到里面关着一只小巧的猴子,也是雕刻出来的。还有塞满稻草的“美人鱼”标本,个子还不如一条鲉大。给他老婆的则有披肩、长围巾、上面镶嵌着闪闪发光的巨龙的丝织地毯。

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简直浪漫至极;我崇拜地望着他,就是说带着羡慕,我立即想办法怎么能让自己变得引人注意。

“我呢,”我说道,“我父亲是一所大学校的校长,是马赛最大的一所学校。”

这是谎话;可是约瑟夫有一天曾经在饭桌上说过他想尽快取得一个领导地位。所以我觉得让他的形象变得崇高以便实现这个希望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面对一个拥有塞满稻草的美人鱼标本、赤脚在镶嵌着巨龙的地毯上行走的男孩。

我的表白起到绝妙的效果;可是我从来不喜欢自己撒的谎,就没有强调这个细节,而是优雅地转入现实并说道:

“他尤其是个优秀的猎手。”

于是我投入对他战绩的叙述,不止一次说到他打大王山鹑“一箭双雕”的战绩。

这个战绩在不知不觉中被我夸大了很多,我多次把话题拉回到了那次行为上:大王山鹑的重量和体积都被我说得增加了一倍,我父亲在一百多米之外打中了它们,它们正好掉在我的头顶上,我顿时昏昏沉沉倒在一片血泊当中。

我还补充说这个战绩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因为在人类的记忆中,还没有一个猎人能够成功获得“王者般准确的枪法”。伊夫笑了笑,亲切地说:  “在这件事上,我觉得你是搞错了。两三年前的假期里,有人指给我看过一个猎人,他做的是同一件事情。”

这种危害我父亲荣耀的行径,让我窒息。

“这不可能。这样的事情,我告诉你,不可能发生。”

“但是,这确实是真的。我看到过这个人。这是一位住在城里的先生,他到贝隆的小农舍度假,那地方比葡萄架村稍微远一点,本堂神甫还给他拍过照片呢。”

一种无限的自豪感充满我的心怀。我一下子跳起来叫道:

“可不,那就是他!他们让你看到的就是我的父亲,那张照片,我们家就有!每年我都到贝隆的新堡去度假!”

“真的吗?”他激动地说道,“真是奇特……因为我们在葡萄架村也有一个住宅!”

“在村里吗?”

“不!还要远一点!往左拐,在贝隆公路边上,一座白色的大房子,位于往小溪村下去的斜坡上,那地方又叫夜莺村……”

我不知道再说些什么好了,因为这个发现在我们看来好像是我们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这不是巧合,简直就是命运的决定:伊夫竟然认得我们住的小山!每周六他都要乘到拉巴拉斯的那辆满载荣耀的有轨电车上山!我怎么从来没靠近看到过他?为什么直到这场神奇的战役爆发以前,命运都没有准许我们见面呢?

他正想要向我解释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双大黑鞋向我们走来,驾驭这双鞋的是学监;他咆哮着向我们突然发起攻击,因为院子里已经空旷无人,而我们没有听到鼓声已经响过了……

我们跑起来,每人奔向自己的教室,头顶着漫天飞舞的谩骂和威胁,内容无非是“要是下次……”

序言

如果不算几次不起眼的尝试,这是我第一次写散文。

我确实以为有三种不同的文学体裁:用于歌唱的诗歌,用说话体现的戏剧,以及用书写表达的散文。

令我害怕的,不是选择词语或者表达方式,也不是语法的精微之处——说到底,这一切大家都能掌握——而是小说家的立场,更加危险的是回忆录作者的立场。

讲自己很难:作者谈到自己的全部缺点,我们都乐于相信;而他谈到自己的全部优点,我们必须有了证据才接受,我们还遗憾他没有把好话留给别人代他说。

在这些回忆里,我既不说自己的好处,也不说坏处;我说的不是我,而是我不再是的那个孩子。我要说的是我熟悉的一个小人物,他已融化在他那个时代的空气里,像没有留下骸骨就消失的麻雀。何况他也不是本书的主角,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的证人。

然而,是我将写下他叙述的故事。活到六十岁再改换职业,这是莽撞之举。

戏剧语言从演员的嘴里说出来,它应该是即兴的,对答应该马上被理解,因为一旦说过,它就流失了。另外,戏剧语言不可能成为一种文体范本:它不是作家的语言,而是人物的语言。

戏剧作者的风格在于他对人物的选择,在于他赋予人物的感情,也在于剧情的进展。至于作者本人的立场,他应该是含蓄的。他最好闭口!一旦他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剧情的演进就被掐断了。他最好不要走出幕后,我们不需要知道他的观点。如果他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演员们会代他告诉我们,他们会迫使我们接受他的感情和想法,让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作家的立场也许更难处理。

说话的不再是雷缪,而是我自己。仅仅通过我的书写方式,我就将完全暴露自己。如果我不诚恳,就是说我不是放弃任何羞耻心,我就将糟蹋纸张,白白浪费我的时间。

所以必须走出幕后,面对读者坐下,让他在两三小时内盯着我看:这个想法令我很是不安,使我久久不能动笔。

不过,我考量了问题的另一面。

戏剧观众穿衬衫系领带,这是英国人强加给我们的统一着装。

他不在自己家里:他付了一大笔钱来到我这里。再说,他不是独自一人,他观察他的邻座,邻座也观察他。所以他不仅对我的演员们扮演的角色感兴趣,也注意他自己的角色,他扮演聪明高雅的观众角色。

他总在表露自己:他经常笑出声来,或者鼓掌,而躲在幕后的作者因此喜悦、感动。不过,有些时候,他会咳嗽,擤鼻子,低语,发出嘘声,他会退场。于是作者不敢望着任何人,他惊愕地听着友人们总是巧妙的解释。他无心到一家夜总会去消夜。

而读者——我说的是真正的读者——几乎总是我的朋友。

他去选购这本书,他把它夹在腋下带走,他请它去他家做客。

他将坐在他喜欢的角落,置身他熟悉的环境中,静静地阅读。

他将独自阅读,不容忍另一个人在他背后跟着读。他也许穿着睡袍或睡衣,拿着烟斗:他的诚意毫无保留。

这不是说他会喜欢这本书;读到第三十页,他可能会耸肩膀,他可能会带点脾气说:“我弄不懂,这么荒唐的东西,居然还能印成书!”

不过作者不在他身边。作者永远什么也不知道。他家里人,还有几个铁杆友人,已用一片赞颂蒙住他的眼睛,减轻了失败带来的伤害。

最后,一部喜剧作品的成功可以根据票房收入——一名公共救济事业局的会计每晚核查数字——也根据演出场次测定无误。可是,在第三十场演出的晚上安排“百场庆典”,那是白费心思。而为了挽回作者的面子,一位与其共谋的出版商可以在第三个一千册,也是最后一千册书的封面上印上“第十五千”。

所以,虽然一本书的成功与一出戏的成功同样备受称道,散文家遭遇的失败却不那么残酷。

是这些考虑,虽然不太光彩却令人安心,使我决心发表这部作品。何况这本书本来没有多大抱负:这无非是对一个失去的年代的见证,一首小小的抒发孝心的歌曲。到今天,这种孝心或许反而变得新鲜了。

后记

完成了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第四部《爱恋时光》的翻译,似乎为这位法国作家的美妙童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帕尼奥尔文笔睿智风趣,对童年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别具一格:不是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地讲述故事,而是在时间流逝的每一个阶段里,选择一个个典型事件进行饶有兴味的剖析。无疑,那都是深藏在作家记忆中的最难忘的故事,尽管几十年过去了,仍旧记忆犹新。作家既是擅长玩弄文笔的人,也是感情丰富的人。帕尼奥尔的每一个童年回忆故事里,都包含着一个或几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他的老师,他的好友,他的家人,他所钟爱的每一个大人。这些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小的“我”产生着重大影响。“爱恋时光”,不仅隐喻了作者对自己家人、朋友和乡亲的爱,还揭示了少男少女朦胧状态中的相恋情感。拉纽含苞未放的爱情,少男对少女的爱慕,少女对少男的憧憬,被毁于一个小小的冲动之举,这未免令人感到微微的遗憾,但是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爱情失败的悲剧,而是围绕在拉纽周围的那些可贵的朋友:他们为朋友的约会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因为拉纽的失败而表现出的深刻同情。整部小说充满了深深的人情味,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这不是一本少年读物,但是可以教育少年;这也不像一本成人读物,但是会让成人读起来爱不释手,思考如何爱自己的孩子,如何抚育他们成长。学校的老师们读到这本小说的时候也会为之动容,思考如何教育好家长们托付给他们的孩子。

本书发表于一九七七年,即作者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全部手稿都是在他的办公室的文档夹里找出来的。贝纳尔·德·法卢瓦作为法卢瓦出版社的创始人,为作家出版了这最后一本书,因为他记得作家在病危期间的许诺:手稿已经写好了,你只要拿出去发表就可以了。这样一句连作家的妻子都认为可能是漫不经心的话,却是完全兑现的:他们找到了作家的全部手稿,成功出版了。

帕尼奥尔认为自己的回忆录虽然讲的是过去,但是具有现实意义。据统计,当代法国小说有一半是自传和传记题材。法国不乏新流派新思潮的弄潮儿,也有很多怀旧情绪浓重、思想传统的作家受到欢迎。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自然也在法国读者青睐之列。

译者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和历史背景相关的专有名词和拉丁语难点,都得到了帕尼奥尔的故乡人,我的法国朋友玛提娜·布斯盖女士和于贝尔·昂卡尔先生的帮助。布斯盖女士生于尼斯,曾经是一位中学教师,还曾经在马赛地区帕尼奥尔就读过的中学附近住过几年,当知道中国要出版帕尼奥尔的第四部回忆录的时候,她特别激动,对于译者提出的每一个难题都给予了满意的答复,甚至惊动她的法国朋友解决了书中拉丁语的问题。她的帮助不仅出于她对自己家乡普罗旺斯的挚爱,出于对同属于一个地区的作家帕尼奥尔的怀念,而且出自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译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书评(媒体评论)

法国青少年在书中认识的第一个人物不是别人,正是帕尼奥尔笔下漫游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马塞尔。

法国《费加罗杂志》

如果想到斯蒂文森、马克·吐温和高尔基,我发觉在帕尼奥尔以前法国文学完全不能描写一个儿童发现世界时那种特有的、既紧张又兴奋的迷人经历。

著名小说家、学者:多米尼克·费尔南德

帕尼奥尔是一个极会卖弄关子的说书人。他友善的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聪慧,就像阿尔丰斯·都德一样,在普罗旺斯灿烂的阳光下溅射出耀眼夺目的才华。

法国《文学文献》

马塞尔·帕尼奥尔是第一位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电影工作者。他的作品吸引人,是因为除了自然且略带戏谑的语调外,亦流露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淡淡哀愁。

法国《夏朗德自由报》

帕尼奥尔文笔睿智风趣,对童年生活的观察和记忆别具一格:不是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地讲述故事,而是在时间流逝的每一个阶段里,选择一个个典型事件进行饶有兴味的剖析。……整部小说充满了深深的人情味,每一个故事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本书译者:唐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