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亮著的《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叙述了畲族的历史渊源、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此书的出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钟亮 |
出版社 | 辽宁民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钟亮著的《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一,以文图并茂的形式,叙述了畲族的历史渊源、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此书的出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内容推荐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安徽六省八十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勤劳勇敢的畲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发挥了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这些地方,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畲族人民和祖国各兄弟民族一样,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钟亮著的这本《畲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畲族历史 族称的由来 众说纷纭的族源 兼容并蓄的族语 艰难曲折的迁徙 历史演进与发展 第二章 畲族风俗 女性发式与服饰 特色节日饮食 传统民居“畲寮” 农耕与狩猎的生产 多姿多彩的婚俗 尊重生命的丧葬 第三章 宗教信仰 忠勇王传说与祖先崇拜 民间信仰 奶娘踩罡 起洪楼 第四章 畲族文化 歌言 民间文学 舞蹈 传统体育 工艺美术 第五章 畲乡新貌 民族区域自治与分布 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特色村寨 文化名村——大均村 拥有红色文化的苏家坡村 人文历史悠久的上金贝村 文化底蕴丰富的白露坑村 人口最多的畲族村——富达村 历史文化名村——凤洋村 古色古香的林岭村 第七章 畲乡名胜 凤凰山 敕木山 封金山 五通庙 蓝理牌楼 太姥山 观音亭寨 山民会馆 白云山 钟氏神牌供奉祠堂 中华畲族宫 第八章 名人逸事 驱魔大将军雷万春 戏神雷海青 巾帼英雄许夫人 园林大家样式雷 戍台壮士蓝理 文史家雷廷珍 畲歌王钟学吉 畲族阿妈——钟淑兰 公益事业慈善家钟铭选 革命英烈钟日柱 红色交通员钟阿尒 特殊教育慈善家雷静贞 橡胶大王雷贤钟 畲嫂蓝金妹 闽西老区的将军蓝庭辉 闽西老区的将军雷钦 闽东老红军钟大湖 走过长征的将军雷永通 闽东革命老区的刘胡兰——雷七妹 闽东革命老区的王小二——雷石祥 爱国华侨雷学金 水产研究专家雷霁霖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众说纷纭的族源 畲族同汉族及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一样,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今天畲族分布的地区主要在闽东和浙南,但这里的畲族普遍流行祖籍在广东潮州凤凰山的传说。根据闽南、闽中、闽东、闽北、赣东北和浙南等处地方志的记载,可以判定闽东、浙南诸地的畲族基本上是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迁去的,其时间不早于明代。 至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根据史书记载分析,早在7世纪初即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在闽、粤、赣一带生息、繁衍。汉文史书通常把唐宋时期在这一带活动的少数民族泛称为“蛮僚”‘峒蛮”“峒僚”等等。《漳州府志》所录唐高宗《诏陈政镇故绥安县地》和陈元光《谢准请表》都提到“蛮僚”。另清嘉庆《云霄厅志》(民国重版)载:“高宗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僚啸乱。”该书详尽地叙述了陈政、陈元光父子镇压陈谦及“峒蛮”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起义军的情况。《资治通鉴》曾记载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汀州宁化县南“南连洞蛮二万围汀州”。《宋史》也有绍定二年(1229)“汀、赣、宁、建昌蛮僚窃发”,“钟全相挺为乱”及“距(潮)州六七十里日山斜,峒僚所聚”等记载。 唐初闽、粤、赣交界一带的“蛮僚”,即为后来的“畲民”,亦即今之畲族,那么他们到底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抑或从别处迁来的?他们是何时来到此地?其定居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何时?这些问题囿于史料,尚难断言或推测。不过,这些“蛮僚”不可能在唐初才定居闽、粤、赣一带。据史书记载,唐初,陈政、陈元光率军进入泉、潮一带,遭到“蛮僚”的大规模反抗。一个少数民族如果不经过相当时间的生息、繁衍而拥有较多的人口,不凭借自己长期开拓的广袤地域和相当的力量,是不可能同汉族统治阶级派来的强大军队进行数十年持久对抗。因此,可以断定,最迟在7世纪初,畲族就已定居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地区了。 畲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意见很不一致,有说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东夷中的徐夷”或“古代河南夷的一支”;也有说是古越人、古闽人的后裔,或“源于南蛮族的一支”等。但归纳起来,主要是“非土著论”和“土著论”两种。 所谓“非土著论”,是与主张畲族为闽、粤、赣土生土长的民族相对而言的。最有代表性的是说畲、瑶源于“长沙武陵蛮”,主张这种意见的人,主要系从畲、瑶民间广泛相同的盘瓠传说、史籍畲、瑶并称和畲、瑶互通的记载以及畲、瑶的盘、蓝、雷相同姓氏和比较接近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出畲、瑶源自汉晋时代“武陵蛮”的结论。“非土著论”还有一种看法,即主张畲族“源于古代河南夷,是属高辛氏近亲的一支,夷人氏族部落”。此说的一个重要论据:畲族族谱记载的盘、蓝、雷、钟等四姓的始祖受封的南阳郡、汝南郡、冯翊郡和颍川郡,均在河南境内,它与高辛帝管辖的地域是一致的。因而认为这些郡望就是畲族的祖源地。 所谓“土著论”,实际是包括学术界关于畲族源于古越人、古闽人和南蛮中的一支等诸种意见,他们分别认为畲族是闽、粤、赣交界地的闽或粤的土著民族。 总之,学术界对畲族渊源虽做了深入的研究,多角度的探讨,但仍未有共同的结论,因为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不过从畲族的复杂来源可以窥见畲族五彩缤纷的文化,可能与她的历史曲折发展和民族形成过程,同蛮、越、闽、夷以及汉等各群体的文化,彼此互动、混化、交融有一定的关系。 最新研究成果有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提出畲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之说,即畲族族源主要包含百越后裔、南迁武陵蛮和入畲而被畲化了的汉人三大部分。这一新说引起学界重视。 P14-16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自1982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我就立志学好民族史学,为将来从事本民族畲族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1986年6月,我通过努力申请终于毕业分配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4年后转回家乡福建省宁德市从事闽东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工作。整整28年,我一直坚守在民族特别是畲族史学与文化遗产的研究、整理和发掘的岗位。这期间我有过下乡挂职、行政借用,可我始终热爱畲族文化,执着在这领域默默耕耘,也取得一定成效:在国家、省级学刊上发表多篇畲族学术论文,负责承担过国家文化部的民族研究课题。然我迄今尚无写有全面、系统地介绍畲族的专著,虽早有此愿但一直未实现。感谢辽宁民族出版社领导和金顺玉编辑提供这一机会,促进我能够如愿以偿撰写《畲族》。 本书是集思广益的成果。在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研究畲族同行钟美珠、林毅红、李健民的帮助,他们提供许多资料和图片,为本书奠定了丰富的基础;得到了博物馆同仁陈扬州、钟章贤、欧东海、赵苗樵、雷英、赵剑的支持,他们为收集资料和打印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本书的顺利出版;傅熹、游再生、黄俊等提供部分照片,使本书受益匪浅。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向参与、关心和支持《畲族》编写出版工作,以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有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借后记,衷心祝愿畲族兴旺发达,畲族文化源远流长。祝愿父老乡亲幸福吉祥,万事如意! 钟亮 201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