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宝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优中选优,提炼出了国宝建筑的精华,选题独到,很有价值。它是迄今为止首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建筑作品加以系统梳理、集中介绍的大型高级建筑文化普及读物。其中由庄裕光编写的《东南精华》卷的问世,介绍了东南一线的古代建筑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南精华/中国国宝建筑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庄裕光 |
出版社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宝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优中选优,提炼出了国宝建筑的精华,选题独到,很有价值。它是迄今为止首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建筑作品加以系统梳理、集中介绍的大型高级建筑文化普及读物。其中由庄裕光编写的《东南精华》卷的问世,介绍了东南一线的古代建筑作品。 内容推荐 《东南精华》跨越地域较广,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市。这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以丰足的经济为基础,成为文化的中心,在明清时期尤为突出。正因如此,这里读书的人也较多,历史上取得功名、入朝为官的人,在全国都居于前列。故该区域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府第大宅多,私家园林多,学宫书院多,牌坊祠堂多,亭台楼阁多。例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乃至几大园林、几大书院等,均在这一文化带上……东南一线,经济富足,文化鼎盛,古代建筑灿若明星,渗透着士大夫文化的印记,与北方官方礼制文化和宗教文化有明显差异,很值得你去观赏揣摩。 《东南精华》的作者是庄裕光。 目录 苏州云岩寺塔——“中国的比萨斜塔” 拙政园——江南园林代表作 留园——吴中名园之冠 网师园——藏有“江南第一门楼”的苏州私家宅院 退思园——环池近水而建的“贴水园” 全晋会馆——兼有山西地方特色和姑苏风韵的会馆 寄畅园——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和圆明园双鹤斋的范本 东林书院——历经政治风云的著名书院 何园——天下第一的凌空复道回廊 个园——“月映竹成千个字” 吴氏宅第——典型的清代大型官僚宅邸 栖霞寺舍利塔——隋文帝复兴佛教的佛塔之一 昭关石塔——西津渡口穿石塔,江上航行祈平安 保国寺——江南现存最古老、最完美的木构大殿 天一阁——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胡庆余堂——清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药号和宅园 东阳卢宅——“北有故宫,南有卢宅” 诸葛、长乐村民居——以“九宫八卦阵”布局的族居传统村落 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林木深处、碧水溪边的清代藏书楼 庆安会馆——中国东南沿海妈祖文化和通商船政的物证 八字桥——中国最早的“城市立交桥” 普陀山普济寺——“海天佛国”第一寺 豫园——商业大都会中心幸存的清代园林建筑群 龙川胡氏宗祠——令人叹为观止的徽派木雕艺术博物馆 潜口民宅——走进五百年前的徽州 许国石坊——史无前例、举世闻名的“八脚牌楼” 花戏楼——皖北地区彩画最华美、雕刻最精湛的戏楼 罗东舒祠——古徽州地区最雄伟、品级最高的祠堂楼阁建筑 棠樾石牌坊群——青石刻成的辛酸史书,牌坊连成的轩昂长廊 宏村古建筑群——荣获“中国画里的乡村”美誉的徽州古村落 西递村古建筑群——120多幢明清住宅构成的“古民居建筑博物馆” 竹山书院——古代书院教育的遗址,安徽进士举人的摇篮 祥集弄民宅——珍贵的明前期城市住宅建筑典型 流坑村古建筑群——因历史上读书及第人数众多而被誉为“千古第一村” 鹅湖书院——进行过古代哲学大辩论而声名鹊起的书院 理坑村民居——皖赣明清两代官吏宅第集中地 紫霄宫——道教名山武当山上最宏伟雄奇的宫殿 襄阳“古隆中”——充满传奇色彩的三国“卧龙先生”故址 荆州城墙——记载着历史故事,防御体系完备的古代城墙 荆州三观——三国古城中的古道观建筑群 华林寺大殿——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开元寺——福建最大的佛教丛林、中国最高的对偶石塔 木兰陂——保存至今仍在利用的北宋水利工程 泉州天后宫——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的天后宫 元妙观三清殿——中国现存古建筑大殿稀有杰作 青礁慈济宫——祭奉宋代名医吴真人的珍稀宫殿 白礁慈济宫——东南沿海数十座慈济宫的祖宫 漳州石牌坊——造型迥异的东南沿海地区石牌坊群 二宜楼——“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的福建土楼 泉州府文庙——具有宋代建筑风貌的大成殿 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历史动乱而未能造完的五代石塔 天中万寿塔——形制独特的五代风格阿育王式塔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综合了南洋文化及西方艺术的闽南民居群 西陂天后宫——唯一幸存的明代宫殿式“文塔” 福州文庙——福建地区最完整的清代大型文庙 妈祖庙——海内外妈祖信徒心中的圣地 光孝寺——岭南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 广济桥——开启了世界启闭式桥梁先河 陈家祠堂——集广东民间建筑雕刻装饰之大成 怀圣寺光塔——中国第一座伊斯兰教塔 佛山祖庙——有浓郁岭南地方艺术特色的古建筑群 东莞可园——南国风格私宅园林的经典之作 潮州开元寺——蔚为壮观的粤东第一古刹 己略黄公祠——清代潮州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雄峙的南方门户 六榕寺塔——秀美瑰丽的岭南地区最高宋塔 试读章节 妈祖庙——海内外妈祖信徒心中的圣地 保护级别: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时代:清 重要看点:闽南风格的庙宇古建筑群 旖旎的东南海岛风光 中国内陆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庙 全国最高的妈祖雕像 关于海神庙,中国是“北有天妃宫,南有妈祖庙”。全球祭祀妈祖的庙宇不下千间,但因为妈祖就出生在湄洲,而且在湄洲岛的湄屿峰羽化成仙,于是湄洲妈祖庙便成为妈祖信徒心中的圣地,被奉为海神祖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的生日和九月初九妈祖成仙日,世界各地的妈祖信徒们都会来到妈祖庙敬香祈福,并有大型庆典和祭祀活动。古戏台上各路戏班轮番登场,天后广场上彩幡飞扬、鼓乐喧天,场面十分震撼。 湄洲妈祖庙在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开始兴建,以后多次重修扩建。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成功收复台湾的施琅大将军,都曾捐资修建妈祖庙。明、清两代,妈祖庙规模庞大,有“海上龙宫”之称。湄洲岛山峰秀丽,海水碧蓝,风景如画,妈祖庙依山而建,整个建筑群分三大区域,以位于海岛最高处的妈祖巨型雕像为中心点,向北、西、南层层展开。矗立山顶的妈祖雕像高14米,头戴冠冕,身着霞帔,腰间宝带飘垂,面容端庄慈祥,与一海之隔的台湾鹿港朝天宫内的妈祖像遥遥相望。妈祖巨像北面是碑林及妈祖故事群雕,西面为古代建筑恢复区,南部为祖庙新殿区。三组建筑倚山势纵深300余米,高低落差40余米,气势宏伟。殿阁楼宇重重叠叠,以红色为主色调,错落有致地掩映于绿荫山石之间,上承蓝天白云,下瞰碧海金沙,美不胜收。如果起了雾,湄洲岛又显出另一番曼妙之姿,此时聆听着湄屿潮音,恍若置身海上仙山。 与建筑有关的人物:妈祖 妈祖即天后,又称天妃、天上圣母,民间称为妈祖,是我国自宋代以来沿海百姓崇祀的海上女神。她原名林默,祖居福建莆田湄洲岛,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自幼聪明,长大后专心慈善事业,精通医术,治病救人,为乡亲排忧解难,引导人们避凶化吉。她还通晓天文气象,熟悉水性,传说常操舟驭雾环游岛屿间,救人于危难。北宋雍熙四年(987年)羽化升天后,常显灵济世行善,岛民感念祭祀,逐渐被朝廷加封为“夫人”“天妃”“天后”。 光孝寺始建于东晋隆安时期(397—401年),是岭南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该寺最初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虞翻因忠谏而触怒吴王孙权被贬广州,遂在此处修建住宅并讲学,虞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成庙宇,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穗传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唐宋两朝几经易名,最后定名“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威严壮丽,特点鲜明。整个建筑依山而建,次第上升,沿中轴线由南往北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建筑群。 建筑群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东晋时代创建,唐代重修,重檐歇山顶,屋檐斗拱用材粗大,层层向外延伸,使屋脊跨度增大,体现了唐代以来的建筑风格。中国南部的许多寺院都仿照该寺的样式。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中所仅见的。六祖殿是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创建的,内供六相慧能大师坐像。瘗发塔是唐住持僧法才为纪念慧能大师在光孝寺出家剃度因缘而募款兴建,塔内藏六祖头发,以石为基础,砖灰砂结构,八角形,九层。 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也是唐代平坐式木栏。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东、西铁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最完整的两座铁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宝盖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幢身八面刻有“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绝对年代可考者。 由于光孝寺建寺历史悠久,又与禅、净、律、密等佛教各宗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被尊为禅宗明庭而驰名中外。P122-125 序言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它既要满足居住和使用功能,又要反映建造它的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理念和艺术追求。虽然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说过,建筑必须尊重“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不过,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有趣的是,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上,我们可以探索出那段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宗教等诸多信息。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等的推动下,通过了《雅典宪章》等一系列历史性文件,呼吁人们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定期公布纳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遗产。各个国家都以本国的建筑遗存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感到光荣。 植根于农耕文化的我国先民,从一开始就对上木情有独钟,在漫长的实践中,创造出无数流传后世的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实体,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自成体系,并影响着邻近国家建筑的发展。如今,这些杰出的宫殿、寺庙、城墙、桥、塔、民居、园林、祠堂、书院、会馆等,分布在天南海北、城乡各地,是中国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政府为了抢救、保护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开始在组织专家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将那些特别有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的古代和近代遗存列为文物保护建筑,登记在册,进行特别的保护。根据它们不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保护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四个级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级文物由国务院公布,其余由各同级人民政府公布。从1961年至今,国务院先后分七批共公布了3000余项国宝级建筑,其中十多项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人瞩目的人类共同财富。这些建筑遗产,也像青铜器、玉器、漆器、陶瓷、书画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稀世文物,是真正的国宝! 观光旅游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欣赏建筑艺术是观光的重要日的之一。我们在国内游览名胜古迹,见到的古建筑保护级别都很高,“历史悠久,非常珍贵”是导游的口头禅,但大多讲不清其价值何在、特色如何、怎样欣赏和“读”懂它的精华,更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有的导游甚至信口开河,杜撰故事误导游客,使建筑的价值严重扭曲。 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就是采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展现国宝级建筑的艺术形象和精华所在,提示它的“看点”,讲清这些建筑的由来、变迁,告诉您它有什么特殊价值、有什么背景故事和涉及的历史人物。同时,以“小贴士”形式普及一些古代、近代建筑的知识,并且每处建筑用一句最精辟的话.帮助您“读”懂国宝。即使您现在还没有机会亲临实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图文双重解读的丛书,激发您对中国古代、近代建筑的浓厚兴趣,对这些珍贵的国宝建筑进行一次有益的神游。 本套丛书分为六个分册,各分册的划分侧重于建筑文化的近似和游览路线的顺畅,与常见地域划分法的“东北” “西南”等称谓无关。六个分册所涵盖的地域是: 《北国经典》——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 《塞外奇葩》——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等; 《中原珍藏》——山西、河南等; 《东南精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福建、广东等; 《西南瑰宝》——四川、重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 《近代杰作》——不受地域限制,与近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关的杰m建筑。 本书是建筑学家、散文家、摄影家数载辛劳的结品,但愿这套具有独特价值的丛书,伴您足不出户就能神游九州,恍若时光倒流,置身于雄伟的殿阁、神秘的厅堂、优美的庭院之中,与历史名人对话。 庄裕光 2014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